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各個領域的實力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並取得了相關的成果。比如在工業方面,儘管我國起步得比較晚,但是在自身不斷地努力下,慢慢也積累了自己的經驗,在現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我國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那些兢兢業業技術人員的努力與奉獻。
說到了我國在工業方面的發展,不能不提其中的航空航天領域,大家都知道,「航空發動機」一直是我國的一個大心病。出現這樣的心病,不僅是因為製造該發動機需要很高的科技含量,我國的技術還受到了外國的封鎖。
面對西方的野蠻封鎖,我國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依然敢於迎著重重困難,逆風而上,積極依靠自己的努力,以積累自己的力量,力求衝破西方的一道道封鎖。為了突破外國的封鎖,我國的科研人員一直在努力著,為了這個目標奮鬥在第一線,從未言棄。
其中有一個遼寧小夥,正是奮鬥中的一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技術積累,在外國的一道道封鎖之下,努力地縮短了航空發動機滾輪上的精度,成功地從0.008毫米縮短到了0.003毫米,衝破了西方的惡意封鎖,也因此獲得了相應的榮譽。
在航空發動機領域衝破西方封鎖的時候,他才39歲,是我國最年輕的一位發動機專家,是名副其實的「國家工匠」。正是因為有了他的貢獻,我國才在這一領域,得到了更快速的發展。
這位年少有為的航空發動機專家名字叫「洪家光」他出生於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家庭的經濟條件比較拮据,因此他從小就懂得了自強,也擁有一顆努力改變困境的上進心,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懂事的他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明確的想法,所以在他初中畢業之後,為了學習一門未來謀生的手藝,他選擇進入了技校。
他明白,未來的路只有靠自己去走,自強的他,即使是在職業學院中就讀,洪家光也憑藉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績。成績優異的他,被分配到中航工業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公司,因為自己曾經流淌過的汗水,他與航空發動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進入該企業後,他依然很努力,並且十分的好學,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積極地向老師傅討教學習,在不斷地相關知識積累下,他擁有了越來越豐富的經驗。在一步一步向上攀巖的過程中,之後他成為了勞模孟憲新的助手,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也絲毫沒有怠慢。
在該企業工作期間,他接到了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沒有一個人敢接手,但洪家光卻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就是加工發動機上的核心葉片的修正工具金剛石滾輪,洪家光接下之後,決心要把這一技術給攻克下來。為了這個目標,他開始了不斷地研究,不辭辛苦,幾乎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4個小時以上。
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他一次又一次地在實踐中專心地摸索,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去改善,終於在十幾天後,成功把這一個難題給突破了。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可以說,許多高學歷工程師都沒辦法對這一技術難題進行突破。
突破了這一難題之後,洪家光又在金剛石滾輪上成功突破了許多的技術加工難題,而這些技術也得到了認可,獲得了國家專利,並為國家創出了上億的價值。取得了燦爛成績的他,也得到了相應的豐厚報酬,單是日薪就能買下一輛小汽車,而這也是他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