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個不講道理的人?看看《莊子·秋水》就知道了

2021-01-15 經典妙語

我們在中學的時候,學過像《論語十則》《塞翁失馬》這些經典文言文,當時的我們一心沉浸在老師精彩講述激情中,沒有發現這些課文有啥問題,甚至覺得課本講的就是對的。長大後一研究,才發現這些課文也有不可取之處,洗掉了許多孩子的邏輯能力。

我們先看看《莊子·秋水》,這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的文言文,現在的「部編本」八年級也收了這篇文言文。這個「魚之樂」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課本的劇情設定是這樣的:

在教學參考裡面,這篇文章的立意是讓學生理解莊子和惠子不同的人設,從他們的對話中看到哲學議題,但是我想說,詭辯不等於哲學。

作家王蒙很早就看到了這一點,王蒙認為莊子就是在胡攪蠻纏的詭辯。

首先,惠子問你,為什麼知道魚快樂,如果不是詭辯,那你應該從正面回答。利用你的生物學,地理學或者你所知道的知識來回答才對。但是莊子的回答明顯就是把話題引導了另外一個方向。那就是,你又不是我,我愛怎麼講,你管得著嗎?

按照這樣的辯論邏輯,不可能有合理的結論,完全是無聊的鬥嘴,不知道哲學思想從何而來?把這種辯論拿到教科書是要教孩子怎麼胡攪蠻纏嗎?

無獨有偶,除了莊子的文章,還有一個文章也是教壞小朋友的,那就是孟子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那麼這篇文章有啥問題呢?

在這篇課文裡面,孟子認為,如果有天氣幫忙,你還打不過人家,這就說明「天時」不如「地利」,如果多數人佔據地理優勢還打不過少數人,這就說明「地利」不如「人和」,

因此,孟子老師得出一個結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此告誡統治者要愛民如子,只要人民擁護你,你徵服宇宙都沒有問題。

這段話的主旨很對,但推論卻不合理。按照學者鮑鵬山批評孟子的說法,孟子的這一套說辭毫無邏輯聯繫。天時、地利、人和這三樣東西並不存在哪個不如哪個,孟子拿出來的例子全都是在以偏概全,我不用邏輯學的東西來反駁孟子,但說歷史上的一個事實就可以證明孟子的不對。

比如,東漢時期,于禁守著堅固的樊城卻敵不過關羽水淹七軍。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可是關羽憑藉著「天時」就打敗了「地利」的于禁。

明末清初,滿清在江南地區發動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然後又對華人實行剃髮易服,這麼失盡人心的侵略者卻成功統治了漢族將近三百年,說明人心不是最重要的。

這些課文的立意點和出發點都沒有問題,但結構上和推論上很不嚴謹,和網絡上的雞湯文一個性質。

我們中國古代很多聖賢有一個毛病,那就是輕易下結論,同時又不講邏輯和事實。這些聖賢的話放在教科書裡面,特別容易讓孩子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以為這個世界是如此簡單。

