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性看待可降解塑料 滬全面推廣迫切性不強

2021-01-13 瀟湘晨報

用更環保的材質替代塑料,是目前控制塑料汙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此背景下,可降解塑料製品似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人們生活中,一些質疑聲隨之產生:同樣是塑料,可降解塑料就不會產生汙染嗎?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大量可降解塑料廢棄物,城市生活垃圾處置體系準備好了嗎?

如何避免可降解塑料淪為幹垃圾

「目前可降解塑料製品佔比小,分揀出來作為幹垃圾處置。」愛分類上海末端負責人李成華說,按重量計,目前愛分類在上海日均回收到的可回收物中,塑料廢棄物佔一成多,其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丙烯(PP)是最多的3種塑料成分。上述幾種傳統塑料製品已有非常成熟的循環處置閉環。

對於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環節而言,可降解塑料製品卻是個全新課題。李成華說,僅成分單一的可降解塑料種類就已經非常多,對應的處置方式不盡相同,可能是光降解,也可能是熱氧降解、堆肥降解等。因此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按下遊所需的種類對可降解塑料進行精細化分揀,末端也要投資興建一批可降解塑料專用的分類集中處置設施。「靠純市場化來推動可降解塑料的分揀、處置,不太現實。」

可降解塑料進入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怎麼分類是個難點。可以實現全降解的可降解塑料,更像是有害垃圾或溼垃圾,需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專門處置。而無法實現全降解的可降解塑料,收運處置端覺得無利可圖,很可能淪為幹垃圾,進入焚燒廠。既然最終還是一把火燒掉,用可降解塑料來替代傳統塑料的意義在哪裡呢?

在值得替代傳統塑料的地方推廣

有必要全面推廣應用的可降解塑料究竟是什麼?

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透露,國家已在加快建立相關標準,主要回答兩個問題:什麼才是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可降解塑料;這種塑料究竟要達到怎樣的要求。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塑料製品產量超過8000萬噸,假設有20%的市場被可降解塑料替代,那麼對應的市場規模與現在相比具備百倍的增長空間。「要理性看待可降解塑料,在值得替代傳統塑料的地方推廣應用,才更有意義。」杜歡政說,在上海,全面推廣應用可降解塑料的迫切性並不強,因為上海已建有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堅持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傳統塑料製品暴露在自然環境中的可能性較小。相比之下,在一些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運處置設施配套不完善、體系不健全的地區,推廣應用可降解塑料更有意義。

