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導致空間彎曲,而彎曲的空間又決定了物質的運動

2020-07-25 太空生物學

作者:太空生物學·黃媂

很久以前,在一個非常遙遠的星系裡,兩個黑洞發生了碰撞,結果是產生了一個更大旋轉的黑洞,這次衝突是如此的激烈且充滿能量,以至於整個時空都在震動,就像石頭掉在平靜的池塘裡所產生的擾動,這種振動開始以光速向周圍傳播,若干年後,這些振動到達了一顆正在圍繞著恆星旋轉的小行星,而這顆恆星位於銀河系的一角,當振動最初發生時小行星上,剛剛開始出現了有性繁殖的生命形式,然而等到震動到達時,這個星球已經存在了一種特別的智慧生命——人類。

質量導致空間彎曲,而彎曲的空間又決定了物質的運動

近年來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引力波

當看到我們對自己的星球做了些什麼後,我覺得智慧這兩個字很值得商榷,在地球這個小小的星球上人類發展起足夠先進的技術來探測這些微弱的振動信號,終於在美國東部時間2015年9月14日05:51,人類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和希格斯玻色子一樣,引力波也是近年來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事實上在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西班牙阿斯圖裡亞斯女親王獎都授予了對引力波探測起到了決定性貢獻作用的三位科學家:

  • 基普·索恩
  • 雷納·韋斯
  • 巴裡C·巴裡什
質量導致空間彎曲,而彎曲的空間又決定了物質的運動

除了科研成就,基普·索恩這位具有超凡魅力的科學家,還曾因為一些意識而聞名,他曾經和他的朋友史蒂芬霍金就黑洞問題上打賭,並贏得了對方為他訂閱的雜誌《閣樓》,他還擔任過電影《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這部電影的設定同引力波密切相關,而且引力波這個概念的出現時間要更加的久遠。

早在1915年才華橫溢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發表廣義相對論中就已經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而這部著作也成為了目前我們理解宇宙的方式,關於相對論認為,我們所處的時空就像一種網狀物,而巨大的質量如恆星和行星會使網狀物發生彎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向地面墜落,造成這種彎曲的就是物體的質量,事實上我們自己的身體,一個撞球甚至一隻蝴蝶都會使得時空彎曲,但這些質量和那些巨大的天體相比微乎其微。

質量導致空間彎曲,而彎曲的空間又決定了物質的運動

牛頓認為重力是一種聚力向上的力,一種無形近乎神奇的吸引力,愛因斯坦解釋說這更像是一個幾何問題,就好比如果你在浴室的水槽上面放一塊大理石,它就會沉進水裡,質量就是這樣使得空間變形,事實上有一句話很簡單的概括了這個理論——質量導致空間彎曲,而彎曲的空間又決定了物質的運動。

質量導致空間彎曲,而彎曲的空間又決定了物質的運動

引力波使時空振動

引力波使時空網格振動,就像我們說過的類似於池塘,帆布或蹦床中的波紋,而在這裡振動的不是水面或帆布而是時空本身,這很難想像。但它確實是這樣的,自然界存在著一種現實的結構振動。

過去,廣義相對論曾被不同的研究所證實,比如它成功地預測了水星軌道的某些異常,1919年英國天體物理學家亞瑟·愛丁頓在日食期間證實了太陽光線的曲率,儘管它一點都不直觀,但我們在宇宙中所發現的微小現象也表明光並不總是沿著直線延伸,它也會彎曲,然而引力波是否存在的問題曾一度引起爭論,現在引力波的發現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但是這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為什麼它們是如此的難以捉摸呢?

質量導致空間彎曲,而彎曲的空間又決定了物質的運動

用來觀察引力波的儀器不是普通的望遠鏡,而是一個被稱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的大型設備,由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頓觀測臺和華盛頓的漢福德觀測臺共同構成,它們兩者之間相隔了3000多公裡,這兩個觀測臺各自安裝了一個幹涉器,幹涉器的兩個垂直幹涉b長為2千米。

工作原理如下:

當時空膨脹或收縮時,雷射束會超過幹涉b,導致幹涉圖樣發生變化,而這就是幹涉儀能夠檢測到引力波的工作原理,之所以同時存在兩個觀測臺,是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地震等因素可能對測量帶來的幹擾。

質量導致空間彎曲,而彎曲的空間又決定了物質的運動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於1985年起,由基普·索恩和雷納·韋斯開發,耗資3.65億美元,自從第1次檢測到引力波以來,又有一些引力波被相繼發現,例如2017年8月拍攝到了兩顆中子星在距離地球1.3億光年的地方相撞,因此對引力波的觀測不僅是證實廣義相對論的一種方法,而且對於開闢天文學的分支(引力波天文學)也具有實用價值。

如果說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已經通過可見光x射線,紅外線或紫外線等掃描了天空,現在他們又有了新的測試夥伴,通過引力波可以研究宇宙中的一些最高能的現象,如星際碰撞黑洞和超新星爆炸的現象,幸運的是因為它們離我們有數百萬光年遠,所以黑洞暫時還不會吸走我們。

