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動量後,你是否出現運動性「血尿」現象?

2020-11-28 搜狐網

原標題:大運動量後,你是否出現運動性「血尿」現象?

通常在長距離訓練課後,身體會出現疲勞,大腿酸痛無力等症狀,這些都是我們經常遇到的現象,可也有少數人,在大運動量之後,小便時會尿中帶血,而到了醫院檢查後並沒有其他病症,這個時候其實不必擔心,這是「運動性血尿」,是一種正常現象。

這種現象在業餘體校較常見,相信不少業餘跑友也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那麼,運動性血尿是什麼原因引起?又該如何判斷和應對?

什麼是血尿?

尿樣的檢測一直以來就是了解運動員身體狀態、監控運動負荷的重要手段。

正常人尿液中無紅細胞或偶見個別紅細胞,如離心沉澱後的尿液,光學顯微鏡下每高倍視野有3個以上紅細胞,可稱為血尿。 正常人在運動後出現的一過性顯微鏡下或肉眼可見的血尿稱為運動性血尿。

輕度血尿為正常尿色,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紅細胞,這樣的情況又稱為尿潛血陽性,指標在運動員的負荷監控中用到並不少;只有較重的血尿才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到,血尿呈褐色或濃紅茶色。

為什麼會出現血尿?

運動前患有慢性隱匿性腎臟疾病,如泌尿系統結石、腎小球腎炎、泌尿系統感染等疾病。

這些雖然也是運動後發生血尿,但其主要原因是原來就有病理改變,對於這種血尿主要還是治療原有疾病。

運動性血尿是發生在泌尿系統沒有任何病理改變而完全健康的人身上,主要原因是大量大強度運動後腎臟通透性增加、濾過率降低,從而紅細胞外溢形成血尿。

同時大分子蛋白質外溢、隨尿液排出,尿蛋白增高。所以血尿也伴隨著「蛋白尿」,它們的機理是類似的。

腎臟通透性增加的誘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又是腎臟缺血缺氧。運動時全身的血液分配進行調整,腎臟的血管收縮(兒茶酚胺的增加影響),腎臟血液流量減少。

越是劇烈運動,流經腎臟的血液量越少,而大量的血液流向身體活動的部位,如心、肺及肌肉,來保證劇烈運動的物質代謝和轉運。另外,運動時腎靜脈壓力增高、回流受阻、血液循環出現障礙。這時腎小球就會因為缺血、缺氧而通透性增加,濾過率降低。

運動性血尿的影響因素

運動性血尿的影響因素是綜合性的:

1、運動項目

長距離跑、遊泳、足球等運動後,運動員出現尿潛血陽性率高,排洩量也大(基本都是以體能為主導耐力性項目)。而體操、舉重、射箭等運動員出現陽性概率低,排洩量也少。

總體上,高速、劇烈且持續時間長的耐力運動更容易造成血尿。其中既有一定量、又高強度的運動對腎臟通透性影響最大,所以,高強度間歇跑後可能更容易出現血尿。

2、負荷量和運動強度

在大負荷訓練過程中,運動員開始承擔大負荷量時,由於機體對負荷量的不適應,尿潛血排出量較多;堅持一段時間後,完成相同負荷量時,尿潛血排出量減少。這是機體逐漸適應負荷量的表現,也說明身體機能增強了。

3、個體差異和機能狀況

人的機能狀況和對運動負荷的適應與腎臟通透性、尿蛋白和尿潛血排出量有關。進行定量負荷運動,當機能狀況和適應性好時,尿蛋白排量減少,恢復期縮短;反之機能狀況欠佳,適應性差時,則排出量增加,恢復期延長。

4、環境

運動時外界的溫度、海拔高度等因素,對尿潛血的出現有顯著影響。溫度低、高原情況下出現陽性率高,這與寒冷或者低氧對機體和腎臟的刺激有關。環境因素引起尿潛血的增加,會隨著適應性提高而改善。

區別血尿和「肌紅蛋白尿」

大量大強度運動後出現深色尿的情況並不罕見。

下面先來看一個案例:蘇州一位小夥和朋友比賽,連做180個伏地挺身,雖然成了最後的贏家。可很快就出現了全身酸痛、四肢無力、醬油色尿等症狀,並出現急性腎衰竭徵兆。幸運的是,由於搶救及時,這位小夥已脫離危險。

