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年寶
一、從小提琴手到工藝大師
在民建上海市黃浦區委舉辦的「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民建會員大型才藝展示會上,會員黃跟寶登臺演奏小提琴樂曲。三個不同內涵的樂章,純熟高超技法,忽而似流水曲觴,忽而似杏花春雨,忽而似清風拂面,以天籟之音,徵服全場觀眾,席間迸發出感嘆的掌聲。黃跟寶一曲奏畢,回到會場間專設的工藝桌前,在檯燈下,拈起一枚枚石章,用各種特製的刻刀,著注雕刻,飛龍舞鳳,當看到他飛快刻成筆力雄健灑脫的石章:「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又博得會員們陣陣喝採。
節目主持人介紹,黃跟寶是上海音樂學院管弦樂系畢業的高材生,曾在江蘇省歌舞團任小提琴手。現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的「民間工藝美術家」、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授證的「工藝美術大師」。黃跟寶榮獲這些稱號,也是我們民建組織的榮光。
從管弦樂系畢業的小提琴演奏家,到工藝大師,黃跟寶的人生履歷,引起我們的興趣。在再三探問追索之下,黃跟寶笑道:小提琴演奏形成個人風格,要有得心應手的小提琴,講究的小提琴都是手工精工細作。有些演奏家親自監督製作工藝,有些演奏家自己親自動手上陣。在製作完演奏的小提琴後,用剩餘邊角材料,再製作成微型小提琴,作為工藝品擺設,放在琴房書案一角,很有溫馨氣氛。製作小提琴工藝,有其獨特的內涵和藝術魅力,已經成為學習弦樂的一門衍生課程。我在上海音樂學院管弦樂系學習了五年,因為喜歡製作小提琴,接下來在小提琴製作班再學習了三年。所以,我在上海音樂學院總共學習了八年,獲得兩份畢業證書。
在聽說專門收錄「世界之最」的《吉尼斯大全》中,記錄德國人做的微型小提琴,琴身高7.6釐米,黃跟寶就自己嘗試用小提琴原質原材按100:1比例製作義大利名琴「斯特拉利瓦利」,比德國人的微型小提琴還小。後來黃跟寶又以225:1製作的琴身為3.9釐米。當黃跟寶聽說美國人做的微型小提琴,身高2.38釐米,就再做一把微琴,按1:800的比例,琴身高2.1釐米,第三次打破《吉尼斯紀錄》。這把微琴以正式演奏琴材為標準,琴把、琴身均採用名貴木材,面板僅25絲,是普通頭髮的1/3,4根琴弦細若遊絲,最細一根僅2.5絲。琴身呈半透明狀的古銅色,琴背為虎斑紋,琴弦穿在芝麻還小的弦軸上,還能演奏出不同的標準的音階來。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誠懇恭敬地聘黃跟寶為「大世界吉尼斯博覽館顧問」。
二、榮獲世界巧手大賽冠軍
黃跟寶心靈手巧,掌上微雕功夫十分了得,一時名聲大噪,被選拔推薦參加日本東京電視臺舉辦的「世界巧手大賽」。在初選的上海賽區,黃跟寶榮獲上海賽區冠軍,於是晉級來到日本,參加東京電視臺「世界巧手大賽」的決賽。
決賽是電視臺採取直播方式進行的,所以,富有經驗的主辦方考慮了各種因素,設計了多種方案。決賽共分5輪,每輪的獲勝者紀錄在案,總評分最高者為冠軍。
第一輪是淘汰賽,把來自世界各地的巧手中還不太入流的選手進行篩選。主辦方特意關照黃跟寶,不要先把自己的真本事全部顯現出來,以免讓電視觀眾只對黃跟寶感興趣,對其他選手索然無味,這樣會造成影響收視率。黃跟寶欣然遵命。第一輪比賽是刻紙,在極薄極小的紙上刻圖案。黃跟寶一揮而就,過關便是。
從第二輪開始,算是進入高手們的決賽了。比賽當場出題:可以用任何方法,藉助任何工具,把鮮雞蛋的蛋殼去掉,剩下一層蛋膜,裹住蛋清蛋黃,保持著一個完整的雞蛋形狀。任何選手都沒有做過這種事情,黃跟寶也不例外。當弄破了幾個雞蛋,手掌上滿是粘糊的蛋液,腦門上沁出了汗珠,黃跟寶不由得看了看其他外國選手們,他們也是慌忙得一塌糊塗。黃跟寶明白,自己和外國選手們在同一起跑線上,於是,靜下心來,用鑷子等工具,用手指甲等技法,剝去蛋殼,手掌心託起一個僅剩蛋膜裹住的完整雞蛋。他按下指示燈,評委們紛紛上前確認,經確認後,評委們亮燈,「通過」!黃跟寶即成為這一輪優勝者。
第三輪比賽,現場提供無數汽球(洋泡泡)。比賽要求將吹膨脹的汽球上面的油漆刮掉。從比賽一開始,現場不斷地響起「乒桌球乓」爆碎汽球的聲音。本來汽球就易一碰就破,想用硬質物件刮上面油漆,談何容易。主辦方也知道這一比賽項目的難度,在現場提供各種食物,飲料,甚至還有睡眠的床鋪,這是一場持久戰。黃跟寶刮清汽球上的油漆,按下指示燈,評委們一致確認:「亮燈!」黃跟寶又成為這一輪的優勝者。這一輪比賽,黃跟寶用了17個小時,比的是耐力,技巧還有氣質。
第四輪比賽,是在鉛筆芯的橫斷面上刻字。鉛筆芯一碰就要迸裂,刻字談何容易。這終究難不倒黃跟寶,他又是首先按下指示燈,告訴評委已完成作品,評委們確認他獲勝。鉛筆芯的橫斷面上,用放大鏡一看,顯示四個字:「中日友好」。
第五輪比賽,主辦方動了些小腦筋,題目是兩個:一個是在日本人吃的軟軟的麵條斷面上刻字,另一個是在日本人吃的大米上用毛筆寫字。據我們後來猜測,主辦方這樣做,大概是想把評選獲勝的範圍擴大一些,不至於讓黃跟寶包攬全勝、橫掃對手。不過,還是出乎主辦方和許多觀眾的意料,獲勝的依然是黃跟寶,他用毛筆,軟軟的毛筆在一粒大米上寫了93個字,這是什麼功夫!
