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個月底,(我們要)把民間的資本全部處理好。」9月26日,樓忠福對記者如是說。
作為浙江廣廈控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廣廈控股」)的董事局主席,樓忠福近五年來首次面對法制媒體,詳述廣廈控股30年來面對數次宏觀調控的成長轉型軌跡。
此前,有關廣廈經營狀況不佳的說法,已經在浙江商界傳得沸沸揚揚。有關廣廈資金鍊全面吃緊的議論,也逐漸浮出水面。這讓樓忠福很「受傷」。(本報9月21日報導「廣廈控股面臨民間借貸人催債」)他表示,目前市場上針對廣廈和其個人的「謠言」,起源都來自於更早時候,廣廈與義烏民間借貸人吳堅的一起借貸糾紛。這場糾紛牽涉個中利益相對複雜,「部分也源自廣廈內控出了管理不善的問題。」
在接受記者的採訪中,樓忠福自信地表示,在資金鍊的問題上,廣廈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廣廈控股)要把資源整合好,把資源發揮到最大的價值」。
樓認為,這起民間借貸風波並不能真正動搖廣廈控股的資金鍊,也不會影響廣廈控股的主業轉型,目前,廣廈控股正在繼續想辦法盤活存量資產。
「實際情況完全不像舉報內容所說的那樣,廣廈控股的民間借貸確實存在,但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至於民間借貸影響公司資金鍊的傳聞更是無稽之談。」樓忠福說。
一如溫州,靠小商品市場積聚大量財富的浙江東陽、義烏一帶,為抓住變化迅速的商業機會,彌補國有銀行不能提供的資金缺口,民間借貸一直表現非常活躍。只不過,相比正規的金融市場,這個市場,一直處於自發狀態,並因為「吳英案」,「金信信託案」等類似案件,被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容易造成大眾的誤解。
樓忠福回憶說,在2006年左右,廣廈控股與不少民企一樣,為應付到期的短期銀行貸款,「在困難的時候,就同意開了一個口子,從民間臨時借貸一個億的資金,以暫時緩解資金緊張」。
「這時候,公司的制度把關不嚴,有人乘機把銀行存款降低,把民間融資加大。」樓忠福說,發現此問題後,廣廈也很快向司法機關報案,請求展開調查。
樓認為,現行的信貸機制,客觀上也使得不少民營企業不得不涉足民間借貸。以廣廈控股為例,2007年6月一下子就得還上4億多元的銀行貸款,「這些(抽貸行為)都是不正常的,民間借貸一時增加很快,利息負擔就相應重了。」
對於廣廈控股「借債還貸」、「賣資產還貸」的傳聞,樓忠福表示,廣廈沒有必要這麼做。一向以控制力著稱的樓忠福,在衡量廣廈旗下眾多資產時,有著近乎「頑固」的精明。「我們有很多存量資產,現在還不到出售的時候。」樓表示還是要整合現有資源,把土地、地產、工業、能源等資源發揮到最大價值,「我們為此已經整理半年了」。
據記者獲得的一份廣廈控股的內部會議資料顯示,廣廈控股高層曾在最近一次內部會議上表示,「所有的骨幹企業基本面是好的」,該高層援引相關數據舉例說,「我們測算過,目前整個廣廈房產,存量土地拿出來開發完,回籠資金可以在250億元左右」;「浙商銀行的股權,如果現在把它盤活的話,肯定價值在15億元以上」。廣廈目前持有浙商銀行9.9%股權。
樓忠福表示,廣廈控股現在還遠遠沒有到賣資產的時候,也不會輕易去賣,他認為,廣廈的資金鍊問題是,主要是銀行的轉貸問題,而以其在建築地產積累30年的經驗,通過自己重新親力親為做資產的整合和利用,這個問題應能得以很好解決。
對於吳堅的舉報,樓忠福解釋說,由於內控疏忽原因,當初和吳堅沒有書面約定利息,到了歸還本金及廣廈認定的利息時,吳堅認為利息與他所預期的利息之間有較大差距,而心生不滿,因此向各家銀行及銀監局發出針對廣廈的不實舉報。
近日,廣廈控股向義烏市人民法院起訴吳堅名譽侵權,稱吳堅虛構廣廈資金鍊緊張,損壞廣廈商業信譽,向吳堅索賠900萬元。9月26日,廣廈已收到義烏法院受理案件通知書。
「現在本金和利息都已經全部歸還,風波已經逐漸平息,廣廈控股以後不會再去涉足民間借貸。」樓忠福說。
「廣廈每次發展都是抓住國家宏觀調控機遇,在這次宏觀調控中,一開始是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是通過這兩三年的調整,依託廣廈的原有基礎,再度起飛沒有問題。」樓忠福說。
在今年7月下旬的2008年年中工作會議上,廣廈宣布了公司的「過冬」計劃:廣廈集團總部下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抓管控紅線,特別是計劃財務管理紅線。
根據會議資料,樓忠福在此次會議上表示:「除了舟山能源集團、學校、醫院,東金集團和明凱整個產業轉移按照計劃執行,其他的一律不準再投資,其他產業通過可行性論證,應該盤活的資產必須盤活,應該剝離的企業就進行出賣,一些行業應該退出的要退出。」
「不管調控將為時多長,今後的中國經濟發展肯定是越來越規範,發展要求肯定也是越來越高,不能以老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廣廈控股也會在規範中不斷提高。」樓忠福說。
在最新公布的2008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廣廈控股以408.9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居111名,並又一次成為浙江省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