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所見不同!剛發表的《Nature》子刊,隔天就被正刊「打臉」?

2020-05-25 材料material

導讀:高熵/中熵合金是一類具有強韌性組合的新型結構金屬合金。5月19日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文章發現NiCoCr合金中,短程有序結構(SRO)可以忽略不計,或者對屈服強度和錯配量沒有任何重要影響;並指出SRO很難測量和控制且沒有理論來預測SRO引起的強化。


而5月20日Nature正刊上的一篇文章,通過實驗在NiCoCr合金中直接觀察到了短程有序結構,這種獨特的結構可以起到很好的強化效果,提高合金的層錯能和硬度;可以通過調整熱力工藝參數來改變納米級的局部有序度,從而為調節中熵合金和高熵合金的機械性能提供新途徑。


高熵/中熵合金(HEA/MEA)是一類新型的結構金屬合金,具有諸如高強度、高斷裂韌性等性能組合。MEA面心立方(fcc)NiCoCr在等成分fcc合金的Cr-Mn-Fe-Co-Ni系列中屈服強度最高,並且在低溫下具有良好的斷裂韌性。NiCoCr的穩定堆垛層錯能(SFE)為22±4 mJ/m2,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論(DFT)研究顯示,低溫下SFE為負,僅在300 K附近才可能為正。基於DFT,已提出NiCoCr中的化學短程有序(SRO)作為SFE為正的原因,但是對於SRO是否可以忽略不計或者是否對性能有不同影響仍有爭議。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洛桑)的研究人員以NiCoCr合金為對象,研究了SRO對性能的影響。發現NiCoCr合金中,SRO可以忽略不計,或存在但對屈服強度和錯配量沒有任何重要影響。相關論文以題為「Yield strength and misfit volumes of NiCoCr and implications for short-range-order」於5月19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083-1

英雄所見不同!剛發表的《Nature》子刊,隔天就被正刊「打臉」?


本研究中Ni-Co-Cr合金通過真空電弧熔煉製備。合金錠先冷軋50%,在1100℃均勻化50h,此時材料幾乎是隨機的織構,晶粒尺寸約100μm;二次冷軋80%,在900℃退火15min,此時獲得完全再結晶,幾乎隨機的織構微結構,平均晶粒尺寸為幾微米。

研究使用不同的退火溫度,預計會出現不同水平的SRO,進而影響屈服強度和硬度。如果能夠引起SRO並影響性能,則實驗數據不應遵循單一的Hall-Petch(HP)關係,但是實際數據確實僅遵循一種HP關係。NiCoCr屈服強度沒有顯示出SRO的任何重大影響結果。經冷軋後的合金分別在600和700℃下退火384h後,晶粒尺寸無變化,硬度也基本相同,說明這種條件下,任何SRO對機械性能均無可測量的影響。


英雄所見不同!剛發表的《Nature》子刊,隔天就被正刊「打臉」?

圖1 關於NiCoCr中的屈服強度與晶粒大小的平方反比的文獻數據匯總(Hall-Petch縮放比例)

通過測量合金中Ni、Co和Cr的錯配量對比發現,NiCoCr中每種元素周圍的局部環境與無規二元合金沒有明顯區別,因此沒有發現SRO存在的證據。該結論不排除在某些加工條件下(例如,在500℃下退火)可能形成SRO。最近的一項研究確實報告了SRO的證據和NiCoCr強度的增強約50 MPa。該研究的工藝包括在1000℃退火120h後的爐溫冷卻,在T<600℃的慢爐冷卻過程中,這些材料中可能會產生SRO,這與文獻中在此溫度範圍內的SRO發展完全一致,而本研究在600℃和700℃進行更長時間的退火後,硬度也沒有變化。

英雄所見不同!剛發表的《Nature》子刊,隔天就被正刊「打臉」?

圖2 在合金周圍的四個組成處測得的Ni-Co-Cr樣品的組成和原子體積

英雄所見不同!剛發表的《Nature》子刊,隔天就被正刊「打臉」?

圖3Ni-Co和Ni-Cr二元合金的合金原子體積分別與Co和Cr組成(黑色符號)以及表觀體積用於Ni,Co和Cr組成(彩色線)的關係

英雄所見不同!剛發表的《Nature》子刊,隔天就被正刊「打臉」?

圖4室溫實驗和DFT測得的各種fcc合金中Ni(綠色),Co(紅色)和Cr(藍色)的表觀體積

綜上所述,儘管在NiCoCr中獲得SRO可能仍然具有研究興趣,但是通過探索更廣泛類別的合金元素中的新成分,可以更好地實現在各種HEA/MEA中追求高性能合金的目的。例如,最近據報導NiCoV合金的強度約為400 MPa,幾乎是NiCoCr強度的兩倍。NiCoV的強度可以通過無規合金溶質強化理論進行預測,而SRO很難測量和控制且沒有理論來預測SRO引起的強化。


而在這篇文章發表第二天,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相關論文以題為「Short-range order and its impact on the CrCoNi medium-entropy alloy」發表在Nature正刊(點擊查看)。研究人員使用能量過濾的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了CrCoNi中熵合金中短程有序結構特徵,提供了化學短程有序(SRO)結果的定量可視化,研究了該SRO對MEA/HEA材料力學行為的直接影響,發現這種數量級的增加會引起更高的堆垛層錯能(SFE)和硬度。研究人員直接成像了局域有序化,並展示了MEAs的變形行為如何與SRO程度直接相關。由於SRO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SRO是材料設計階段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特徵,可以通過熱機械加工來調整納米級的局部有序度,從而為調節中熵合金和高熵合金的機械性能提供了新途徑。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275-z

英雄所見不同!剛發表的《Nature》子刊,隔天就被正刊「打臉」?


