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100分)
第I卷(選擇題,共18分)
一、語言基本能力(9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讀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應和(hè) 取締(dì) 自慚形穢(huì)
B. 吝嗇(lìn) 翹首(qiáo) 持之以恆(héng)
C. 徘徊(huái) 悵然(chàng) 信手拈來(niān)
D. 仰慕(mù) 氈子(tǎn) 花團錦簇(cù)
【答案】D
【解析】
【詳解】D. 氈子(tǎn)——(zhān)。故選D。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靜謐 默契 觸目傷懷 B. 狹隘 和睦 矯柔造作
C. 皎潔 磅礴 九曲連環 D. 佇立 曠野 涓涓細流
【答案】B
【詳解】B.矯柔造作——矯揉造作。故選B。
3.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 古人講究稱呼的使用,對自己用謙稱,對別人用尊稱,兩種稱呼不能混為一談。
B. 對技術精益求精,對每道工序一絲不苟,《大國工匠》中大師們的追求令人感動。
C. 經過艱難攀爬,我們終於登峰造極,站在高山之巔,盡享美麗風景,一覽眾山小。
D. 大型實景表演《草原之夢》融合聲光電等技術,場面極其壯觀,讓人嘆為觀止。
【答案】C
【詳解】A.混為一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符合語境;
B.精益求精:比喻已經很好了,還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極高。符合語境;
C.登峰造極: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用於攀登高山頂峰,屬於望文生義,使用錯誤;
D.嘆為觀止:指讚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符合語境;
故選C。
二、文言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4. 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治:管理 B. 見往事耳 見:了解
C. 及魯肅過尋陽 過:經過 D. 即更刮目相待 待:看待
5.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蒙辭以軍中多務 以刀劈狼首 B. 蒙乃始就學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C.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下車引之 D. 結友而別 人不知而不慍
6.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本文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進步巨大,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故事。
B. 呂蒙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體現了學習的重要性。
C. 文章善於刻畫人物,主要用了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生動地塑造出了鮮明的人物形象。
D. 呂蒙讀書的功效主要通過魯肅從側面展現,他的驚嘆襯託出呂蒙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7. 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答案】4. A 5. A 6. C
7. (1)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頗多。(2)你現在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吳下時沒有才學的阿蒙了!
【4題詳解】
這道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
A.治:研究。故選A。
【5題詳解】
這道題考查對文言一詞多義的理解。
A.兩人都解釋為:用、拿;
B.於是、就/表示判斷,是;
C.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代詞,指元方;
D.表示順承關係/表示轉折關係;
故選A。
【6題詳解】
這道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C.「主要用了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表述有誤,本文主要運用了語言(對話)描寫。故選C。
【7題詳解】
這道題考查的是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翻譯時,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彙。
(1)重難點詞語有:孤,古時王侯的自稱。以為,認為。益,好處。
(2)重難點詞語有:今者,如今,現在。才略,才幹和謀略。非復,不再是。
【點睛】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頗多。」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吳下時沒有才學的阿蒙了!」呂蒙說:「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就應當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你知曉事情怎麼這麼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後分別了。
三、名句名篇默寫(10 分)
8.請用課文原句填空。(任選六句填寫)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詩經·邶風》)
(2)出門東向看,_____________。(《十五從軍徵》)
(3)苟全性命於亂世,_____________。(諸葛亮《出師表》)
(4)_____________,猛浪若奔。(吳均《與朱元思書》)
(5)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_____________,心憂炭賤願天寒。(白居易《賣炭翁》)
(7)醉裡挑燈看劍,_____________。(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8)_____________,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雲間》)
【答案】 (1). 悠悠我心 (2). 淚落沾我衣 (3). 不求聞達於諸侯 (4). 急湍甚箭 (5). 海內存知己 (6). 可憐身上衣正單 (7). 夢回吹角連營 (8). 無限山河淚
【詳解】詩詞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注意:諸侯、湍、己、山河。
四、現代文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蟬的卵
法布爾
①普通的蟬喜歡在幹的細枝上產卵。它選擇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鉛筆那樣粗細,而且往往是向上翹起,差不多已經枯死的小枝。