當然話說回頭,這些課文還沒有從教科書中拿走,那麼同學們在課堂上該背的還得背,該翻譯的還是繼續翻譯吧,小編能做的就是,告訴你課本的真相,給你學習釋放壓力。

相關焦點

  • 莊子最難懂最美妙的《秋水》篇,到底在說什麼?
    莊子最難懂最美妙的《秋水》篇,到底在說什麼?莊子的《莊子》最為難懂,其中最為難懂的莫過於內篇的《逍遙遊》《齊物論》和外篇的《秋水》了。這三篇體現了莊子最為重要的哲學思想。《逍遙遊》闡述了莊子的逍遙理想。莊子說人只有擺脫物質和欲望以及心靈的糾纏,做到「物物而不物於物」,像「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才能達到「無所待」的境界。
  • 《莊子-秋水》:井中蛙、梁下魚,怎樣凸顯人生真與樂?
    一、事物局限性與「道」《秋水》開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秋天河水上漲的時候,所有的小河都匯聚到黃河中,黃河水漲潮寬,連對岸是牛是馬都分不出,於是河伯十分得意。直到順著水流向東走,看到大海之後,他才感到自己目光短淺,貽笑於大方之家。
  • 《莊子》的《秋水》篇,主張人性應向自然復歸,富有文學意味
    但一個民族的文化畢竟是多元的、複雜的,在先秦諸子裡莊子橫放傑出,不像儒、墨那樣總是把目光牢牢地限定在對宗法社會秩序的維護上,而總是全力把人們的思緒引向更為廣闊的自然,進而用自然否定社會,否定社會對人的異化,也使人的眼界、胸襟為之一新。而《莊子》裡的《秋水》篇,則把這種人性應向自然復歸的主張體現得最為形象,極富有文學意味。
  • 《莊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莊子的智慧!
    ——《莊子.知北遊》人的壽命大多不過幾十年而已,雖然有時會感覺時間漫長,但相對於無限的時空而言,其實是很短暫的,就如白駒過隙一般,剎那間而已。二、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刻意》普通人最看重的是私利,廉潔之人看重的是名聲,賢人君子崇尚的人生志向,聖人則最重視自然樸素的精神。四、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
  • 《莊子》秋水,為什麼可以被稱為千古名篇?
    在《一人之下》裡馮寶寶的眼神是不一樣的畫風,打光非常多,瞳孔非常大,散點分布,清澈明亮,老天師看見了以後,稱之為神瑩內斂。問先生神是什麼,先生說,神是陰陽和合之名,神而明之,叫做神瑩。問先生為什麼神瑩,先生說,陰陽相抱,自然明照。
  • 《莊子》7個成語,人生7大智慧
    莊子認為,真正的大德之人,順應環境與自然,通曉世事天理,不為結果所羈絆,盡人事而聽天命。現代社會處處充滿競爭,充滿誘惑,很多人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患得患失,壓抑苦悶。實際上,過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來源。
  • 《莊子》名言8句,令人醍醐灌頂,恍然大悟!
    ——《莊子.齊物論》越是有大智慧的人,越是心胸豁達,不拘小節;越是耍小聰明的人,越是挖空心思,斤斤計較。越是符合大道的言論,越是氣焰凌人,簡單直接;越是拘於智巧的言論,越是囉裡囉嗦,瑣細無方。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 莊子20個成語,安身立命,自在逍遙!
    不同於其他諸子百家的大成之作,《莊子》採用大量軼事與寓言故事,想像奇幻,結構靈活,意境開闊。而這20個成語正是《莊子》一書的精髓所在,窺一斑而知全豹。每個人都有一叢花開在心底,縱使白駒過隙,歲月老去,依然會花香滿衣! 不系之舟 《莊子·列禦寇》 莊子形象地把逍遙人生比喻為「泛若不系之舟」,但是人達不到一定境界,是不可以無約束的。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意思:道:道理。盜賊也有他們的那一套道理。   唇亡齒寒: 「故曰:唇竭而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生而大道起。」意思: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老死不相往來: 「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 」意思:指彼此不聯繫,不交流情況。
  • 「太空人」莊子的瑰麗宇宙觀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樹一菩提在《莊子秋水》裡,莊子還給我們舉了另外一個故事來說明這個道理。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譯文:四海存在於天地之間,不就像螞蟻窩存在於大湖之中嗎?中國存在於四海之內,不就像小米粒存在大糧倉中一樣嗎?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樣的一段話是不是感到驚訝了。中國這麼大,但是在莊子的筆下,就像一粒米這麼大。莊子把中國比喻成一粒米,這是從多遠的地方去看呢?
  • 莊子的「夏蟲不可以語冰」,聰明的人讀出的絕不止這三點
