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中,9篇課文被更換,其中包括魯迅的文章《風箏》,一同消失的還有郭沫若、周國平等的作品,取而代之的是賈平凹、史鐵生、邱吉爾。在一線教學者看來,新教材更接地氣。有專家稱魯迅文章太深刻,不是孩子們能感知的,不如讓他們接觸宮崎駿、自然科學以及課外活動。 (9月4日《河南商報》)
回應
「魯迅徹底退出」
之說不實
由於很多網站和微博在轉載《河南商報》的報導時更換了標題,並演繹出「人教版語文教材刪除魯迅文章」、「魯迅文章徹底退出義務教育教材」等說法。對此,人教社相關負責人昨日回應稱:「人教版語文教材刪除魯迅文章這一說法是很不準確的,本次教材文章替換隻是根據教學難度進行的技術層面的調整。」據介紹,目前人教版初中義務教育語文教材裡,依舊有魯迅先生的6篇文章,不存在徹底退出義務教育教材一說。(9月4日騰訊網)
反對 中小學生須學會深刻
燕子4488:真不知這是什麼專家,也太低估學生們的智商了!
SherryXu:因「深刻」被替換?難道古詩文不深刻嗎?
王旭明(語文出版社社長):堅決不贊成刪減教材中魯迅作品數量和初中生閱讀不宜過於深刻的觀點。當下不少編教材的以一己之淺薄揣度魯迅之深刻並殃及學生,惡俗!其一,眾學科中唯語文不能減負,否則中華文化斷之無疑;其二,當下問題是如何編出真正的語文教材和改革教學方法;其三,中國需要魯迅,中小學生必須學會深刻。
支持 過於艱澀難懂不合適
詩意美圖:魯迅的文章僅僅注釋就讓學生頭疼,再加上政治術語的解釋,學生真的頭很大。
Ella想變:有些過於艱澀難懂的東西確實不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甚至還有可能造成不良示範,適得其反。
Vinkey_Yao:教材在一定周期後的調整不但是對時代的順應,更是對學情的尊重;從實用角度看來,初中階段學習魯迅的文章,強行介紹過於深刻的背景,學生左耳進右耳出,無法深入思考而且易對這位文化巨匠產生牴觸情緒,對其高中學習魯迅文章有害無利。
感嘆 教科書已面目全非了
Hellen幸福:突然覺得,教科書已然面目全非了!
忘了0509:唉!其實魯迅的很多文章,現在看起來都不過時。
白衣-無翼:魯迅的文章伴隨我輩走過青蔥時光,想來令人懷念啊!
一樹ch:沒有魯迅的文章,孩子們哪來犀利又獨立的視角看世界?
調侃 郭敬明即將進教材了
O2O王萌:按這個節奏,郭敬明的文章即將登陸語文教材。
青響:如果魯迅活在今天,絕對是大V,孩子們就別學了。
戒色住持:終於把這些刪減了,以後孩子們至少語文課可少睡一點了。
思考 教育要緊跟時代發展
Onedotdot:魯迅這事兒最好問問孩子們的意見。
蘿崗教育團隊:教育切忌固守陳規,新時期的教育需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新浪河北網友:當今社會的人都很浮躁,包括孩子,很難細細品味文章中的深刻意義。
Lz-漢:其實對於小學的小朋友來說,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會更加適合,先樹人文,再學文化。 (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