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的環境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在歷史上地球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導致地球有80%以上的生物都處於滅絕的狀況,這5次生物大滅絕也讓地球的環境一片生靈塗炭。
如今地球的生態環境是非常和諧的,孕育了各種各樣的生命,也是人類的唯一家園,地球之所以能為地球生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主要是因為地球有豐富的水資源、氧氣以及大氣層,但是在很早以前地球是沒有氧氣的。
沒有氧氣的地球對於大部分的生物來說都是難以存活的,不過在25億年前,地球上儘管沒有氧氣,也依然存活了很多生物,這些生物就是厭氧生物,對於這類生物來說,氧氣就是致命的毒藥。
厭氧生物是很難在有氧條件下生存的,它們在無氧的條件下將糖蛋白質等有機物分解,但放出的能量卻很少,所以厭氧生物一般個體較小,屬於原核生物,沒有細胞核,只存在稱作核區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
在地球還沒有氧氣的時候,是厭氧生物爆發的時期,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太古時代(25-38億年前),是地質發展史中最古老的時期,一般指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到25億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藍藻)普遍出現這段地質時期。
太古時代在經歷最後一個階段Neoarchean(新太古代),也就是從距今28億年前到25億年前,這期間地球的火山和板塊運動比較活躍,地殼也比較薄,經常會出現開裂、斷層的現象。
不過在太古時期已經形成了大氣層,溫度與如今的氣溫也沒有很大的差別,只是當時的大氣層是沒有氧氣的,濃度比較高,主要成分是氦氣和氫氣。後來隨著火山的噴發,二氧化碳被釋放出來,兼有甲烷、氮氣和水,而這些因素也是之後地球產生生命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隨著地球的不斷演變與發展,地球經歷了大氧化事件,大氧化事件是指約在26億年前,大氣中的游離氧含量突然增加,由於大氣的氧氣突然增加,使厭氧生物開始大規模消失,從而促進了多細胞生物的發展。
有研究表示,在冰河世紀過去後不久,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急劇增加,當時的大氣含氧量已經達到了現今氧氣含量的15%,厭氧生物也幾乎滅絕了,而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存活的厭氧生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它們形成了有氧代謝功能。
而這些生物也進化成了真核生物,生命形態比原核生物要更加複雜,因為真核生物有以核膜為邊界的細胞核,是所有單細胞或多細胞的、其細胞具有細胞核的生物的總稱,它包括所有動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著的複雜亞細胞結構的生物。
真核生物讓地球的生命形態變得更加複雜,如今地球上的生物基本上都是真核生物,包括人類。而大氧化事件令地球的地質結構、礦物等物質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另外海洋的含氧量也大大提高了。
大氧化事件的發生,讓地球環境變得越來越溫和,為生命的誕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有專家認為,生命的誕生是從大氧化開始的,然後單細胞生物開始大量出現,之後又出現了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的發展再到低級生物,最終出現了高級生物。
地球生命的一步步演化都是非常神奇的,地球的大氧化事件得以讓人類誕生,倘若地球沒有發生大氧化事件,那麼地球的生命就很有可能會出現其他形態。那麼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