雖然兩篇文章的觀點相差很大,


但或許這就是科研的魅力所在。


在探索中、爭鳴中不斷發展前進!


文:破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英雄所見不同!剛發表的《Nature》子刊,隔天就被正刊「打臉」?
    而5月20日Nature正刊上的一篇文章,通過實驗在NiCoCr合金中直接觀察到了短程有序結構,這種獨特的結構可以起到很好的強化效果,提高合金的層錯能和硬度;可以通過調整熱力工藝參數來改變納米級的局部有序度,從而為調節中熵合金和高熵合金的機械性能提供新途徑。高熵/中熵合金(HEA/MEA)是一類新型的結構金屬合金,具有諸如高強度、高斷裂韌性等性能組合。
  • Nature子刊有多少、Nature系列期刊等級,一篇文章整明白!
    《Nature》子刊又雙叒叕增加了,現在共57本!系列期刊159本!!!《Nature》及這57本子刊的影響因子信息如下: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並且大部分《Nature》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影響因子都相對較高,也都是本領域權威期刊。
  • 周佳海/唐奕已合作發表2篇Nature、2篇子刊
    前言上海有機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周佳海研究員和UCLA的唐奕教授可謂是酶催化界的黃金拍檔,兩人合作的論文已有兩篇子刊,兩篇正刊。2016年,兩人合作的第一篇子刊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DOI:10.1038/nchembio.2202);2018年,兩人合作,運用以抗性基因為導向的基因組挖掘技術成功發現了一種新型天然產物除草劑,發了一篇Nature(Doi: 10.1038/s41586-018-0319-4);2019年兩人再次合作,揭示了多功能周環酶LepI的催化分子機制,發了一篇Nature
  • sci增刊與正刊有什麼區別
    發表是sci論文,有的是刊登在增刊上,有的是刊登在正刊上。sci增刊與正刊不是一回事,發表的sci論文也有差異。那麼,sci增刊與正刊有什麼區別?1、定義不同。sci正刊就是指正常出版的sci期刊,就像月刊、半月刊、周刊等,出版的期刊都是連續的有規律的,會標明第幾期期刊。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期刊官網:https://www.nature.com/natcancer/目標和範圍Nature Cancer 旨在發表生命、物理、應用和社會科學領域的所有癌症研究中最重要的進展,涵蓋基本的臨床前、轉化和臨床工作。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等開發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郎明林課題組在Nature子刊發表蛋白質糖基化與...
    有趣的是,POGLUTs通過控制不同CDKIs的表達可發揮對細胞增殖誘導和抑制的雙重作用。這項研究評述將有助於更深入了解當前糖生物學、癌症和細胞通信等研究領域中葡萄糖所扮演的角色。  該論文近期在Nature 子刊《Cell Death & Disease》(5 years IF=6.486)以「Structure, Function, and Pathology of Protein O-Glucosyltransferases」為題在線發表。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大學等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我的三篇Nature子刊之旅
    作者 | 愛吃魚的大番薯 審校 |玉米地裡吃過虧 那些年錯失的正刊 背景:本人年方不到三十,卻早已經邁入中年油膩肥胖的行列,目前在某課題組做二當家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化學》。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級別論文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網絡截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4日16時20分訊(記者 馮茴花)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重大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任宏教授和蔡偉光副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論文「Dilu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 area on energy
  •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發表時間:2020/9/22
  • 東北大學教授在《Nature》子刊發表綜述論文,影響因子達17.728!
    9月2日,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劉麗君教授聯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Dana Farber腫瘤研究所Piotr Sicinski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Cell Cycle
  • 浙江大學:最近連發2篇Science和多篇Nature子刊!
    在國家雙一流名單公布的最近一個多月裡,浙江大學在科研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突破,連續發表2篇Science(含參與發表1篇)和5篇Nature子刊,上升勢頭可謂非常強勁。  這些論文來自浙大不同院系,包括生命科學研究院、醫學院、化學系、物理系、農學院等。
  • Nature 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張葳葳老師研究成果
    Gonchrov教授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今天出版的Nature 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  2013年底,我校張葳葳老師及其合作者們在這方面的開創性工作——NaCl體系中高壓下反常計量比化合物相關研究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從該體系中發現了像Na3Cl和NaCl7這樣奇異的化合物,從而打破了傳統經典的「八電子規則
  • 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子刊發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最新科研成果
    8月12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最新科學研究成果「Pyropia yezoensis genome reveals diverse mechanisms of carbon acquisition
  • 重慶郵電大學副教授房然然在《Nature》子刊上發表封面文章
    《Nature》子刊封面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4月13日17時55分訊(李婷婷)日前,國際頂級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重慶郵電大學理學院房然然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與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中心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
  • 盤點| 國際四大頂尖期刊上中國核圈都發表了哪些文章?
    中國核網|核行業必讀的公眾號 先前中國核網報導了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今年7月發表研究長文,揭露美軍核武試驗場的放射性現狀。 截至到目前,Nature的子刊共有53本,所刊載的內容幾乎涵蓋了自然科學各個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