推廣應用方面應儘快構建合理的市場機制來引導。這一點上,我國多個省市農業部門推廣可降解地膜的經驗值得借鑑。上海昶法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監鄭璐表示,不可降解的塑料地膜不僅威脅土壤環境,還會產生大量回收成本,這給可降解地膜創造了市場空間,但關鍵要看地膜質量。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推廣可降解塑料 國家和上海正加快建立相關標準
    2020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分步驟、分領域禁限用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降解包裝膜、塑膠袋、地膜等替代產品。    可降解塑料製品似乎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人們的生活中,一些質疑的聲音也隨之產生:同樣都是塑料,可降解塑料就不會產生汙染嗎?
  • 可降解塑料製品即將蜂擁而至,要扔時卻懵了:它算什麼垃圾?
    李成華表示,僅成分單一的可降解塑料種類就已經非常多,對應的處置方式不盡相同,可能是光降解,也可能是熱氧降解、堆肥降解等。對垃圾收運端而言,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按下遊所需的種類對可降解塑料進行精細化分揀,而末端也要投資興建一批可降解塑料專用的分類集中處置設施。「想靠純市場化來推動可降解塑料的分揀、處置,不太現實。」
  • 可降解塑料製品即將蜂擁而至 要扔時卻懵了:它算什麼垃圾?
    李成華表示,僅成分單一的可降解塑料種類就已經非常多,對應的處置方式不盡相同,可能是光降解,也可能是熱氧降解、堆肥降解等。對垃圾收運端而言,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按下遊所需的種類對可降解塑料進行精細化分揀,而末端也要投資興建一批可降解塑料專用的分類集中處置設施。「想靠純市場化來推動可降解塑料的分揀、處置,不太現實。」
  • 我市大力推廣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什麼?
    近日,蚌埠市政府出臺《關於推廣應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製品防止白色汙染的實施意見》,著力從源頭上採取有力措施防止 《實施意見》明確了我市生物基可降解製品推廣應用工作的時間表—— 2019年7月底前 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國有企業等單位全面禁止購買、使用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全部採用生物基可降解塑膠袋替代;9月底前,禁止購買、
  • 鄭月明:建議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
    以下為《關於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的建議》的全文。一、建議背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綠色、循環、可持續性發展將成為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
  • 漲姿勢,可降解塑料真的是「白色汙染」剋星嗎
    在全面限制塑料製品之後,很多人不免關心: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全面被禁後,該用什麼替代?有人提出,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是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可降解塑料」是什麼?根據材料的不同和特性的各異,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常見的塑料分為以下四大類型。
  • 推廣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深圳塑料替代品之全生物降解塑料相關技術...
    「全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發展與應用」、「生物降解塑料現狀和相關標準宣貫」專題報告。被譽為「中國降解塑料標準」代言人的翁雲宣教授,則對生物降解塑料現狀和相關標準進行了詳細解讀。他指出,在全球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凸顯的今天,節能環保已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主題,使用符合生態要求、可生物分解的材料已成為大勢所趨。發展生物降解塑料對整個生物圈乃至整個環境將有積極的意義。他強調,要完善綠色產業標準,促進技術開發,有效服務市場需求。
  • 東方推廣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
    海南日報八所11月19日電 (見習記者肖開剛 通訊員符啟慧)近日,東方市來利超市的工作人員,全部下架了店裡銷售的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換上了全生物降解的環保塑料製品。這是東方市全面落實「禁塑」工作要求,大力推廣使用全生物降解的塑料製品的一個縮影。
  • 上海2022年全面實現塑料廢棄物零填埋 可降解塑料需求或提升(股)
    銀河策略會 | 消費PK科技:大國品牌PK科技崛起原標題:上海到2022年全面實現塑料廢棄物零填埋 可降解塑料需求或提升(附股) 上海發改委等10部門日前印發《上海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
  • 瓊海全面推廣全生物降解製品
    瓊海全面推廣全生物降解製品傳統塑膠袋「退場」 降解塑膠袋「登臺」本報嘉積12月3日電(記者 劉夢曉 通訊員 李麗莎)自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實施起,瓊海市積極落實,在全市範圍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為鞏固和改善該市生態環境質量提供保障
  • 中科院成功研發海水可降解塑料,希望率先在海南應用推廣
    中科院理化所於6月13日與海南省科技廳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研究降解塑料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推進海水可降解塑料技術在海南進行中試(即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儘早實現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產業化,為海南全面鋪開的「禁塑」工作注入科技力量。
  • 深度剖析|「可降解塑料」真的環保嗎?
    把塑料的發明作為人類一項偉大的創舉,一點也不過分。首先是新修訂《固廢法》中要求:依法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鼓勵和引導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 中科院成功研發海水可降解塑料 望在海南應用推廣
    6月13日,省科技廳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理化所)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研究降解塑料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推進海水可降解塑料技術在海南進行中試(即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儘早實現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產業化,為海南全面鋪開的「禁塑」工作注入科技力量。海水可降解塑料,是此項合作的核心。什麼是海水可降解塑料?
  • 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方式對比分析:生物降解塑料為主流
    中商情報網訊:可降解塑料是指一類其製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後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可降解塑料按照降解方式分類,可降解材料一般可分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和水降解塑料等四大類。
  • 必須釐清可降解塑料的概念,別被「偽降解」蒙蔽了!
    針對這些問題,歐美和我國都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來制約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我們稱其為限塑令或禁塑令。進入今年,我國在禁塑方面的舉措明顯提速。首先是新修訂《固廢法》中要求:依法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鼓勵和引導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
  • 可降解塑料風口再起 可降解塑料產業鏈全景圖及投資機會深度剖析
    中商情報網訊:可降解塑料是指其製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性能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後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中央連續兩次出臺限塑禁塑相關政策,24個省份也陸續發布了當地的「禁塑令」,可降解塑料的風口再起。
  • 「限塑令」倒逼塑料企業轉型升級 可降解材料「火」了
    近年來,隨處可見的塑料產品令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今年6月國家推出「限塑令」:年底將全面禁止生產、銷售部分塑料製品,推廣綠色塑料製品、探索新業態,並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處置,專項處理塑料垃圾。據了解,率先禁止使用的包括不可降解塑膠袋、酒店內的一次性塑料用品、一次性塑料餐具、吸管和快遞包裝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等。
  • 全國塑料吸管禁令正式生效 可降解塑料千億市場活力被全面激發
    不過有專家認為紙質吸管也只是權宜之計,顯著高於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成本會讓不少商家不堪重負,長期來看可降解塑料才是應對禁令的唯一正道。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塑料製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其中,塑料吸管近3萬噸,約合460億根,這龐大而短暫的市場缺口暫時由紙質吸管所填補。 不過,因為材質不同和生產技術上的差別,目前可降解吸管的生產成本明顯要遠高於傳統的一次性塑料吸管,一噸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成本在8000元左右,而一噸紙質吸管則要將近22000元。可想而知,陡然上升的成本會給企業帶來多大的壓力。
  • 請準備好進入可降解塑料製品時代
    4月1日至11月30日,我省分步驟、分階段組織重點行業和場所率先開展「禁塑」試點工作,為12月1日全面「禁塑」打好基礎。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將正式實施,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膜袋和塑料餐飲具。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列入禁塑名錄的所有塑料製品。
  • 生物可降解塑料應用存在的挑戰
    淘寶銷量排名前列的光降解塑膠袋 圖 | 心容塑業總的來說,目前我國可降解塑料產品存在起名隨意、標識不清的問題,且光降解與氧降解塑料充斥市場。究其原因,目前國家層面還沒有統一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標識,且存在標準未完善、認證無體系的問題。國際流行的認證體系和通用標識也同樣存在令人費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