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全穀物、培養肉……食品學界聚焦健康轉型與未來食品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西安10月29日電(胡可璐)疫情常態化下,食品產業健康升級路在何方?科技如何主導食品行業健康轉型?10月28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在陝西省西安市召開。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來自食品科技和產業界的2000餘位專家、企業界代表齊聚西安,共議後疫情時代食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之路。

  「疫情面前,中國食品產業凸顯產業鏈、供應鏈的成熟、強大及迅速集結,釋放強大產能的現代工業特徵。」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大會上說。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發言

  孟素荷談到,2020年1-8月,食品工業以5.08萬億元的營業額,實現了0.32%的艱難成長,在中國經濟中非常矚目。「支撐中國食品工業的根本,源於食品工業行業裝備水平從勞動密集型向自動化生產線2.0的邁進;源於食品安全的科學基石和從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的健康轉型;源於在產品多元化創新中提供的健康、安全、美味、高顏值的食品品質。」

  孟素荷分析,中國食品經濟將呈現數位化、健康轉型及食品多學科交叉融合中技術密集型特徵這三大轉變。科技是支撐行業在急速變化中的動力和定力。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企業將更多聚焦於健康產品和差異化創新,誕生更多「網紅食品」,龍頭企業將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中國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期已過,科技與產業穩健對接的黃金期正在到來。」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認為,未來農業將具備以下六個特點:一是三產融合;二是體現主體多元的特徵;三是綠色發展;四是健康引領,解決由吃得好到吃得飽的根本問題,即提供健康食品、農產品;五是裝備智能;六是全球配置。

  夯實食品工業基礎研究 探索未來食品

  在大會報告中,院士及專家學者圍繞食品科技和與會者分享了各自研究進展和觀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在「益生菌與人體健康」的報告中介紹,科技界對於益生菌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腸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推動了益生菌研究發展。梳理發現,對益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菌種資源挖掘、構建菌種資源庫;菌株生理解析,明確產業化應用特性;菌株的功能挖掘,選育優良益生菌菌株;菌株產業化應用。

  陳衛同時提醒,益生菌產業正在持續升溫,未來要避免「過熱」,一擁而上盲目追捧不利於產業發展。益生菌產品所有的功能宣稱均需建立在嚴謹的科學實驗基礎上。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在大會報告中分享了細胞培養肉技術研究進展和產業化情況。他表示,組織工程的發展,為細胞培養肉的實現奠定了基礎。細胞培養肉已經成為國際食品科技界的研究熱點。細胞培養肉的研製並非一蹴而就。培養肉技術將面臨如何獲取高純度的畜禽幹細胞並維持其乾性、研製無血清細胞培養基、實現畜禽幹細胞的高密度三維培養等諸多挑戰。

  談及未來培養肉的商業化,周光宏認為,要從最初的每克3000元,通過大規模細胞生產降到每克0.3元-0.03元時,產業化才有可能實現。「培養肉實現產業化的道路曲折,還有很多科研要攻克,但未來可期。」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葡萄酒分會理事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終身名譽院長李華作大會報告

  中國葡萄酒業如何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葡萄酒分會理事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終身名譽院長李華提到,葡萄酒不是生產出來的,而是種出來的。「風土」是葡萄及其釀成葡萄酒的「指紋」。自然葡萄酒,要求是在釀造過程中儘量少幹預、少添加,才能形成獨具特色的風味。

  多學科交叉與融合 推動營養與健康

  現階段,我國食品營養與健康研究正處於從傳統的表觀營養向基於系統生物學的分子營養學方向轉變的重要階段。

  為深入推進全穀物食品在國內快速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等權威專家,重點圍繞全穀物與健康中國建設、產業發展思路、全穀物食品標準體系建設等議題展開討論。

  近年來,通過改善乳製品加工工藝,充分挖掘乳成分中的功能因子、功能成分,成為乳製品工業價值提升的重要方向。科技與企業界專家,分享了不同工藝下牛奶風味活性組分及其感官品質、活性蛋白成分含量、熱敏性物質等最新研究成果。

  實現中國傳統食品產業煥新發展是食品科技的重要使命。由浙江大學馥莉食品研究院承辦的傳統食品現代化研討會,提出傳統食品現代化主要任務,分析傳統食品現代化發展趨勢。此外,專家還就「西北特色食品營養資源與營養健康」、「天然食品分子與健康」、「前沿科技與未來食品」等議題展開探討。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為學生創新大賽獲獎學生頒獎

