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設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服務產業園等方式,實現省級以上園區法律服務平臺全覆蓋,在亞歐非美4大洲建立16個海外法律服務中心,形成覆蓋「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的網絡格局,積極打造法律服務產品,創新構建營商環境法治保障機制,江蘇創新實施法律服務,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著力提升雙循環效率和水平,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進園區 「貼身」服務企業
今年6月,宿遷電商產業園澤眾產品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松接到法院判決,終於長籲一口氣:「企業行穩致遠真少不了法律保駕護航。」
該公司在京東商城經營4個店鋪,銷售額上億。可去年,一款熱銷榨汁機涉嫌侵犯專利權,面臨巨額賠償。園區法律服務中心上門法治體檢時,了解到企業這一煩惱。中心常駐律師劉倩認真研判案情、收集證據,向法院提出澤眾公司能夠提供產品合法來源、未造成較大損失等有力抗辯意見,被法院悉數採信,最終判決公司停止侵權,無需賠償的判決。
這是江蘇公共法律服務進園區積極發揮作用的有力例證。去年以來,江蘇省司法廳積極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進駐各類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在176個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建立法律服務平臺,幫助企業完善治理結構,維護合法權益,防範法律風險,促進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維權。
「『法律服務不出園』,不僅提升企業獲取法律服務的便捷度,也有利於法律服務需求精準對接,幫助企業打通堵點疏經活絡,服務保障更加有力。」江蘇自貿區連雲港片區連雲區法律服務中心於文峰說道。
在這裡,所有入駐自貿區企業都能享受到全方位的法律服務和政策保障,企業家們親切地稱為「法律管家服務」。
疫情期間,區內不少企業因合同糾紛經營陷入困境,「法律管家服務」及時介入,隨時提供線上線下服務方式,根據企業情況量身定製法律解決方案。
「管家建議啟動非訴化解程序,通過公證、調解、仲裁等方式化解商事糾紛,解決周期短、成本低,幫助我們快速挽回200萬元的經濟損失,最艱難的時候挺了我們一把。」中循能源(江蘇)有限公司負責人黃節軍說道。
據了解,全省園區法律服務中心及時研判風險、主動靠前服務,整合律師、公證、調解、司法鑑定等資源,開展企業「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助力企業科技創新、開展法治體檢、組織法治宣傳等活動,一年來,累計對接省級重大項目220個,提供法律建議1044次,為5萬餘家規上企業開展法治體檢。
建成一帶一路海外法律服務中心服務企業「走出去」江蘇是開放大省,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交匯點,江蘇已累計對外投資7691個項目,協議投資額達791.5億美元,業務覆蓋了沿線50個國家。伴隨著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法律政策相異、宗教習俗有別等「水土不服」問題日益增多。
「如果在異國他鄉能有『娘家人』提供貼身法律服務就好了!」
面對企業呼聲,2017年,江蘇省司法廳聯合無錫市政府、紅豆集團,率先試點建成了江蘇駐柬埔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中心。
在法律服務中心裡,律師服務、公證、仲裁指引等多種法律服務一應俱全,企業的法律問題可以「一站式」解決。「海外法律服務中心幫助我們解決企業辦證、報稅和法律方面的難題,並且針對當地複雜的政策,為我們防範風險,保障了企業的利益。」紅豆集團總裁助理、法務與合規部部長鄧婉秋表示。
近年來,江蘇依託「一帶一路」國家產業集聚區、海外商會、律所境外分支機構等,積極探索多種海外法律服務中心建設模式,去年在柬埔寨、阿聯、俄羅斯、巴西、安哥拉、衣索比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建成並運營7個海外法律服務中心的基礎之上,今年在德國、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烏茲別克斯坦、莫三比克、巴西、新加坡等國家新建9個海外法律服務中心。自此,江蘇海外法律服務中心基本形成覆蓋「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的布點和服務格局。
「相較於傳統的律所分支機構,海外法律服務中心的資源集聚更高效、服務供給更豐富、落地建設更靈活、規範執業更安全,同時,江蘇律師更了解企業在走出去及對外交往中的風險點,能夠提供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法律服務。」省律師協會副會長王小清表示。
M公司所從事的業務和東南亞某國政府行政命令相衝突,數百萬美元的貨物無法正常交易。當地海外法律服務中心臨危受命,與政府部門多方協調,尋求在法律框架內的變通解決方案,最終幫助企業取得政府批文,避免了損失,還推動了所在國相關法律制度的修訂與完善,獲得了中資企業和所在國政府的一致好評。
目前海外法律服務中心已幫助160餘家企業境外投資項目順利落地,提供各類企業法律諮詢3700餘次,參與訴訟案件辦理73件,幫助處理稅務法律事務145件,積極開展國別法律研究並取得10餘項研究成果,為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新構建營商環境法治保障機制
一個三折女士錢包上,一隻紫玉蘭斜逸而出,栩栩如生,美輪美奐,這是蘇州緙絲技藝非遺傳承人、禎彩堂工藝社創辦人陳文以時花為題設計的系列作品之一,這幅玉蘭圖樣將在各式女士包袋和日用品上應用。
目前,這幅圖樣已經被陳文上傳至「蘇城存證」APP進行存管,將自己的原創成果送進了「掌上保險箱」,陳文感嘆:「終於放心了。」
對於文化產品來說,圖案、樣式獲取便利、仿冒難度低、「盜版」侵權易、智慧財產權維權「舉證難」。今年10月,江蘇省蘇州市蘇城公證處嘗試運用區塊鏈技術保護智力成果,實現了從創意構思、製作生產、授權銷售以及侵權證據固定的全流程保護,隨時存、隨時證,讓維權變得更加便利。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江蘇省司法廳負責人表示,全省司法行政一直致力於創新法律服務產品和機制,運用法治手段和方式構建良好營商環境。
推動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地方金融條例等地方法規規章6部,備案審查省級經濟領域規範性文件27件。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便利度指標體系,研發江蘇法治環境指數,建立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罰清單,推出自貿區法治保障15項舉措。
積極籌備運行江蘇揚子江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和江蘇(南京)國際商事仲裁中心,高效化解國際貨物運輸、跨境投資、併購重組等國際商事糾紛。
在全國率先成立省市兩級破產管理人協會,服務辦理破產重組類案件1800餘起,調處涉企糾紛4.5萬件,助力78家有發展前景困境企業「起死回生」,協助安置職工3萬多人,化解不良債權近千億元。
「下一步,我們要主動圍繞中心、服務發展大局,把握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主動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江蘇省司法廳廳長柳玉祥表示。(邢媛媛)
責任編輯:姚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