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把時間浪費嗎?不,這樣說不對。我們可以把時間彎曲嗎?因為所有的科技都是以人的好奇心驅使進行的,如果把宇宙中的星系和其他大質量物體,作為一個物理形態上的時間引力透鏡,是否就物理形態的時間進行大質量的彎曲,並且進行物體質量和物理圖像的強弱放大或縮小。在理論數據上如果可以達到這樣的時間彎曲,而且也出現強弱變化,那麼這個時間的質量可能導致物體質量空間的放大後,分裂成多個圖標空間。或許是戲劇性的,也許是悲劇性的結果。
宇宙中的星系和大質量的物體,都存在了數百億年。在這百億年,發生了什麼,還會發生什麼,發生後的結果是被摧毀還是時間彎曲,然後進行到另一個時間空間。比如,隕石就沒有自己的固定軌道和寄主星,這樣才使的隕石在空間上有很大的隨機性。矮行星有著穩定的軌道,雖然處於某一顆恆星或者多顆恆星的引力束縛之下,按照自己的軌道運行,但是空間上,矮行星的壽命取決於寄主星的壽命。
那我們假設把寄主星的質量改變,矮行星的表面時間是不是就彎曲改變了呢?如果可以彎曲,怎樣的方法進行時間彎曲,是這顆矮行星內部的核聚變,產生的新星爆發,還是宇宙的巨大引力把這顆寄主星進行剝離,剝離大量的物質,形成一個壓力閾值數據,從而引發核聚變。伴隨著聚變的,是耀眼的光和急速彎曲的矮行星的時間物理層,也許類似於創世紀的時間倒流,或是一個時間彎曲的空間轉換事件發生。
我們假設這個時間彎曲成立,一些原本只能通過書籍或影像的事件,就可以用肉眼直觀的看到。那麼直觀的看到,是做為一個第五空間的行態,還是第一空間的物理存在,這個存在有沒有物理時間和量子糾纏的限制,還是只是記錄歷史中並沒有提到的相關結果。我們接受了時間的彎曲,那這個彎曲的時間從本質上講,是大於消耗原有的物質能量,還是所消耗的能量越快那麼扭曲和彎曲的時間物理形態就越久。
彎曲中心點的活躍程度,是受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天體的物理基礎。但是對時間彎曲的環境影響和改變,肯定會產生變量級別的黑洞。也因為黑洞是宇宙製造的時間機器,愛因斯坦認為,物體質量越大,時間就變得越慢。同時黑洞也是星際之門-進入黑洞就是進入另外一個時空的宇宙。黑洞吸取物質在奇點處變為宇宙基本粒子,通過蟲洞再由白洞輻射出去,進入另外一個時空。
黑洞存在這個時間彎曲的過程中,所有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而橫亙在太陽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幾乎比太陽大400萬倍。所以,我認為時間彎曲的理論根據是成立的,有效的。換句話說,我們現有的時間彎曲測試是可行的,那麼準確度又從哪裡開始,為什麼從這裡開始,因為時間的彎曲只能有開始,永遠沒有結束,無論我們處於哪個空間哪個維度,抑或哪個年紀,都已經在時間彎曲的過程中。
長按二維碼識別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