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經費?後果很嚴重!江蘇省科技廳權威回應

2021-01-08 騰訊網

面對論文造假、科研經費違規使用,

科技廳有何高招?

外教準入有門檻,

培訓機構 「洋教頭」的身份如何監管?

10月12日上午,由江蘇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政風熱線·我來幫你問廳長》迎來了江蘇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秦以及13個設區市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現場回應社會關切。

△完整視頻

1

科技改變生活,如何讓科技更貼近生活?

動動手指,就能遙控家中的電飯煲;打開手機,就能購物、坐公交。智能出行、智能家居……智能帶給我們便利同時,也有市民感慨,為何停車找車位還不那麼智能?

江蘇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秦回應:科技改變生活,大家今年感受或許更深。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後,科技工作者夜以繼日,開發出了「蘇康碼」,為精準防控做出了貢獻。目前,「蘇康碼」的應用已經超過了7500萬人

在新冠病毒檢測方面,科技人員放棄春節假日的休息,加班加點,短短一個月,研發出了國家第一批病毒檢測試劑,江蘇的成果在全國一千多家疾控中心應用,實驗的人數已經超過250萬人。此外,過去檢測病毒需要兩天,江蘇研發的病毒快速檢測將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這也成為國家第一個獲批的檢測試劑。

而對於百姓提到的「找車位時的尷尬」「如何讓科技更好地改變生活,如何把高校資源運用好、轉化好」的問題,江蘇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秦表示:當前,網際網路和信息產業發展較快,我們可以用手機支付,可以車聯網導航,但是在此過程中,卻又感覺一些技術還沒有完全做到符合我們使用的習慣,或是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江蘇的信息產業產值佔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一,江蘇的集成電路佔到了全國的28%,我們使用的手機、電腦、汽車、電動車,其中的晶片將近三分之一是江蘇生產的。但即便如此,我們還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江蘇主要是在兩個方向上下功夫:

一個是下一代網際網路,江蘇有國家第一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在南京;

第二個是移動通信,現在已經進入5G時代,江蘇的重點實驗室正在研發6G的技術。

百姓提到的問題,我們將不斷地通過新技術的研發、新成果的運用,來滿足老百姓對科技的需求,來滿足我們產業發展對科技的需求,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久久為功的過程。

當然,在發展中也還存在一些急需突破的瓶頸。江蘇製造業的利潤佔到全國的五分之一,但是我省的強項在核心零部件、軟體、集成電路等,都是裝在別人生產的設備中的,或者用來造別人的東西,所以江蘇面向市場、面向百姓的終端產品,這樣的技術系統、技術體系比較少,這是下一步,尤其是在雙循環新的發展格局當中,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

另外一個就是關鍵核心技術,我們可以生產很多晶片,我們可以做很多軟體,但是這些生產晶片的裝備是需要國外進口的,我們軟體利用的這些工具還是依賴國外的,下一步在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還需要做的。通過這些新的突破和新的成果,可以為我們百姓帶來更多的新的產品、新的服務、新的體驗,但更重要的是要為老百姓創造更多的好的就業崗位,讓孩子們畢業以後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2

培訓機構的外教誰來監管?

火爆的外語培訓市場,讓外教的準入和管理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我國對於外國人從事外語教學有著明確的規定,要求外教必須持有「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

可是記者在調查中卻發現,除了一家培訓機構在牆上張貼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之外,其它的幾家雖然口頭稱有,卻找各種理由拒絕出示;更有甚者,培訓機構甚至不清楚「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是什麼。

對此,直播中現場連線了南京市科技局一級調研員杜新江。杜新江表示:外國人的一些信息是不便公開的,以往什麼信息都不方便查。但是今年南京市科技局制定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暫行辦法》,科技局網站上有「外國人工作許可專欄」可以查詢;同時在南京市政務大廳、江北新區、江寧區設立了受理點,市民在受理點根據外教的名字或者機構名稱,可查詢外教的工作許可。

江蘇省科技廳引進國外智力辦公室主任、外國專家局局長楊小平表示:外教要獲得來華工作許可,要經過四道審核。

一要從事母語教學;

第二要有學士學位;

第三要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歷;

第四是沒有犯罪記錄。

對於老百姓要求查詢外教的教育資質、工作許可等要求,近期,外教的工作條例就會出臺,相關部門的職責在條例中會設立清楚,到時候,再要查有關信息就知道該怎麼查了。

3

如何制止論文造假,規範科研經費使用?

前不久科技部通報了9起科研論文造假違規的案件,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詳情論文造假?罰!通報來了

江蘇擁有龐大的科研人員隊伍,針對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經費的現象,主管部門有沒有比較好的辦法來規範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杜絕此類現象再次發生呢?

