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械審批四大平臺落地滬粵,醫藥研發或迎來新一波紅利

2021-01-13 第一財經

目前,藥械創新速度正在加快,包括境外創新藥在國內的加速上市、持續提升國內藥械企業創新等,這也對我國藥械審評檢查工作提出更大挑戰。

近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藥品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分別落戶上海、廣東,這為業界帶來諸多信心和期待。

根據合作協議,國家藥監局將和當地政府一起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科學高效專業的區域性審評檢查工作體系,為藥品醫療器械企業研發創新提供優質服務,將四個分中心打造為推動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實踐平臺、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合作平臺、服務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孵化平臺。

區域性、跨省藥械審評檢查中心的成立意味著什麼?四大分中心平臺將如何優化現有的審批體系?創新又將如何推進?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業內多位專家。

加速藥械創新與上市

記者了解到,上述四個審評檢查分中心將直接隸屬於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的藥品、醫療器械註冊管理司,承擔的職能是「協助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開展藥品、醫療器械審評事前事中溝通指導和相關檢查等工作」。

「這對促進長三角、大灣區的醫療創新是極大的利好消息。」公共衛生政策專家、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蔡江南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這次四個分中心都設立在國家藥品、醫療器械科研創新程度非常活躍的地區,如長三角、粵港澳,那麼這些區域內的創新藥械不但可以因此更及時地得到審評,也便於企業和審評機構充分溝通。」

蔡江南介紹:「長期以來,我國藥械產品審評審批周期較長,一定程度上和人力資源不足有關。原先國家藥械評審中心人手非常有限,只有100餘人,且主要集中在北京,近年來相關人手已增設到約800人。」

事實上,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2019年的工作重點已從「解決藥品註冊申請積壓」逐漸過渡為「提升藥品註冊申請的按時限審評審批率」。國家藥監局公開數據也顯示,2019年全年完成藥品審評審批的註冊申請8730件(含器械組合產品5件),排隊等待審評的註冊申請由2015年9月高峰時的近22000件降至4423件。

「分中心設立後,不僅是長三角、粵港澳的科研人員力量較強,也更有助於吸引當地優質人才來補充審評審批隊伍,創新藥械也能更早進入到審評審批程序,促進其加速上市。」蔡江南補充。

此外,奧諮達醫療器械服務集團東區市場總經理詹金城告訴記者:「分中心的成立還可以幫助藥械企業在文件正式送審至國家藥監局前,由分中心預審或給予企業相關指導,這就避免了一些企業藥械送審的實際問題,如因為企業準備的文件不專業、缺少數據等因素,到了國家審評審批層面後,等待較長時間仍無法過關,因此導致藥械無法上市。」

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也是四個審評檢查分中心設立的重要原因。

詹金城認為,分中心的成立及工作推進,會結合各地現行審評審查的優勢。也就是說,不論是醫生端的臨床技術成果轉化領域的創新,還是國外藥械產品因為此前審評時間漫長不敢貿然進入中國等,分中心的設立都會大幅改善這些問題。「廣東省又是中醫藥消費大省,大灣區藥械分中心的成立,也為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已上市的好產品引進大灣區做好準備。」

「未來,考慮到產品上市時間大幅縮短、不需要自建工廠生產才能申請產品註冊上市等情況,一定會有更多國內外藥械企業願意在研發層面投入更多經費。」詹金城表示。

優化資源配置

在我國深化藥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有兩項重要的制度,即「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和「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

在上述制度下,上市許可持有人和生產許可持有人可以是同一主體,也可以是兩個相互獨立的主體。根據自身狀況,上市許可持有人可以自行生產,也可以委託其他生產企業進行生產。

多位國家藥械審評專家都認為,這兩項制度能夠進一步整合、優化資源配置,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完善的藥械質量體系,也更有利於監管。

此外,2019年10月,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四地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長江三角洲區域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這也是全國首個跨省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的落地。這不僅極大地改善了整體市場資源配置的能力,醫療器械跨區域監管的責任、合作機制也得到進一步明確。

此後,為了落實跨省監管銜接,《長江三角洲區域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跨區域監管辦法(試行)》於 2020年2月13日出臺。該辦法在一市三省藥監部門間設置工作小組、建立協調機制、搭建監管資料庫,並針對跨省醫療器械的重點檢查、日常監管、監督抽檢、投訴舉報、行政處置、有因檢查等作了詳細規定。

2020年11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中也提到,「支持港澳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醫療器械註冊人將持有的藥品醫療器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符合條件的企業生產。」

「截至目前,22個省區市共計已經有552個產品按照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試點方案獲準上市,這一數字與2019年相比增加了5倍。」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註冊司稽查專員王蘭明在2020年11月曾表示,「從跨區域來看,有413項是省內試點,有139項是跨省試點,長三角所佔比例超過一半。」

