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化的骨骼碎片可以確定一個人的性別

2020-11-28 驅動之家

1月30日,據外媒報導,在一項關於鐵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骨骼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從火化的骨骼碎片來確定一個人的性別,也是可能的。

 

研究報告的作者克勞迪奧·卡瓦祖蒂(Claudio Cavazzuti)是羅馬文明博物館(Museo della Civilta Roman)的一名生物考古學家。他解釋道:「在古代歐洲,我們幾乎只有火葬。」

雖然古代火葬並沒有像今天的大多數火葬場那樣將骨頭粉碎成粉末,但骨頭會碎裂成片。華沙大學專門研究火化遺骸的考古學家埃爾·貝特·賈斯庫斯卡(ElżBietaJaskulska)說,很少會有長達10英寸(25釐米)的碎片在火化後保存下來。

但是,並未參與研究的Jaskulska告訴LiveScience(美國生命科學網),發現一個大碎片標本就像中了彩票一樣。更多時候,考古學家得到長達1-2英寸(2.5-5釐米)的碎片就已經是件很幸運的事了。

Jaskulska說,骨盆和關節末端脆弱的海綿狀骨骼最容易受到火焰的影響,因此骨骼中信息最豐富的部分最容易丟失。

一些研究人員試圖通過觀察現代火葬(死者的性別是已知的)來找出火化骨骼中性別的具體測量方法。卡瓦祖蒂說,這樣做的問題在於,現代人的骨骼比古人要大,所以測量結果可能無法解釋。

因此,卡瓦祖蒂和他的團隊採取了一種有爭議的方法。他們從公元前12世紀到6世紀的五座義大利墓地裡收集了124個標本。當這些骨頭最初被發現時,它們被埋在可能暗示個體性別的物品中,比如男人的武器,女人的編織工具。

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假設,研究人員1月30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說道。

其實不能保證墳墓中的物品所顯示的性別與個人的生物性相匹配。Jaskulska說。

不過,卡瓦祖蒂和他的同事們認為,大多數具有男性特徵的物體可能是男性,而大多數具有女性特徵的物體可能是女性。從這一假設出發,他們對各種骨骼進行了24次測量,例如與頭骨相連的下頜部分的寬度和大腿骨的頭部直徑。

他們發現,在24項測量中,有21項預測的性別與這個人的墳墓相匹配。八項測量,包括膝蓋骨的寬度、前臂橈骨的頭部直徑和月骨的長度以80%的準確率預測了一個人是男性還是女性(用墳墓的物品來衡量)。

Jaskulska說,這種方法很有趣,但它可能不是普遍有用的,因為卡瓦祖蒂的團隊測量的骨頭並不是在所有火葬中都能找到的。事實上,它們很少被保存下來。

卡瓦祖蒂和他的同事計劃在其他遺骸上測試他們的方法。卡瓦祖蒂說,對火化骨的研究正變得越來越複雜。科學家們現在能夠從一些燃燒的骨頭中提取鍶元素的同位素,這些元素可以表明一個人是在哪裡長大的,這反過來又可以揭示出人類活動的模式。他說,這些模式可能對性別有很大的依賴性。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快科技