②它找到適當的細樹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卵就產在這些孔裡。一個小孔內約生十個卵,所以生卵總數約為三四百個。
③我從放大鏡裡見過蟬卵的孵化。開始很像極小的魚,眼睛大而黑,身體下面有一種鰭狀物,由兩個前腿聯結而成。這種鰭有些運動力,能夠幫助幼蟲走出殼外,並且幫助它越過帶有纖維的樹枝——這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④魚形幼蟲一到孔外,皮即刻脫去。但脫下的皮自動形成一種線,幼蟲靠它能夠附著在樹枝上。幼蟲落地之前,就在這裡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繩端搖擺著。
⑤它的觸鬚現在自由了,左右揮動;腿可以伸縮;前面的爪能夠張合自如。身體懸掛著,只要有一點兒微風就動搖不定。它在這裡為將來的出世做準備。我看到的昆蟲再沒有比這個更奇妙的了。
⑥不久,它落到地上。這個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動物在線上搖蕩,以防在硬地.上摔傷。身體在空氣中漸漸變堅強了。它開始投入嚴肅的實際生活中了。
⑦這時,它面前危險重重。只要一點兒風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巖石上,或車轍的汙水中,或不毛的黃沙上,或堅韌得無法鑽下去的粘土上。
⑧這個弱小的動物迫切需要隱蔽,所以必須立刻到地下尋覓藏身的地方。天冷了,遲緩就有死亡的危險。它不得不各處尋找軟土。沒有疑問,許多是在沒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⑨最後,它找到適當的地點,用前足的鉤扒掘地面。我從放大鏡中見它揮動「鋤頭」,將泥土掘出拋在地面。幾分鐘以後,一個土穴就挖成了。這小生物鑽下去,隱藏了自己,此後就不再出現了。
⑩未長成的蟬的地下生活,至今還是個秘密。不過在它來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經過的時間我們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後,在陽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應當討厭它那喧囂的歌聲,因為它掘土四年,現在才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什麼樣的鈸聲能響亮到足以歌頌它那來之不易的剎那歡愉呢?
(有刪改)
9. 圍繞「蟬」,文章主要介紹了哪三方面內容?請簡要概括
10. 第④-⑨段按時間順序進行說明,有什麼作用?
11. 第⑩段作者列舉了兩個數據,有什麼作用?請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簡要分析。
12. 本文在介紹蟬時,多次以「小動物」「弱小的動物」「小生物」來稱呼。這樣寫有怎樣的效果?請簡要分析。
【答案】9. 成蟲產卵及蟬卵孵化,蟬的幼蟲的活動,概括蟬的一生。
10. 使文章脈絡清晰,使讀者一目了然。
11. 內容上強調突出地說明幼蟲在地下生活時間之長,在地上生活時間之短;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12. 形象生動地寫出作者對小生命的尊重和同情,字裡行間充滿對小動物的憐愛和呵護。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第一方面:①段「普通的蟬喜歡在幹的細枝上產卵」和②段「它找到適當的細樹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所以生卵總數約為三四百個」及③段「我從放大鏡裡見過蟬卵的孵化」寫蟬的成蟲產卵及蟬卵孵化;第二方面:④段「魚形幼蟲一到孔外,皮即刻脫去」,⑤段「它的觸鬚現在自由了,左右揮動;腿可以伸縮;前面的爪能夠張合自如」,⑥段「不久,它落到地上」,⑦段「這時,它面前危險重重」,⑧段「這個弱小的動物迫切需要隱蔽,所以必須立刻到地下尋覓藏身的地方」,⑨段「最後,它找到適當的地點,用前足的鉤扒掘地面。隱藏了自己」,⑩段「未長成的蟬的地下大概是四年生活」,這些段落一一介紹了蟬孵化出的幼蟲到成蟲各階段具體的生長活動及生活習性;第三方面:段「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寫蟬變成成蟲的情況,對蟬的一生進行概括。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按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作用。時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發展過程的先後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凡是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說明生產技術、產品製作、工作方法、歷史發展、文字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等,都應以時間為序。本文④—⑨段按時間順序對蟬的幼蟲到成蟲各階段的生長活動及生活習性進行說明,使得說明更清楚更有條理性,使讀者一目了然。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列數字說明方法的作用。「四年」和「五星期」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這兩個數字內容上形成對比,突出強調地說明了蟬的幼蟲在地下生存的時間漫長,而成蟲在陽光下的生存時間極其短暫,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結構上,又總結了上文蟬的幼蟲生活的情況,引起下文對蟬的一生進行概括。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詞語表達效果。⑥段「不久,它落到地上。這個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動物在線上搖蕩」,⑧段「這個弱小的動物迫切需要隱蔽……天冷了,遲緩就有死亡的危險」,⑨段「這小生物鑽下去,隱藏了自己,此後就不再出現了」這些內容寫出了蟬的幼蟲要活下來的不容易,其中「小動物」「弱小的動物」「小生物」這些稱呼,反映出作者對小動物生存艱難的同情和疼惜,生動形象地寫出作者對每一個弱小生命的尊重敬畏,更飽含著作者對動物的關心和愛護。
五、作文(60分)
13.閱讀下面一則材料,然後根據要求作文。
「世界讀書日」是為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而設立的,其目的在於引導大家在閱讀中獲得知識、汲取力量,並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2020年4月23日,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全國各地推出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積極投身到「世界讀書日」活動中。
請在「我_____________讀書日」中的畫線處補充一個字,使之語意完整,然後以此為標題,結合自己的經歷或思考、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實感。②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③不少於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不得套作、抄襲。
【答案】範文:
我思讀書日
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來臨了!4月23日你讀書了嗎?