推薦閱讀

解決引力的本質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要把引力場量子化

掌控最深層次的真相,萬物之理可以解釋宇宙中所有的謎團

宇宙學最新的進展所產生的各種思想沒有解決與宇宙存在的爭論

我是【黃媂】,(天體生物學領域.太空生物學領域.科學.科技.科研.科普)的文章,歡迎點讚.評論.轉發.關注互相學習。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質量會彎曲空間,空間中究竟是什麼被彎曲了?
    事實上,質量不會真的彎曲空間。 集中的能量對周圍的空間有影響。正如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基礎》中所說:「引力場的能量和任何其他能量都是等效的。」 像地球這樣的大質量物體之所以有引力,是因為物質是能量的集中,因此得到公式E=mc 。
  • 質量使空間彎曲的原理是怎樣的?
    約翰·達菲爾德(計算機科學學位 + 物理偵探)回應說,質量實際上並不會使空間彎曲。能量的集中對周圍的空間有影響。基於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說「引力場的能量應以與其他能量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地球這樣的大質量物體之所以有引力,是因為物質是能量的集中,因此E=mc。
  • 如何理解空間彎曲
    空間不是有形的物質,而是無形的可容納物質的虛空。為了不讓物質在這個無形且無限的三維空間中迷失,並能清晰地標識彼此及其位置關係,人們從中抽象出幾何數學,並將開放的坐標架設在特定的對象點上。幾何曲面可以有彎曲的,因為它是三維空間中彎曲物體表面的數學抽象,任何形狀都對應物體的表象。故如果僅從字面上理解「空間彎曲」,這是無法想像的。空間不是什麼膜,也不是某種網,它本來就空空如也,又如何能被彎曲?故要弄清這個疑難,還得先了解一下彎曲空間的由來。愛因斯坦提出「空間彎曲」的觀點是根據強等效原理所做的理想實驗得出的。
  • 質量到底彎曲了空間中的什麼?
    事實上,質量不會真的彎曲空間。集中的能量對周圍的空間有影響。正如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基礎》中所說:「引力場的能量和任何其他能量都是等效的。」 像地球這樣的大質量物體之所以有引力,是因為物質是能量的集中,因此得到公式E=mc。
  • 空間是彎曲的,那麼太陽對空間的彎曲形狀是怎麼樣?
    要了解太陽對空間的彎曲形狀,除了藉助宇宙天體外,我們還能設計實驗來驗證空間彎曲的情況,好在是,這樣設計的實驗在廣義相對論發表了60年後得以實現。如果空間是平直的,那麼信號往返花的時間就應該是穩定漸變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當無線電信號近距離經過太陽時,花費的時間比預期陡然增長几百微秒。這意味著那裡的空間比看起來的要遠,用光速乘以幾百微秒,大約50公裡,就遠這麼多—太陽對空間造成的彎曲是50公裡。
  • 時空彎曲就是空間引力場彎曲
    時空彎曲這個概念採用空間引力場彎曲這個詞語表示比較合適。光線經過恆星表面、黑洞表面時,光子運動的方向和速度會被改變,其原因只能用引力波和暗能量這兩個未解之謎來解釋。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最終真正發現引力波和暗物質,並發現引力波和暗物質的來源,但任重而道遠。
  • 質量與引力,誰讓空間彎曲了?相對論認為是質量,弦論認為是引力
    一、對於時空的理解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自然界不存在所謂的「絕對真空」,他認為空間總是伴隨著物質以及運動的存在!在質量體周圍的時空存在的是空間與時間的梯度。在質量周圍的不同位置,空間的彎曲程度和時間的改變程度是不一樣的,這個關係可以用如下公式來表示。
  • 時空彎曲是廣義相對論核心,理解了空間彎曲,如何理解時間彎曲?
    牛頓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坦言:「非生命物質不藉助任何其他非物質形式的中介,而能無接觸相互發生作用,是無人能信的。」200多年後,愛因斯坦用時空彎曲的觀點解釋了牛頓心中的疑問,假如牛頓在世,不知道會不會同意。
  • 時空彎曲:時間與空間原來是不可分割的
    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後,他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認為:大質量的物體讓其周圍的空間發生彎曲,從而導致經過它周圍的光線走了一個彎曲的路徑。在愛因斯坦的理解中,時間和空間都不是固定不變的,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 二維空間彎曲會讓三角形內角和不等於180度,三維空間彎曲呢?
