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挨餓」能延壽!美國《細胞》子刊找到輕斷食促長壽機制

2020-12-05 生命時報

在熱衷減肥的年輕人中,輕斷食擁有不少「粉絲」,因為它容易堅持;在中老年人的養生方法裡,輕斷食也有一席之地,只不過它常用另一個稱謂——辟穀。

輕斷食是一種「間歇性斷食」的方法,有時正常吃、有時少吃一些,就能達到減肥、改善代謝的目的。

關於輕斷食的好處,最近科學界又有好消息傳來:研究證實它可能有助延長壽命。《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這項研究,採訪相關領域專家教你科學地「少吃」。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副院長 秦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志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 劉菊英

輕斷食「激活」身體長壽機制

在最近的《細胞·代謝》雜誌上[1],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Rafael de Cabo博士的團隊揭示了兩種不同的斷食模式延長壽命的關鍵代謝樞紐。

研究人員將小鼠分為隨意進食、熱量限制和只吃一頓3組,分別採用2種不同的飲食方案(NIA和WIS,2種方案的碳水化合物比例都是60%,但NIA是高蛋白高膳食纖維,低脂低糖,WIS正相反),餵養20個月。

這項研究發現,每天一頓和熱量限制這兩種斷食方式雖然有一些小的不同,但總體上都是通過激活絲氨酸-甘氨酸-蘇氨酸代謝軸,從而保持肝功能的機制來達到延長壽命的效果。

研究人員不僅在小鼠中確定了這條通路,還在猴子模型中也進行了驗證。從進化上來說,這個機制是保守的,因此在人類中,研究人員大約也能夠成功複製這個結果。

「少吃點」帶來6大健康好處

既往的一些研究,證實了輕斷食為人體健康帶來的益處。

1減輕體重

輕斷食方法已經被《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納入為正規減肥方法之一。

每周堅持2天輕斷食,可降低肥胖者的體重、體脂率、腰臀比,多數人在科學合理地限制飲食一周後體重都會有所下降。

2降低「壞膽固醇」

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輕斷食可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卻不影響「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3有助控制血糖

一項刊登在《世界糖尿病雜誌》上的研究指出,輕斷食是一種安全的飲食幹預,利於改善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水平。

輕斷食在短期內不能有效降低血糖,但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利於防治糖尿病。

4促進血液循環

發表在《上海中醫藥》雜誌上的研究指出,輕斷食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利於增強全身組織血氧供應。

5預防老年痴呆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研究發現,每周堅持兩天輕斷食,控制熱量攝入,會對大腦產生積極影響,預防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症。

6降低患癌風險

美國斯基德莫爾學院研究發現,輕斷食利於降低身體氧化應激水平,而氧化應激水平和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適合國人的輕斷食清單

輕斷食適合肌肉較壯、身體超重、腰圍過大、血脂升高、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且控制食量能力較差、工作忙碌沒時間調整飲食的人。

目前全球流行的輕斷食方法有4類。

No.1

5:2斷食法

一周中有5天正常吃,其他不連續的兩天為斷食日,食量降到25%~30%,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中國人。

範志紅提供了一個5:2輕斷食食譜,供斷食日使用。

早餐為較稀的青菜燕麥小米粥(小白菜葉80克、燕麥片5克、金絲小棗5克、枸杞5克、小米20克,加500毫升水煮成粥);

午餐為果蔬漿3杯(生藕或土豆100克、草莓和桃肉100克、維生素C片5片,加400毫升水,用高速打漿機打成勻漿);

下午吃10克幹棗或西梅幹;

晚餐吃水煮木耳西蘭花(水燒開後加半勺香油、少量鹽和醬油);

睡覺前半小時吃20克紅小豆粉衝的糊糊。

No.2

果蔬汁斷食法

1個月內選擇不連續的2~5天斷食,只喝白開水、果蔬汁和蔬菜湯,每日攝入熱量控制在300~500千卡。

No.3

日內斷食法

每天留出16個小時的胃部「空窗期」不吃東西,其餘8小時正常進食,如晚上6點到第二天早上10點不進食,其餘時間正常進食。

No.4

隔日斷食法

一天正常吃飯,隔天食量降到25%~50%。

斷食期間,食物應以低熱量、高營養為主,如果蔬和清淡的湯、粥等。另外,在斷食時也應適量運動,但不宜做劇烈運動。

需要注意的是孕產婦,抑鬱症和晚期腫瘤患者,身體過度消瘦、營養不良的人,年齡在 18 歲以下、70歲以上等人群不宜貿然嘗試輕斷食。▲

參考資料:

[1] Aon M A, Bernier M, Mitchell S J, et al. Untangling Determinants of Enhanced Health and Lifespan through a Multi-omics Approach in Mice[J]. Cell Metabolism, 2020.