試想,你已多久未曾捧著一本書籍,靜坐於樹蔭下去品讀別人的人生了。不知從何時開始,你已對周圍人埋頭點擊手機的模樣司空見慣,而你也僅以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我覺得設立「世界讀書日」是有必要的,意義非凡。書是我們人類的靈魂伴侶,人類生活離不開書。有人認為節日只是表面熱鬧,沒有實際意義。的確,節日只是一個節日,但設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人們重拾書本,靜心閱讀,節日只是一個契機。
當今社會,人們被快節奏的生活和高強度的工作折騰得焦頭爛額,無法靜下心來放鬆自己,更別說閱讀了。書與人們漸行漸遠。設立世界讀書日可以在這天提醒人們、鼓勵人們閱讀,多讀書讀好書。讓人們放鬆下來,重新拾起書本。不僅能夠在忙碌中得到一絲閒話,又能在閒暇中重新審視自己,寬慰自己。
讀書,自古以來便是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古人用他們的切身經歷告訴我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見讀書的意義之高,是不可估量的。古時的文人,他們不分晝夜,一有機會便潛心於埋頭苦讀。正是這一天天的累積,才使他們充滿智慧,成為不朽的人物,為後世所家喻戶曉。
反觀當下,讀書這麼普通的一件小事,卻「奢侈」到成為一個節日,要用一個準確的時間來提醒世人,我們該讀讀書了。如若讓古人所知道,那他們該驚呼這是多麼地荒唐。對於他們而言,再正常不過的生活習慣,到了我們這裡,大家卻只會在世界讀書日這天才忽有感觸,而後又將讀書遺忘得一乾二淨。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而詩和遠方,都在這薄薄的幾頁紙中。我們不能只一味地追求物質生活,更應把目光放在精神生活上。讀書不是一目十行,不是囫圇吞棗,它是一個緩慢、不斷積累的過程。讀書是生活的調節劑,把你從浮躁拉回平靜,返璞歸真。
所以,讓我們在今天,在世界讀書日捧起書本,以此為契機,讓世界讀書日更有意義,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詳解】本題考查半命題作文。本次中考作文的命題關注時代熱點,設計意圖是引導考生把寫作的內容延伸到更廣闊的閱讀和生活空間,用手中的筆來展示自己在「讀書日」中的所思所悟所感。所給的材料,既能讓各個層次的考生都有話說,又能在立意和選材上有所區分。
一、審題。文題閱讀材料中的「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有效降低了考生的審題難度,考生可通過記敘「讀書日」的經歷、品說「讀書日」的滋味、抒寫「讀書日」的收穫,選擇和組織好材料。題目填寫可考慮「愛」「寫」「抒」「品」「悟」等字的選用,所填的字不同,可能作文體裁或偏記敘,或偏議論。材料可從小處入手,在具體、細化的同時,給考生觸動和啟發,讓其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作文時也要關注一下,「世界讀書日」,為何設定這樣一個日子?讀書又有何益處?……這些都是可以思考、行文的方向。
二、選材。作文的選材需與「世界讀書日」有關,簡言之,與「讀書」有關。可以寫在緊張的學習中,能偷閒靜靜地讀書,抒寫自己的愜意人生;可以寫「開卷有益」,讀什麼書,用什麼眼光、角度去評判、思考;因為學業緊,想讀書而不得,可以寫自己對讀書的渴慕等。
三、立意。本次作文要寫出「世界讀書日」的意義,表達出對「讀書」的明確認識。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自然有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煩惱。讀書代表的是在知識中獲得實用能力和愉悅身心的享受,讀書對人生的意義和影響是深遠的。
B卷(共50分)
一、詩歌鑑賞(6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4.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兩句詩描繪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15. 詩人連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五個地名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案】14. 描繪了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的美麗畫面。
15. 連用五個地名,不著痕跡地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構思巧妙。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詩歌描繪的畫面。解答時抓住詩句中的「峨眉山」、半輪秋月、月影、江水進行畫面的描述,語言生動形象。如:描寫了一幅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淡淡的秋月悄然懸掛在山頭,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塊碧玉晶瑩可愛,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的美麗畫面。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賞析。詩中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詩人依次經過的地點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通過五個地名點出行程,既有「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豪邁,也有思鄉的情懷,語言流轉自然,構成一種清朗秀美的意境。
