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絲上能刻字?顯微鏡下看到的濟南微雕,確實牛

2020-12-06 閃電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4日訊 「我的頭髮在梳子上、枕頭上、衣服上,就是不在我的頭上。」現代很多人都面臨著脫髮的問題,以前是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可不知為何,也不知從何時起,如今卻是一發值千金了!當然,長在頭上的秀髮值千金,掉了的頭髮在濟南微雕傳承人王天明的手中也有用武之地。瞧,他能在頭髮絲上刻字呢!

纖毫之間 盡顯大千世界

在濟南微雕傳承人王天明的家中,高仿真全手工製成的經典石壺見之於指尖,百壽百福圖的玉石圖章由一百個福壽字雕刻組成,刻有老子《道德經》的紅木玉石插屏僅巴掌大小……一件件藝術珍品讓人目不暇接,最令人嘆為觀止的當屬髮絲微雕。

在一根白髮上刻下八個字,甚至還有落款和印章,用100倍的放大鏡才能看到。「髮雕需要選用青壯年比較堅韌的白髮,把頭髮的弧面處理成平面,用特殊的技法雕刻而成。」王天明感嘆,實際刻字時長不過一分鐘,但卻鑽研了數十年,「微雕作品成功率低,髮雕更是如此,100多根頭髮裡我只刻成2根,有一根在參展時不慎丟失,現在只保存了這一根。」

除了令人拍案叫絕的髮絲微雕,王天明創作的各種微雕作品同樣「驚豔」。

在三枚直徑約為20釐米的玉璧上,各刻孔子、觀音、老子畫像,並賦《論語》《佛經》《道德經》各一千言,一套微雕精品《儒釋道經典》浮現於眼前。「在玉石上進行微雕創作,必須察明玉料的質地、光澤、顏色、透明度等特性,遵循因材施藝的原則。」王天明手指《赤壁懷古》層層堆疊的紋理,解釋道,如果玉中有俏色,設計時就要儘量突岀表現其俏色美,把俏色用巧用絕,為作品添彩。

在眾多微雕精品中,集微書、微畫、微型工藝於一體的《三絕酒具》令人交口稱譽。全套含一壺、四杯、一託,共六件,總重2.6克。壺嘴與壺腔打通,配以壺蓋。壺壁上刻著李白的《將進酒》,託盤上的《月下獨酌》與畫作相呼應,杯身上還賦刻酒詩一聯,三百餘字點綴著這套由巴林玉製成的酒具。更值一提的是,全套作品與一元硬幣擺放在一起,大小相近,方見精巧。王天明坦言,這套作品精小細微,玲瓏剔透,壺嘴用0.3毫米鑽頭手工打通,難度極大,耗時一年才精製而成。

匠心獨運 雕刻百態人生

出生於上海的王天明,自幼喜詩書,好丹青。他下過鄉,務過農,在青島的養馬場當農民,之後到沂蒙山的一個軍工廠當鉗工,還參加了工廠的文藝宣傳隊。1975年,王天明被調到濟南的教學儀器廠工作。在此期間,他未曾撂下「筆桿子」。見他出身理科,學過修表,熱愛文藝,身邊的朋友便推薦他嘗試做微雕,沒成想,這一試就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熱愛精益求精,王天明翻閱大量書籍研究微雕。然而,紙上得來終覺淺,於是,他慕名探訪,求教於著名微雕藝術家、山東工藝美術研究所的高級工藝美術師楊瑞生。「當時的楊老師已經七八十歲了,因為得了青光眼不再創作,也不願意收學生,就送了我一個字——『練』。」王天明誠懇道,雖說楊老師只教了他一個字,但在他心中已認其為「一字之師」。

一個「練」字,讓王天明反覆忖度。從蠅頭小楷的習練,到把字寫成芝麻大小,他勤練數年;從一種材質上的雕刻,到不同器物上的微雕,他苦練數載。「微雕是門感覺的學問,我做微雕時不需要使用任何放大工具,全憑肉眼和感覺完成,靠的就是日復一日練習獲得的手感。」王天明稱,刀子一上去就要起粉末,粉末的面積要超過我們字的面積要好幾倍,他實際上就是憑手在粉末裡面找感覺。在若干年的身體力行中,王天明悟出了字中深意,「老師讓我練,一是持之以恆練書法,二是刻苦鑽研練微雕,三是修身養心練心性。」

