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小夥破解西方絕密技術,獲國家科技獎,受到國家破格重用

2020-09-18 司馬講解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動動發財的手指點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小編碼字不易,喜歡的話關注分享一下哦!

文/李鵬森

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在工業方面起步較晚,而航空發動機又是我國的一個短板。軍機「心臟」——各國對發動機生產技術要求很高,一件零件出問題就有可能造成重大失誤,今天就是發動機葉片。由於葉片在飛行過程中出現故障,不能排除墜機的可能性,葉片研製一直是西方國家成熟技術。

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中航工業集團是我國重要的軍用民用飛機製造和銷售企業,作為中航工業的核心企業之一,該子公司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作為中航工業的子公司,地位十分重要。

為了造出一架好飛機,就必須有一臺好的引擎。我們國家在航空發動機這一塊的進展,比西方晚了一大步,但我們從未放棄追趕。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中國的飛機製造水平,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洪家光在追趕國外先進技術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成為該公司發動機領域的首席專家。並非高學歷,只是普通的技校畢業生而已。而這樣的普通百姓,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突破了西方的多項技術壁壘,為國家爭取了許多利益,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又被重用。

洪家光1979年出生在遼寧瀋陽一個農村家庭。從年幼時起,洪家光就很聰明,幫父親幹農活。那時的農村孩子一般也就只有兩種出路,要麼從父輩手裡接過鋤頭,面朝黃土背朝天,要麼就是上中專。

洪家光不甘心將命運交到土地上,但家裡又沒有辦法讓他繼續讀書。聰明的洪家光早就決定去上中專,好好學一門手藝,好好養家餬口。

洪家光即使進了技校也不放鬆,他仍然保持著閱讀的熱情,刻苦鑽研技法。他堅持不懈地學習,也為以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那個時期,洪家光上學條件非常艱苦,他每天都要乘四小時的大巴回家上學。這個時候洪家光也沒閒著,他在車裡堅持讀書學習,他利用這段時間啃下了四本深奧晦澀的技術書籍。

有一次,一位主持人問他:&34;他說:"是媽媽的小小的教育使他學會了堅持。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媽媽風雨無阻地堅持工作,這讓他學會了堅持自己的工作。

就是憑藉這樣一種用心學習的態度,才於1999年以優異的畢業成績被分配到中國航天工業公司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58車間的零部件生產崗位。

但是這項工作在最初的洪家光看來,前景渺茫,工作環境簡陋,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動作。前些日子努力學習換來的卻是這樣的工作,洪家光不免在心裡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對未來也充滿了憂慮和疑惑,這樣做真的有意義嗎?

洪家光在經歷了一段工作的迷茫期後,開始不知疲倦地向車間裡的優秀工人學習取經,一度進入了一種荒廢狀態,功夫不負有心人,洪家光在發動機領域突破了西方的絕密技術。

工作期間,他也從不放棄自己的學業。有空閒的時候,就會去讀書,他和當時的全國勞模孟憲新一起工作,這個勞模發現,身邊的小夥子很認真,工作效率很高。而且洪家光也在不斷地向這個勞模學習。

2002年,他受聘於某重點型號發動機核心葉片加工,該任務要求飛機發動機葉片尺寸均在0.003毫米以內,稍有誤差,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洪家光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經常背著兩個大餅,餓了就吃,僅僅10天他就攻克了難題,拿下了別人可能要好幾年才能完成的任務,為我國發動機的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的發動機葉片技術還存在很大的缺陷,洪家光主動請纓,和團隊一起從零開始研究,5年的時間,洪家光經過近1500次的失敗才獲得了成功,不得不說,洪家光是我國現代工業領域一位名副其實的大國工匠。

由技校畢業生到首席技術專家,在這段時間洪家光加了無數的班,攻克了以前我國無法解決的許多發動機難題,他還多次參加遼寧艦艦載機等國家級航空項目研究,他的事跡告訴我們:不管是高學歷的專家,還是學歷不佳的技校畢業生,誰都有可能創造奇蹟!

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在尖端科技領域,還是在一般設備領域,我國都在不斷地縮小與世界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領域實現了超越。比如建造大型工程需要中國特有的 SPMT平板車,航母特製鋼板,這些都是無數科技工作者日夜辛勤工作的成果,向他們致敬!

