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亮點丨彰顯「生態+科技」內涵 堅持「科技+產業」導向 兩江新區...

2020-11-22 上遊新聞

五月八日,在明月湖與明月山相映的湖光山色之中,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記者 張錦輝 攝

重慶日報消息,4月27日,兩江協同創新區明月湖上,由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科創中心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清潔船,圓滿完成了自己的「首秀」。

而這,只是兩江協同創新區眾多智能化場景應用的一個縮影。

5月8日,重慶日報記者在兩江協同創新區採訪時看到,這裡正致力於將科技與產業、人才、生活場景、山水林田湖草保護融為一體,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已聚集2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

為抗擊疫情研發「黑科技」

今年2月,由華東師範大學重慶研究院研發的一款可見光催化殺菌消毒產品投入應用,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貢獻。

華東師範大學重慶研究院於2019年4月落戶兩江協同創新區。根據落戶協議,華東師範大學重慶研究院將打造以精密光譜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產學研合作平臺,而這款可見光催化殺菌消毒產品,正是華東師範大學重慶研究院落戶後的重要成果。

武漢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去年7月籤約落戶兩江協同創新區,研究院籤約企業數傳集團於今年1月聯合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出版社研發出了智能閱讀機器人「RAYS小睿」。

「RAYS小睿」非常聰明,熟讀學習類、社科類、文學類等圖書和期刊等內容,同時支持音頻、視頻、電子書等多種呈現形式,滿足了人們疫情期間,在家「充電」的需求。

截至今年4月底,兩江協同創新區已經吸引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2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落戶。疫情期間,這些高校及科研院所發揮研發技術優勢,加強抗擊疫情的科技研發及產品推廣。

有關統計顯示,落戶兩江協同創新區後,華東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4所高校共計完成申報科技攻關項目12個,涉及應急殺菌消毒設施及高效消毒通道、高靈敏新冠病毒(SARS-CoV-2)檢測試劑盒研製、智能人體外表面消毒門櫃等產品和解決方案。

促成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催生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除了支持抗擊疫情,兩江協同創新區還將促成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為重慶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比如,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科創中心除了研發無人駕駛清潔船,還看準兩江新區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機遇,準備在航空航天、新型材料方面下功夫,向落戶新區的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網際網路項目,以及民營火箭企業零壹空間尋求合作。

而同濟大學重慶研究院策劃了兩條高端裝備產業鏈,該院執行院長唐劍暉表示,一條是整合重慶風電裝備製造和船舶製造優勢,探索「海上風電-風電制氫-氫能源船舶」項目研發;另一條是結合重慶山水城市特點,研髮長江水環境應急清潔船舶、重大醫療需求應急救援車輛、高樓與山林火災應急消防無人機,並通過智能城市指揮中心,建立基於神經網絡,結合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建設的智慧協同的一體化應急網絡體系。

除此之外,中科院計算所西部高等技術研究院也提出以智能超算、生命信息科學、產業網際網路為主要發展方向,分別建設智能超算、生命信息科學、產業網際網路等3個研究中心。

「兩江協同創新區堅持以『科創+產業』為導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表示,雙鏈的深度融合,有望在未來催生出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是創新之地更是宜居之地

30平方公裡內擁有5個公園10餘處綠地

5月8日,重慶日報記者在兩江協同創新區採訪發現,該區的「創新Σ空間」已率先建成,這片區域的建築都被綠色覆蓋,連樓頂都是綠色草坪。

「早在2018年,兩江協同創新區設計規劃總體結構時,便提出要以『一半山水、一半城』為原則,生態用地、產學研用地、生活用地比例為3∶2∶1。」兩江協同創新區負責人王飛說,打開全國各個科技創新之地的版圖,不難發現,在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之地,往往也是高品質生活宜居之地。杭州雲棲小鎮、上海張江科學城便是其中生動的教科書,兩江協同創新區,也要提升「親和力」、增加「煙火氣」,為科創人才創造高品質生活。

王飛表示,2018年,兩江新區向全球公開徵集具有前瞻性與創新性的規劃設計理念和方案,最終確定由英國查普門泰勒公司全球董事克裡斯·蘭克斯擔任主創設計師。他曾「操刀」過倫敦BBC媒體城、上海前灘媒體城、上海環球港等國際性重要區域及項目。