江蘇省科技廳監督評估處處長顧俊回應:江蘇確實存在部分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經費的行為,為解決這些問題,科技廳切實加強科技監督評估工作,推出三項舉措:

第一項舉措就是健全科技誠信建設的制度,根據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有關文件要求,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弘揚科學界精神,加強科研作風建設的有關意見,改進人才項目成果評價等改革的意見,目的就是進一步壓實相關主體的誠信建設主體責任,防止發生論文造假和違規使用科研經費的行為。

第二項舉措是加強科研活動全過程的誠信管理,在項目管理、成果評價、結構建設等科技創新的管理活動中,我們要求相關責任主體全面實行科研誠信承諾制,同時我們加強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把科研誠信建設的要求落實到項目評審指南編制、過程管理和驗收的全過程。

第三項舉措就是強化信用評價結果的應用,根據有關文件的規定,我們對開展科技活動的相關主體進行信用記錄,並且按照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原則,強化結果的應用,對嚴重失信的主體給予適當的限制。比如南京江寧區一家企業,違規使用科研經費,我們就會同南京市科技局進行調查處理,最後進行了相關措施的會商,決定給這家企業記錄嚴重失信。記入嚴重失信的話,五年內就不能申報各種獎勵,或者各種項目,無法獲得財政資金的支持

4

科創企業怎麼申請創新券?

今年我省首次推出了創新券,對此,一位無錫企業的網友提問,申請創新券有什麼條件?

江蘇省科技廳科研機構處處長萬發苗回應:創新券支持的主要是銷售收入五千萬以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部專門有一個備案的條件,科技廳每年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備案入庫。

創新券主要用於支持中小企業購買共享儀器服務,或者創新過程中的檢驗檢測服務,大概支付服務機構費用四分之一,最高大概十萬元左右,加上省地聯動最高可以申請到二十萬。

目前13個設區市裡面已經有12個市的25個縣區,以及12個國家高新區和省科技廳實行了省地聯動,加盟創新券服務機構有230多家,現在有一千多項的服務項目。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上前期開發了創新券平臺,因此啟動時間稍晚,不過目前,今年的創新券已經可以申請了,大概12月份可以完成首輪的兌付。無錫的這家企業目前可以在江蘇省科技資源統籌平臺上進行註冊登記和申領。

5

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少,考核唯論文」的局面能否改變?

節目中,一名高校教師反映: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難於國家項目,結題考核唯論文,這種現狀能否改善?

對此,江蘇省科技廳社會發展與基礎研究處處長酈雅芳回應:江蘇是全國最早設立省自然科學基金的省份,資金的規模現在每年是4.2億,每年資助的項目總數大概在1500項左右,平均的資助率是20%。而江蘇在競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優勢明顯,每年獲得的項目數可以達到4000項左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遠超省級項目,因此,教師才會有這種感覺。

下階段科技廳也會積極爭取,合理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能夠儘可能多地滿足科研人員的需求。而關於轉變評價機制的問題,酈處長表示,近年來,我省在這方面已經做了不少突破。這兩年在發布項目申報通知中,重點明確不把論文數量的多少、影響因子高低作為量化考核評價指標,在項目研究過程中更加注重代表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力

詳細報導請關注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政風熱線》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周健

編輯/ 圓圓

江蘇新

關注!

