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珍貴照片講述老包頭故事

2020-12-02 包頭新聞網

△德華新鞋帽莊

包頭興起在清代中後期,正是中國中心商業城市形成輻射效應的時候。包頭遠離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但來包頭的晉商、魯商、冀商卻把他們在內地大城市的見識和理念移植過來,包頭基本沒有經過以上講的商業進程的一、二階段,直接進入了第三階段,也就是我們平時講的資本主義萌芽。包頭這座城市雖然不大,但商業文明的起點還是比較高的,這在清末民國時期表現得更為明顯。

△富三元巷

當包頭還是包頭村時,最早只有簡單的二兩條街,以走西口人們最早居住的瓦窯溝口為標誌,以東為東街,以西為西街,就是今天的東門大街和解放路。包頭街巷的形成有些原始,基本上沒有事先的規劃,走西口而來的人們還大多保持著農民的本色。商人們隨著走西口農民的步伐和清軍西徵的線路來到包頭,他們首先建起了自己的商號,然後集資建起了各種寺廟。於是,包頭地區出現了一大批商號和寺廟,包括龍王廟、財神廟、火神廟、妙法禪寺、關帝廟等。因商號而聚,因寺廟而居,包頭逐漸形成了一片片居民區。他們和走西口的農民不同,已不再使用晉陝農民常用的「營子」「窯子」之類俗不可耐的名稱,而更多的以路、巷、街來命名。

從乾隆年間走西口開始到包頭城垣拆除前,老包頭已經形成了大約123條街巷。大多因商號或寺廟或形狀或名人或功能而得名,比如太平官巷、永合成巷、富三元巷、財神廟街、三官廟街、金龍王廟街、圪料街、長黑浪(狹長,晉語)、大水卜洞、王大人巷、五保(鄔寶)巷、藺三巷、郭家巷、牛橋街、炭市街、草市街、車市街等。最生動也最有歷史感的則是「臭屎巷」、「死人溝」等,真實反映了當時包頭城的公共衛生情況,和大量貧苦人群的悽慘生活現狀況。可惜後來改名了,符合中國人愛面子的心理習慣,其實這些歷史名稱的存在,正是無言的歷史記憶,讓人深思和感慨。歷史就是歷史,靠改一個名字是改變不了的,比如著名的定襄巷,本來只是山西定襄人的聚居地。1920年,因為妓院平康裡公司的誕生而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別看它只是一處妓院,其實這平康裡的名稱應該算的得上是包頭極有「文化色彩」的地名,它直接源於大唐盛世時的「平康」(當時文人雅士、高級歌妓伎聚集的場所)的文脈,「裡」則有著北京上海的洋氣,它是包頭商業文明中很具有標誌性的名稱。

△西前街

城市的形成,隨之生成了市井文化。這是完全不同於農村的文化形態,它產生於街區小巷,發軔於市井小民,它自由閒散缺乏莊嚴,甚至輕佻浮躁完全不具有農民本色,但是它卻成為農耕文明之上的顯現了人性、人格、自我的另一種俗文化。它反映著人性的複雜與真實,它閃爍著生活的豐富與多彩。久而久之,形成了溫暖而雜亂的市井氣息,這氣息沒有了農人的質樸,未達到儒家的禮樂,更未達到佛法的莊嚴,卻具有讓人快樂的生命氣息、人間煙火。小販的吆喝、街頭的小吃、地攤上的把式、鬥蟋蟀的閒人、吹糖人的走卒、捏麵人的販夫、沿街而立的剃頭匠、竹椅上脫光了上衣喝茶閒聊的鄰居……它談不上雅致,談不上高大,但是,它讓人舒服愜意,讓生活豐富多彩。所有這些,恰恰是商業文明、城市文明帶來的一種革命化的效應:傳統的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礎之上、建立在熟人社會血緣族群基礎上的所謂倫理道德面臨窘境。一種更適合城市、更適合人性、更有利於市場的新文化開始萌芽,一個陌生人的社會徐徐拉開大幕。

△1922年夏天,京綏鐵路延修至包頭南二裡半村。

包頭的城市文明進程在清末和民國時期到了一個爆發期。一批接受過現代文明薰陶的包頭人改寫著包頭的文化。新式學校興起,學生遠上北京太原求學,報紙誕生,鐵路、公路、郵電通訊信四通八達。移民實邊的段繩武來了,他帶來了一個既充滿現代農村文明又充滿浪漫主義的理想國「河北新村」;一生以「倒戈」聞名的馮玉祥來了,他建立了影響包頭至深的綏遠省立第二中學(即今包一中);綏遠起義的首要人物傅作義來了,今天位於東河區的「英烈祠」,記述著他堅定抗日的輝煌人生。而生於斯長於斯的青霞奇士(門匾為「青霞奇士志」)王定圻,成為辛亥年間風雲人物,29歲為民國為共和犧牲。武舉人郭向榮的郭家巷裡走出了同盟會員的兒子郭鴻霖,於牛橋街熱血噴射灑,獻身共和。生於土默特的年輕蒙古人云享亨、經權走來了,雲享亨與經權曾被民國元勳黃興及同盟會委任為歸化城將軍和都統,經權後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而下獄,1918年英年早逝。雲享亨於1925年中流彈殞命。雲享亨之子云繼先黃埔軍校畢業,後發動震驚全國的「百靈廟暴動」。生於財神廟街的李茂林,曾赴日本學習,因宣傳新思想被譏為「李瘋子」,後在石拐遇難。類似人物還有許多。

