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西歐地區黑海、裏海等地海面狹小,不需要長時間的續航,但是傳統的小型氣墊登陸艦的航程又不夠,所以就需要一種續航力更強的大型氣墊登陸艦應用於這些地區。於是蘇聯在1978年開始研究這種大型氣墊登陸艦。上個世紀80年代,蘇聯成功研製出了野牛級氣墊登陸艦,一度被稱為「世界最強氣墊登陸艦」。
「歐洲野牛」實力不容小覷
一般來說,艇和艦在排水量上是以500噸為界的,小於500噸的被稱作艇,大於500噸的被稱作艦。歐洲野牛的滿載排水量是550噸,的確可以被稱作是一種艦。
野牛級氣墊登陸艦的體量和載重都是很強大的。野牛級艦長56.2米,氣墊展開後長度達57.3米,舷寬22.3米,氣墊展開為25.6米,可承載21-31名艦員和360名士兵。總共能承載150噸的物資,可以承載三輛蘇聯三代主坦克。如果只用來運送士兵的話,最多可以承載360名士兵,擁有這麼強的承載能力,野牛級氣墊登陸艦在戰爭中可以為登陸部隊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
野牛級氣墊登陸艦具有很好的耐腐蝕性和穩定性,根本原因是因為艦體採用浮橋式結構,艦身則由鋁鎂合金焊接而成。除了優秀的承載能力和艦體結構外,野牛級氣墊登陸艦的武器配置也是非常好的。
承載能力和武器配置都這麼好的野牛級氣墊登陸艦的動力系統也十分給力。歐洲野牛的動力由5臺高溫燃氣渦輪機提供,其中三臺用來驅動艦尾的風扇,兩臺用來驅動氣墊,每臺的功率為1萬馬力,這樣的設計為航行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我國重金引進「歐洲野牛」
2009年7月2日,我國與烏克蘭籤約,訂購了一批野牛級氣墊登陸艦,此合約將野牛級氣墊登陸艦的技術也一併轉交給中國,意味著中國未來可以自行生產這種大型的氣墊登陸艦。
2013年,中國自行生產的野牛級氣墊登陸艦亮相,這兩艘登陸艦由廣州黃埔廠建造,共花費3.15億美金,雖然造價不低,但是對我國來說也是可以負擔的。為什麼生產兩艘之後就停產了呢?事實上,野牛級氣墊登陸艦在我國的適用範圍並不廣,而且經過不斷的發展,我國可以獨立生產出更為先進的登陸艦,這時如果要再次使用野牛級氣墊登陸艦,就必須要進行升級更新,而這實在是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