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的美國人:「我的下一頓飯從哪裡來?」

2020-11-21 手機鳳凰網

35歲的布列塔尼(Brittany)是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教育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她拒絕透露自己的全名。她說,幾周前,在她的伴侶丟掉了酒吧服務員的工作後,她開始去哈萊姆區塞勒姆聯合衛理公會教堂(Salem United Methodist Church)領免費午餐。

「我每周都要去那裡領兩三次午餐,」她告訴《紐約郵報》。「因為是在露天場地,感覺不是那麼可怕。」

塞勒姆聯合衛理公會教堂發放免費午餐

哈萊姆商會(Harlem chamber of commerce)的執行董事溫斯頓·馬傑特(Winston Majette)說,在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引發失業大潮之後,有數百名新鄰居——包括演員、作家、學生、音樂人和藝術家——在那裡尋求幫助,布列塔尼並非個例。

黛安娜·李(Diana Lee)是Do-Good汽車聯盟的創始人,這個非政府組織原本是為了將汽車廠商和經銷商團結在一起而成立的,疫情之下開始參與慈善工作。4月初,李女士帶領著由五輛汽車組成的車隊(包括兩輛瑪莎拉蒂)將2500磅的食物從三家目前已關閉的Pret a Manger門店運送到Bed Stuy消除飢餓運動(Bed Stuy Campaign To End Hunger)的一個賑濟點。

「我覺得自己就像空降在一個戰區,」李女士說。「有好幾百人在街區周圍排隊。他們在爭搶食物,如果覺得別人拿得太多,會互相大喊大叫。看到這一幕我真的很難受。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當我們把所有食物都卸下來的時候,75%的食物已經被拿走了。」

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在4月中旬表示,食品不安全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他相信大約有200萬紐約人急需獲得足夠的食品。

白思豪說,在COVID-19危機之前,有120萬紐約人和五分之一的兒童經歷過某種程度的糧食不安全糧食不安全。而考慮到現在已有約50萬紐約市居民失業,審計長辦公室預計到6月底該市將失去90萬人工作崗位,失業率達21%,預計糧食不安全問題還會惡化。

白思豪已經撥款1.7億美元,為有需要的人提供食物,其中包括僱傭1.1萬名計程車司機,為老人、殘疾人和饑民送餐。「人們真的會問,『我的下一頓飯從哪裡來?』」白思豪說。

想要知道下一頓飯從哪裡來的,不止是紐約人。受疫情影響,在截至5月初的6周內,有超過3000萬人申請失業,部分失業救濟金未能發放到位,導致最近幾周,全美各地糧食銀行的需求量激增——有些銀行的需求量已經增加了六倍之多。

今年4月,在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一萬人為了從當地一家食品銀行領取餐盒等了幾個小時。成千上萬輛汽車一輛接一輛地排成長龍的畫面,捕捉到了這個國家飢餓危機令人震驚的規模。

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數百個家庭每周都到PPG Paints Arena體育場領取食物。在佛羅裡達州的森賴斯(Sunrise)市,在食品銀行外排隊的汽車延伸了近兩英裡。

在3月最後一周,阿肯色大學和智庫「都市研究所」(UrbanInstitute)的研究人員對美國各地的1萬多人進行了調查,38%的美國受訪者報告說,他們的糧食不安全程度處於中等到高水平。糧食不安全的通俗定義是指當你儲備的食物吃完時,不知道能不能買到食物或無法獲得健康食品(邊際糧食保障),不得不降低飯菜質量(低糧食保障),甚至跳過一天不吃飯(極低糧食保障)。

該研究負責人、阿肯色大學社會學教授凱文·菲茨派屈克(Kevin Fitzpatrick)說:「在疫情大流行之前,美國的糧食不安全問題就非常嚴重,現在情況變得更糟了。」

隱患早已埋下

甚至在病毒出現之前,美國就有相當數量的人在與飢餓作鬥爭。簡單來說,美國是富裕國家裡飢餓問題最嚴重的國家。

要理解美國的飢餓問題到底有多令人尷尬,將其置於全球背景下會有所幫助。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引用的蓋洛普調查結果,美國人比其他富裕國家的人更有可能說他們付不起食物錢。在2011年和2012年,21%的美國公民報告說他們買吃的會有問題,而在英國、瑞典和德國,這一比例分別為8%、6%和5%。愛沙尼亞和匈牙利的食品價格負擔問題比美國更嚴重,但這兩個國家在發達國家中都相對貧窮。

數據由經合組織提供

相比之下,皮尤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的情況要好一些。在2013年的調查結果中,24%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在過去的一年中很難負擔得起食物,與希臘(24%)持平,略高於韓國(26%)。但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德國等國家的表現要好得多。

