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但是近些年來,大家的飲食結構與習慣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又有了另一種說法,說「飢餓使人長壽,飽食使人生病」。飢餓使人長壽,這句話是真是假?有研究證實,適度挨餓,好處不是一星半點,到底該怎麼吃才有利於健康長壽,這篇文章就跟大家好好說說,會吃的人,長壽或會更青睞於你。
飢餓使人長壽,是真是假?
這句話說得過於絕對了,飢餓也是不利於健康的,如果人長期處於飢餓的狀態中,身體沒有任何能量來源,血糖水平會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時,甚至會影響到生命安全,特別是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小孩子來說,飢餓對身體的危害更大。
其實這句話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意思並不是讓你完全挨餓,而是要少吃,飢餓跟少吃是不一樣的概念。有研究證實,適度挨餓,給身體帶來的好處不是一星半點,接下來就具體向大家介紹下:
研究發現,適當挨餓能逆轉25%的衰老基因,延緩衰老。根據我國科學院的研究發現,飯吃7分飽,可以逆轉部分衰老細胞,有一定的延緩衰老的好處。不止我國,外國也做過研究,美國有研究團隊在老鼠和猴子身上進行了實驗,在攝入總熱量相同的情況下,一天中隨便怎麼吃跟只吃一頓相比,後者的壽命相對更長一些。
適當挨餓,對身體的好處不是一星半點,少吃一點,有利於腸胃及時地消化,血液的供應相對會及時一些,大腦不至於因此缺氧缺血,也能及時接受到你吃飽的信號,功能會更好,衰老速度便會慢一些。
還有助於保持身材,現在的人大多不缺吃的,很多人反而是吃太多了,營養過剩,肥胖的人越來越多了,若能管住嘴,適度挨餓,少吃一點,更有利於控制體重、預防肥胖,保持一個好身材。
不過,少吃也要講究正確的方法,少吃並不是讓你節食,比如很多女性會通過節食來減肥,這是不健康的方法,長期下去,反而有害健康,容易導致營養不良、腸胃出現病變。真正需要少吃的是食物的量,並非食物的種類,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推薦,食物要多樣,以穀類為主,平均每天要攝入12種食物、每周攝入25種以上。
若是每頓飯都要吃到撐為止,長期飽食,碳水化合物、脂肪、熱量等攝入過多,人體內的血糖水平或許會蹭蹭往上漲,容易增加三高等慢性病風險,不利於健康長壽。
吃太飽,還會加重腸胃負擔,消化速度變慢了,不僅會降低身體對於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與利用效率,久而久之,腸胃還容易出現病變。體內不斷堆積太多的殘渣、垃圾與毒素,人還會發胖,肥胖又會增加各種疾病的風險。
總而言之,飢餓使人長壽,這句話過於片面了,我們要做的不是完全挨餓,而是適度挨餓。研究發現,適度挨餓對身體有多個好處,但若長期飽食,各種健康隱患或許會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