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濟南審批服務改革年終盤點:
2020年是濟南市重點工作攻堅年,也是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的創新提升年。
這一年,濟南審批服務改革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便民利企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主線,實施制度、標準、數聚和理念「四個賦能」深化流程再造改革,努力實現服務事項「創新辦」、「集約辦」、「智慧辦」和「兜底辦」,全力打造「極簡審批」濟南模式,推動「在泉城·全辦成」品牌實現新突破,為優化全市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動力。
這一年,濟南審批服務改革步履鏗鏘,捷報頻傳:國內首創「獨任審批師」制度,起草發布國內首個政務服務大廳疫情防控標準在全國推廣,行政審批服務系統電子證照應用廣度、深度走在全國前列,「帶方案出讓」項目一日「四證連發」,工改始終省內領先……改革深化推動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濟南市獲評2020年度「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代表濟南參加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20年會,並作了經驗交流發言。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榮獲省「勇於創新獎」和省「三八紅旗」集體。
近日,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將策劃推出系列報導,細細盤點一年來濟南審批服務改革的新舉措、新作為、新成效。
制度篇:
以制度創新激發審批服務新活力
提高政務服務效能,關鍵在制度創新。
2020年3月,山東省出臺《關於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全省今年及今後一個時期制度創新、流程再造的時間表、路線圖;4月22日,濟南市「重點工作攻堅年」推進大會舉行,會議提出「要抓實制度建設,通過改革攻堅不斷健全完善各領域各層級規章制度體系,真正靠有效的制度供給優化政務生態、穩定發展預期、激發市場活力,不斷塑造省會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新優勢」。濟南以制度創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為貫徹落實省市安排部署,進一步提高審批服務質效,持續優化全市營商環境,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堅持刀刃內向,破除慣性思維,強化制度有效供給,全面優化提升以「四維協同」機制為重點的審批服務制度體系,持續推動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以新制度、新機制推動辦事流程優化重塑,在行政審批環節精簡提效、體制機制創新之路上探索出一批先進經驗。
夯基壘臺 創新制度框架體系搭建「四梁八柱」
如果把全面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比喻為建造大廈,而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制度體系就成為支撐濟南審批服務改革的「四梁八柱」。
2018年12月,濟南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成立行政審批服務局。新體制新模式顯示了強大的活力,但同時也面臨上下層級銜接難度大、審批監管互動不順暢等問題。為保障改革的順利推進,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創新構建內部業務、橫向部門、縱向層級和社會多元「四維協同」機制,變審批服務「一家辦理」為「多元服務」,打造多層次全方位協同配合的「審批服務共同體」。
今年以來,「四維協同」機制建設持續深入,體制優勢逐步轉化為服務效能優勢:在業務協同方面,深化流程再造,推行「一件事」等服務舉措 ,大大減少辦事群眾跑腿次數和辦理成本;在部門協同方面,健全完善聯席會議、業務協同、審管互動、審批監控和責任追究等37項制度,構建起審審協同、審管協同共同體,實現跨部門服務集成與流程再造;在層級協同方面,深入推進市區鎮村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家門口的政務服務便利店」全市廣覆蓋;在社會協同方面,深入開展「政銀合作」,健全完善「好差評」機制,政務服務的便利性、精準性與回應性不斷提升……「四維協同」機制有力地保障了「一枚印章管審批」模式的規範高效運行,推動了全市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為進一步夯實管理基礎,提升整體管理效能,該局大力實施事項清單管理制度,以權責清單和實施清單為基礎,推進事項精細化梳理,分期分批梳理公布了「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清單及零跑腿等39個分類事項清單,構建起科學規範的清單體系,實行動態管理機制,進一步規範政務事項的新增、取消、合併、領取、變更等……日漸完備的制度框架體系,夯實了相對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的根基,實現了簡政與放權、強監管與優服務的有機銜接,為市場主體營造了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靶向發力 創新審批服務制度助力「一次辦好」
日前,濟南市興農鄉村振興研究中心負責人王志勇到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申請辦理民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業務。讓他沒想到的是,該業務當天就辦理成功,比承諾的5個工作日縮短時間80%。這得益於濟南市推出的「獨任審批師」制度。
據悉,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大力推進審批制度創新和流程再造。針對過去行政審批鏈條過長、環節過多、權責交叉、職責不清等問題,在全國首創「獨任審批師」制度,將簡易事項「一審一核」變為「獨任審核」,推動審批決策扁平化管理。全市審批服務系統首批遴選產生了176名獨任審批師,梳理公布了233項獨任審批事項,壓縮523個審批環節,平均審批時限壓縮67%。目前,已累計辦件量達20萬件,簡單事項「立等可取」。
針對申請材料不全導致的「來回跑」「反覆跑」問題,該局深入推動「容缺受理」再升級,制定完善容缺受理制度,對「容缺受理」的適用範圍、涵義、操作流程等明確規範,保證了容缺受理工作更加有章可依。同時,健全完善告知承諾制,推出一批「清單制+容缺受理+告知承諾」許可事項,既能「容缺材料」,又能「承諾即辦」,為企業群眾辦事提供極大便利。
濟南中海地產投資有限公司作為該項制度的受益者,在申報九曲片區C-2地塊開發項目時只交了1套申請材料,作出1份書面承諾,就辦理了與設計方案相關的結合民用建築修建防空地下室審批等21項審批事項,相比之前類似項目的報批情況,少交70多份申請材料,比原計劃提前3個月開工。
「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制度是創新審批機制、提高服務效能的重要舉措,使「最多跑一次」成為上限,折射出濟南市「一切以便民利企為出發點」的服務新理念。截至目前,濟南市梳理公布了首批755項容缺受理事項清單,可容缺受理材料1496件,涉企事項實現100%容缺受理。
開門納諫 創新監督評價制度匯聚「民聲民意」
服務好不好?服務對象最有發言權。
今年以來,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於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的部署要求,搶抓政務服務「好差評」國家標準試點機遇,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立體交互」的評價體系,積極推動政務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來評判,使民聲民意成為服務創新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如今在濟南,提起「好差評」,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不是網絡購物,而是政務服務。全市各級政務服務大廳都設置了評價機、窗口評價器、二維碼,實現了現場服務「一次一評」;在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泉城辦」APP、微信公眾號等線上端開通評價功能,提供統一評價界面和提示引導功能,實現了線上服務「一事一評」。此外,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一線連通」,提供諮詢、查詢、評價服務,設立行政審批專家坐席,建立「三方通話」機制,實現評價渠道全覆蓋。目前,全市「6+1」類,共1800餘項事項全部納入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範圍。
實施「好差評」制度的目的就在於通過企業群眾的「打分」和「評判」,倒逼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對此,濟南建立政務服務建立健全「差評」數據分析和申訴覆核機制,及時歸納發現政務服務工作中的堵點難點,有針對性地改進服務。同時,進一步完善「差評」整改流程,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將評價結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倒逼各級政務服務機構及工作人員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日前,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順利完成政務服務「好差評」國家標準試點任務。1—11月份,濟南行政審批市民服務熱線辦理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9%以上,穩居市直各部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