按照規劃,兩江協同創新區總佔地30平方公裡,擁有5個公園和10餘處社區級綠地,區內將實現90%以上公交+步行綠色出行;7個產、學、研、生活功能混合組團,配置城市、組團、社區三級公共服務體系,為區內科技人群提供包括國際化交往、科技轉化、醫療健康、基礎教育、生活配套、長租公寓等全方位服務。

目前,兩江協同創新區正加緊建設,只爭朝夕。「所有開工建設項目都已經辦理完成『智慧工地』相關手續,今年6月,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和聯合產業孵化基地將同步開建。」王飛表示,協同創新區的建設者們,正「全力以赴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

重慶日報記者 陳鈞 實習生 王天翊

原標題:彰顯「生態+科技」內涵 堅持「科技+產業」導向 兩江新區高標準建設協同創新區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VR/AR、無人機群演……西洽會到兩江新區展區體驗多種「黑科技」
    5月15日,記者從兩江新區了解到,西洽會上,650平方米的兩江新區綜合展示區內,27家企業攜近50個「硬核」產品亮相,涉及展示汽車、高端裝備、數字經濟、電子、生物醫藥五大板塊內容,「黑科技」滿滿。展出面積650平米 突顯兩江特色作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領頭雁」「排頭兵」,兩江新區綜合展示區位於N5館,以「開放、創新、活力、生態」為主題,展出面積650平方米,突顯兩江特色。
  • 解讀《關於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五大關鍵詞
    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意見》給兩江新區的第一項任務便是抓創新,加快兩江新區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兩江新區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做大做優科技創新平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兩江協同創新區規劃建設;構建更具吸引力的創新生態;大力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近年來,兩江新區大力推進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智慧公園、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三大創新平臺。
  • ...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兩江協同創新區元旦忙施工 創「兩江速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中,首先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也把『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放在今年經濟工作任務的首位。兩江新區正圍繞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聯手天府新區,深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助力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瑞聲科技攜WLG新技術 落地重慶兩江新區建智能製造產業園
    唐良智會見瑞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潘政民 見證瑞聲科技與兩江新區管委會等共同籤署投資協議6月26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會見瑞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潘政民,見證瑞聲科技與兩江新區管委會、市經濟信息委、渝北區政府等共同籤署項目投資協議
  • 國立元創落戶重慶兩江新區 助推生物醫療產業發展
    日期:2016/12/09 15:17:56  來源:兩江新區官網 編輯:劉春雪     12月7日,記者從兩江新區網際網路產業園獲悉,重慶國立元創集團正式落戶兩江新區。
  • 兩江新區企業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獲第七屆重慶市市長質量...
    兩江新區企業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獲第七屆重慶市市長質量管理獎 2020年11月09日 19:11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11月9
  • 長春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籤約落戶兩江新區
    7月30日,長春理工大學與兩江新區籤署合作協議,將在兩江新區建設長春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    王志傑表示,兩江新區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努力成為重慶發揮「三個作用」的先行區示範區。相信在長春理工大學和兩江新區的共同推動下,相關合作項目將成為校地合作典範。兩江新區將為項目建設及後期運行提供優質、高效、便捷、全面的服務。
  • 兩個航空航天產業重點項目在重慶兩江新區開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張建恆表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將抓住新基建機遇,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持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助力重慶和兩江新區數字經濟發展,為譜寫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新篇章作出應有貢獻。
  • 兩江新區這家「黑科技」公司開業投產 反無人機技術行業領先
    兩江新區這家「黑科技」公司開業投產 反無人機技術行業領先 日期:2017/08/15 17:57:57  來源:兩江新區官網 編輯:劉春雪     近日,記者從金泰公司獲悉,位於兩江新區金泰智能產業園的重慶翼動科技有限公司
  • 兩江新區產業升級 康寧重慶液晶玻璃基板工廠投產
    實習生 馮司宇 攝華龍網2月16日15時53分訊(首席記者 黃軍 實習生 馮司宇)瞄準產業高端,增加有效供給,重慶兩江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新機遇。今(16)日,康寧重慶8.5代液晶玻璃基板工廠在兩江新區水土高新技術產業園舉行工廠投產儀式。