只有經歷了人生的磨難,才會變得更堅韌更堅強。不能打倒我們的,終將被我們打倒。今天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過命運的不公平,抱怨過自己不是贏家,抱怨過自己的父母不是當之無愧的達官貴人。有了雄厚的家底,有了錢去留學鍍金,就能成一個成功的人嗎?其實,古人早就告訴我們,英雄從來不問出處。

相關焦點

  • 遼寧農村小夥破解西方絕密技術,獲國家科技獎,受到國家破格重用
    我國與西方一些國家比,我國的工業發展比較滯後。而有關於航空問題體現在了軍機的心臟部位-航空發動機。大家都應該知道,每個國家對發動機的生產要求都比較苛刻,哪怕是一個零件上也不允許有任何的差錯,因為如果有一個地方出現了問題,那麼將會導致整體的重大失誤。
  • 沒學歷沒背景,遼寧小夥破解西方絕密技術獲狀元,受國家重用
    一般來說,能坐到首席專家的位置上,必然有著很高的學歷和很深的學術造詣,但這位專家卻只是技工學校畢業,靠著自己的鑽研和努力破解了西方絕密技術,榮獲許多大獎,受到了國家的重用。他所在的工廠裡有許多的技術能手和國家勞模,他想從這些人身上學習工作技術。
  • 中國一小夥,攻克西方絕密技術,獲國家科技獎,獲得國家重用
    在很長的時間內,飛機的發動機技術一直是西方國家最為保密的技術之一。,簡言之,就是搞技術壟斷。對於西方的技術壟斷壁壘,我們也是倍感無奈,因此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研發出真正的國產發動機,不再仰人鼻息。在這裡面,洪家光帶著手下的研發團隊經過五年的日夜拼搏,終於攻克和掌握了航空飛機發動機葉片滾輪的精密磨削技術。
  • 沒背景沒名校光環,中國小夥破解西方絕密技術,創造了上億價值
    工業的發展對一個國家至關重要,只有掌握了關鍵技術,才能在國際上掌握更大的話語權,我國在工業領域發展起步較晚,所以存在一定短板,尤其是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相比差距更是明顯,如今在一位遼寧小夥的努力下,我國在關鍵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直接打破了西方壟斷,那麼這個小夥是誰?
  • 瀋陽小夥一舉打破西方壟斷,為中國節省上億,國家下令必須重用
    過去,很多科學技術被西方壟斷,但是中國科學家打破了這層堅冰,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故事有關一個農村小夥。
  • 中國小夥破解西方關鍵技術,成國家科學獎獲得者,領導表示:重用
    《雪中書懷》有言:&34;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在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之上,工業化的建設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如果一個國家能夠掌握一定的關鍵技術的話,那麼它也會在世界範圍內佔據一定的主動地位。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項技術都只掌握在美俄兩國的手中,而這也導致這兩個國家因此成為了世界霸主。然而,就在一位中國小夥的努力之下,這項機密技術卻得到了破解,而他也因此獲得了國家科學獎。在此之後,這位小夥子的領導也決定重用他。那麼,這位小夥究竟是誰?他所破解的又是什麼技術呢?
  • 中國小夥破解西方關鍵技術,成國家科學獎獲得者,領導發話:重用
    《雪中書懷》有言:&34;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在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之上,工業化的建設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如果一個國家能夠掌握一定的關鍵技術的話,那麼它也會在世界範圍內佔據一定的主動地位。隨著各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渦輪葉片的製造工業成為了各國實力比拼的關鍵。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項技術都只掌握在美俄兩國的手中,而這也導致這兩個國家因此成為了世界霸主。
  • 技校出來的中國小夥,成功破解西方絕密技術,日薪能買一輛車
    據中國青年網報導,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一位非常年輕的獲獎者洪家光引發了外界的注意。獲獎時他只有39歲,是年紀最小的一位,而他的經歷也非常的傳奇。他出生農村,是一個技校出來的中國小夥,但是他卻憑藉自己不斷鑽研的精神,成功破解西方絕密技術,為我國航空工業做出了很大貢獻。
  • 航發技術取得突破,中國小夥破解西方絕密技術,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近日,據環球網報導,在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有一位獲獎的年輕人吸引了大家的關注,他叫洪家光,而獲獎的時候僅有39歲,而它也是所以獲取者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不過從他經歷來看,不難發現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洪家光從小出生在農村,而他的上的只是技校,正是因為在這種環境下,才培養了他不為鑽研向上的能力,並成功的確解了西方的絕秘技術,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他的努力也為他換來豐厚的待遇,如今他的日薪就可以買輛車,作為國家的優秀技術人才,他還享受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
  • 2019國家科技獎揭曉,泰州元素至少亮相10次!
    2019國家科技獎揭曉,泰州元素至少亮相10次!吳宏春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獲獎項目:先進核反應堆高保真物理分析關鍵技術及應用吳宏春,1964年生,興化市臨城街道人。1994年核反應堆物理與安全博士畢業,當年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1997年榮獲首屆陝西省科技青年獎。
  • 遼寧985"女神"教授:在腫瘤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獲中央表彰!
