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霸王嶺雨林首次監測到淡紫鳾

2020-11-17 南海網

在霸王嶺拍攝到的淡紫鳾。 魏亞情 供圖

海南日報霸王嶺11月16日電 (記者於偉慧)11月16日上午,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傳來喜訊:調查小組在霸王嶺雨林中監測到淡紫鳾(shī)這一珍稀鳥類,並拍攝到照片。

淡紫鳾在我國僅分布在海南地區,據發現此鳥的監測隊員魏亞情介紹,當天早上在監測完長臂猿之後,一隻小鳥進入他的視野,中等體型、色彩豔麗,鳥喙黃色,他迅速按下了相機快門。

拍攝的照片經參與此次調查活動的多名鳥類專家鑑定,為淡紫鳾海南亞種,在我國僅分布在海南,越南、寮國偶有發現,但平時很難發現,這也是在霸王嶺雨林中首次監測到此鳥。

據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博士馬子馭介紹,該鳥主要吃樹幹上的蟲子,跳躍、攀爬和林間飛行能力都很強,看家本領是360度圍繞樹幹攀爬找蟲子,可以頭朝樹冠攀爬,也可以頭朝下攀爬,這是它的獨家絕活。淡紫鳾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垂直遷徙,一般範圍是從山谷到山頂,從山頂到山谷,很少遠距離跨經緯度遷徙,這也是它分布地區較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令人興奮的是,另一調查組也發現了淡紫鳾,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隨著海南熱帶雨林保護和監測工作的大力開展,海南將監測到更多的珍稀物種。