漸漸地,鑽研微雕數十載的王天明在微雕領域有了相當的建樹,因其佳作「形微意宏」巧奪天工,藝術精品不勝枚舉,每年受邀參展無數。他嘗試以中、英、法、德、日文為文書載體,並將《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的小提琴曲譜雕刻於玉石之上,創作出更多非凡妙作。「這些年我出訪多地,也常常在大家的手機後殼上創作微雕,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歡迎。」

如今的王天明廣傳藝,精收徒,連自己的學生也小有成就,堅韌的精神品格、豐富的人生閱歷,鑄就了一件件微雕佳作,也成就了王天明的藝術人生。

閃電新聞記者 劉晨 於嬌 報導

相關焦點

  • 頭髮絲上能刻字?顯微鏡下看到的濟南微雕,確實牛!
    當然,長在頭上的秀髮值千金,掉了的頭髮在濟南微雕傳承人王天明的手中也有用武之地。瞧,他能在頭髮絲上刻字呢!纖毫之間 盡顯大千世界在濟南微雕傳承人王天明的家中在一根白髮上刻下八個字,甚至還有落款和印章,用100倍的放大鏡才能看到。「髮雕需要選用青壯年比較堅韌的白髮,把頭髮的弧面處理成平面,用特殊的技法雕刻而成。」王天明感嘆,實際刻字時長不過一分鐘,但卻鑽研了數十年,「微雕作品成功率低,髮雕更是如此,100多根頭髮裡我只刻成2根,有一根在參展時不慎丟失,現在只保存了這一根。」
  • ...力丨濟南微雕大師在2.6克酒壺上刻300字!髮雕作品需用200倍顯微鏡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5日訊 微雕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最為精巧的一種雕刻手法,被歷代稱為「絕技」。在濟南市有一位微雕大師,名叫王天明。不僅能在玉石、壺器、米粒等材料上雕刻上百個漢字,他還能在一根頭髮絲上進行雕刻。
  • 畫家在大米上畫愛因斯坦,在頭髮絲上畫國旗,網友:人肉顯微鏡
    畫家在大米上畫愛因斯坦,在頭髮絲上畫國旗,網友:人肉顯微鏡 我們常說一花一世界,在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之中,不管是多麼微小的生物,都能夠自成一方世界。當我們感悟到這種境界,然後再去觀察身邊的事物時,就會擁有更加開闊的眼界和心胸。
  • 刀法,似旋律般吟唱——記微雕工藝大師黃跟寶
    黃跟寶一曲奏畢,回到會場間專設的工藝桌前,在檯燈下,拈起一枚枚石章,用各種特製的刻刀,著注雕刻,飛龍舞鳳,當看到他飛快刻成筆力雄健灑脫的石章:「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又博得會員們陣陣喝採。    節目主持人介紹,黃跟寶是上海音樂學院管弦樂系畢業的高材生,曾在江蘇省歌舞團任小提琴手。
  • 昆明微雕藝術家羅毅東在4根虎鬚上刻下《千字文》(組圖)
    在一根虎鬚上刻了《念奴嬌·赤壁懷古》,4根虎鬚就能刻本《千字文》……進入著名金石微雕藝術家羅毅東先生的「微雕世界」,放大鏡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它的幫助下,那些肉眼看上去只是一個個針孔模樣的黑點,魔術般地變成了蒼勁古樸的文字。見證這樣的奇蹟,往往會讓人失聲驚嘆。而這種奇蹟,就是出自微雕藝術家之手。
  • 小夥裸眼在0.15毫米毛髮上刻字 普通人要通過30倍的放大鏡才能看清...
    從藝15年的雕刻陝西藝人盧彥卓,可以在直徑0.15 毫米的牛毛和豬鬃上微雕刻字,盧彥卓所使用的刻刀都是自己親手設計打磨改造的。他可以裸眼在牛毛上進行微雕,但普通人要通過30倍的放大鏡才能看清文字。
  • 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最小的東西是什麼?怎麼樣才能看到原子?
    而杆狀細胞約1.2億個,其靈敏度高,能感受微弱的光。當然,人類要看到這個世界,還是需要光這個傳輸信息的媒介,通過光才能接受外部世界的視覺信息。對於人而言,可感受的電磁波的頻率是在這樣的範圍內,那麼其他生物能看見的光波範圍也是跟人類不一樣的,有些昆蟲能看見紫外線波段。其實諸如細菌,細菌甚至塵蟎之類的東西都在我們周圍,但我們的肉眼看不見。
  • 不同人種的頭髮,在顯微鏡下完全不同
    不同人種的頭髮,在顯微鏡下完全不同 2020-11-21 1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在渺小物體上創作繪畫,藝術家海森表現不俗,堪稱人肉顯微鏡