本期編輯:張杰

相關焦點

  • 輕斷食可延壽!哈佛大學花費20個月,發現「挨餓」促長壽原理
    一時間,關於斷食延壽是科學還是騙局的話題,被頂上風口浪尖。支持者認為,該男子聽信大師,把節食扭曲成完全斷食,節食不背鍋。反對者認為,節食有害健康,所謂斷食延壽就是一場騙局。而最近,哈佛大學耗費2年時間,發現了「輕斷食」能夠延長壽命的原理。
  • 飢餓使人長壽,是真是假?研究證實:適度挨餓,好處不是一星半點
    有研究證實,適度挨餓,好處不是一星半點,到底該怎麼吃才有利於健康長壽,這篇文章就跟大家好好說說,會吃的人,長壽或會更青睞於你。飢餓使人長壽,是真是假?有研究證實,適度挨餓,給身體帶來的好處不是一星半點,接下來就具體向大家介紹下:研究發現,適當挨餓能逆轉25%的衰老基因,延緩衰老。
  • 長壽的秘訣 細胞這種狀態下可以延壽
    在這種情況下,自噬作用會清除異常線粒體,恢復細胞內的正常秩序。自噬作用還能抵禦病毒和細菌的侵襲。因為,任何躲過細胞外免疫系統,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質的異物或微生物,都可能成為細胞自噬系統的攻擊目標。自噬作用不僅能直接清除病原體,還會參與免疫反應。
  • FOXO長壽基因——救活「性命死潭」的「尖刀偵察兵」
    而當危險來臨時,體內大部分細胞恰如晚清,身處盛世太平的幻夢中,絲毫察覺不到危險。只有少數分子偵察到,並飛速稟報決策機構,緊急啟動《預案》,來規避外界風險。而這個少數分子之一,救活「生命死潭」的偵察兵,就是FOXO長壽基因。FOXO長壽基因的名字和英文FOX(狐狸)很像,又被稱為狐狸基因,生產出的蛋白質叫狐狸蛋白。說起狐狸蛋白的來源啊,還頗有點傳奇色彩。
  • 清華北大聯合發現,減少甲硫氨酸可延壽10年,實驗登上《科學》
    你能想像,至今沒能弄明白這種&34;延壽手段的作用機制,對於每天都想著研發新藥的科學家們來說是一件多沒面子的事嗎?近期,北大和清華的科學家們展開了強強聯合,利用一種超尖端的實驗技術,再次向熱量限制的延壽原理之謎發起了挑戰。
  • 美科學家發現造血幹細胞移植可延壽12%,人類戰勝衰老正變成現實
    2月3日,來自美國UT Health San Antonio醫學中心的研究小組在國際衰老研究期刊《Aging Cell》上發表論文稱:利用一種無需進行放療的新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科學家們在小鼠身上首次實現了基於細胞治療方式的壽命延長。
  • 適當輕斷食,會怎麼樣?
    但在最近一段時間,掀起了一股輕斷食的潮流。就是通過一周中保持兩天不吃飯,另外五天正常吃飯來保持健康的飲食方法。有的人甚至還宣稱,兩天不吃飯,能重啟身體免疫系統,排除人體中「沒用的」免疫細胞,促進細胞更新,有益健康。那麼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說法?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吧。兩天不吃飯,就能重啟身體免疫系統嗎?
  • 秀麗隱杆線蟲延壽5倍,人類可活到400歲?
    最近,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再次獲得重大突破,南京大學攜手美國芒特迪瑟特島生物實驗室(MDI生物實驗室)和加利福尼亞州諾瓦託巴克老齡化問題研究所(Buck衰老研究所),聯合開展了一項延長秀麗隱杆線蟲壽命的研究,以此探索能夠幫助人類延長壽命的長壽因子。
  • 新一代單細胞itChIP技術解析早期胚胎細胞命運決定機制
    同時,通過整合單細胞轉錄組和單細胞ChIP-seq數據,研究者揭示了心臟幹細胞向心肌和內皮細胞分化過程中細胞類型特異性增強子對細胞命運決定的調控機制。多細胞生物體由具有相同基因組的不同細胞類型組成,在器官組織發育過程中,細胞狀態和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一直是領域普遍關心的問題。 無論在發育過程還是疾病狀態下,表觀遺傳因素(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在細胞命運決定中起著指導性作用。
  • 科學家揭示運動能讓人健康長壽的分子機制
    但是,運動為什麼能讓我們更健康呢?Yan或許能提供一些答案。他和UVA的同事們將目光投向細胞內,試圖從分子水平上理解,為何鍛鍊對身體如此重要。他們發現,其中一個關鍵的益處與細胞發電廠——線粒體有關。這一研究發表在近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輕斷食能減肥,還利長壽?諾貝爾獲得者,給出明確答案
    有一種減肥的方法是輕斷食,斷食和輕斷食是兩種不一樣的概念。輕斷食是間歇性的斷食,是在生活中偶爾的少吃,而斷食是什麼都不吃。諾貝爾獲得者大隅博士提出的「細胞自噬理論」主要說的就是在細胞飢餓的時候,能將體內無用有害的物質吃掉,得到生存的能量。而輕斷食就是利用基於這個理論,認為少吃些有利於健康和長壽。近幾年在健康領域。「輕斷食」也很活躍,也有專家認為輕斷食的確有利於健康。
  • 人能「長生不老」嗎?表觀遺傳學揭秘長壽,衰老有望被逆轉!