△包頭火車站舊照

包頭,這片剛剛從落後農村而鎮而縣的小城市,其文明的進程在幾十年間突飛猛進。工業與商業齊飛,文化與教育同輝,人才與人物雲湧,財富與希望勃發,正如蘇東坡《赤壁懷古》中那句的千古名詩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歷史證明,商業文明興起是城市崛起的核心,市民階層的形成是文教興起昌盛的基礎,人才輩出是商業文明的自然結果。

從薩拉齊治下的一個荒涼偏僻的村莊,歷經二百多年的商業文明沐浴和薰陶,特別是清末「新政」和辛亥年後「開發西北」的「國家戰略」,讓包頭大地生機勃發,短短幾十年創造了一個「黃金時間」,迅速成為綏遠西部的中心城市,其輻射範圍直到京津冀晉陝甘寧青甚至新疆地區,東部是土默川,西部是河套川,包頭以一個新興城市的形象脫離薩拉齊母親的懷抱,成長為一個頗具現代城市氣息的地域中樞,猶如貧困的農家走出的一個青年商業巨子,顧盼生輝,頭角崢嶸。這座年輕的城市也正如北宋著名詞人晏幾道所詩作描寫的那樣生龍活虎:「金鞭美少年,去躍青驄馬」,(好一個威武俊美的年青輕人,跨上金鞍,揚鞭躍馬輕馳)!

(包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一舟)

