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水都白白流入大海,引水灌溉西北可行嗎?

2020-09-04 紫俠

河流對人類生存和發展來說意義重大,人類的所有大城市基本上都沿著河流而建,尤其是有入海口的沿海地區。然而我們都知道,絕大部分的河流都是淡水,然而這些淡水中很多都得不到利用,一旦這些水資源流入了大海,就會變成很難利用的海水。

所以,就算我們有長江,黃河,珠江等大河,我們依然是一個水資源十分缺乏的國家。就算我們的青藏高原有除了南北極以外最大的冰川,是亞洲諸多大河的源頭,被譽為亞洲水塔,我們依然很缺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不能內部調節一下,把青藏高原的水資源引入缺水的地區呢?

這是一個異想天開的設想,但隨著技術的進步,一切皆有可能。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

青藏高原上,有著諸多的高山,高山上冰川密布,每年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遇到青藏高原抬升後,就會形成降水,成為青藏高原水源的補充。從青藏高原發源的大河養活了幾十億人口,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甚至是塔裡木河,源頭都是來自青藏高原這個亞洲水塔。然而在青藏高原的隔壁,就是以乾旱著稱的大西北地區,這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既然如此,我們能否找到一個辦法,把青藏高原的水引入西北?

如果以水量來說,黃河本身水量不大,不太適合引水,而長江和雅魯藏布江的水量很大,能否從這裡修築工程,將源源不斷的水引入西北?

雖然想法很好,但是從生態角度和投資成本來說,這在現階段很難實現,且不論雅魯藏布江要跨過兩千公裡的複雜高原山地,就算我們花費巨資修好了水渠,這些水在運輸的途中也會被乾旱寒冷的氣候變得寸步難行。而且原本雅魯藏布江哺育的藏東南林區,或許也會因為這個引水工程而面臨退化的危險。

然而,有網友提出了一個更近的選擇,那就是塔裡木河。我們能否在崑崙山脈上尋找機會,增加塔裡木河的水量?如果我們未來能找到辦法,讓塔裡木河的水量重新回到幾千年前,那大西北地區出現漢朝時期綠洲遍布的局面也並非不可能。

大家認為呢?