二、文言文閱讀(12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范文正公①,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鹹施之。
方貴顯時,置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葬幼者十千。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於是始有祿賜之人,而終其志。公既歿,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選自錢公輔《義田記》,有刪改)
註:①范文正公:範仲淹。
16.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以養濟群族之人 濟:救濟 B. 葬者如再嫁之數 數:計算
C. 嘗有志於是矣 志:志向 D. 惟以施貧活族之義 活:使……存活
17. 將文中畫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鹹施之。
(2)公既歿,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18. 范文正公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簡要分析。
【答案】16. B 17. (1)生平喜歡用財物助人,選擇關係親近卻很貧苦、關係疏遠卻很賢能的人,都接濟他們。
(2)文正公去世後,後代子孫治理他義田的事業,繼承他好施的遺志,和他在世時一樣。
18. 范文正公是一個樂善好施、自奉儉約、心懷百姓的高風義行之人。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葬者如再嫁之數:喪葬的和再嫁的數目相同。數,數目。故選B。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本題在翻譯時要注意以下詞語的意思:
(1)好,喜歡;施與,以財物周濟人;擇,選擇;親,親近;貧,貧困;遠,疏遠;賢,賢能;鹹,都。
(2)既,已經;歿,去世;修,治理;承,繼承;之,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存,在世。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時要在理解文章大意地基礎上進行分析。第一段「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鹹施之」可知,范文正公是一個樂善好施的人;第三段「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於是始有祿賜之人,而終其志」可知,范文正公始終心懷百姓;「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可知,范文正公是一個自奉儉約的人。
范文正公是蘇州人。生平喜歡用財物助人,選擇關係親近卻很貧苦、關係疏遠卻很賢能的人,都接濟他們。
當他富貴顯達時,購置了千畝田地,叫做義田,用來供養救助全族的人。(使他們)每天有飯吃,年年有衣穿,嫁娶喪葬時,都有供養。選擇族中年長又賢能的人管理帳冊,再按時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飯,每人一升米;每年製衣,每人一匹絹。嫁女的給錢五萬,再嫁的給錢三萬;娶妻的給錢三萬,再娶的給錢一萬五;喪葬的和再嫁的數目相同,葬小孩的給錢一萬。
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貴顯達時,曾立志設置義田,但他力量不能達到,擱延了二十年。不久他當了西路邊帥,接著參與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祿賞賜的收入,來達成他的願望。文正公去世後,後代子孫治理他義田的事業,繼承他好施的遺志,和他在世時一樣。他雖然位高祿多,卻清貧一生。去世時,自身沒有用來入殮的東西,子孫沒有用來辦喪的東西。只是把布施貧民和養活族人的義行,留傳給他的子孫罷了。
三、名著及現代文閱讀(20分)
(一)名著閱讀(4分)
19.《_____________》是現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說圍繞著主人公_____________(人名)拉車奮鬥—買車丟車—掙扎毀滅的情節展開,反映出主人公_____________、不甘失敗、_____________的心路歷程。
【答案】 (1). 駱駝祥子 (2). 祥子 (3). 積極向上 (4). 自甘墮落
【詳解】根據文段中「拉車奮鬥—買車丟車—掙扎毀滅的情節」的提示,可知這是祥子的人生經歷。祥子是《駱駝祥子》中的主人公。小說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小說描寫的是2 0世紀二三十年代發生在北平的關於人力車夫的故事。祥子來自農村,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輛自己的新車,起初他拼命的賺錢,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他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積極向上而淪為自甘墮落。
(二)現代文閱讀(16分)
春的鑼鼓
喬忠延
①春,是從何時開始甦醒湧動的?