黃跟寶榮獲「世界巧手大賽」冠軍,獎金是30萬日元。
三、美不勝收的微雕博物館
黃跟寶從製作小提琴開始,轉向從事設計、製作微縮工藝品的三十多年,作品屢屢在海內外獲得滿載而歸的盛譽,同時也展現了他人生的愛好、勤奮、素養,更詮釋了他對藝術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無止境的追求。在探索微縮工藝品創作過程中,要滿足自己對藝術作品創新的需要,對各種雕刻刀具的磨製進行了近百次的改革和研發,自主設計創製了數十種刀具,對各種材質的研磨、打光,對油漆工藝的噴塗,進行了深入研究,獨具心得。記得有一位偉大的哲人曾說過:人與其他生物的區別在於勞動中使用和製造工具。黃跟寶的才氣過人之處,也展觀在他為微縮工藝技術創製了得心應手的新穎的磨、研、刻、雕、鑽等各式工具。要不然,比頭髮絲還細的琴弦,如何製作出來;在一節小拇指大小般的揚琴上有一百多根絲弦,如何能清晰不紊地盤繃在琴面上。
在黃跟寶的微雕博物館,可以飽覽微雕工藝品世界的精品、絕品,嘆為觀止。黃跟寶製作的明清文案家具,是完全採用明清時期家具的工藝結構,嚴格保存明清時期的工藝原貌,採用中國傳統家具製造手法,選用紫檀、紅木、印石、牙、角等高級家具材料,運用微縮藝術技法,再現明清文案景觀,使觀賞者一如身臨其境,感受典雅的筆墨馨香。文案尺寸僅為:360×160×164毫米。文案有抽屜八個,案上設有各種文房四寶、筆洗、多寶架、梅瓶、佛像、花薰爐。他的微雕作品花薰爐,形體大小僅如一顆銀杏,爐上蟠虯玉龍三條,蜿蜒靈動,還有玉環十八個,環環相扣,每個玉珏皆能各自輕巧轉動,但玉環的間隙,連繡花細針都插不進去。他的象牙微雕作品仿「清明上河圖」,長僅20釐米,圖內有近千位人物,有橋梁舟船,有市井店鋪,有騾馬販運,有村戶院落,各具形態,畢毫盡顯,栩栩如生。鑲嵌在牆上的多寶架,如一把算盤大小,架上有各種佛像、器皿等文玩擺件共118件,118個擺件中每個工藝品都是按原樣等比例縮小仿製,雖說是一覽無餘,卻又令人大飽眼福,觀後流連忘返。
出身自小提琴演奏的黃跟寶,特別鍾愛樂器製作。他用十年時間,製成200多件中西微型樂器,人們常見的樂器,有二胡,三弦,月琴,大阮,琵琶,箏,馬頭琴,冬不拉和艾捷克;還有不常見的古典樂器,有築、瑟、箜篌,編磐;加上西洋樂器,有豎琴,古鋼琴,大中小提琴,且這批樂器全部按1:100比例微縮製成,組合排列成浩浩蕩蕩的古今中外合璧的綜合樂隊。站在這支「氣勢浩大」的樂隊面前,耳邊仿佛響起世界上美輪美奐的樂曲,指揮著這令人心潮澎湃的旋律,是黃跟寶從刀尖流淌出的豐沛的藝術才華。
黃跟寶的微縮工藝作品被認定為上海市工藝美術精品,他的微型樂器作品多次被入選上海藝術節工藝精品博覽會等頂級展會,在全國各地參展。二十年來,黃跟寶連連被邀參加國際展覽,例如美國的「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破例舉辦「特邀黃跟寶微型樂器展」;法國蒙特利馬爾市微雕博物館作品展等,各種作品參加了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展覽。他本人聲名日隆,經常被政府和有關部門邀請組團。近年來,還參加了中國以色列建交十五周年活動;上海與伊斯坦堡友好城市活動;中法文化年「上海周」文化交流;出訪日本3次進行文化藝術交流,當場表演微雕藝術,展現當代中華一絕。黃跟寶已經三次登上中央電視臺《綜藝大觀》等藝術類節目,向全國觀眾展示微縮工藝作品,表演微縮工藝技巧。海內外的報刊雜誌、電視臺、電臺等媒體多有報導,稱他為奇才、怪才和精通詩、書、琴、藝、畫、篆、刻,樣樣擅長的全才藝術大師。今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授予黃跟寶的「微型樂器製作技藝」為「上海市傳統工藝美術技藝」。
黃跟寶三十多年來,在微縮工藝的道路上,屢創新紀錄,不斷挑戰微縮藝術的極限,也在不斷地挑戰人生的自我。祝願黃跟寶創建的微縮工藝更上一層樓,在中華神州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