數據由皮尤研究中心提供

上述研究處於2008年經濟大衰退尾聲,所以美國的情況可能會顯得格外嚴重,在2014年,約有4600萬美國人——佔人口七分之一——依賴於美國農業部的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即通稱的食品券)。而到了2018年,這個數據減少到3800萬人,但仍然佔到總人口的九分之一。

SNAP也不能幫人填飽肚子

在收入不足以確保自己和家人吃飽的情況下,最先求助的途徑應是食品券,它仍然是美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

接受食品券的商店

在2008年大衰退期間,受食品券福利擴大的影響,遭受「極低糧食保障」(基本上就是挨餓)的家庭比例有所下降。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家黛安·尚岑巴赫(Diane Schanzenbach)表示:「這是你所希望的安全網——在危機時期擴大範圍,為更多人提供保障。」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中,該項目時而被譽為「營養援助」,時而被攻擊為「養懶人的福利」。現在的形式則是折衷後的產物:它既能為貧困人群提供基本的食物保障,又鼓勵人們繼續工作。

與其他安全網計劃一樣,SNAP會根據收入和工作要求等標準來限制參與該計劃的人數。要符合這一標準,個人和家庭的月總收入必須達到貧困線或以下的130%,即個人月收入為1354美元,四口之家月收入為2790美元。

年齡在18歲至49歲之間、沒有家眷的「身體健全」的個人也需要參加就業培訓計劃,或平均每周工作20小時,以便每三年使用該計劃3個月以上。

福利因收入和家庭規模而異;根據智庫預算和政策中心(CBPP)的數據,2018年SNAP用戶平均每餐消費只有1.40美元,這種缺斤少兩是有意為之:這種幫助只能是「補充」性質的。美國農業部(USDA) 201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近三分之一的SNAP受助家庭每月都會光顧一家食品銀行補貼家用。

安全網下的安全網

今年疫情期間,許多人生平第一次需要申領SNAP。通常情況下,各州必須在30天內讓人們知道他們是否有資格參加該計劃,並在7至10天內發給他們一張電子福利轉讓卡,用於購買食品雜貨。但是,就像其他不堪重負的安全網計劃一樣,許多地方都陷入了僵局。這時,他們只能求助安全網下的安全網——各地的食品銀行和其他賑濟中心。

矽谷第二豐收食品銀行的執行長萊斯利·巴科(Leslie Bacho)說:「食品銀行面臨的挑戰是,我們的需求出現了令人心碎的急劇增長。50%的人以前從沒申請過這類幫助。」

22歲的長途卡車司機安德魯·舒斯特爾(Andrew Schuster)在感染了新冠病毒後,回到克利夫蘭郊外的家中養病。由於網站崩潰,他無法獲得失業救濟,1200美元的刺激支票用來交完房租就已經所剩無幾,眼看著家裡的食品櫃裡變得空空如也。當他得知俄亥俄州中北部的第二豐收食品銀行在他過去的高中分發食物時,他只能硬著頭皮去領飯。

「我覺得有點尷尬,真的,這真的是很恥辱的事情,」舒斯特爾說。但一盒牛奶、一包玉米和豬裡脊肉「減輕了我肩上的負擔——領到食物時,我差點哭了出來。」

開車去領食物的美國人

舒斯特爾說,過去他也認為人們是在濫用食品券和福利,「我從沒想過我會需要它。」

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賈米·克林斯凱爾(Jami Clinkscale)每月靠一張580美元的傷殘支票生活,由於女兒被房東驅逐,她陸陸續續收養了六個孫輩。她用價值170美元的食品券餵養他們,但這顯然不夠,所以她還要經常光顧食品銀行。「我現在自己吃得少多了,只是為了確保他們能吃到他們需要的東西,」她說。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研究員勞倫·鮑爾(Lauren Bauer)分析了Covid Impact Survey的數據,該調查是一個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樣本。她發現,近23%的家庭說他們沒有錢買足夠的食物,超過17.4%的家庭稱12歲及以下孩子吃得不夠,這些數據均高於2008年大蕭條時期的比例。

情況在好轉之前,還會繼續惡化一段時間。在這方面可以借鑑2008年時的例子。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Urbana-Champaign)的農業和消費者經濟學教授格雷格·岡德森(Craig Gundersen)研究發現,從2007年到2008年,糧食不安全的程度上升了30%。然而當經濟好轉時,相關比例並沒有下降,而是從2009年到2014年保持不變。「一直到最近幾年,它才開始下降。今天的糧食不安全水平仍然高於2007年的水平。雖然從很多方面來看,美國已經從大衰退中復甦,但是我們當中最脆弱的群體仍然沒有恢復過來。」