②是從崖畔上垂下第一枝黃燦燦的迎春花嗎?不是,一枝獨秀的迎春花,猶如從天地間穿過的第一隻燕子,傳遞的僅僅是春將要到來的消息。是從漫山遍野紅豔豔的山桃花嗎?不是,芬芳競豔的山桃花,猶如楊樹梢頭嘰嘰喳喳的喜鵲,那已是春盈滿天地間的捷報。那春到底從何時開始甦醒湧動的?我固執地認為,從大年的威風鑼鼓猛然爆發、齊聲轟鳴,春便甦醒、便起步、便奔湧……
③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春和我一樣,都是貪睡的孩子。一旦入睡,就久久享受著酣夢,遲遲難以甦醒。那時,媽媽在枕頭邊擺好過年的新衣服、新棉帽,還有小鞭炮,可我就是賴在被窩裡不想起床。忽然,我的眼睛燦亮,我一躍而起,穿上衣服,飛跑出去,恨不得長出一雙翅膀,一下就能飛出好遠。讓我眼睛燦亮、一躍而起的,正是那翻江倒海般轟鳴的威風鑼鼓。
④威風鑼鼓,是我家鄉山西臨汾特有的打擊樂。樂器很簡單,就四樣:鑼、鼓、鈸、鐃。敲打時,鼓居中,鐃、鈸在鼓的四個角,鑼圍在外圈。這樣組合在一起,演奏成一曲,能夠迸發出驚心動魄的聲威。有人描寫過,如霹靂轟鳴,如暴雨傾盆。可我總覺得還不夠勁,那鑼鼓聲,比霹靂還要威武,比暴雨還要狂猛。那氣勢,不是山呼海嘯,勝過山呼海嘯;不是石破天驚,勝過石破天驚。那鑼鼓能長勁,那鑼鼓能生威,能讓懵懵懂懂的我奮然躍起,奔跑開來,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隨著激昂的聲響,和村裡的老老少少歡天喜地度過萬象更新的大年初一。
⑤我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出,汾河兩岸的先輩們為何能締造出威風鑼鼓,並且用威風鑼鼓激活每年這最重要、最隆盛的新春佳節。或許是我居住在黃土高原的緣故,春節來臨時卻沒有一點點春天的氣息。冰封河山、寒凝大地。正因為如此,我才一廂情願地認為春和那個兒時的我一樣,正在被窩裡貪睡。需得猛擊一掌,需得大吼一聲,才能驚醒春,春才會迎著寒冽的西北風起步,奔走,直至奮跑,跑進萬紫千紅,跑進林茂禾盛,跑進五穀豐登。而如這一掌猛擊、一聲大吼一般,見氣勢、具活力的,無疑就是先輩們締造的威風鑼鼓。
⑥曾經沾沾自喜,以為破譯了威風鑼鼓蘊含的奧秘。然而,自從威風鑼鼓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不得不重新鑑賞感悟其中的豐饒真諦。再觀看鑼鼓表演,耳邊震蕩的是多變的鼓點,胸中翻騰的竟然是李白的詩句,要麼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要麼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要麼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同風起,壯思飛,長風破浪,直掛雲帆,這才是威風鑼鼓千秋相傳、萬代不衰的永恆魅力。
⑦我曾經盯著被譽為鼓王的程三洪,用他打鼓的姿態解讀威風鑼鼓魅力的內涵。他那眼時睜時閉,臂時舞時停,腿時起時伏。我驀然領悟,威風鑼鼓的聲威交織著多種力量,使用的是心力,張揚的是外力,積蘊的是內力,下壓的是重力,上翹的是彈力,渾身噴射的是爆發力。毫無疑問,只有將精氣神集於一身,融為一體,才能擊打出波瀾壯闊的聲威。
⑧喜滋滋、笑盈盈的家鄉兒女吃過闔家團聚的年夜飯,喝過人壽年豐的喜慶酒,一開大門,新年光臨。信心滿滿的鄉親們早已挎著鼓,舉著鈸,持著鑼,擎著鐃,吶喊著飛步奔上場來。腳跟站定,雙槌敲擊,盈耳的全是滾滾春雷!