相關焦點

  • 講述化石裡的中國故事
    【讀書者說】    陳列在中國古動物館展廳裡的化石,並不僅僅是珍貴的科學證據,而且往往蘊含著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等所著的科普新作《聽化石的故事》,便是要通過這些化石中的精品,講出關於脊椎動物演化歷程的「中國故事」。
  • 老漁夫船木館 「船奇」故事
    當今社會,人人講究環保,崇尚原生態的生活,於是,取材於退役海船的船木家具帶著它親身經歷的故事走進人們的視線,獲得人們的青睞
  • 19張珍貴罕見的歷史照片,年輕時候的愛因斯坦和查理·卓別林
    古往今來,人類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也有一些平凡的人,穿越時空,看看這些歷史人物或是平凡人物的照片,也是別有一番韻味,小編今天為大家奉獻了19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他們記錄了歷史中的偉人或是凡人,一起來看看吧! 1.墨西哥姑娘真漂亮,1895年
  • 20張能讓你重新認識歷史罕見珍貴歷史照片
    那時的人們也是有著無窮的幻想,發明出了各種各樣的新奇東西,當然有不少現在看來有些怪異,接下來環球解密小編為大家盤點20年前非常珍貴的歷史照片。1. 1967年設計失敗的可攜式電視。
  • 80餘件珍貴植物化石亮相南京 講述億萬年前的故事
    【解說】近日,80餘件珍貴植物化石集中亮相南京,講述億萬年前地球上植物生長的故事。  【解說】此次展覽精選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模式標本館館藏的近80件珍貴的植物化石標本,年代跨度從四億年前到距今1800萬年前。記者在現場看到,南京花、靜子花、威爾姆遜花和遼寧古果等各色植物化石依次擺放在展櫃中,吸引了不少參觀者和媒體記者的目光。
  • 老品牌、老故事、老味道——醫藥企業篇_中國經濟網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有關要求,今年3月至9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老味道、老故事、老品牌——堅守誠信的力量」主題宣傳活動,將聯合政府、企業、行業專家、媒體及公眾等多方力量,通過媒體報導,深入宣傳食品藥品行業品牌企業的誠信文化和歷史傳承,講述誠信為本、以義取利的「中國故事」
  • 河森堡《中華好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百年興衰"
    近日,知名講解員河森堡做客浙江衛視《中華好故事》節目。與「局座」張召忠、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蒙曼等人,以「分享故事」的形式像觀眾娓娓道來中華歷史,講述百年中國的滄桑巨變。   舞臺上的河森堡儀容整潔帥氣,侃侃而談。作為講述嘉賓,河森堡引用了光緒初年山西地區的一段災荒歷史——「丁戊奇荒」這一血淋淋的歷史性案例,闡述了自己對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的獨特見解。
  • (講述)11·21包頭空難16年祭
    包頭市委、市政府領導及時趕赴現場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領導率相關部門負責人於當日上午到達包頭,指揮協調事故現場應急救援和善後工作。包鋼打撈隊也於當日上午到達現場打撈飛機殘骸、遇難人員遺體及黑匣子,交通部海事局也及時派員參加打撈工作。失事機型失事飛機是東方航空公司向雲南航空公司租賃的、機型為CRJ-200。
  • 建築「年輪」講述與生俱來 的上海故事
    這 速度,帶來了多元、摩登的現代建築, 同時也讓很多老建築、老房子,站上 了命運的十字路口,有一些甚至就此 消失,只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但請 相信,上海這座城市永遠不會因為變 化,而盲目丟棄屬於自己的尊嚴,因為,那些建築的「年輪」,與生俱來就 會講述歲月沉澱的上海故事。
  • 四張照片與河南大學的故事 | 我和我的學校
    分享你經歷的成長見證的變化暢想的未來隨著@江南大學 的接力棒傳遞到百年河大的手中正式開啟河南高校故事的講述這是一位中國大學生和母校共同成長的故事。,鉤沉並紀念抗日戰爭中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滄桑厚重的照片裡,歷史淬鍊的精神是我們今天接續奮鬥的力量!書香氤氳的照片裡,學校讓人流連忘返的雍容氣質,是我們安靜讀書的精神依託!
  • 潘家園「偶遇」地質學家袁復禮:一張珍貴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多年來,我在每周六的清晨去潘家園舊貨市場「淘寶」,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先後收集到各式各樣的家庭老照片相冊,有的老相冊本身就是一件珍品。在各式各樣的老照片中,每個人的成長曆程、每個家庭經歷的時代風雨,一張張、一頁頁呈現在你的面前,引發你無窮無盡的思考。
  • 我在現場|記錄有溫度的人,講述有溫度的故事
    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從2019年開始,新華社客戶端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採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他們凝固新聞的瞬間,成為歷史!從2021年1月4日起,新華社客戶端「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0年的精品力作,希望他們的鏡頭和講述,能將我們帶回到那一個個新聞發生的現場。用「白駒過隙」這個成語比喻2020年的時光飛逝,對我來說,並不誇張。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再到防汛抗洪,被時間的洪流裹挾著前行,甚至顧不上回頭看看來時的路。
  • 新繁華·城未來——包頭吾悅廣場品牌發布會盛大舉行
    發布會當晚,整個體育館燈光璀璨,美輪美奐,參與品牌發布盛典的來賓們紛紛步入會場,他們舉止優雅,談笑風生,或是相互談論對包頭吾悅廣場的看法,或是探討包頭商業發展的趨勢,或是分享著最新所了解的商業信息,現場氛圍熱情融洽。八點整,隨著大型燈光秀的魅力開啟,包頭吾悅廣場品牌發布盛典正式拉開帷幕。
  • 紀念大工屈伯川老院長誕辰110周年,這份珍貴資料首次公開
    70年來,大工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或停留在時間裡,或散落在文字裡,而屈老的故事,卻珍藏在每一名大工人的記憶中,流傳至今。屈老領導大連理工大學的籌備、建設和改革工作整整50年。後記檔案,記載歷史,服務現實,造福後人。檔案搶救就像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從無情的歲月流逝中,一點一滴,找回大工的青蔥容顏,讓今天的我們聽到、看到、觸摸到生動而真實的過往。
  • 難忘的記憶 美好的回憶 珍貴的照片
    一路歡聲笑語,載歌載舞,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曾作詩一首:沿著西湖走,前後是戰友,風吹桃花飛,水上泛輕舟。文/賀宗顯2020年5月10日為女兵演出照題文/嬋娟群英薈萃白浪情,梅蘭竹菊各娉婷。軍哥兵妹初心在,白髮櫪志寄紅星。
  • 網絡名人走進包頭!
    網絡名人走進包頭!網絡名人齊聚包頭來自全國的32位網絡名人深入包頭,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大V」?聚焦重工點讚大國製造來自全國各地網絡名人一行32人先後走進包鋼稀土展覽館、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包鋼集團,深入企業車間,實地走訪,宣傳我市工業企業經濟轉型成果,生動講述包頭重工業發展的奮鬥故事。
  • 「光影科學夢」科學家精神電影——中科院何林講述「錢學森的故事
    全國科普場館巡映活動專題講座——中科院何林講述「錢學森的故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何林應邀來到內蒙古科技館,以《錢學森的故事》為題作專題講座。,多角度敘述了錢老不凡的人生,生動地展現了這位大家在科研道路上刻苦鑽研、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和無私奉獻、報效祖國的道德情懷。
  • 愛因斯坦特展8月來滬,講述愛因斯坦與上海的故事
    6月12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UJ)前校長、理論物理學榮譽退休教授哈諾赫·古特弗羅因德(Hanoch Gutfreund)做客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講述愛因斯坦的故事。愛因斯坦是希伯來大學的創始人之一,他在遺囑中表明要將自己的著作、遺物捐贈給該大學。哈諾赫目前在HUJ擔任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檔案學術委員會主席,並代表大學協調全球愛因斯坦展覽項目。
  • 李四光後人做客江蘇講述地質學家平凡故事
    李四光後人做客江蘇 講述地質學家平凡故事  【解說】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對中國地質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 科學網—講好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講好中國科學家的故事——張藜在2018年度資料捐贈儀式上的發言   編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