相關焦點

  • 長江和黃河都白白流入大海,我國那麼缺水,為何不築壩徹底利用?
    徑流量世界排名第三的長江就在中國,除長江以外還有著名的黃河,以及黑龍江、珠江以及西南的瀾滄江等水系,從河流分布以及總徑流量來看,中國並不缺水,但事實上中國卻是一個非常缺水的國家,為什麼放任長江和黃河白白流入大海?不能將其截獲存起來慢慢用嗎?
  • 黃河、長江的水來自哪裡,它們每天流入大海,為什麼不會枯竭?
    黃河、長江的水來自哪裡,它們每天流入大海,為什麼不會枯竭?長江和黃河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來源,都是中國人民的母親河。長江和黃河都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這裡屬於內陸地帶,最終流入大海,那它們的水都來自哪裡,為什麼不會枯竭?
  • 沒了青藏高原,西北地區會變魚米之鄉嗎?
    青藏高原低渦東移會引發我國南方地區暴雨。如果移走青藏高原,我國西北的降水不但可能不會增加,連長江中下遊的降水也將大幅減少。在電影《不見不散》中,葛優飾演的劉元做了這樣一個設想:保留世界屋脊,給喜馬拉雅山炸一個口子,讓印度洋的暖風穿過,氣候環境的改變就會讓當地一改貧瘠面貌,變成魚米之鄉。真的會這樣嗎?
  • 沒了青藏高原,西北地區會變魚米之鄉嗎?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國雄 採 訪 人: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 張藝博主要觀點:歐亞大陸與青藏高原兩個逆時針環流嵌套,疊加合成很強的南風,帶來了溫潤的水汽,由此給亞洲帶來了季風性降水。青藏高原低渦東移會引發我國南方地區暴雨。如果移走青藏高原,我國西北的降水不但可能不會增加,連長江中下遊的降水也將大幅減少。
  • 青藏高原的奧妙:沒了它,西北地區會變魚米之鄉嗎?
    如果移走青藏高原,我國西北的降水不但可能不會增加,連長江中下遊的降水也將大幅減少。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西起地中海與伊朗高原連接,東至長江中遊,橫跨歐亞大陸,佔我國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夏季,青藏高原低渦是影響我國廣大地區產生暴雨、大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的重要天氣系統之一。在一定的引導條件下,青藏高原低渦會東移出高原。
  • 白晟昊:在青藏高原建水壩就會控制印度的經濟命脈嗎?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白廣燦】 從很早開始,在我們的網絡上就流傳起一種「控制了青藏高原的水源,就等於控制了印度經濟命脈」的說法。 這個說法的來源有兩個地方,一是源自戴旭先生那個著名的視頻《2030肢解中國》,其原話是「青藏高原是亞洲七條大河的發源地,控制了這裡就能控制亞洲的東半部分」,顯然有誇大的成分。
  • 中科院稱青藏高原降水增加,我國多條大河水量將變多,調水更可行!
    2020年12月21日,我國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通過對青藏高原上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估算後,初步認為其水資源總量超過了9萬億立方米,其中高原上的冰川約8萬億立方米,河流徑流量為6560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數據),湖泊常年蓄水量為8150億立方米,這些數據相加說明「亞洲水塔」的水資源總量接近9.5萬億立方米,不過該數字並未計算青藏高原上積雪的水資源量
  • 引水入疆工程改善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理論支撐
    大家看第二張水汽圖,西風帶原本遇到青藏高原分為南北兩支,北支西風從天山北麓向東北方向移動,南支西風從巴基斯坦通過恆河平原在藏南地區與西南季風輻合大家可以看看第三張500hpa氣壓圖,新疆南部塔克拉瑪幹沙漠氣壓僅為576hpa,蒙古國和內蒙古西部氣壓僅為564-568hpa,我國西北幾大沙漠地區的氣壓居然低於青藏高原
  • 中國青藏高原「毒水」流入下遊,有毒物質被釋放
    隨著地球溫度的不斷升高,地球第三極—喜馬拉雅高原地區的冰川正經受著炙烤,大量冰川的融化不僅給下遊帶去洪澇災害,還可能引發淡水庫的枯竭,更嚴重的是,近年來,印度國內的科學家們大肆渲染青藏高原冰川消融給印度帶去的危害,青藏高原冰川中封凍了數十億年的有毒物質,正在因冰川融化而擴散,產生的「毒水」
  • 西北研究院等在青藏高原季節性凍土凍融變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羅斯瓊團隊在Journal of Climate上,發表題為Freeze-Thaw Changes of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 on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1960 to 2014的研究論文,揭示
  • 為什麼印度對青藏高原如此感興趣?
    01青藏地區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與印度隔山相望的就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被稱作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也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西起崑崙山脈,東至黃土高原,總面積達250萬平方千米。青藏高原是如何影響南亞大陸的?對於印度來說又有著什麼樣的意義?今天我們簡單分析一下青藏高原向南亞地區輻射的影響力。
  • ...學者重建25萬年以來我國青藏高原東北部及西北乾旱區降水變化歷史
    蘭州大學學者重建25萬年以來我國青藏高原東北部及西北乾旱區降水變化歷史 2020-04-29 1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研發現:青藏高原碰撞誘發太平洋板塊向西北俯衝
    新華社客戶端青島9月20日電(記者 張旭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團隊最新一項科研成果發現,5200萬年前太平洋板塊由向北俯衝突然轉向變為向西北俯衝,並不是此前學界推測的由于洋殼年齡差異導緻密度差異引發,而是印度板塊、澳大利亞板塊與歐亞板塊發生硬碰撞形成青藏高原同時,引發太平洋板塊向西北俯衝
  • 如果在青藏高原建造大型的湖泊,能否充當大型水塔供全國用水?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區域,被稱為「世界屋脊」。我們知道,自來水的供水原理,就是利用水的重力產生的水壓,將處於高處的水輸送到千家萬戶,如果我們在青藏高原上修建大型水庫,是否也可以像自來水輸送水源一樣,充當一個大型的水塔,來保障全國的用水需求呢?
  • 青藏高原所等發布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解析度觀測數據集
    青藏高原是反映氣候系統不同圈層相互作用及其影響效應的典型區域。然而,受自然環境、複雜地形和下墊面特徵的制約,青藏高原綜合觀測站網稀疏、氣象臺站代表性較差,衛星反演產品在高原地區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青藏高原成為我國觀測資料最為缺乏的地區之一,已嚴重阻礙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過程和水分循環規律的科學認識,制約了數值模式的發展和我國災害性天氣氣候預測水平的提高。
  • 受冷空氣影響,青藏高原積雪增多,西風急流遇冷下沉逐步恢復正常
    4月6日-4月9日,我國自西向東、自北向南迎來了一次降雪過程,其中青藏高原境內山脈降雪較多。最後,利用黃河中遊已有的烏海湖水庫等三大水庫蓄水灌溉,西北地區生態環境一定會有較大程度的改觀!4月份,從NASA發布的全球地下水分布圖可以清楚的看到,受青藏高原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我國的「高原季風區」而到了夏季時,由於陸地氣溫高,氣壓較低,在亞歐大陸上形成了亞洲低壓,我國盛行偏南風,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帶來了溼潤的空氣,給我國各地帶來了豐富的降水,氣候通常表現為高溫多雨。在我國,習慣上通常把夏季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能夠影響到的地區稱為「季風區」,而夏季風影響不到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
  • 印度科學家:中國青藏高原正釋放有毒物質,「毒水」流入印度河流
    像我國的青藏高原,這幾年也是以迅速的速度在融化,就連雪都很少下了。而印度專家這時還出來稱我國在將毒水流入他們的河流裡?咋回事? 他們稱青藏高原裡有很多種有毒物質,因為長期冰凍所以才沒事,但是現在融化了,所以這些有毒物質就順勢流向了他們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