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論文造假、科研經費違規使用,
科技廳有何高招?
外教準入有門檻,
培訓機構 「洋教頭」的身份如何監管?
10月12日上午,由江蘇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政風熱線·我來幫你問廳長》迎來了江蘇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秦以及13個設區市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現場回應社會關切。
△完整視頻
1
科技改變生活,如何讓科技更貼近生活?
動動手指,就能遙控家中的電飯煲;打開手機,就能購物、坐公交。智能出行、智能家居……智能帶給我們便利同時,也有市民感慨,為何停車找車位還不那麼智能?
江蘇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秦回應:科技改變生活,大家今年感受或許更深。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後,科技工作者夜以繼日,開發出了「蘇康碼」,為精準防控做出了貢獻。目前,「蘇康碼」的應用已經超過了7500萬人。
在新冠病毒檢測方面,科技人員放棄春節假日的休息,加班加點,短短一個月,研發出了國家第一批病毒檢測試劑,江蘇的成果在全國一千多家疾控中心應用,實驗的人數已經超過250萬人。此外,過去檢測病毒需要兩天,江蘇研發的病毒快速檢測將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這也成為國家第一個獲批的檢測試劑。
而對於百姓提到的「找車位時的尷尬」「如何讓科技更好地改變生活,如何把高校資源運用好、轉化好」的問題,江蘇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秦表示:當前,網際網路和信息產業發展較快,我們可以用手機支付,可以車聯網導航,但是在此過程中,卻又感覺一些技術還沒有完全做到符合我們使用的習慣,或是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江蘇的信息產業產值佔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一,江蘇的集成電路佔到了全國的28%,我們使用的手機、電腦、汽車、電動車,其中的晶片將近三分之一是江蘇生產的。但即便如此,我們還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江蘇主要是在兩個方向上下功夫:
一個是下一代網際網路,江蘇有國家第一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在南京;
第二個是移動通信,現在已經進入5G時代,江蘇的重點實驗室正在研發6G的技術。
百姓提到的問題,我們將不斷地通過新技術的研發、新成果的運用,來滿足老百姓對科技的需求,來滿足我們產業發展對科技的需求,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久久為功的過程。
當然,在發展中也還存在一些急需突破的瓶頸。江蘇製造業的利潤佔到全國的五分之一,但是我省的強項在核心零部件、軟體、集成電路等,都是裝在別人生產的設備中的,或者用來造別人的東西,所以江蘇面向市場、面向百姓的終端產品,這樣的技術系統、技術體系比較少,這是下一步,尤其是在雙循環新的發展格局當中,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
另外一個就是關鍵核心技術,我們可以生產很多晶片,我們可以做很多軟體,但是這些生產晶片的裝備是需要國外進口的,我們軟體利用的這些工具還是依賴國外的,下一步在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還需要做的。通過這些新的突破和新的成果,可以為我們百姓帶來更多的新的產品、新的服務、新的體驗,但更重要的是要為老百姓創造更多的好的就業崗位,讓孩子們畢業以後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2
培訓機構的外教誰來監管?
火爆的外語培訓市場,讓外教的準入和管理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我國對於外國人從事外語教學有著明確的規定,要求外教必須持有「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
可是記者在調查中卻發現,除了一家培訓機構在牆上張貼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之外,其它的幾家雖然口頭稱有,卻找各種理由拒絕出示;更有甚者,培訓機構甚至不清楚「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是什麼。
對此,直播中現場連線了南京市科技局一級調研員杜新江。杜新江表示:外國人的一些信息是不便公開的,以往什麼信息都不方便查。但是今年南京市科技局制定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暫行辦法》,科技局網站上有「外國人工作許可專欄」可以查詢;同時在南京市政務大廳、江北新區、江寧區設立了受理點,市民在受理點根據外教的名字或者機構名稱,可查詢外教的工作許可。
江蘇省科技廳引進國外智力辦公室主任、外國專家局局長楊小平表示:外教要獲得來華工作許可,要經過四道審核。
一要從事母語教學;
第二要有學士學位;
第三要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歷;
第四是沒有犯罪記錄。
對於老百姓要求查詢外教的教育資質、工作許可等要求,近期,外教的工作條例就會出臺,相關部門的職責在條例中會設立清楚,到時候,再要查有關信息就知道該怎麼查了。
3
如何制止論文造假,規範科研經費使用?