⑨在驚天動地的春雷聲中,春草在萌動,春水在融冰,春在甦醒、奔湧,和著人們眾志成城的熱浪歡悅地奔湧,奔湧!
20. 在作者筆下,威風鑼鼓具有哪些魅力?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
21. 作者為什麼覺得春天是從威風鑼鼓的齊聲轟鳴開始甦醒湧動的?
22. 第②段畫線句使用了比喻和設問的修辭手法,請簡要賞析。
23. 文章最後一段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20. 有驚心動魄的聲威,有氣勢,有活力,有千秋相傳、萬代不衰的永恆魅力,波瀾壯闊的聲威。
21. 威風鑼鼓的氣勢壯闊,那鑼鼓能長勁,那鑼鼓能生威,讓村裡的老老少少歡天喜地,給大地帶來春的生機和活力。
22. 運用了設問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激發讀者的思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燕子」和「山桃花」對於春天的作用,進而說明威風鑼鼓是促使春天甦醒湧動的,表現了作者對威風鑼鼓的讚美之情。
23. 結構上:照應開頭。內容上:此處將鑼鼓的聲音形容為春雷,寫出了威風鑼鼓給大地帶來生機和活力,鼓舞著人們為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深化文章的主題。
【20題詳解】
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感知。文章圍繞家鄉的鑼鼓,在第④段中寫到「樂器很簡單」「這樣組合在一起,演奏成一曲,能夠迸發出驚心動魄的聲威」,「那氣勢,不是山呼海嘯,勝過山呼海嘯;不是石破天驚,勝過石破天驚」;第⑤段中「如這一掌猛擊、一聲大吼一般,見氣勢、具活力的,無疑就是先輩們締造的威風鑼鼓」;第⑥段中「同風起,壯思飛,長風破浪,直掛雲帆,這才是威風鑼鼓千秋相傳、萬代不衰的永恆魅力」;⑦段中「只有將精氣神集於一身,融為一體,才能擊打出波瀾壯闊的聲威」。據此我們可以概括出威風鑼鼓的魅力所在。
【21題詳解】
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理解。文中說春天是從威風鑼鼓的齊聲轟鳴開始甦醒湧動的,這裡的春天象徵的是一種朝氣蓬勃,充滿力量的生活狀態。文中用詳細的描寫表現了威風鑼鼓的氣勢,「不是山呼海嘯,勝過山呼海嘯;不是石破天驚,勝過石破天驚」,這種氣勢「能讓懵懵懂懂的我奮然躍起,奔跑開來,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隨著激昂的聲響,和村裡的老老少少歡天喜地度過萬象更新的大年初一」,可見鑼鼓帶給人們的是生機和活力,是「精氣神集於一身」的飽滿熱情。所以作者說春天是從鑼鼓聲轟鳴開始甦醒湧動的。據此理解作答。
【22題詳解】
此題考查的是對句子的賞析。我們可以採用的答題模式是:此句運用了(修辭手法、人物描寫方法、詞語)+表達效果(如生動形象、生動細膩)+寫出了的內容+表達的情感。劃線句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這種修辭手法能激發讀者的思考。將「迎春花」比作「燕子」,「山桃花」比作「喜鵲」,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燕子」和「山桃花」只是起到了傳遞訊息的作用,進而說明春天是從威風鑼鼓的齊聲轟鳴開始甦醒湧動的,表現了作者對威風鑼鼓的喜愛之情。
【23題詳解】
此題考查的是結尾在文中的作用,結尾的作用通常有:結構上:點題、首尾呼應、總結全文。內容上:突出人物品質/情感、點明中心、深化中心。文章結尾「在驚天動地的春雷聲中,春草在萌動,春水在融冰,春在甦醒、奔湧」照應開頭,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在驚天動地的春雷聲中」將鑼鼓聲比喻為春雷,寫出了鑼鼓催醒了春天,給大地帶來勃勃生機,「和著人們眾志成城的熱浪歡悅地奔湧,奔湧」一句將感情升華,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四、語言運用(12分)
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某校對初二年級學生就家務勞動對性格、家庭關係及學習影響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對性格的影響 對家庭關係的影響 對學習的影響
積極影響 無影響 消極影響 積極影響 無影響 消極影響 積極影響 無影響 消極影響
64% 34% 2% 72% 24% 5% 32% 30% 38%
(1)家務勞動對性格、家庭關係及學習有何影啊?請結合上表,概括中學生對此問題認識的主要傾向。要求:不出現具體數據。
(2)你的好友明明認為家務勞動對學習有一定消極影響,擔心幹家務活會耽誤學習。如果你對他進行勸導,會怎麼說?