#骨骼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比DNA更可靠:通過牙釉質蛋白確定古代人類殘骸性別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科學家測試了一種根據從牙釉質中提取的蛋白質來確定人類遺骸性別的新方法。基於對55具300至2300年前的美洲原住民遺骸的研究,這項技術被證明比基於DNA或骨骼解剖的技術更可靠。雖然對骨骼和牙齒殘骸的研究是了解古代人類社會的關鍵工具,但確定個體性別的傳統方法並不總是可靠。
  • 從骨骼到心理,看一個人的牙齒的時候能看到什麼
    儘管我不確定《法律與秩序:特殊受害人》的劇情與現實中的警方調查程序類似程度有多高,但是通過牙科記錄確認死者身份這個橋段肯定是沒錯的。牙齒就像指紋一樣,沒有兩個人牙齒的排布是完全一樣的。僅僅通過顎骨上留下的一小把牙齒,法醫牙醫就能夠通過牙齒圖譜鑑定出死者的身份。牙齒能透露一個人的更多信息,不過很遺憾,姓名不在此列。
  • 大熊貓曾是人類盤中餐 皖出土動物骨骼碎片化石(圖)
    據安徽商報報導,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初步確定的年代為20萬年前左右,出土了數以萬計的人類食用過的動物骨骼碎片化石,還有一部分用來打砸和切割的石器,已經初步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類活動遺址。  隨著發掘的進一步深入,一個個謎團也慢慢揭開:為什麼這麼多的動物化石全是碎片,很難發現一塊完整的骨骼?為什麼20萬年前曾是人們口中美味的大熊貓,如今已經少到僅剩幾千隻?
  • 只有高僧火化後才有舍利子嗎?普通人也可以,舍利形成的科學解釋
    真的只有得道高僧圓寂火化後才有舍利子出現嗎?我們能否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舍利子的存在?舍利是什麼?和舍利子有什麼區別?舍利,是梵語音譯,是印度對人死後身體的總稱,在佛教,僧人死後留下的骨灰、骨骼、遺體等都可以被稱為舍利。但是在這裡,舍利原來指的是「米粒」,是因為因佛舍利形狀像米粒,佛教才叫它舍利。所以佛教舍利本身只是在形容這種東西。
  • 靠幾顆牙齒,就能知道古人類殘骸性別?
    通常,判別古代人類殘骸性別最廣泛使用的方法,就是基於男性和女性骨骼的解剖差異,通過測量骨盆結構等某些骨骼特徵來判斷。但這種方法只能適用於成年人,對於性別特徵明顯、保存相對完好的骨骼,鑑定並不困難。 「男女骨骼有所不同,其中性別特徵最明顯的是盆骨,其次為顱骨及下頜骨,有經驗的學者通過對顱骨和盆骨外部形態的觀察,鑑定成功率可達95%;再結合胸骨、鎖骨和肢骨的形態特徵,以及人骨的測量,基本可以滿足鑑定需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饒慧芸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但兒童的骨骼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 靠幾顆牙齒就能知道古人類殘骸性別?
    通常,判別古代人類殘骸性別最廣泛使用的方法,就是基於男性和女性骨骼的解剖差異,通過測量骨盆結構等某些骨骼特徵來判斷。但這種方法只能適用於成年人,對於性別特徵明顯、保存相對完好的骨骼,鑑定並不困難。「男女骨骼有所不同,其中性別特徵最明顯的是盆骨,其次為顱骨及下頜骨,有經驗的學者通過對顱骨和盆骨外部形態的觀察,鑑定成功率可達95%;再結合胸骨、鎖骨和肢骨的形態特徵,以及人骨的測量,基本可以滿足鑑定需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饒慧芸介紹。
  • 靠幾顆牙齒,就能知道古人類殘骸性別?而且或比DNA方法更可靠
    通常,判別古代人類殘骸性別最廣泛使用的方法,就是基於男性和女性骨骼的解剖差異,通過測量骨盆結構等某些骨骼特徵來判斷。但這種方法只能適用於成年人,對於性別特徵明顯、保存相對完好的骨骼,鑑定並不困難。 「男女骨骼有所不同,其中性別特徵最明顯的是盆骨,其次為顱骨及下頜骨,有經驗的學者通過對顱骨和盆骨外部形態的觀察,鑑定成功率可達95%;再結合胸骨、鎖骨和肢骨的形態特徵,以及人骨的測量,基本可以滿足鑑定需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饒慧芸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
  • 在火葬場被火化是一種什麼體驗?
    火化時究竟是一種什麼體驗呢?館長先來一個隨堂測試:你覺得人體除了部分骨骼和鋼釘之類的醫療器材,還有什麼會在火化後倖存下來呢?當然火化也會遇到問題焚屍爐門的標準寬度是0.8米左右,部分火葬場會配備一米三左右的門,用來服務體重一噸以下的超級大胖子。並不是所有的火葬場都有這樣的設備,所以在火化之前記得對火葬場做好背調哦!通常來說正常人脂肪含量在百分之10到百分之20之間,嚴重肥胖的人脂肪含量會超過百分之三十。
  • 只需幾顆牙齒,科學家就能分辨出古人類的性別,靠譜嗎?