    近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樊江莉教授獲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旨在表彰那些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技人才,本屆全國共有一百人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
  • 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
    其中,我市中機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總經理龍偉民研究員獲創新爭先獎狀。在此次大會上,一批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受到表彰。全國共有286人被評為先進個人,其中258人獲頒全國創新爭先獎狀,28名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獲頒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 三獲國家科技獎,比肩院士,誰說「雙非」高校沒有學術大佬?
    在此之前,張一敏教授還曾於2007年、2010年、2017年,三獲國家科技獎;2015年,被選為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2018年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同年,獲得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何梁何利基金獎」……張一敏教授
  • 湖南多個項目通過國家科技獎初評
    湖南多個項目通過國家科技獎初評包括螢光探針性能調控與生物成像應用基礎研究等瀟湘晨報綜合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日前結束。記者8月5日獲悉,湖南共有6個項目上榜,包括1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4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另外,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等參與的項目也分別通過初評。
  • 破解黃瓜基因密碼!農業領域多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在剛剛召開的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農業領域斬獲頗豐,共有30多項成果受到表彰獎勵。 央視網消息:在剛剛召開的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農業領域斬獲頗豐,共有30多項成果受到表彰獎勵。
  • 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影響世界數十億人,研發者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在這麼多年的時間長河裡,中國可以說是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古代的中國歷經各種朝代的變遷,文化繁多,在一直不停的發展,而中國人一直以來更是熱衷於創造與發明,四大發明就是最好的證明,不斷是影響了古代世界,更是推動了現世界的發展。
  • 北京科技大學龐曉露教授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典禮暨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浙江溫州舉行,共有100位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學者獲獎,我校青年教師龐曉露教授成功入選。龐曉露教授長期從事金屬材料表面防護塗層的研究,在高強韌塗層製備及塗層開裂對基體損傷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提出了膜致韌性金屬基體解理開裂理論,創建了膜層開裂對金屬基體損傷的防護方法,提高了帶有塗層的金屬材料抗疲勞性能,推動了應力腐蝕開裂新理論的建立,破解了帶有塗層金屬結構件脆性開裂的技術難題;主持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霍英東基金項目1項和企業技術攻關項目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
  • 2021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工作全面啟動
    近日,多省、學會、協會已經公布2021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工作通知,標誌著2021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工作全面啟動。,組織開展提名指導和項目遴選工作,並將推薦專家對擬提名2021年度國家科技獎項目進行一對一跟蹤指導。
  • 2016-2020中國大學國家科技獎排名!全國第11!
    近日,校友會網發布了"2016-2020中國大學國家科技獎排名",對"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高校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情況進行了統計。在此次排名中,中南大學以獲獎總數13項的成績位列全國高校第11名。艾瑞深校友會2016-2020中國大學國家科技獎排名統計對象為2016-2020年"雙一流"建設周期內中國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通用項目),其中,2020年數據為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初評結果。"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南大學共獲得13項國家科技獎。
  • 這位清朝發明家媲美愛迪生,可惜康熙沒重用,不然可領先西方百年
    現在無論在哪個國家,科研一直都是政府特別重視的項目,因為現在的科技技術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經濟條件和國際地位,能夠在科研上面領先世界的國家,絕對能夠成為強國,所以現在任何國家都非常愛惜人才,特別是科研人才,很多炙手可熱的科學家被各個國家搶來搶去的。但是在舊時代,很多有能力的科研人才都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