【答案】(1)絕大多數初二學生認為,家務勞動對性格和家庭關係產生積極影響;超過1/3的學生認為家務勞動對學習產生消極影響(或不足1/3的學生認為家務勞動對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2)明明,利用課餘時間,做一些咱們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可以放鬆心情,緩解我們學習的壓力,讓大腦得到休息,而良好的心情是學習的催化劑,不僅不會耽誤學習,還有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語言委婉得體,意對即可)
【詳解】(1)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能力。作圖表題時一定要注意仔細讀圖表,橫向縱向提取信息,並找到它們的特點和共性,然後根據題幹要求做出切題的答案。本題是「初二年級學生家務勞動對性格、家庭關係及學習的影響」測試數據表,從「積極影、無影響、消極影響」三方面進行調查。觀察表中的數據:認為中學生做家務對性格、家庭、和學習產生積極影響的比例分別為64%、72%、32%;據此可知:絕大多數初二學生認為,家務勞動對性格和家庭關係產生積極影響。認為無影響的分別為34%、24%、30%;認為產生消極影響的分別佔2%、5%、38%。據此分析可知,超過1/3的學生認為家務勞動對學習產生消極影響(或不足1/3的學生認為家務勞動對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2)本題考查勸說詞的擬寫。勸說,指通過規勸從而讓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議,其基本要求是講明道理,消除顧慮,語氣委婉。首先要看清勸說對象,語境設置是要求以「好朋友」的身份勸說明明;其次針對情況:認為家務勞動對學習有一定消極影響,擔心幹家務活會耽誤學習;然後組織語言進行勸說。勸說時要注意有稱呼語,說話得體有禮貌。示例:明明,做家務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習的,當我們學習累的時候,家務勞動能調解大腦疲勞,使我們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能提高我們抽象思維的能力,對我們的學習有促進提高的作用。
25.閱讀下面的消息,回答後面的問題。
4月23目,第二批天府文化書單面世,我省部分專家學者在書單中,為青少年特別推薦了《四川歷史名人叢書·小說系列》。該叢書從四川省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人中選擇了大禹、李冰、揚雄等人,以其生平為基礎,用讀者喜聞樂見的歷史小說形式,生動地講述了他們的故事,深入挖掘了他們與四川這片土地的歷史聯繫。該叢書對加強鄉土教育、傳承歷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蜀山蜀水,人傑地靈,歷史名人留下許多優秀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傳承和學習」,文化學者袁庭棟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要求:不超過35字。
(2)有關部門將召開這批叢書的閱讀推廣活動。作為該活動的志願者,請你為活動擬寫一則宣傳語。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20字。
【答案】(1)示例:第二批天府文化書單面世,部分專家特別推薦《四川歷史名人叢書·小說系列》。
(2)示例:盈書香之韻,入文化之城。
【詳解】(1)本題才查對新聞內容的概括,首先必須做到全文閱讀,圈畫出新聞材料的主要事件,概括時應根據主要內容來進行解答,注意格式。即:什麼事+帶來的影響。新聞的主要內容集中在導語,本則新聞的導語部分是新聞的第一句話,提煉該句。對象是:我省部分專家學者。事件是:特別推薦《四川歷史名人叢書·小說系列》。加上限制詞語,提煉為:第二批天府文化書單面世,部分專家特別推薦《四川歷史名人叢書·小說系列》。
(2)本題考查擬寫宣傳語。擬寫標語的要求:①須緊扣主題。②上、下句必須字數相等,要在20字以內。③有兩個句式大致整齊的句子或者短語。④結構相對,但不需要從對偶句的高度要求。寫法應注意:緊扣活動主題來寫標語。示例1: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示例2:閱讀提升城市品味,求知豐富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