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曲文凱
首先,筆者想說,每一輛車的傳感設備在生產到車輛裝配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所誤差,作為機械工業造物來說,即使是同一品牌的同一款車型,在真實時速與表顯時速的數值或多或少都會有所誤差。那麼,這種誤差究竟有多大呢?表顯時速雷達測速之前的容錯率有多高?誤差有多少呢?
就目前我國的工業科技發展水平來說,在工業生產造物是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那麼,就目前水平來說,測速雷達固定測速的精度是±1Km/h,移動測速的精度是±2Km/h,假設實際車速120公裡時速(大家注意,這裡寫的實際車速是真實車速,不是碼錶顯示速度),雷達固定測速的結果在119到121之間,移動測速結果在118到122之間。國家標準(GB15082-2008)《汽車用車速表》中規定,碼錶車速不會大於真實車速,但是有可能等於真實車速,這與汽車廠家對碼錶的調校有關。
那麼,你的表顯車速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麼樣的呢?首先,我們要知道汽車車速測試原理是基於霍爾效應的電磁感應原理計算從而顯示出來的。直白點說,就是在車輪或者變速箱的曲軸,安裝一個磁力傳感器,凸輪軸在轉動的時候,凹凸面會形成不同的電流信號。根據這個信號的頻率,車子就可以算出車速,顯示在儀錶盤上面了。相信我這樣解釋過後大家就已經非(hai)常(shi)清(bu)楚(dong)。對於國家的標準來說,由於表顯車速不能大於真實車速,為了讓大家清楚理解,它給了一個公式,簡單講如果實際車速是120公裡/小時,那麼表顯車速應該在120到134公裡/小時之間,其實這個允許區間還是相當寬裕的,這也是讓各個車企的工程師相對鬆了一口氣。
而除了表顯車速之外,我們最常使用的手機導航也是能顯示車速的,它的原理究竟是什麼呢?毫無疑問,就是雷達測速了,和交警叔叔使用的是同一種測速方式,這種測速方式相對普遍。 測速雷達運用都卜勒頻移原理目標移動速度進行測定,當目標遠離天線而去時,反射信號頻率將低於發射機頻率;當目標向雷達天線靠近時,反射信號頻率將高於發射機頻率;通過測量信號頻率的改變,計算出目標與雷達的相對速度。
那麼,關於超速的拍照,究竟是什麼原理呢?首先如果你的車輛時保持勻速行駛,而且在勻速行駛的速度沒有達到交警的起拍速度值時,那麼警方的雷達測速儀和GPS測速儀顯示的速度相差無幾;如果司機在該段時間內發生了變速,問題就來了。舉例說明:車輛初始速度為80km/h,並未達到雷達測速儀的起拍速度,但加速後漸漸達到最高速度120km/h,超過了警方在高速設置的雷達測速120km/h的起拍速度。那麼當汽車加速到120km/h的時候,雷達測速儀會拍攝下來判定是否超速。而此時GPS顯示的是平均速度,也即看到可能是110KM/h左右的速度,但忠誠的儀錶盤則實時顯示車速在123km/h左右,會略高於實際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