那麼,這位小夥是出現血尿嗎?這裡要注意了,雖然都是深色尿,但上述這種情況和血尿有本質區別,它實際上是橫紋肌溶解引起的「肌紅蛋白尿」。

當運動負荷過大,肌肉細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壞,肌肉內容物(肌紅蛋白、肌酸激酶等)漏出、進入血液,最後從尿中排出。而大量肌紅蛋白往往會導致「醬油色尿」。

肌紅蛋白尿和血尿的機理有本質區別。肌紅蛋白尿根源在於肌肉,而血尿的根源在腎臟。它們有可能同時出現,但一定要正確判斷、加以區分,以防耽誤治療時機。因為,橫紋肌溶解的性質往往比血尿更加危急(肌紅蛋白容易堵塞腎臟、引起急性腎衰)。

當出現「深色尿」後,可以根據以下幾條標準判斷為何種情況:

1、如果除了深色尿,還包括肌肉的疼痛、腫脹及無力(可出現僵直、甚至走不了路)等肌肉受累的情況,並持續加重,很可能是橫紋肌溶解,最好去醫院檢查。

2、如果血液檢驗指標中的肌酸激酶嚴重超標(可超標幾百倍,達10000U/L以上),基本可以斷定是橫紋肌溶解。

3、如果後期出現少尿、無尿,說明肌紅蛋白已經嚴重影響腎功能,急需救治,不可拖延。

如何應對和預防血尿?

出現肉眼可見的輕微血尿或尿潛血指標增加後,確定無其他病理性問題,可正常訓練,但運動量和強度要降低。

多數情況下,運動性血尿出現在激烈運動後,人體並無其他症狀和不適。血尿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3天,最長不超過7天。出現血尿時,通常情況下不需要治療,可以通過降低運動負荷、休息,一般可自然恢復。

如果血尿情況經常反覆出現並排除病理性的問題,說明階段性的運動符合過大,需要拿出足夠的時間讓身體恢復(通常以月為單位),可以進行慢跑,跑量建議為正常訓練量的20%。

血尿的預防,主要還是在於運動負荷的控制。

訓練和比賽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增加跑量要在完全適應前期訓練的基礎上,且運動量增加的同時一定要控制好強度不能太高;不提倡過於頻繁地進行大量大強度運動(如連續參加比賽,頻繁進行間歇跑、乳酸門檻跑等等), 提倡大、小負荷交替。