  大會還舉辦了2020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的頒獎儀式。本年度科技創新獎包括技術發明獎、技術進步獎、產品創新獎3個專項獎。在教育、人才培養方面,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打造出教育論壇、學生創新大賽、研究生論壇、青年沙龍等多個品牌活動。據悉,今年學會與杜邦、盼盼、李錦記、恆順、三隻松鼠、娃哈哈等6家企業主辦了6項學生創新競賽。

相關焦點

  • 人造肉益生菌 專家解讀2019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原標題:2019年你吃得更健康嗎「人造肉」可以吃嗎?網紅食品靠譜嗎?益生菌真的有用嗎?剛剛過去的2019年,你關注過哪些食品?它們給你帶來了什麼困擾?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植物蛋白肉生產市場潛力大、商品化程度高,未來開發與真肉更加相似的產品,成為食品行業和科技界發力的一個方向。「人造肉」在創新發展中要加大科技投入,解決「人造肉」尚存的科學技術問題。比如,開展植物蛋白肉形成機理、原料供應、加工技術的研究,構建新的研發體系。在產業化過程中注重提升產品風味、質構、營養等,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 我國食品科技與產業深度對接的黃金期已經到來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在西安召開
    疫情常態化下,在轉型創新與「健康中國2030」浪潮的共同推動下,消費需求的變化持續推動食品產業供給側改革。如何讓百姓吃出健康已經成為我國食品產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課題與使命。後疫情時代,食品產業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健康化升級路在何方,科技如何主導食品行業的健康轉型?10月28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在陝西省西安市召開。
  • 全穀物的各國健康聲稱概況——全穀物的健康功效知多少
    近些年來,「全穀物」逐漸成為關注營養健康問題的消費者所關心和追逐的對象,超市的貨架上也總能看到「全穀物xx」的蹤跡。 // 到底什麼是全穀物呢?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攜手養樂多共倡益生菌健康理念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杭州5月22日訊 中國食品工業面臨著消費升級、健康轉型的巨大挑戰,作為食品工業中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之一,益生菌類產品的科研、技術及產業化發展備受關注。在5月22-24日舉行的「第十四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期間,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支持了與「菌」常相伴,健康「腸」相識"為主題的消費者課堂活動。
  • 健康消費升級 養樂多持續助力益生菌行業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3日訊 2018年,中國食品工業面臨著消費升級、健康轉型的巨大挑戰,作為食品工業中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之一,益生菌類產品的科研、技術及產業化發展備受關注。日前,國內外食品科學、益生菌與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科研人員齊聚廣州,在「第十三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圍繞益生菌的研究熱點、法規標準、產業創新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與研討。
  • 擁抱大健康藍海,錦旗生物集團董事長劉學聰聚焦益生菌產業發展
    如今,高品質的健康生活已成為社會的普遍追求,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推動,有人預計到2025年,中國健康產業的規模有望突破10萬億,儼然一片藍海!在這片備受期待的「海域」,錦旗生物集團在董事長劉學聰的掌舵下,早已揚帆起航,聚焦益生菌產業發展,加速開闢著發展新篇章。
  • 後疫情時代 養樂多聚焦益生菌研究,助力健康中國發展
    (原標題:後疫情時代 養樂多聚焦益生菌研究,助力健康中國發展)
  • 2019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解讀(上)
    你喝的酸奶裡,益生菌還活著嗎?自加熱食品為什麼不適合扎堆食用?朋友圈裡火爆的各種測評報告到底能不能信……在近日舉行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權威專家對2019年度十大食品相關熱詞進行了深入解讀。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周光宏:細胞培養肉未來或將上市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28日訊 在今日舉辦的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周光宏在主題為「細胞培養肉技術研究進展」的主題報告中介紹了世界細胞培養肉技術歷史、發展、現狀。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周光宏:細胞培養肉未來或將上市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28日訊 在今日舉辦的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周光宏在主題為「細胞培養肉技術研究進展」的主題報告中介紹了世界細胞培養肉技術歷史、發展、現狀。
  • 對接健康需求 養樂多助力益生菌行業發展