  • 兩江奔騰②|創新之谷 兩江協同創新區的蝴蝶效應
    相關新聞:兩江奔騰①|蝶變之城 龍盛水土書寫兩江人居傳奇核心提示:「十三五」,兩江新區一路奔跑,產業、科技迭代發展年輕的重慶兩江新區,也順勢而為演化出了自己的「蝴蝶風暴」——以創新為「蝶翼」並形成勢能的兩江協同創新區。兩江協同創新區,正按照產業、人才、生活、生態「4個協同」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推進建設,目前已吸引國內外三十家科研院所入駐,部分科技成果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
  • 兩江協同創新區大力提升生態景觀 明月湖上升起「新月」
    兩江協同創新區大力提升生態景觀 明月湖上升起「新月」 2020年10月21日 20:01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近日,記者了解到,兩江協同創新區正在緊緊圍繞
  • 深圳大鵬新區:打造產業融合發展創新高地
    ,全面展示新區近年來著力構建自主創新體系與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的豐碩成果,彰顯出大鵬生態島、生物島、生命島的鮮明優勢及特點。本報記者楊陽騰攝生物引領 營造一流創新環境近年來,大鵬新區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創新創業、加快產業、研發、市場、資本、人才等要素協同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生物產業是大鵬新區一直以來的發展亮點。
  • 兩江新區 南洋理工 重大共建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
    重慶兩江新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重慶大學三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建設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此次籤約標誌著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拉開「智力合作」序幕。  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凌月明表示,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的建立有利於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提供智力支撐,也有利於重慶乃至中國西部聚集高科技、外向型的高端人才,更有利於提升重慶乃至中國西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水平,對將重慶兩江新區打造成為打造長江上遊地區的創新中心、西部的人才高地、科學發展的示範窗口意義重大。
  • 「LOGO投票」選你喜愛的「智匯兩江」標識!
    三條智匯箭頭、匯字:即智能、智慧、智士;指兩江新區大數據智能化等優勢產業,以及有創新創業夢想的創新人才;匯聚、匯合、匯集,喻指全球創新資源要素、海內外創新創業英オ、天下有志之士,匯聚重慶兩江新區,共創無限未來的良好願景,既展現海納百川、包容開放的平臺優勢,也體現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態優勢。
  • 1元坐飛機「秒殺」福利……兩江新區「雙曬」直播帶貨火了
    光明網重慶8月14日電8月13日晚,在淘寶兩江「雙曬」直播間,兩位重慶電視臺主持人何苗苗、李忠笈「變身」帶貨主播,向網友們推介兩江新區的熱門文旅線路,文創產品。其中有不少1元秒殺好物,讓網友們大呼超划算。
  • 兩江新區、南洋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共建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
    華龍網3月2日12時10分訊(首席記者 黃軍)記者今(2)日從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獲悉,重慶兩江新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重慶大學三方共同籤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拉開了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智力合作的序幕。
  • 中科院計算所在兩江新區設研究院
    今天兩江新區大數據產業發展又增添了新動能!內陸開放又增添了新引擎!(視頻 王治傑 攝 )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黨委書記李錦濤,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袁家虎出席揭牌儀式,並見證西研院與重慶警察學院、中科先進產業基金、重慶立洋環保籤約。
  • 川渝兩大新區 兩月三度攜手 同造輻射內陸戰略引擎
    2月28日,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管理層通過視頻連線,召開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第一次聯席會議,雙方明確「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這一總體思路,在網上「見面」商討如何圍繞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推動產業、創新、開放等六項合作。隨後,兩江新區迅速成立了內陸開放門戶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辦公室,加強與天府新區通力協作,加強交通、創新、產業、生態等方面的協同對接。
  • 兩江新區要做大做強,有哪些重點任務?
    人民網重慶1月15日電(陳琦、黃軍) 重慶市政府新聞辦今日舉行兩江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高品質生活示範區」新聞發布會。據了解,重慶市委、市政府對兩江新區高質量發展專題研究部署,專門出臺了《關於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兩大定位: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建設重慶智慧之城;兩大目標: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