    異時異種共生逆轉衰老的具體機制目前還不明朗,多數研究結果認為纖維細胞成長因子21(FGF21)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不過,根據「異時異種共生能恢復老年幹細胞的分子特徵至年輕狀態「這一發現,有理由認為老年小鼠的微環境受到了年輕小鼠循環系統的影響,降低了年齡相關的表觀遺傳變化。
  • 東北大學教授在《Nature》子刊發表綜述論文,影響因子達17.728!
    9月2日,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劉麗君教授聯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Dana Farber腫瘤研究所Piotr Sicinski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Cell Cycle
  • Nature:長壽基因PHA-4 生命衰老的控制開關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樣的蚯蚓除了比它的同類長壽,也比其他蚯蚓更有活力。  據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和《自然》雜誌今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發現一種長壽基因,不僅可以控制生命衰老過程,還能促進健康,使人類向「不老的傳說」又大大邁進了一步。
  • 研究稱超長壽者攜帶特殊T細胞,有助理解免疫衰老和長壽關係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簡稱「理研」)生命醫科學研究中心和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一個聯合研究團隊發現,超長壽者(110歲以上)的血液中攜帶很多「CD4陽性殺傷性T細胞」。這一發現有助理解免疫與衰老和長壽之間的關係,從而為預防免疫性衰老、延長健康壽命作出貢獻。
  • 延緩身體生長,延壽40%!兩大頂級期刊同時上線抗衰老專題子刊
    雖說是子刊,但是上面刊登的第一篇文章卻頗為重磅,來自德國馬普所的華人科學家Jiongming Lu博士,發現了一種能夠延長果蠅壽命40%的「凍齡藥」[1]。研究人員發現,配合膳食限制(DR),提升Sestrin的表達水平或是對Sestrin做出調整,均能大幅提升果蠅的幹細胞功能,減緩果蠅的生長速度,並將他們的壽命中位數延長11~40%。除此之外,Sestrin還能幫助身體抵禦攝入過多胺基酸造成的不良影響。
  • 《Nature》子刊文章明確飲食限制機制,吃得越少,活得越久
    近期,《Nature》子刊刊載了德國普朗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報告,明確了熱量限制的科學依據。「吃得越飽,去的越早」或有一定道理自人類誕生以來,辟穀、徐福渡海等,都是從各個方面影響該過程的真實寫照。在近代的各類研究中,飲食或熱量控制可以說比較公認的有效手段,在前期的實驗中表現出了較好的成績。
  • Cell子刊:北大肖瑞平團隊揭示高糖抑制AMPK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
    在生物體內,細胞能通過感知營養物質,激活下遊一系列生物學反應,從而調節機體的物質與能量平衡。其中,AMPK是調節生物能量代謝的核心分子之一,也是治療代謝疾病的重要靶點。AMPK能感知細胞代謝狀況——在營養和能量水平較低的狀態下,AMPK被激活,從而抑制合成代謝、促進分解代謝,在促進ATP合成的同時抑制細胞的生長,最終維持細胞內能量穩態。
  • 【課題套路】Nature子刊帶你翻新PD-L1研究思路
    洪明奇)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影響因子為20.042分)雜誌上發表題為「PD-L1-mediated gasdermin C expression switches apoptosis to pyroptosis in cancer cells and facilitates tumour necrosis」的研究性論文。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組合維生素能延長壽命?科學家讓你這樣吃!
    維生素是營養物質,合成或吸收適量維生素,能有效促進我們的健康。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組已知的和最新分類的維生素有助於延長一個人的壽命,能促進健康,直到老年。最近,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它是由加州奧克蘭兒童醫院奧克蘭研究所(CHORI)的資深科學家布魯斯·艾姆斯(Bruce Ames)博士進行的。這項工作分析了在艾姆斯博士的CHORI實驗室進行的大量研究的結果,以及來自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