    這個方法簡單有效,能讓螞蟻在不跳出二維世界的情況下,來認識自己空間的形狀。更妙的是,我們人類也可以採用類似的辦法,來認識三維空間的形狀。舉個例子。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假設,就是大質量的物質,比如太陽,會讓周圍的空間發生彎曲。而且質量越大,空間的彎曲就越厲害。這個預言要怎麼驗證呢?
  • 一篇關於彎曲空間的演講稿
    你們當中任何一個人都能夠很容易地想像出一條曲線或一個曲面,對於這一點,我是一點也不懷疑的;但是,一提到三維的彎曲空間,你們的臉就全拉長了,你們大概認為,這是某種極不尋常的、幾乎是超自然的東西。為什麼人們這樣普遍對彎曲空間懷有 「惡感」,難道這個概念真的比曲面的概念更難以理解嗎?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中彎曲空間是如何形成的呢
    曲率一一不處處為零的空間稱為彎曲空間。 初等平面幾何所研究的對象是歐幾裡得空間(歐氏空間)。這種幾何的最重要性質之一就是平行線公設:通過給定直線之外的任一點,可作一條直線與給定直線平行。這個公設在彎曲空間中並不適用。天體物理中常遇到的彎曲空間是黎曼空間。它的一種特例是常黎曼曲率空間。黎曼曲率K等於常數1、-1和0的空間分別叫作黎曼球空間、羅巴切夫斯基空間和歐氏空間。
  • 彎曲的時間和空間:波動
    通過微積分研究局部琴弦受力和運動之間的關係,達朗貝爾在1746年發現波動傳播就是一種空間和時間之間相互彎曲的動態平衡。時間和空間相互彎曲,這個概念其實非常值得花上幾分鐘體驗一下。通過一系列數學建模驗證後發現各種物質波動現象對應的數學方程以及物理意義都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將波動方程推廣到空氣顆粒在四維時空內的振動產生的聲波,所以聲波方程描述的就是聲壓在時空內的彎曲效應。
  • 《福布斯》:最小的黑洞彎曲空間最劇烈,原因是什麼?
    如下圖所示點質量劇烈彎曲時空對應於位於黑洞事件視界之外的物理場景。當在時空中離質量的位置越來越近時,空間變得更加彎曲,最終導致甚至光線無法逃離的位置:事件視界。該位置的半徑由黑洞的質量、電荷和角動量、光速以及廣義相對論定律確定。
  • 極簡科普:廣義相對論第一講,空間是如何彎曲的
    這種視覺上的差別,就是空間彎曲的最直觀的體現。我們所說的時空的彎曲是指物理上的彎曲。這種彎曲,是可以精確測量的。如果讀者有一把直尺,可以用它去測量平面上線段的長度。但是,如果要測量的線段,位於一個球面上的話,這個直尺肯定沒辦法測量長度。如果要測量球面上兩點的距離,那要用一個彎曲的弧度和球面的弧度一致的尺子去測量。
  • 能讓時空彎曲的不僅是質量,還有速度,時間膨脹效應與廣義相對論
    引力可以被描述為物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但引力的本質並不是力,而是一種幾何效應,所以引力會導致時空的彎曲,引力越大,時空彎曲效應就越明顯。我們可以將時空彎曲分成時間的彎曲與空間的彎曲來分別討論,引力所引發的空間彎曲是顯而易見的,證據就是引力透鏡效應。
  • 鍾慢尺縮是因為高速物體質量變大引起的時空彎曲導致的嗎?
    而飛船是一個獨立的系統,相對於地球和宇宙空間是運動的,因而它是非靜態的,尤其是它在接近光速的加速過程中,它的外部幾何時空是非平直的(非狹義相對論),它只能用廣義相對論來解決。飛船的加速運動導致其周圍時空發生彎曲,速度越接近光速,彎曲的越厲害,飛船在極度彎曲的時空沿著最短路程運動,顯得「艱難無比」,這個「艱難效應」就是地面觀察到的飛船的「動質量」。
  • 《時間彎曲》
    我們可以把時間彎曲嗎?因為所有的科技都是以人的好奇心驅使進行的,如果把宇宙中的星系和其他大質量物體,作為一個物理形態上的時間引力透鏡,是否就物理形態的時間進行大質量的彎曲,並且進行物體質量和物理圖像的強弱放大或縮小。在理論數據上如果可以達到這樣的時間彎曲,而且也出現強弱變化,那麼這個時間的質量可能導致物體質量空間的放大後,分裂成多個圖標空間。或許是戲劇性的,也許是悲劇性的結果。
  • 光線會因空間繞道而行,空間彎曲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
    宇宙中常常見到的種彎曲空間叫作黎曼空間。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空間彎曲是因為,在地球上空間彎曲是可以忽略不得。但是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空間彎曲成一個密封的球體,我們從中不停地向前走,一定會走回到我們最開始的位置。這種情景就像是地球圍繞著太陽運轉一樣,所以說彎曲空間是存在的。
  • 如果突然把天體挪走,時空還會保持彎曲的狀態嗎?
    在宇宙的任何地方放置一個質量體,它周圍的時空將會彎曲。但是如果把這個質量體拿走,那是什麼導致了彎曲的時空快速恢復到原來未彎曲的狀態?為什麼時空不會保持彎曲的狀態?在愛因斯坦出現之前的幾百年裡,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是最好的引力理論。根據牛頓引力理論,宇宙中的任何兩個質量,無論它們在哪裡,或者它們相距多遠,都會通過引力瞬間相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