國家藥監局藥品監督管理司副司長崔浩也曾公開表示,國家藥監層面會更多關注「上市準入」,省局負責「產品生產」,市縣負責「產品流通」,這一權責劃分將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實施奠定重要的基礎。

蔡江南還告訴記者:「此次四個審評檢查分中心與兩項制度的結合,可以促進長三角、粵港澳這兩個區域的創新藥械研發力度。」同時,「研發與生產的分離,也更有利於促進源頭創新,且限制了生產基地與設備的重複建設。」

蔡江南還表示:「基於上述兩項制度,再加上長三角、大灣區兩個區域的生產資源強大,藥械的專利持有人能將生產部分委託給長三角、大灣區內的城市,使得區域內的各類資源都得到更好的利用。」

「未來,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醫療器械註冊人可以跨區進行相互委託生產,而產品質量監管的技術檢查部分,就可以由四個分中心來執行。」詹金城表示。

相關焦點

  • 甘肅省藥品監督管理局 關於提高藥品應急保障監管能力 促進醫藥...
    建立健全藥械應急保障長效工作機制;依託甘肅中藥材資源和政策優勢,突出重點、集中力量,加強醫藥產業前瞻性服務,持續優化醫藥企業在我省投資興業、研發創新、布局重組、發展壯大的營商環境,促進企業創新轉型發展,打牢藥械應急保障產業基礎,切實提高藥械應急保障能力和科學監管水平,推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建立健全我省藥械應急管理制度機制。
  • ...以下簡稱《指導原則》),為今年的藥械審評審批改革定下了新...
    文 / 爾東琛2020-07-22 02:50:56來源:FX168 【藥械審批改革再加碼 「真實世界證據」落地加速】今年初,中國國家藥監局(NMPA)發布的新年一號文《關於發布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與審評的指導原則(試行)的通告》(以下簡稱
  • 「樂城先行區進口特許藥械品種首例突破100例和可用抗腫瘤創新藥...
    二是推動高效審批,為急重患者用藥迫切需求創設新通道。我們現在對博鰲樂城臨床先行區進口藥的審批已經縮減到1.8個工作日,我局推動樂城特許藥械追溯管理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優化了審批流程,精簡了辦事環節,將以往特許申請的紙質審批轉變為更方便快捷的網上審批,為特許藥械應用進一步提速。三是真實世界數據應用試點取得初步成果。
  • 粵「三重」創新助推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粵藥監)1月12日上午,廣東省藥品監管局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生物醫藥產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地區創新服務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三重」管理辦法》),助推廣東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 港粵研討會 | 生物晶片應用醫藥研發脫穎而出
    港粵資本專注新技術應用場景的中早期投資旗下直投基金、跟投基金、產投基金布局結合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的創新性項目重點關注醫療、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公司培育行業領軍者極速BP通道:bp@ifsc-gd.com港粵資本生物醫藥技術研討會是一檔探討前沿生物
  • 下一站,醫藥行業的紅利在哪裡
    醫療器械在政策層面(國產替代、分級診療、鼓勵創新)迎來諸多利好,預計增速將保持在15%左右。供給端:2014年CFDA發布《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針對具有我國發明專利、技術上具有國內首創、國際領先水平,並且具有顯著臨床應用價值的醫療器械設置特別審批通道。
  • 遺傳辦審批優化進階,創新藥研發利好加持
    此次調整對於採集審批提交倫理審查和國際合作科研提交倫理審查批件等文件的流程做了進一步的優化,宗旨是在遺傳資源得到保護的前提下縮短藥物的研發周期。這一系列審批流程的優化將對國內新藥研發企業尤其是具備全球研發實力的優質藥企產生利好。
  • 藥械網—採購聯盟的出現,藥品耗材降價幅度還能有新低嗎?
    據藥械網(www.yaoxie.com)營銷負責人介紹:近幾年,以聯盟形式採購耗材在業內其實並不少見。尤其在帶量採購持續常態化的背景下,目前陝西,安徽、山東、江西、河北、武漢等諸多省市都在依託省級藥採平臺,借鑑國家帶量採購經驗,以採購聯盟的方式倒逼更多醫用耗材大降價。
  • 博濟醫藥:子公司參與的新冠肺炎臨床研究獲倫理審批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萬宇)2月12日,記者從博濟醫藥(300404)獲悉,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牽頭的一項氫氧氣霧化機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下稱NCP)患者的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臨床研究已於2月10日通過組長單位倫理審評
  • 珠海市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到2020年總產值達260億元
