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工業大學(Tokyo Tech)和Socionext的科學家設計了世界上最小的全數字鎖相環(PLL)。PLL實際上是所有數字應用中的關鍵時鐘電路,而減小其尺寸並提高其性能是實現下一代技術發展的必要步驟。
人工智慧,5G蜂窩通信和物聯網等新技術或改進技術有望為社會帶來革命性變化。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高性能的片上系統(SoC)(一種集成電路)設備是必不可少的。SoC設備的核心組成部分是鎖相環(PLL),該電路與參考振蕩的頻率同步並輸出相同或更高頻率的信號。PLL產生「時鐘信號」,其振蕩充當節拍器,為數字設備的和諧運行提供精確的時序參考。
為了實現高性能SoC器件,半導體電子產品的製造工藝必須變得更加複雜。實現數字電路的面積越小,設備的性能越好。製造商一直在競相開發越來越小的半導體。7 nm半導體(比其10 nm的前代產品有了重大改進)已經投入生產,並且正在研究製造5 nm半導體的方法。
然而,在這一努力中存在主要瓶頸。現有的PLL需要模擬組件,這些組件通常體積龐大並且設計難以按比例縮小。
岡田賢一教授領導的東京理工大學和Socionext的科學家通過實現「可合成的」分數N PLL來解決此問題,該分數N PLL僅需要數字邏輯門,而無需笨重的模擬組件,因此易於採用傳統的小型集成電路。
Okada及其團隊使用了多種技術來降低其可合成PLL 的所需面積,功耗和抖動(傳輸數位訊號時的不必要的時間波動)。為了減小面積,他們採用了環形振蕩器,這是一種易於縮小的緊湊型振蕩器。為了抑制抖動,他們使用「注入鎖定」來降低此環形振蕩器的相位噪聲(信號中的隨機波動),該過程是使振蕩器與頻率接近(或多個)頻率的外部信號同步的過程。振蕩器—在很寬的頻率範圍內。較低的相位噪聲又降低了功耗。
在許多重要方面,該可合成PLL的設計優於所有其他當前的最新PLL。它以最低的功耗和最小的面積實現了最佳的抖動性能。Okada表示:「核心面積為0.0036 mm2,整個PLL被實現為一種具有單個電源的布局。」 此外,它可以使用標準的數字設計工具進行構建,從而實現快速,省力和低成本的生產,使其在商業上可行。
這種可合成的PLL可以輕鬆地集成到全數字SoC的設計中,並且具有商業可行性,使其對於開發5nm半導體的前沿應用(包括人工智慧,物聯網和許多其他應用)非常有價值。高性能和低功耗將是關鍵要求。但是這項研究的貢獻超出了這些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