本文為98跑原創

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Essence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尿潛血3+,沒有症狀的血尿是怎麼回事?與蛋白尿,哪個更嚴重?
    那麼對於體檢單上的指標,你認真看過嗎?看的懂嗎?小鄧,今天27歲,上個月體檢時,發現體檢單上出現了隱血3+,是所有指標中最異常的。聽同事說,這樣的情況是說明出現了血尿,可是小鄧心想自己的尿液根本就不紅啊。左思右想,小鄧不放心,就來看門診。仔細看了他以前的體檢單,半年前尿檢就出現了尿蛋白+,只是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小鄧就認為不重要。
  • 一顆火龍果引發的「血尿」
    心中鎖定了可能的原因,安撫女兒後,連忙用火龍果和血尿關鍵詞搜索答案。果然,很多網友都有類似經歷,其中還不乏鬧出笑話的案例。再次確認女兒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後,我把這個「血尿」的罪魁禍首告訴了家人,虛驚一場的女兒搖搖頭:「這火龍果好吃是好吃,就是有點調皮,喜歡搞惡作劇!」
  • 運動堅持不下去了,不是你懶,是它的錯——運動性疲勞
    其實這跟毅力沒有關係,這是運動訓練和運動性疲勞相遇了,而導致了你身體上的不舒服。不是你的錯,原來是運動性疲勞的錯。運動性疲勞運動持續一段時間後,機體不能維持原強度運動,即為運動性疲勞。在1982年第五屆國際運動生化會議上才正式定義為「機體生理過程不能維持其機能在一定水平上或不能維持某一運動的特定強度。
  • 血尿不容忽視,可能是腎臟向你發出了求救信號
    出現大量血尿可能是泌尿道或腎臟向你發出了求救信號,當然具體也要排除生理情況,讓我們簡單了解血尿是怎麼回事。 2、肉眼血尿 當1升尿中紅細胞量在1毫升以上,肉眼就能觀察到尿呈紅色,此時為肉眼血尿。
  • 健身千萬別讓心臟太累 盲目追求大運動量很危險
    就在3月底,成都一位足球愛好者在踢完球後猝死。再聯想到4月份英國7歲小男孩球場猝死的一幕,你就會發現,猝死的「魔爪」並不受年齡、國籍等等限制。那麼,普通人如何保護自己、遠離猝死呢?盲目追求大運動量很危險對於健康的普通人,專家認為避免猝死悲劇的最大要點,就是要「科學健身」。隨著現代人對於健康意識的提升,很多人都突然產生了健身、運動的念頭。但是,盲目地追求大運動量是非常不科學的,也容易給心臟帶來額外的負擔。相反,持續、規律的中小強度運動,是最為適宜的。
  • 氫氣改善運動性氧化損傷研究進展【2020年綜述】
    針對運動性氧化應激損傷的研究,也表現出類似結果。李愛春研究富氫水改善運動性氧化應激損傷的作用機制時發現,富氫水可抑制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過多生成、釋放,減輕NO介導的氧化損傷,提高機體抗氧化活性,對運動性氧化應激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 成人每天到底需要多少運動量
    那成年人一天中應該保持多少運動量比較合適呢? 運動分很多種,日常走路是運動,快走或慢跑也是運動,伏地挺身、打籃球、打羽毛球也是運動。要想計算比較合適的運動量,應該把這三種運動分開來看。
  • 吃了紅心火龍果,出現血尿和血便,是怎麼回事?還能再吃嗎?
    由於當今網絡十分發達,所以很多人在出現症狀時,都會先在網上搜索一番,自行對疾病進行判斷。然而有很多症狀卻會與癌症、重大疾病扯上關係,比如大便出現了紅色可能是腸癌,小便發紅尿血可能是前列腺癌、腎衰竭!看著這些和自己症狀符合的疾病,你是否立刻想痛哭一番?別著急,現在來回憶一下,最近是不是吃過「紅心火龍果」?
  • 「00後」學習負擔由課內轉向課外,睡眠和運動量普遍不足
    記者從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了解到,「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研究」課題組2015年的調查數據顯示,「00後」學習負擔加重,睡眠不足現象嚴重,學習負擔從課內向課外轉移,師生關係親密度下降,多半不會與老師進行有深度的交往和溝通;半數「00後」閒暇時間不足一小時,信息化休閒偏好明顯;普遍存在運動量不足,超過兩成「00後」缺乏校園安全感;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同伴關係較差;「00後」小學生見網友更多
  •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指南首度提出最佳運動量標準:你達標了嗎?
    最佳運動量的標準是每周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者150分鐘大強度運動,之前儘管最低運動量是標準是明確的,但最佳運動量卻一直沒有相應的權威說法,現在則實錘最佳運動量是多少,這也成為這份報告的最大亮點。
  • 最古老的運動性化石痕跡長啥樣?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月11日出版的論文稱,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和普瓦捷大學等發現了最古老的運動性化石痕跡。在此之前,研究人員發現的遺蹟來自5.7億年前,而這一新證據卻已經有21億年的歷史。化石是在加彭Franceville盆地的沉積物中發現的,科學家在此處還發現了最古老的多細胞生物。
  • 科學家預測今年出現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大增,地球是否要降溫了?
    近一段時間,關於拉尼娜現象是否出現的問題,成為了世界主要氣象監測和管理機構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對於我國來說,大家對於2008年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出現的低溫災害估計仍印象深刻,那次氣象災害產生的原因,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大規模的拉尼娜現象導致,因此對於今年和明年我們是否會迎來拉尼娜現象,大家比較關注理所應當。
  • 最新10大無效果健身,你中幾招?
    原標題:最新10大無效果健身,你中幾招? 1、平時不鍛鍊,周末狂運動 平時運動量少,肌肉、肌腱相對休息比較多,如果在周末猛然增加運動量,這樣很可能會造成運動損傷。
  • 超負荷運動的危害,比你想像中的更可怕!
    而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症,是由於運動過量導致橫紋肌細胞受損,使細胞內容物崩解後釋放入血引起的臨床症候群。大約有30%的橫紋肌溶解症病人會出現急性腎衰竭、高鉀血症,DIC會引起心臟驟停,從而危及生命。但報導顯示,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症發生以上併發症機率很小,可能因為這類病人相對年輕和健康,即使發生急性腎衰竭,腎功能幾乎能夠完全恢復。
  • 怎樣恰當安排運動量?六大最優運動都是什麼?
    怎樣恰當安排運動量? 從嚴格意義上講,體育鍛鍊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並不單純取決於運動量,而是運動負荷 ( 「運動量」只是一種通俗的叫法 ) 。組成運動負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強度」。在進行體育鍛鍊時,要注意將量和強度的關係處理適當。 強度越大,則量就要相應減少,強度適中,則量可以相應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