    二、基本原則(一)創新驅動,高效轉化聚焦重點領域、加強前瞻布局,支持我市生物醫藥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的創新發展,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突破一批生物醫藥領域關鍵技術,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與本地產業資源高效配置、融合發展,推動生物醫藥領域國際合作創新項目、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成果在珠海轉化。
  • 上海「十四五」規劃: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
    在上海集聚了一批全球頂尖的生物醫藥大型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中心,而對於那些尚處於初創期的企業而言,普遍面臨著融資難、與醫院需求對接難等痛點。  針對這些企業發展中面臨的瓶頸問題,近期上海推出了針對生物醫藥企業的擔保基金批次貸,有助於化解上海生物醫藥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時首創「市級醫院醫企協同研究創新平臺(HI-CLIP)——臨床試驗加速器」,嫁接企業、醫院的需求和資源。
  • 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數字經濟正在釋放眾多「新紅利」 大數據賦能...
    如果說,「非典」之後,中國網絡購物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居民物質消費的重要方式,那麼新冠疫情也給中國新型服務業的發展帶來很大轉型的空間和機遇。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認為,數字經濟正在釋放眾多「新紅利」,大數據賦能產業場景落地!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部署「數字經濟」,特別是在對抗疫情期間,數字經濟在實踐中起到了很多關鍵性的作用。
  • 外資流入對中國醫藥股的影響_新財富網
    面對新機遇與新挑戰,公司從兩個方面進行應對:1、創新藥方面,公司加大研發投入,豐富在研管線。>、醫保談判等一些列鼓勵政策的落地則助推2018年成為國內創新藥批量落地的元年。而當下,我們正迎來金融帳戶的逐步開放,今後將充分享受到由此帶來的開放紅利。在全球關注度不斷提升的中國醫藥行業中,「核心資產」勢必受到境外投資者的重點關注,那麼從邊際的角度,未來具體有哪些「核心資產」將更受增量外資的推崇從而邊際受益?
  • 市淨率小於3,業績優良,有所作為卻被低估的10隻醫藥股
    截至收盤,滬指跌1.95%,報收3383點;深成指跌0.61%,報收13671點;創業板指漲0.75%,報收2778點。滬股通淨流出5.66億,深股通淨流出14.2億 技術上,滬指回踩5日均線,正常調整,創業板指則繼續貼5日線小陽線新高,下周繼續留意創業板領漲行情。
  • 嚴重低估的醫藥股:國內知名創新藥龍頭企業,研發投入超千萬
    今日兩市繼續分化,早盤雙雙高開後,滬指在大金融、房地產、白酒等帶領下重回3000點,創業板則持續走低,收盤滬指漲1.38%,深成指漲1.01%,創業板跌0.76%。板塊表現上今日白酒板塊佔據漲幅榜第一名,前天主力淨流入17.9億元,而跌幅居前的則是前期表現不錯的醫藥板塊。
  • 政策賦予生物醫藥紅利,17家優質創新藥企精彩亮相
    來源:全景財經18日,第四屆「創新藥研發前沿與實踐國際高峰論壇」第二天分會場——「投融資論壇」活動上,10家生物醫藥企業進行了路演。活動現場本次路演點評嘉賓是銘豐資本合伙人王鎮和渤溢基金合伙人馬嘯。王鎮告訴全景網,中國發展生物醫藥行業有兩大紅利,一是大量科學家的紅利,二是中國擁有世界第二體量的股權投資基金。
  • 超百億項目籤約落地 上海寶山生物醫藥產業空間廣闊
    央廣網上海11月28日消息(記者周洪)「我們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有基礎、有空間、有底氣。生物醫藥產業空間廣闊。」今天(11月28日)上午,「寶山建設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投資促進系列活動——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大會暨第六屆生物藥物創新及研發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寶山舉行。
  • 海南迎來四大發展紅利,未來的海南樓市將進入稀缺時代!
    【2】 「全島封關」時代 海南將會享受四大發展紅利 「全島封關」以後,海南自貿港的發展將會有重大變化。 我們認為,核心是將會實現四大自由化的發展紅利: 第一,海南將會成為一個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之島。
  • 機構論市:滬指連續兩日十字星線暗藏玄機市場短線或迎來變盤
    觀點:四季度最重要的靴子落地,疊加市場較強的基本面支撐以及此前調整風險的釋放,市場風險偏好將集中回升。在經濟基本面的加速復甦以及流動性合理充裕之下,市場向好趨勢的邏輯並未發生改變,結構性行情仍值得期待。短期,順周期板塊集中上行以及滬指年度新高之後,市場跨年行情躍躍欲試,板塊輪動機會或將延續。
  • 醫藥指數Q1上漲7.5%,滬指跌8.8%—國內醫療企業二級市場Q1分析
    醫藥指數第一季度上漲7.5%,滬指下跌8.8%>>>>滬指一季度下跌8.8%,表現好於海外市場滬指第一季度的走勢變化可以明顯看到疫情對大盤的影響。滬指在年初的時候基本在3100點左右,1月13日達到最高點3116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