    世界上萬事萬物有大有小,不管多麼渺小的物體,都是一個單獨的存在,我們也能從中領略到不一樣的精彩。作為土耳其的藝術家海森,更善於在小物體上創作繪畫作品,不僅能夠呈現出非常精細的頭像,同樣能夠給大家帶來唯美的享受。看到海森創作的繪畫作品之後,粉絲們不免感嘆,他真是人肉顯微鏡。
  • 創業者的智慧:研發壓電驅動器,提升機器運動控制精度,準到能在頭髮...
    例如,在先進位造業中,提升機器的運動控制精度,甚至可以在頭髮絲上刻字;在神經外科的手術中,為進行纖細神經手術操作的器械提供更高的精度保障。與市面上普遍使用的電器驅動器產品相比,宋思揚的產品在精度、速度、驅動力、售價等方面都很有優勢,打破了國外競品壟斷,使核心技術不再受制於人。到目前為止,該項目已經獲得60餘項授權專利。宋思揚還發表了兩篇SCI論文,同時參與了另外五篇SCI論文的工作。
  • 電子顯微鏡下的人體組織,你能認出幾個?
    顯微鏡下的世界,與肉眼所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這組照片是顯微鏡下的人體組織,圖為顯微鏡下人體肺內表面的樣子,那些空腔就是肺泡。 顯微鏡下舌頭上的味蕾
  • 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有哪些?科學研究工具顯微鏡的使用和發展過程.
    例題1:質膜是細胞與周圍環境區分開的界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質膜呈兩條細線B.質膜中磷脂的理化性質決定了脂雙層的形成C.蛋白質的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決定了其在膜中的分布D.質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能很好地解釋變形蟲的胞吞攝食現象解析: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磷脂雙分子層
  • 打造頭髮絲大小戰艦模型,顯微鏡下驚嘆!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日本的castem精密金屬加工廠近日分享了最新模型作品,只有頭髮絲般細小的戰艦大和模型,想要看清楚只能靠顯微鏡,引發網友驚嘆點讚。來自京都的castem精密金屬加工廠近日分享了最新模型作品,只有頭髮絲般細小的戰艦大和模型,想要看清楚只能靠顯微鏡,引發網友驚嘆點讚。
  • 濟南德勝光電儀器 致力於研發生產體式顯微鏡解剖鏡
    原標題:濟南德勝光電儀器致力於研發生產體式顯微鏡解剖鏡人由什麼物質組成?器官、血液哪些細胞組成?人的生命如何正常運行?如果沒有顯微鏡,生命科學問題無法正確回答。顯微鏡作為技術革新的裡程碑,首次使生命科學問題得以解答。
  • 「顯微鏡下竟然能看到這麼多細胞,這太神奇了」
    20位小朋友開啟奇妙的醫院探訪之旅 「顯微鏡下竟然能看到這麼多細胞,這太神奇了」 昨日上午,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暑期體驗營開課了,20位小朋友在護士的幫助下,體驗脊託的使用方法。這20位小朋友都有一個「特殊身份」——他們的爸爸或媽媽是該院的醫務工作者。作為泌尿科主管護師,周黎很開心女兒陳玥婷能加入這次體驗,「女兒從小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雖然這個行業很辛苦,但我會支持她的選擇。」
  • 科學事件11各種發明之讓人們看到細胞的顯微鏡
    金在英(韓)著孫羽 翻譯許薇   整理、修改、補充顯微鏡的發明比望遠鏡早了20多年
  • 將iPhone放在顯微鏡下會看到什麼?
    NEXTMIND   iPhone 4是蘋果歷史上具有標杆意義的一款手機,它的雙面玻璃外觀,以及高清晰度的Retina屏幕,都在當時獨樹一幟,那麼你知道如果將這臺手機放在顯微鏡下是什麼樣嗎
  • 活在顯微鏡下的世界
    他是透過自己製作的顯微鏡,在一滴水裡發現它們的。這滴水來自一個漂著浮萍的綠色池塘。一年前,為了獲取這份水樣,他從代爾夫特出發,趕了幾個小時的路程。    「1000個這樣的微小生物,也只有針頭大小。」這個43歲的男人寫道。根據他的形容,這些「小生靈」還有鰭、腿,甚至頭髮,並且在水滴裡快速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