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使人長壽,是真是假?研究證實:適度挨餓,好處不是一星半點

2020-12-04 骨科大夫時代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但是近些年來,大家的飲食結構與習慣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又有了另一種說法,說「飢餓使人長壽,飽食使人生病」。飢餓使人長壽,這句話是真是假?有研究證實,適度挨餓,好處不是一星半點,到底該怎麼吃才有利於健康長壽,這篇文章就跟大家好好說說,會吃的人,長壽或會更青睞於你。

飢餓使人長壽,是真是假?

這句話說得過於絕對了,飢餓也是不利於健康的,如果人長期處於飢餓的狀態中,身體沒有任何能量來源血糖水平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時,甚至會影響到生命安全,特別是對於正在長身體小孩子來說,飢餓對身體的危害更大。

其實這句話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意思並不是讓你完全挨餓,而是要少吃,飢餓跟少吃是不一樣的概念。有研究證實,適度挨餓,給身體帶來的好處不是一星半點,接下來就具體向大家介紹下:

研究發現適當挨餓逆轉25%的衰老基因,延緩衰老。根據我國科學院的研究發現,飯吃7分飽,可以逆轉部分衰老細胞,有一定的延緩衰老的好處。不止我國,外國也做過研究,美國有研究團隊老鼠和猴子身上進行了實驗,在攝入總熱量相同的情況下,一天中隨便怎麼吃跟只吃一頓相比,後者的壽命相對更長一些。

適當挨餓,對身體的好處不是一星半點,少吃一點,有利於腸胃及時地消化血液的供應相對會及時一些,大腦不至於因此缺氧缺血,也能及時接受到你吃飽信號功能會更好,衰老速度便會一些。

還有助於保持身材,現在的人大多不缺吃的,很多人反而是吃太多了,營養過剩肥胖的人越來越多了,若能管住嘴,適度挨餓,少吃一點,更有利於控制體重、預防肥胖,保持一個好身材。

不過,少吃也要講究正確的方法,少吃並不是讓你節食,比如很多女性會通過節食來減肥,這是不健康的方法,長期下去,反而有害健康,容易導致營養不良、腸胃出現病變。真正需要少吃的是食物的量,並非食物的種類,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推薦,食物多樣,以穀類為主,平均每天要攝入12種食物每周攝入25種以上

若是每頓飯都要吃到撐為止,長期飽食碳水化合物、脂肪、熱量等攝入過多,人體內的血糖水平或許會蹭蹭往上漲,容易增加三高等慢性病風險,不利於健康長壽。

吃太飽,還會加重腸胃負擔消化速度變慢了,不僅會降低身體對於食物中營養物質吸收利用效率,久而久之,腸胃還容易出現病變。體內不斷堆積太多的殘渣、垃圾與毒素,人還會發胖,肥胖又會增加各種疾病的風險。