前不久科技部通報了9起科研論文造假違規的案件,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詳情論文造假?罰!通報來了
江蘇擁有龐大的科研人員隊伍,針對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經費的現象,主管部門有沒有比較好的辦法來規範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杜絕此類現象再次發生呢?
江蘇省科技廳監督評估處處長顧俊回應:江蘇確實存在部分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經費的行為,為解決這些問題,科技廳切實加強科技監督評估工作,推出三項舉措:
第一項舉措就是健全科技誠信建設的制度,根據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有關文件要求,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弘揚科學界精神,加強科研作風建設的有關意見,改進人才項目成果評價等改革的意見,目的就是進一步壓實相關主體的誠信建設主體責任,防止發生論文造假和違規使用科研經費的行為。
第二項舉措是加強科研活動全過程的誠信管理,在項目管理、成果評價、結構建設等科技創新的管理活動中,我們要求相關責任主體全面實行科研誠信承諾制,同時我們加強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把科研誠信建設的要求落實到項目評審指南編制、過程管理和驗收的全過程。
第三項舉措就是強化信用評價結果的應用,根據有關文件的規定,我們對開展科技活動的相關主體進行信用記錄,並且按照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原則,強化結果的應用,對嚴重失信的主體給予適當的限制。比如南京江寧區一家企業,違規使用科研經費,我們就會同南京市科技局進行調查處理,最後進行了相關措施的會商,決定給這家企業記錄嚴重失信。記入嚴重失信的話,五年內就不能申報各種獎勵,或者各種項目,無法獲得財政資金的支持。
4
科創企業怎麼申請創新券?
今年我省首次推出了創新券,對此,一位無錫企業的網友提問,申請創新券有什麼條件?
江蘇省科技廳科研機構處處長萬發苗回應:創新券支持的主要是銷售收入五千萬以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部專門有一個備案的條件,科技廳每年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備案入庫。
創新券主要用於支持中小企業購買共享儀器服務,或者創新過程中的檢驗檢測服務,大概支付服務機構費用四分之一,最高大概十萬元左右,加上省地聯動最高可以申請到二十萬。
目前13個設區市裡面已經有12個市的25個縣區,以及12個國家高新區和省科技廳實行了省地聯動,加盟創新券服務機構有230多家,現在有一千多項的服務項目。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上前期開發了創新券平臺,因此啟動時間稍晚,不過目前,今年的創新券已經可以申請了,大概12月份可以完成首輪的兌付。無錫的這家企業目前可以在江蘇省科技資源統籌平臺上進行註冊登記和申領。
5
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少,考核唯論文」的局面能否改變?
節目中,一名高校教師反映: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難於國家項目,結題考核唯論文,這種現狀能否改善?
對此,江蘇省科技廳社會發展與基礎研究處處長酈雅芳回應:江蘇是全國最早設立省自然科學基金的省份,資金的規模現在每年是4.2億,每年資助的項目總數大概在1500項左右,平均的資助率是20%。而江蘇在競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優勢明顯,每年獲得的項目數可以達到4000項左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遠超省級項目,因此,教師才會有這種感覺。
下階段科技廳也會積極爭取,合理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能夠儘可能多地滿足科研人員的需求。而關於轉變評價機制的問題,酈處長表示,近年來,我省在這方面已經做了不少突破。這兩年在發布項目申報通知中,重點明確不把論文數量的多少、影響因子高低作為量化考核評價指標,在項目研究過程中更加注重代表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力。
詳細報導請關注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政風熱線》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周健
編輯/ 圓圓
江蘇新聞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