關於淡紫鳾還有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一起來了解

淡紫鳾為鳾科鳾屬的鳥類。

▶▶▶外形特徵

描述:中等體型(13釐米)而色彩豔麗的鳾。嘴黃色,體羽幾乎與絨額鳾相同,但區別在嘴的色彩。

虹膜-黃色,眼周裸露皮膚略紅;嘴-黃色,嘴端黑色;腳-紅褐。

叫聲:吱吱尖叫。

▶▶▶地理分布

分布範圍:海南、越南、寮國。

▶▶▶生活習性

習性:似絨額鳾但較喜山區環境。

▶▶▶亞種分化

淡紫鳾海南亞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原標題:霸王嶺雨林首次監測到淡紫鳾

相關焦點

  • 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恢復之路 猿來一線牽
    從不足10隻到5群33隻,過去的幾十年間,海南林業部門、保育組織及周邊社區通過成立監測隊、栽種猿食植物、強化科研力量等一系列努力,幫助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實現穩定增長,也讓這群雨林精靈在霸王嶺雨林的居住空間變得愈發寬敞。
  • 廣東再次監測到「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林蔭)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日前,視界紀錄科研監測團隊通過紅外監控相機在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極度瀕危鳥類海南虎斑鳽,這是自2007年以來廣東省第三次在廣東南嶺地區發現這種神秘的鳥,這也是廣東省野生動植物科研監測的一個重要發現。
  • 廣東再次監測到「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
    日前,視界紀錄科研監測團隊通過紅外監控相機在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極度瀕危鳥類海南虎斑鳽,這是自 2007 年以來我省第三次在廣東南嶺地區發現這種神秘的鳥,這也是我省野生動植物科研監測的一個重要發現。
  • 什麼叫「海南特有種」?看完刷新你的認知!
    今天(11月30日)海南日報海南周刊以10個版面的篇幅推出特別報導海南雨林特有種以下是版面圖和報導瓊島雨林生萬物海南特有種·長臂猿一棵樹,想怎麼長就怎麼長從不足10隻到5群33隻,過去的幾十年間,海南林業部門、保育組織及周邊社區通過成立監測隊、栽種猿食植物、強化科研力量等一系列努力,幫助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實現穩定增長,也讓這群雨林精靈在霸王嶺雨林的居住空間變得愈發寬敞。
  • 儋州在看丨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啟動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為期7天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將對海南長臂猿的的生存狀況、熱帶雨林生態、棲息地保護等情況開展調查,對改善海南長臂猿瀕危現狀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這是海南首次由科研機構組織、參與機構最多、調查人員最多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也是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成立以來,對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生境情況的首次聯合大調查,並首次採用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作為輔助工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啟動溼地公園鳥類監測
    本報海口8月21日訊 (記者葉媛媛)海南日報記者從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獲悉,8月19日
  • 河北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河北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央視網消息: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日常監測中
  • 秦嶺主脊牛背梁首次監測到川金絲猴
    新華社西安10月31日電(記者劉彤)記者31日從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工作人員近期對回收的紅外相機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發現,今年5月20日和8月5日,在老林保護站西溝峽和北溝保護站石窯溝分別監測拍攝到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影像。
  • 從「賣木材」到「賣空氣」——海南天然林保護20周年掃描
    從「伐木工」到「護林員」:有效保護天然林資源  「以前砍樹,現在護林,這片林子管護了二十年,每天巡山十幾公裡,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王進雄是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東一管理站護林員,工作了三十多年的他是天保工程的一個縮影。  從「伐木工」到「護林員」,角色的變化讓王進雄心態也產生了變化,「現在看到毀林行為會覺得心疼。」
  • 大武口區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近日,大武口區林業草原局在進行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和溼地監測工作中,首次在星海湖南域監測到8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大武口區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生態建設,使得自然環境持續改善,為鳥類的生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途經我區遷徙的鳥類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截至目前監測到各種水鳥共計7目34種3萬餘只。同時,區林業草原局呼籲市民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保護野生動物。對於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的行為,將依法嚴懲。
  • 陝西牛背梁自然保護區首次監測到野生川金絲猴
    央廣網西安11月2日消息(記者劉濤)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近日對回收紅外相機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時發現,今年5月20日與8月5日,相機分別在老林保護站西溝峽和北溝保護站石窯溝監測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影像。這是牛背梁自然保護區區域首次監測到川金絲猴。
  • 十三陵水庫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近日,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和十三陵林場在對十三陵地區開展的鳥類調查中,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近日,上述兩家單位組織了一支10人調查隊開展鳥類調查。在水庫西南方,調查隊發現了2隻成年和1隻幼年白尾海雕,「初步判斷,這是一個白尾海雕家庭。」
  • 江西:九嶺山保護區首次監測到雌性白頸長尾雉
    近日,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提取紅外相機監測信息時,發現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紅外相機視頻顯示,這隻白頸長尾雉為雌性,整體呈棕褐色,上體滿雜以黑色斑,背具白色矢狀斑。「拍攝到雌性白頸長尾雉在九嶺山保護區尚屬首次,同時拍到白頸長尾雉和黃麂一起覓食畫面極為珍貴。」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璪都保護管理站副站長劉光選說。對野生動物進行長期監測是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鄱陽湖首次監測到罕見遷徙過境鳥——小濱鷸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記者譚紅報導:記者從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4月5日,鄱陽湖保護區都昌監測站工作人員在當地新妙湖開展日常巡護監測時,發現一隻小型的鴴鷸類水鳥,在泥潭覓食。仔細觀測發現其體色、形態很少見,工作人員趕緊拍下照片。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猿家趣事多
    雌猿毛色變化蘊藏繁殖「密碼」從40年前僅存兩群不足10隻到如今的5群33隻,被列為極度瀕危靈長類動物的海南長臂猿在海南林業部門、科研機構、山區群眾等的保護下,種群數量逐步增長,但仍未擺脫滅絕的風險,瀕危程度遠超「國寶」大熊貓、朱䴉等物種。
  • 海南將首次迎來世界最大民航客機
    海口美蘭機場二期擴建項目校飛成功,計劃8月開展客機試飛原標題:海南將首次迎來世界最大民航客機  此外,受海南複雜的空域環境、多發的強對流降雨天氣和高溫天氣影響,有效飛行時間大幅減少;還需要在校飛過程中不斷改善新跑道周邊的電磁、場地、GPS信號幹擾等環境條件。  據悉,美蘭機場二期擴建項目近日好消息不斷,6月30日該項目主體工程完工,此次校飛圓滿成功,也標誌著美蘭機場二期已經具備民航客機飛行保障條件。
  • 在海南!首次實驗成功
    8月2日,中國氣象局聯合12個單位進行了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觀測試驗,並取得圓滿成功。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羅聖茗 攝8月2日下午,搭載著觀測設備的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騰空而起,升至1萬米高空後,成功下投30枚探空儀,與毫米波雷達一起完成了對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外圍雲系的CT式掃描,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此次無人機與風雲氣象衛星、無人船等多種探測手段形成了立體觀測,為颱風「森拉克」中心位置確定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 陝西牛背梁自然保護區首次監測到野生川金絲猴
    前不久,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首次監測到川金絲猴。2020年9月份,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老林保護站與北溝保護站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時,驚奇發現布設在老林轄區西溝峽大乾溝與北溝轄區石窯溝兩處紅外相機分別拍攝到了川金絲猴照片和視頻影像資料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全景掃描的「猿」口普查結束 它們都挺好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供圖首次使用無人機調查73名專家學者赴長臂猿棲息地11月11日上午,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啟動。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對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熱帶雨林生態、棲息地保護等情況開展調查,對改善海南長臂猿瀕危現狀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成立以來,對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生境情況的首次聯合大調查,並首次採用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作為輔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