總而言之,飢餓使人長壽,這句話過於片面了,我們要做的不是完全挨餓,而是適度挨餓。研究發現,適度挨餓對身體有多個好處,但若長期飽食,各種健康隱患或許會接踵而至。

相關焦點

  • 研究稱:食量減少1/3,壽命延長20年,是真的嗎?挨餓使人長壽?
    這話說得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在現在美食「橫行」的生活中,許多的人都喜歡暴飲暴食,而且有的還喜歡吃夜宵。長壽與健康一直是人類永不過時的追求。因此,國外還有研究了一些動物,例如小鼠、猴子、蒼蠅等,研究表明,少吃可以增壽。說同樣這樣的道理也是適應於人類的。
  • 研究表明:經歷過飢餓童年的人,自控力會極差、更難跟人相處
    經調查顯示,兒童時期挨餓和成年後自控力差、暴力存在明顯關聯!研究的數據來源是一項關於酒精與其相關狀況的國家流行病調查。在2001-2002年和2004-2005年的兩次調查中獲得數據,第一次為抽樣調查,總人數為709人,第二次是調查第一階段抽樣對象的整個家庭成員。
  • 研究發現神經元調控飢餓感機理
    這些飢餓的腦細胞會釋放「我要吃東西」的信號加速飢餓,並使新陳代謝放慢,導致減肥前功盡棄。 此項研究的參與者,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Rajat Singh說:「我們培育了一批大腦不能發出飢餓信號的老鼠,它們的神經元中缺少產生增加食慾的蛋白,研究發現這些老鼠在挨餓後吃得少了,更瘦也更健康了。這些神經元能感應身體中的營養狀況,告訴身體是吃東西還是不要吃東西。」
  • 哈佛大學花費20個月,發現「挨餓」促長壽原理
    「挨餓」促進長壽的原理在最近的期刊《細胞》上,發表了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動物研究,揭示了輕斷食模式,延長壽命的原理機制。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定量吃和一天吃一頓,激活了絲氨酸-甘氨酸-蘇氨酸的胺基酸鏈條,保護了肝功能的機制,從而促進了壽命的延長。隨後,研究人員還在猴子中重複該實驗,得到相似的結果。雖然猴子的樣品數據不大,但仍然能給應用於人類的研究帶來借鑑和啟發。輕斷食帶來的5大好處。大量的研究表明,輕斷食能給人帶來好處。
  • 黑巧克力的好處:適度食用有益健康
    本周三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文章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巧克力有助於保持心臟血管的健康,"研究作者,德克薩斯州休斯敦貝勒醫學院的Chayakrit Krittanawong博士說。實際上,單份可可產品所含的植物化學抗氧化劑比大多數食品和大多數人每天所攝取的原花青素含量高,可以阻止對身體無益的膽固醇攝取。關於巧克力的另一件很酷的事情就是,它的抗氧化特性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保持作用。與綠茶不同,綠茶會隨著保質期降低而變質,巧克力棒可保持抗氧化性至少50周,而可可豆和粉末可保持75年!
  • 揭秘杜立巴石碟是真是假,杜立巴石碟是驚天騙局已證實
    一直以來,關於世界上有沒有外星人一直都像未解之謎一樣等待著人們去探索發現,據說曾經在中國的巴顏喀拉山脈石洞中發現了一萬兩千年之前的石碟,上面還刻著來自杜立巴人的外星生命,被稱為是杜立巴石碟,但是杜立巴石碟是真是假一直都存在著很多的疑點
  • 助長壽、增強記憶力,咖啡的6大好處,你不能不知道!
    國內外多項研究證實,咖啡不僅不會傷身,對健康還有諸多好處。它熱量很低,還含有多種營養物質,適量飲用對健康有好處。 保護心血管 韓國科研人員通過對2.5萬受試者研究後發現,每天喝3~5杯(每杯約200毫升)咖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低。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稱,每天喝1杯咖啡的人比不喝咖啡的人因腦卒中死亡的風險低。
  • 如果不是穿了保暖內衣,這胖的不是一星半點啊!
    看一眼側面照,修容的痕跡還真是很明顯啊!不過關於「發福」的爭議,不是圍繞著宋仲基展開的啊!是圍繞著他媳婦兒喬妹展開的。前兩個月的婚禮上,遠看喬妹的腰身還是有的。這個背影……????真的不是穿了保暖內衣的效果嗎???
  • 體溫低的人長壽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發現:體溫低的人更容易長壽。這類人常因為在夏天還要抱著熱水袋或在室內還要穿厚外套而容易遭到嘲笑,殊不知他們更容易笑到最後。其中的機理在於他們體內儲存能量和溫度的激素變化緩慢,會降低新陳代謝的速度,因而延長壽命。
  • 烏海在變美,不是一星半點的美!
    我會說「烏海」。人們會問「烏海是哪裡?」就覺得很尷尬。現在外地人會說「烏海就是那座『中國書法城』吧?」我會自豪地告訴他們,烏海是首座中國書法城。其實,烏海的神奇是很多人不知道的。烏海很老,也很年輕。說她老,是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鑿下印痕,我們稱「桌子山巖畫。」秦長城、漢古墓也說明烏海很老很老。據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寫的烏海。
  • 體重和死亡率的關係被證實,60歲後,怎樣的體重,更易長壽?
    體重和死亡率確實有關係,簡單的說,越胖的人越不長壽,相對來講,瘦一些的人就會長壽。最長壽的體重就是我們看上去剛剛好,不胖也不瘦,才是非常合理的體重。肥胖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健康隱患,比如說很多慢性疾病的發生就是由於肥胖所引起的,這些慢性疾病一般在中老年發病以後就會影響到我們的生命,所以說控制體重是非常重要的。
  • 研究發現:多交異性朋友,有助於長壽
    ,當一隻雄性對某些雌性更友好時,是為了獲得生殖方面的好處:更好地繁衍後代,或者增加與雌性交配的機會。但這項新的研究指出了另一個潛在的好處:雌性朋友可以幫助他們長壽。研究小組的研究結果發表在9月21日的《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學報B》專刊上。眾所周知,有親密友誼的人比沒有朋友的人長壽的可能性更大。
  • 經常喝咖啡的人,後來怎樣了?研究證實:適量喝咖啡,好處確實多
    這個問題一直有比較大的爭議,有人說對身體好,也有人說對身體不好,經常喝咖啡的人,後來怎樣了?研究證實,適量喝咖啡,好處確實多,都有哪些?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下。01適量喝咖啡,身體能得到哪些好處?1、促進消化,改善腸道功能咖啡的味道是比較苦的,可能很多人接受不了,但咖啡中含有豐富的酚類化合物,可以促進身體排毒與代謝,改善腸道中的菌群。適量喝點咖啡,腸道會更乾淨健康。2、降低癌症風險日本有研究發現,每天喝1或者2杯咖啡的人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得肝癌的風險顯著地下降了。喝咖啡,還可以降低因為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率。
  • 揭秘人體飢餓實驗:志願者測試胰島素致死原理,心理受到極大創傷
    實際上,在過去這幾十年來,飢餓一直是醫療界的研究課題。 因為人體歷經長期飢餓後,又很可能因為再度進食引發猝死,科研人員要做的,就是找到人們面對飢餓時的正確方法。 參與飢餓試驗的志願者,並不容易,需要經歷長達6個月的挨餓,才能獲得準確的實驗數據。
  • 要長壽,少吃亮氨酸
    Even researchers who study caloric restriction rarely practice it. There’s got to be a better way to suppress the aging engine enzyme, TOR.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說,限制熱量攝入明顯有其缺點。
  • 適當「挨餓」能延壽!美國《細胞》子刊找到輕斷食促長壽機制
    關於輕斷食的好處,最近科學界又有好消息傳來:研究證實它可能有助延長壽命。《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這項研究,採訪相關領域專家教你科學地「少吃」。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副院長 秦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志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 劉菊英輕斷食「激活」身體長壽機制在最近的《細胞·代謝》雜誌上
  •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人人可長壽,長壽有2把鑰匙,不是飲食和運動
    在被大眾認可的長壽方式中,永遠有飲食和運動這兩方面,很多人都會為了讓自己更加長壽而選擇控制飲食,加強鍛鍊。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想要更加長壽,飲食和運動雖重要,但它倆卻不是諾貝爾得主認為的對長壽最重要的因素。美國曾經公布決定人類壽命的各大因素,分別是:人際關係、性格特徵、職業生涯、生活細節、改正壞習慣、和健康的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