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造假等 九起違規案件被查處

2021-01-08 中國科技網
論文造假等 九起違規案件被查處

2021-01-05 00:00:00來源: 作者:

9月16日,科技部官網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加載更多>>

責任編輯:田新盛

相關焦點

  • 多起論文造假案件的查處結果來了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 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被曝涉嫌論文造假!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生理與醫學諾獎得主被涉嫌論文造假 近日,有外媒報導稱,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截至目前,知名學術大家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塞門扎問題論文已經達到40篇。
  • 學生論文造假還偷偷署上老師的名字 科技部通報9起論文造假查處結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賀輝 濟南報導9月16日,科技部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通報了9起論文造假等案件,其中涉及山東高校及醫院的2起。山東大學在職博士王秀麗、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張堅因購買論文被嚴厲處分。
  • 論文造假,這些高校被點名!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買賣論文情況仍屢禁不止從通報情況看,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
  • 科技部查處一批論文造假案,有醫院科室主任被解聘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據科技部網站9月16日消息,科技部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
  • 代寫論文、數據造假!科技部、基金委集中公示多起學術不端處理結果
    代寫論文、數據造假!科技部網站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 醫學論文造假再被通報!醫生評職稱要改了
    今天(9月16日),科學技術部官網通報了九起科研違規行為,其中七起涉及論文買賣問題,醫院成為「重災區」。
  • 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經費?後果很嚴重!江蘇省科技廳權威回應
    面對論文造假、科研經費違規使用, 科技廳有何高招? 外教準入有門檻, 培訓機構 「洋教頭」的身份如何監管?
  • 贊導師與師娘論文作者被處理:撤銷項目,追回已撥資金
    今年初,兩篇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輿論關注——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程國棟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並且論文標註屬獲資兩百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經調查,論文作者徐中民因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中提供大量虛假信息,已被作出相應處理。
  • 市場監管總局查處涉及環頸雉、斑鳩、果子狸、竹鼠等違規交易野生...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迅速行動,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了一批案件,切實維護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有力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現公開曝光第十一批相關典型案例。  1.安徽省六安市市場監管局查處違規交易野生動物製品案   2020年1月1日,安徽省六安市市場監管局接到當地公安機關提供的案件線索,稱六安市裕安區南門農貿市場內劉某水產經營部涉嫌違規交易野生動物製品。經現場檢查,執法人員在該經營部及其加工點內發現無合法來源的野生動物死體110隻。
  • 《中山大學學報》編輯:目前國內論文造假、論文買賣現象比較嚴重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論文買賣生意「風生水起」,代寫代投機構卻成法外之地》,大體意思如下:最近,科技部通報了已經調查處理的9個論文代寫、買賣、造假的違法案件,其中還涉及不少985、211名校,特別是一些有名的醫學院,例如
  • 這9起論文造假案,被通報!
    ,近期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學術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項目資金等案件進行了調查,嚴肅處理了相關責任者。為進一步強化警示教育,現將部分已完成調查處理的違規案件情況通報如下。一、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睿購買論文問題。
  • 一眾博導,副院長,國務院津貼獲得者因涉及購買論文問題「落馬」......
    9月16日,科技部通報了9起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記者注意到,這些違規案件中有7起涉及購買論文問題,其中5起來自高校附屬醫院,多名涉案人員為博士生導師,承擔多項科研項目,擁有眾多頭銜。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
  • 長期系統性造假!證監會定性:豫金剛石涉重大財務造假,金額巨大
    證監會表示,本案是一起上市公司長期系統性造假的典型案件,涉案金額巨大,違法性質嚴重,市場影響惡劣,證監會將依法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違法責任。證監會定性:長期系統性造假,涉案金額巨大時間回到8個月前,2020年4月,豫金剛石披露2019年報,營收9.55億元,同比減少22.96%,淨利潤虧損51.97億元,同比減少5493.97%。
  • 科技部披露6起醫生購買論文案例背後:該以什麼評職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9月16日,科技部官網披露了9起科研違規案件,涉及學術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項目資金等多方面,其中6起案件涉及醫生購買論文的問題。科技部通報中表示上述案件涉及的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第三方相關線索,科技部將按規定移送有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同時還表示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正在對網絡披露的涉嫌造假論文及網絡舉報的其他科研誠信案件開展調查,結果將陸續公布。
  • 教育部動真格的了,倒查5年碩博學位畢業論文,看誰還敢論文造假
    大學畢業論文的重要性非常大,尤其是重點大學對於學生的畢業論文是非常的看重,很多學生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都是經歷了無數次的修改和查重,才最後勉強過關。最近這幾年,更是因為一些人的學術造假現象被發現,害的整個學術圈都不得安寧,讓學生們在畢業的時候更加的不好過。
  • 論文造假難查處 中國高校的「黃禹錫現象」
    論文數據造假導致博士學位被撤銷2007年7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位評定委員會發布的一則消息曾引來廣泛關注。 該消息聲稱,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一名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黃姓女博士,發表在化學學術界公認的權威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的論文中存在數據造假的行為。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又一件令人寒心的論文造假事件,今天我們就扒一扒近年來的論文造假大事件:一、賀海波論文造假2008年10月16日,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德哉的一封檢舉信,將自己的學生、浙江大學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個月後,因涉嫌抄襲、剽竊原博士生導師實驗數據,共計發表8篇假論文,浙江大學撤銷賀海波副教授職務和任教資格,並將其開除。
  • 獅山又查處一起違規儲存危化品案,這次是18.5噸氫氧化鈉!
    獅山又查處一起違規儲存危化品案,這次是18.5噸氫氧化鈉!目前,該企業涉嫌違規儲存危險化學品,已被鎮應急管理辦公室執法人員立案查處。本周以來,獅山鎮應急管理辦公室執法人員已立案查處3起違規儲存危險化學品案件,違法主體涉及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及危險化學品使用企業,暴露出個別企業對危險化學品缺乏基本的敬畏。
  • 從自主招生論文涉嫌造假談我國自主招生改革
    總體看來,自主招生中的論文造假問題並不陌生。調查顯示,我國存在大約產值100億元的論文代寫市場,而之所以存在代寫論文,是因為我國的學術評價體系存在問題,在評價一名學者的學術能力、學術貢獻時,只看論文發表,而不重視論文本身。重視論文發表和重視論文本身是不一樣的。重視論文發表,主要關注論文發表的數量以及期刊檔次,而重視論文本身,則關注論文本身的創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