    資料圖片《益生菌科學共識(2019年版)》發布,養樂多「消費者課堂」面向公眾科普益生菌5月22日-24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支持的「第十四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杭州召開。今年是養樂多連續第14年支持該研討會。
  • 小雪過後,多吃4類食物,補充纖維素與益生菌,清腸養胃,更健康
    胃腸健康的兩大「功臣」,一是纖維素,二是腸道益生菌。纖維素也是一種碳水化合物,由於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最終只能成為糞便排出體外。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寄宿在人體腸道之中,可調節腸道黏膜與系統免疫功能,促進營養吸收保持腸道健康的作用。益生菌的種類繁多。比如酵母菌,具有調節腸道平衡、促進飼料轉化以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良好的益生特性,多作為飼料添加劑用於畜禽養殖。
  • 健康有益 6——2019(第六屆)益生菌國際高峰論壇完滿成功
    11月8日,由信息時報社、廣東食品學會共同主辦,健合(中國)有限公司協辦的「健康有益 6——2019(第六屆)益生菌國際高峰論壇」 (簡稱「益生菌論壇」)在T.I.T創意園隆重舉行。此次論壇,有邀請來自大學院校、醫療機構以及益生菌企業等單位的專業人士到場,包括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系主任、教授劉冬梅,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博導方祥,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陳運彬,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食品生物科技博士尤茹豔,健合(中國)有限公司科學高級經理、中山大學理學博士王園園,乳業資深專家王丁棉等業內專家親臨現場。
  • 2019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解讀(下)
    在近日舉行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權威專家進行了深入解讀。本版上期發布了四個熱詞的解讀,本期繼續刊發剩餘六個熱詞的解讀。熱詞五:益生菌功效引熱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理事長、江南大學副校長 陳衛  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副主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教授 何國慶  解讀內容:近年,我國益生菌產業蓬勃發展,在引領食品工業健康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匠心傳播益生菌健康法 養樂多冬季腸道健康沙龍圓滿舉行
    腸道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它對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冬季又是腸道不適的多發季節,為了讓更多人關注自身的腸道健康,認識腸道健康以及冬季補充益生菌的重要性,近日,養樂多分別在上海和武漢針對準媽媽和媒體工作者開展了主題為「慧吃『腸』運動,益『菌』更健康」的冬季腸道健康沙龍活動。
  • 益生菌哪個牌子好?益生菌產品帶來的健康理念
    益生菌市場日趨發展成熟,隨著消費者對益生菌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些產品信息模糊、添加人工合成成分的益生菌品牌被逐步淘汰出局。那麼益生菌哪個牌子好呢?這不僅僅是對益生菌產品的選擇,也是大眾對自身健康生活的選擇。益生菌哪個牌子好?益生菌與人體腸道健康息息相關在挑選益生菌品牌時,消費者很容易被品牌信息所誤導,而忽略了挑選益生菌的重要基本原則。
  • 益生菌行業迎來窗口期,養樂多為「健康」主線保駕護航
    8月19日-21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單位支持的「第十五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南京成功舉辦。來自國內外多位權威專家、40多所科研院所的專家與學者,以及50多家企業代表近500人共聚一堂,交流行業間的前沿觀點,探尋益生菌發展的未來航向。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來了!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中心」微信公號發文稱,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該人造培養肉重達5克,是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培養20天而成,由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完成。2018年11月,美國《科學》雜誌曾發布消息稱,實驗室培育的人造培養肉將很快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
  • 候選技術:內蒙古普澤生物益生菌菌株研發技術
    普澤生物從益生菌菌株研發到益生菌原料生產到益生菌製劑整個產業鏈中,為具備集科研、生產、貿易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型企業。以益生菌菌株為核心,普澤生物自主研發更適合中國人體質的益生菌菌株。匠心研發64年,普澤生物持續對益生菌株進行開發和工業化生產,通過菌株的開發,擁有2500株益生菌菌株資源庫,益生菌菌粉原料可以達到5千億活菌水平的高密度發酵核心技術及產業化技術的實力,增強了我國在益生菌領域的研發實力及上遊原料供應能力。
  • 恭喜漢臣氏再獲益生菌國家專利
    作為擁有十五年益生菌自主研發生產經驗的實力企業,漢臣氏長期致力於益生菌培養技術及工藝方面的研究。近日,漢臣氏自主研發技術再度實現新突破,榮獲一種發酵乳桿菌優化培養基及其培養方法國家發明專利!2011年發酵乳桿菌列入我國《可用於食品的菌種名單》,2016年發酵乳桿菌列入《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