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約24億年之前太古時期的地球,經歷了一次巨大的變故,這次變故讓地球大氣從無氧變為有氧,讓地球的生命從厭氧生物轉變為有氧生物。不管是從地球的環境還是生命類型,都讓地球發生了徹頭徹底的改變。這次變故就是被稱為地球演化的大氧化事件。

大氧化事件到底是什麼?
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環境無疑是非常適合生命生存的,可現在的環境對於大氧化之前的生物來說,就是地獄般的存在。地球誕生於差不多46億年之前,最初的地球中的大氣是幾乎沒有氧氣的,但沒有氧氣並不代表沒有生命。在早期的地球,是由一種不呼吸氧氣的厭氧生物統治著地球。當然它們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原核生命,原核生命是由原核細胞組成的一類生命,一般為單細胞生命,所以也把這個時期稱為太古宙時期,這個是原核生命統治的時期。

在大約24億年之前,太古時期的地球出現了一次氧含量急劇上升的現象,這次重大的變化是地球演化史的一個重要階段,它徹底的改變了地球的生命形態,所以稱這次變化為大氧化事件。大氧化事件的發生無疑是對厭氧生物的致命打擊,這次的演化事件致使大量的厭氧生物死亡,而氧含量的增加也讓地球進入了長達3億年的休倫冰期。因為新形成的氧消耗掉了大部分可以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這使得地球溫度急劇下降。

在大氧化事件和休倫冰期的雙重打擊下,厭氧生物幾近滅絕,但存活下來的厭氧生物則慢慢適應了新的有氧環境,形成了有氧代謝功能。有氧代謝的形成則出現了比原核細胞更加複雜的真核細胞,真核細胞的誕生則讓地球的生命變得更加多樣,讓生命的形態變得更加複雜。像我們人類,動物,植物都是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真核生物。大氧化事件也讓地球的礦物變得更加多樣,我們知道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躍的氣體,它有很強的氧化性,它能和許多的巖石和礦物發生化學反應,改變它們的成分和結構,形成新的礦物。
在大氧化之前,所有的元素都是處在氧氣含量極低的環境,元素之間的組合受到了限制,形成的礦物種類較少,大氧化發生之後,在近地表環境中,許多元素則是以一種或多種演化形式存在於礦物之中,這也讓地球的礦物變得更加多樣。在經過這次大氧化事件之後,地球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正是這次的變化才讓地球進入了全新的演化階段,讓厭氧生物進化出了有氧代謝功能,形成了真核細胞,進而再由真核細胞構成了如今更為多樣更為複雜的生命形態,從而造就了如今獨一無二的地球,也正是這次的大氧化事件,才讓地球出現了人類。到底是什麼造成了大氧化的發生?目前對於大氧化的產生原因還沒有明確的定論。
一種觀點是認為在太古宙時期,有一種名為藍藻的藍細菌。這種原核生物屬於自養生物,意思就是它可以根據光合作用,利用陽光來產生自己所需的能量,同時它會將產生的氧氣當作廢氣排出體外,也正是這個小小的舉動,從而讓地球的環境發生了永久性的改變。還有一種觀點是認為在太古宙時期,地球表面的火山爆發已經不像冥古宙時期那樣激烈,而由於火山爆發會釋放出一些可以消耗氧氣的還原性氣體,比如氫氣,這些氣體的釋放速率在大氧化之前是遠大於氧氣的產生速率,而大概在24到27億年之間,這種還原性氣體的釋放速率則突然下降,從而導致了氧氣的大量聚集,使得大氧化事件爆發。現在回頭想想,若是大氧化事件沒有發生,地球到底會變成怎樣的地球,會不會誕生其他另類的生命形態?或許這就是其他星球的演化形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