    《莊子》這句話出自《莊子》的秋水篇,其中「夏蟲不可以語冰」這句話得到了很多人的讚許,在遇到談不攏的人和事的時候《秋水》篇莊子這句話的意思,若是自己翻譯翻譯,意思就是說:對著井裡的蛙,不可以和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因為井底之蛙眼界狹小
  • 努力吧,你的人生會因豐富的知識更加多彩——讀《莊子●秋水》所悟
    努力吧,你的人生會因豐富的知識而更加多彩——讀《莊子●秋水》所悟文/高登權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有限的。但是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學問是無邊無際的。所以每個人都不能局限於自己所現有的知識,需要不斷努力的去探索,去追尋,去疑問,才能找到更新的方法和途徑,才能實現自己知識的多元化。
  • 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看了《莊子》這個故事,感悟太深!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很張狂,很暴戾,各種狂人常見新聞,什麼寶馬女司機之類的,前一段時間的北京專業武術練家打人事件。為什麼這麼狂妄呢,人的狂妄來自淺薄無知,如果懂得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就不會狂妄。
  • 沒落貴族,隱而不仕,創立莊子學派
    莊周是戰國時期宋國人,他學問淵博,人們尊稱他為「莊子」。莊子的遠祖是宋國的國君,到了他這代,家庭已經沒落。莊子曾經出任過管理漆園的小官,沒過多久就辭官隱居,再也沒有出仕。莊子的生活十分貧寒,魏王派人請他入朝輔政,莊子講了一個神龜的故事,委婉拒絕。魏王的使者描述過莊子的窘迫生活,他住在偏僻的小巷,連普通的溫飽也不能保障。
  • 《莊子》十句經典格言,感悟人生智慧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國時期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1、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出自《莊子·則陽》。卑,低。
  • 讀懂莊子,你就會明白:現在的人為什麼不快樂?
    沒事種種地,賞賞花,看看風景,實在是不開心了,也能夠寫點「荒唐事「來抨擊社會的黑暗,以此警醒世人。,就明確表示自己和魚一樣清心寡欲,不能夠去做官,沒想到這兩個手下不相信莊子的定力,以為是在考驗他們兩個人的誠意,就蹲在地上陪莊子一起釣魚,莊子為了讓他們早點回去,就講了一個小故事: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之後被做成標本供奉在寺廟裡,假如你們是那隻神龜,你們是希望在水池裡玩呢?
  • 莊子:社會人,讓我給你講一個猴子炫技被射死的故事!
    其實,在道家哲學家莊子看來,自恃聰明的人就是傻!按照莊子的齊物的觀點,窮人和富人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的,掛在牆上和埋在土裡也是一樣的嗎,最終也是塵歸塵土歸土。  莊子大概是中國哲學家中最冷的一個了。他眼中常常泛冷光,嘴角常常掛著冷笑,時常說一些深邃的冷笑話。我覺得莊子有三冷。第一是冷靜看世界。我們常說要投身於火紅的世界,但在莊子看來,這就是傻。世界本來是冷的,仿佛「淮南皓月冷千山」,仿佛「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它是純自然的,你打不打擾這個世界,它都在那裡。第二是冷靜看自己。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來自塵土歸於塵土。
  • 《莊子》講了7個動物段子,代表你身邊的7種人
    莊子是擁有大智慧的人,他教育人的方式也很獨特。他不喜歡枯燥的說教,而喜歡講段子,不僅講有關人的段子,更喜歡講有關動物的段子。正如鮑鵬山所說,莊子的筆下,更像是一個動物的世界。他所關注的這些動物,偏偏人模人樣,人五人六,甚至比很多王公大臣更像人。莊子構建起了一個妙趣橫生的「動物世界」,每一類動物,都代表著一種人生態度。01鯤鵬,有志者。
  • 《莊子》十句名言,精闢通透,道盡人生哲理!
    語出《莊子·庚桑楚》。知道停留在所不知道的境地,這邊是達到了知的極點。如果有人不知道這樣事情的人,自然的秉性一定會使他敗亡。三、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語出《莊子·外物》。去除那些小的聰明,這樣才能夠顯露出大智慧,去除那些表面的善行,這樣才能夠回歸到自善的天性。
  • 《莊子》經典名言十句,感悟透徹受益一生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戰國·莊周《莊子·漁父》 精誠的人,毫不虛偽,沒有謊言,他們勤勉而刻苦,堅韌而剛強,在與他人的相互交往中,以誠實的心面對所有人,給別人以激勵和安慰,他們也因此獲得人們的信任和讚揚,在他們的生命之路上開滿了燦爛的鮮花。 2. 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