相關焦點

  • 我每天只吃一頓飯,堅持了一個月,看我的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
    一日三餐,人人皆知,早餐,中餐和晚餐,取決於這些貪食得【飽腹感】,你可能還會在三餐中不時加餐零食,我知道我會,通常飯後約四個小時,你的肚子就會開始製造那些尷尬的咕嚕聲,提醒你進餐時間又到了,但是很多人發布了時間性節食,比如間歇性禁食,我開始好奇改變用餐時間和次數,將會對我的身體產生什麼影響?我將會減掉一些體重嗎?我的體能將會上升還是下降?
  • 飢餓使人長壽,是真是假?研究證實:適度挨餓,好處不是一星半點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但是近些年來,大家的飲食結構與習慣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又有了另一種說法,說「飢餓使人長壽,飽食使人生病」。飢餓使人長壽,這句話是真是假?有研究證實,適度挨餓,好處不是一星半點,到底該怎麼吃才有利於健康長壽,這篇文章就跟大家好好說說,會吃的人,長壽或會更青睞於你。飢餓使人長壽,是真是假?
  • 10個冷知識:人在飢餓狀態下,為什麼更容易花錢
    10個冷知識:人在飢餓狀態下,為什麼更容易花錢櫻花01.日本其實並沒有國花,菊花是日本皇室的代表,而櫻花則是日本民眾喜歡的花,並且是日本最著名的花,所以很多人才會認為日本的國花是櫻花。鑰匙02.瑞典人無論去哪裡,都不會將剛剛使用完的鑰匙隨手放在桌子上,而原因是在瑞典的傳統文化中,將鑰匙放在桌子上會帶來不好的運氣
  • 李榮浩一天只吃一頓飯,月瘦16斤,這樣吃靠譜嗎?
    有一天,她決定只吃一頓飯,來滿足一天所需的全部營養和熱量,雖然這聽起來很極端,但她還是這樣做了。剛開始的時候,一日一餐讓她感到很沮喪,她讓自己忙起來,來適應這種飲食方式,就這樣,幾個月之後,她減掉了50磅(約45斤)的體重。
  • 飢餓鯊進化:育碧爸爸他來啦!帶著他的飢餓鯊來啦!
    《飢餓鯊進化》遊戲小程序好玩嗎?  《飢餓鯊進化》小遊戲怎麼玩?  怎麼進入《飢餓鯊進化》?  文章下拉到底部,  點最後一個圖片進入遊戲!  只有你想不到,  沒有我找不到的好遊戲!你可能猜到了吧,  就是育碧旗下工作室出品的《飢餓鯊進化》。  遊戲APP版在TAPTAP取得了很高的評價。  今天沐沐給大家推薦的是《飢餓鯊進化》微信小遊戲移植版,  好像是正版的,  沐沐查了下是《上海碧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出品的,  大家可以放心玩。
  • 我飢餓的生存鯊魚
    我飢餓的生存鯊魚,這是一款非常休閒有趣的動作闖關遊戲,在這款遊戲當中,玩家將會模擬一隻兇狠的鯊魚進行體驗,在海底當中,你將會面臨各種海底生物的威脅,同時還會有捕獵的人類,你需要小心躲避他們的追捕,遊戲類似於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遊戲原理。
  • 《科學美國人60秒》解讀系列丨胃飢餓素讓你暴飲暴食
    《科學美國人》是美國的一本科普雜誌,始於1845年8月28日,它為美國歷史最長的、一直連續出版的雜誌,也是著名的《科學》(Science)的姊妹刊。它提供一個論壇來呈現科學理論和科學新發現。聽過SSS的小夥伴都知道,這個材料語速快,話題豐富,短小但信息量大,是訓練聽力的極佳材料。
  • 美國抗疫日記:在丹佛滑雪泡溫泉,曾經最怕被人問從哪裡來
    今年過完年,公司就派我去美國參展,我倆想趁著過年假期一起到美國「預支蜜月」,沒想到,這是個悠長假期。在丹佛滑雪泡溫泉最怕被人問從哪裡來二月中,每天的新聞都是驚嘆體,我的公司一再延長了復工假期,又因為我之前病了,體質不好,所以公司、父母家人都讓我們暫時別回家。
  • 神奇的飢餓素
    一段時間不吃飯,我們為什麼會感到飢餓。每個人每個階段,例如白天和夜晚我們為什麼會對飲食有不同程度的願望。
  • 我的世界河豚在哪裡 河豚有什麼用
    我的世界中河豚在哪裡呢?河豚有什麼用處呢?今天就由小編就來為大家講一講河豚吧! 我的世界裡的河豚(Pufferfish)... 許多玩家都知道我的世界遊戲中釣魚可以得到河豚,但是河豚這種魚大家都了解多少呢?我的世界中河豚在哪裡呢?河豚有什麼用處呢?今天就由小編就來為大家講一講河豚吧!
  • 1944年的飢餓實驗告訴你科學答案!
    哈嘍,大家好,今天咱們來聊飢餓實驗。如今節食減肥也慢慢成了一種流行,然而在七十六年前,人們根本吃不飽飯,個個骨瘦如柴,他們更加關心的是如何從飢餓過瘦的狀態恢復健康。這也就引出了咱們今天的話題,一次殘酷的、觸目驚心的人類飢餓實驗。時間來到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有三十六名年輕人在明尼蘇達大學足球場附近居住。
  • 減肥時體重下降很慢,偶爾一頓飯吃多了體重就反彈很多是什麼原因