    據報導,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前段時間找到了一種確定古人類遺骸性別的新方法,而且只需要通過古人類殘留的幾顆牙齒就可以,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人類漫長的演化之中,人類也曾經擁有過多個人屬物種,多年來通過化石研究,科學家們也逐漸還原出了人類演化的真相,不過有個問題其實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那就是對於只能找到少許殘骸的古人類來說,究竟該如何判斷他們的性別呢?在過去,科學家判斷古人類性別的時候,都是通過男性和女性的骨骼差異,簡單來說,就是尋找骨骼上只有男性或者女性才有的特徵,來判斷他們的性別。
  • 化石:自然界的「記憶碎片」,定格時間與塵封骨骼的遊戲
    化石像是自然演化過程中的記憶碎片,保留著有關過去的信息,又像是千萬年前抓拍的照片,定格了生命的蛛絲馬跡。一塊三葉蟲化石可以帶我們回到5.3億年前的生命大爆發的寒武紀,一顆恐龍蛋化石能記錄千萬年、億年前的生態環境,還能給《侏羅紀公園》編劇們創作的靈感。
  • 一塊骨骼看出受害者年齡性別
    理論知識考試內容包括法醫損傷學、臨床學、物證學、人類學和公安機關鑑定規則;他們將要完成法醫病理切片顯微鏡下描述及病理診斷、法醫損傷工具推斷、法醫臨床影像學檢查閱片診斷、生物物證的發現提取與檢驗以及法醫人類學性別年齡推斷共5個科目的實操。現場也被劃分為法醫臨床學、法醫人類學、法醫物證學、法醫病理學和法醫損傷學五個競賽區。
  • 史前巨石陣到底是誰修建的-最新的火化骨骸揭示為威爾斯人
    當我們說「我們」時,我們是指由牛津大學領導的一組科學家,他們利用放射性碳測年技術結合考古分析的新進展,研究了25處在該地點被火化並於1920年代發掘的頭骨。已經確定巨石陣的「藍石」來自西威爾斯,很可能來自普雷塞利山脈,但是對骨頭的分析表明,在25個人中,至少有10個人死亡之前並未居住在巨石陣附近, 而是在英國西部和威爾斯。
  • 河南柘城火化指標千人須死6人 土葬得起屍火化
    河南柘城縣規定1000人火化6人,很多村幹部都不能完成火化指標  近日,河南商丘市柘城縣慈聖鎮一些村幹部反映,在推行殯葬改革過程中,鎮政府給村幹部下達了火化指標,若完不成任務,要麼受罰,要麼辭職。為完成今年的火化指標,鎮領導說,可把前兩年死亡者起屍後火化。
  • 火化後真的裝不滿骨灰盒?工作人員揭露火化流程,告訴你答案
    人們生來就對火葬場有很強的敬畏,那麼火化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流程?而為什麼一個人死後被火化卻為什麼沒有辦法裝滿一個小小的骨灰盒呢? 一、喪葬制度的變遷,以及火葬的聞名 對於喪葬制度的重視是歷來古人的傳統,生老病死不可避免,在數千年的文化傳承裡,國人奉行落葉歸根的文化傳統。
  • 印度設想太陽能火化,骨灰也可以做鑽石,猜想能不能火化轉碳化?
    一旦火化室內遺體開始燃燒,其釋放的能量將自動與反射器釋放的太陽熱量結合,保證燃燒能持續下去。基於以上概念,太陽能火葬系統分為4個組成部分:反射鏡、太陽角度定位系統、火化室、陰天輔助系統。印度北部的古吉拉特邦是世界首個太陽能火化爐的誕生地。該火化爐仍然留存著,但已經不再使用。
  • 露西的故事:一具大約320萬年前的類人骨骼
    然而露西的骨骼上並沒有任何這些跡象,除了她骨盆骨上,有一個食肉動物牙齒留下的刺孔。  我們之所以知道她的性別,是因為她的物種大小不同  儘管一些科學家認為,她的小體型不應該導致人們對她性別的猜測,但也有人認為這表明她是女性。阿法南方古猿的雄性在體型和外貌上與雌性不同。  在大多數類人猿物種中,男性的牙齒更大,但在阿法南方古猿中,男性和女性的牙齒大小都是一樣的。科學家們提出了這樣的理論:這個物種並不需要巨大的牙齒,來顯示雄性的統治地位。
  • 全方位解釋火化過程
    內容一般是屍體在火化過程中突然直直地坐起來,甚至完成一系列的動作等。那麼對於屍體的這種「行為」,有沒有一個合理的醫學解釋呢?或者這是我們在失去親人之後過於悲痛所產生的幻覺?現代的火化是在一個特殊定製的艙室內進行的。屍體被平放其中,一大波一大波的火焰要雨點一樣密集地落到屍體的胸部。這個艙室內的火焰溫度可高達 870~980 攝氏度(1,598~1,796華氏度),並且這種火焰溫度可以穩定維持。
  • 人死後有沒有靈魂,土葬和火化哪個好?
    人死以後,當然是火化最好,如果在火化的基礎上從簡安葬更好。一個人去世之後沒有靈魂,有的是生者對死者的思念之情。目前,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火葬,更多是火化土葬。什麼意思?就是人一旦去世,進行火化,然後將骨灰和骨灰盒還是按照選墳地、挖墓穴的方式進行埋葬。唯一和土葬不同的是,一個棺材裡裝的是逝者遺體,另一個則是棺材裡裝著骨灰和骨灰盒。火化土葬還是佔用耕地所以,火化土葬其實只是解決了可能導致的環境汙染問題,而佔用耕地、林地的問題依舊未能解決。
  • 人在火化的時候,身體都在遭遇些什麼?
    可能是 在嗩吶聲中入土為安 可能是 皮囊供鳥食 靈魂入天堂 可能是 將屍體放在零下196°C的液氮中溶化 而在現代社會裡最常見的是「
  • 北歐性別平等傳統歷史悠久
    北歐性別平等傳統歷史悠久 2019年11月13日 09:1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閆勇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