相關焦點

  • 大學教授被曝論文造假,光撤論文不回應,「抗癌神藥」後果堪憂!
    現在,在這科技快速發展、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對權威專家的尊敬也與日俱增。但近幾年卻常常出現著名專家學術論文造假等新聞,讓我們大為震驚。難以置信這些深受人們尊重的專家,在他們引以為傲的學術上會抄襲他人的作品,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考試作弊」「論文造假」發改委也發話了!後果……
    今天,關於「考試作弊」「論文造假」問題,發改委也發話了!7月16日,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了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情況。她表示對論文造假、考試作弊問題治理「零容忍」,在晉升使用、表彰激勵、參與項目等方面「一票否決」。
  • 今日話題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再次敲響學術不端警鐘
    可見,此次曹雪濤論文造假風波,有著極強的專業門檻和複雜性。就連伊莉莎白·比克也沒有直接給出結論。在採訪中她反覆提到,只是將存在問題的圖像和論文標註出來,至於是不是構成學術不端,還得更權威的調查。 但即便如此,曹雪濤恐怕也難逃論文造假的指控。
  • 論文造假等 九起違規案件被查處
    論文造假等 九起違規案件被查處 2021-01-05 00:00:00來源: 作者:
  • 論文造假,這些高校被點名!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買賣論文情況仍屢禁不止從通報情況看,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
  • 天大教授學術造假,舉報信居然是一篇123頁的論文,不愧為科研人才
    這封舉報信,完全就是一篇論文,能把舉報信寫成論文,且嚴謹地附上了參考文獻,可見這位同學的認真程度,不愧為科研人才。 據了解,這位同學是2016年主動退學的,為了不影響認識的同學畢業,拖了4年才發出這封舉報信,從這也可以看出這位同學是性情中人。
  • 多起論文造假案件的查處結果來了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 自考本科畢業論文造假有什麼後果?
    自考本科畢業論文造假有什麼後果?關於這個問題中國教育在線自學平臺小編就簡單為大家說一下。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 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毒瘤」
    原標題: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毒瘤」 新華社東京1月24日電 (記者 華義)近年來日本學術界造假事件不斷,前有理化學研究所「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後有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多篇論文造假醜聞。
  • 北京大學詹啟敏團隊被質疑論文造假,科研界:必須抓緊查清楚
    近日,多名科研人員在學術交流網站Pubpeer上指出,北大教授詹啟敏的25篇論文涉嫌「造假」。學術造假是指剽竊、抄襲、佔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偽造、修改研究數據等的學術腐敗行為。北大教授詹啟敏的25篇論文,都被懷疑存在有偽造和修改研究數據的行為。學術造假的危害有多大?
  • 綜述: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毒瘤」
    新華社東京1月24日電綜述: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毒瘤」  新華社記者華義  近年來日本學術界造假事件不斷,前有理化學研究所「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後有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多篇論文造假醜聞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事件引眾議。遵循科研規則和倫理,不參與科研不端行為外,也應避嫌涉及科研不端,才符合科學精神的基本要求。塞門扎的論文是否造假,以及其本人是否知曉並參與論文造假,還需進一步調查證實,目前塞門扎並未對於論文涉嫌造假給予回應,不過,2位論文作者回應了相關問題。一位是塞門扎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合作者、其中一篇論文的通訊作者索迪(Akrit Sodhi),他承認論文有兩張圖被"無意地交換了",但這不是在不同的研究中重複使用同一圖像。
  • 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抄襲論文被取消碩士學位,學術造假何時休?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萬某因10年前的碩士論文存在嚴重抄襲,被當時攻讀碩士學位高校湖北大學發布公告,撤銷其碩士學位,註銷碩士學位證書,並且3年內不再接受萬某碩士學位申請。2019年2月,北京電影學院翟天臨因學術造假,最終被北京電影學院取消博士學位,同時北京大學也撤銷其進入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8年12月,原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青年長江學者梁瑩因學術不端,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行政記過處分,取消研究生導師資格,調離教學科研崗位,終止「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聘任合同;報請上級有關部門撤銷其相關人才計劃稱號和教師資格。
  • 醫學論文造假再被通報!醫生評職稱要改了
    6家醫院科研違規被通報今天(9月16日),科學技術部官網通報了九起科研違規行為,其中七起涉及論文買賣問題,醫院成為「重災區」。此次通報中,有六起論文違規發生在醫院,五起是論文購買,一起違反論文署名規範。
  • 北大藥學院院長被指涉嫌學術造假,同組院士做出回應
    今年1月,Elisabeth Bik博士(曾舉報曹雪濤院士大數量論文造假的學者)在pubpeer上質疑一位中國權威學者學術不端。該人系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網站上Elisabeth Bik博士指出,其作為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的6篇學術論文,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其中包括一篇發在Science上的重磅論文。
  • 南開大學校長論文造假?中國工程院回應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一事在網上熱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18日,曹雪濤和中國工程院兩方分別對此事作出回應。曹雪濤表示,自己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中國工程院則表示,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發表的論文造假的後果,中國學術造假從來不缺例子
    即將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會以畢業論文的形式來進行結業的主要條件,這不僅僅是大學生,研究生,碩士生也均有所情況。同時還要痛苦的進行論文查重,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論文不僅出現在教育事業中,就是在社會學術上也所有體現。如此多行業的論文寫作需求,難免會出現論文造假的情況,尤其是在學生的畢業論文裡,這是無所不有,無所不奇。
  • 論文造假潮背後:SCI 與中國科研三十年|大象公會
    如今,SCI(科學引文索引)在中國科研界已無處不在。中國的 SCI 論文數量從寥寥無幾,增加到了全球第二。另一方面,SCI 論文灌水、造假也層出不窮。今年 2 月,中國教育部和科技部已發布通知,針對科研評價中的 SCI 論文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要求矯正。SCI 收錄和影響因子、H 指數等文獻計量標準進入中國,如今已非議甚多。
  • 造假風波引發「大地震」 行業自查難以遏制學術不端
    從「漢芯一號」造假案,到107篇論文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被一次性撤銷,再到論文實驗數據無法重複而主動撤稿,這些背離基本科研道德的行為,一次次衝擊著公眾的信任  ● 此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報了一批學術不端的典型案例,主要包括提供虛假審稿意見,操控同行評議過程;通過第三方在網上買賣論文,隱瞞身份申報基金項目;盜用他人研究成果申報基金項目,申請書信息嚴重造假等
  • 科技部查處一批論文造假案,有醫院科室主任被解聘
    》,通報了一批論文造假等案件,其中對南京醫科大學對王貞予以解聘,免去其腎內科主任,撤銷其腎內科黨支部書記,追回引進人才經費,取消其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獎勵資格5年。通報稱,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要求,進一步規範科研項目及資金管理,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嚴肅懲處違規行為,營造科技創新良好環境,近期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學術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項目資金等案件進行了調查,嚴肅處理了相關責任者。為進一步強化警示教育,現將部分已完成調查處理的違規案件情況通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