    減肥過程中如果通過節食減肥,短期內體重雖然會瘦下來,但是長期節食後身體會處於飢餓狀態,會導致基礎代謝量下降,一旦恢復正常飲食或謀一頓飯吃多了,飢餓的身體會大量、拼命吸收碳水、蛋白質和脂肪,尤其是碳水。另外基礎代謝量因為節食而下降,恢復正常飲食或某一頓飯吃多了,攝入熱量大幅度超過基礎代謝量、生活和工作消耗熱量、運動消耗熱量和食物熱效應之和,多餘的熱量就會被轉化成脂肪被身體儲存下來,身體很容易復胖。
  • 一頓飯吃20磅雞肉?這個400多斤的大力士,一個月餐費就得兩萬塊
    對於一個正常體重(70kg)的男性來說,一日三餐的飲食總熱量攝入不會超過3000大卡,1800-2400大卡是正常量,換算下來食物並不多,大概2.5-3磅左右,但是職業健美選手或者大力士為了保持自己的狀態,需要吃更多的食物,比如好萊塢巨星巨石強森,他每天要吃7頓飯,總計14磅食物,由於都是低脂食物所以攝入大約7000大卡熱量,
  • 如果一個人每天只吃一頓飯,能活多久?身體有哪些變化?
    在我們生活當中很多其他的事情都能夠遇到,為了能夠達到節食減肥的方法,很多人都會長期控制自己的飲食攝入量,甚至有一些人一天只吃一頓飯。在生活和新聞的報導當中,可能都會遇到此類的事情,那麼對於那些一個人每天只吃一頓飯來說的話,究竟可以活多久?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哪些影響呢?
  • 「我,190斤,營養不良」:3億中國人,正在遭受隱性飢餓
    但這不代表,中國營養不良的人,已經很少很少。如果長期缺少某些必需營養物質,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把這種現象叫「隱性飢餓」。有多少中國人正在遭受「隱性飢餓」呢?說出來嚇死你。聯合國糧農組織,給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答案:3億人。
  • 看「藍眼淚」來平潭,一頓飯的時間你會愛上平潭!
    很多人知道平潭,是從火爆抖音、微博和朋友圈的「藍眼淚」開始的。每年的4-8月,「藍眼淚」爆發的時候,平潭的海灘童話般夢幻的夜景總會引來無數遊客。來紅悅府,讓小編帶您一起領略平潭特色的海鮮盛宴吧!01炸糟鰻是取五斤以上的鮮海鰻,順骨斜紋切成長方形薄片,用老酒和紅糟等調料浸潤半小時,再用精而粉拌蛋液,加上些紅糟汁攪勻,下鍋炸成酥脆。
  • 「吃你的早餐,這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
    這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早餐的科學搭配:營養專家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佔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 反烏託邦電影《飢餓站臺》引人反思:飢餓面前生存和理想哪個重要
    反烏託邦電影《飢餓站臺》引人反思:飢餓面前生存和理想哪個重要近日,一部反烏託邦國度的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上線,上線後以高諷刺的寓意和反烏託邦國度的拍攝角度,引起一眾影迷關注。這讓我們不得不說一下奉俊昊導演在以前拍攝的《雪國列車》,兩部劇都用反諷的角度描寫了在無望的環境下,人性的扭曲與階級的展現,為我們呈現了人性的真實與黑暗。《飢餓站臺》故事的背景是在一棟密閉的監獄裡,監獄房間由上而下的垂直設置,直接的呈現出了真實的階級制度,每天廚師做好食物由監獄的最上層下降到最下層。避免偷盜的事件,房間還設置了如果偷拿食物,房間就會變得極熱或則極冷。
  • 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是什麼梗?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全套梗匯總
    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是什麼梗?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全套梗匯總 最近不少的網友在各大網際網路論壇上經常的看到「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博士學位,月入千萬」的梗,一些小夥伴還不知道這個梗到底出處是哪裡,是什麼意思,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哲學三連擊: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總有問號伴隨著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別人突然懵逼的時候,用「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我們就粗略談下這三個問題,有什麼不足的地方,還望不吝指教。我從哪裡來哪裡是我來的路?我到哪裡去我到哪裡去我到哪裡去是我自己的選擇,是自由的,但自由的不是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