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編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大量循證學證據顯示,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是一類非常有效的抗抑鬱藥物。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此類藥物的臨床應用急劇減少。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缺少藥企推動、新藥不斷湧入市場等,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醫生對此類藥物的療效優勢及用法並不熟悉,同時對其不良反應心存顧忌,尤其是高血壓危象及5-HT症候群。
國內外權威指南中,MAOIs往往位居三線治療開外,在臨床實踐中幾乎已經被打入冷宮;甚至有人會說:「這年頭還有人用MAOIs?」
事實上,我們對於MAOIs的很多誤解基於已被淘汰的數據,結論已不再可靠,有必要為其「平反」。一項發表於12月Current Psychiatry的綜述中,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Jonathan M. Meyer博士對有關MAOIs的信息進行了更新,旨在澄清廣大醫生對此類藥物的認知誤區,推動其合理應用。
MAOIs一覽
有關MAOIs的問世,可參考《抗抑鬱藥百年縱覽(一):從可口可樂到5-HT受體亞型調節》一文。表1簡要總結了美國市場上可以見到的六種MAOIs產品,包括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新型選擇性MAO-B抑制劑雷沙吉蘭。
表1 美國市面上的MAOIs一覽(整理自Meyer JM. 2017)
基於抑鬱症單胺假說,調節5-HT、NE及DA水平是目前治療抑鬱症的主要途徑。現有一線抗抑鬱藥往往僅對其中一或兩種遞質具有直接效應,而非選擇性MAOIs可通過抑制MAO-A及MAO-B直接強化上述三種遞質的傳遞。STAR*D研究顯示,只有不到一半的抑鬱症患者在SSRIs、SNRIs、米氮平或安非他酮單藥治療下實現臨床治癒,提示MAOIs(如苯乙肼、反苯環丙胺等)的潛在臨床價值。此外,MAOIs還可有效治療其他精神障礙,如驚恐障礙及社交恐怖症。
MAO-A與MAO-B的區別
儘管MAOI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被發現,但直到1968年,研究者才開始推測,該酶擁有不止一種類型。基於底物及組織分布的不同,MAO-A與MAO-B的區別如表2:
表2 MAO-A和MAO-B的區別(整理自Meyer JM. 2017)
其中,苯乙胺存在於多種食物中,如巧克力。該物質在體外可產生類似於苯丙胺的效應,但兩者存在一個重要差異:口服苯乙胺的半衰期只有5-10分鐘,因而對中樞神經系統無顯著影響。
組織內MAO-A:MAO-B的相對含量,大腦為25%:75%,肝臟為50%:50%,腸道為80%:20%,外周腎上腺素神經元為90%:10%。在美國,所有用於治療抑鬱的MAOIs均為不可逆性非選擇性MAOIs。
MAOIs對飲食的要求
MAOIs令人「聞風喪膽」的一點即在於,該藥要求患者嚴格「忌口」,尤其是控制酪胺的攝入,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很多醫師知道,使用MAOIs的同時大量攝入酪胺可導致血壓升高;然而,原始報告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發布之後,大部分醫師高估了高酪胺食物在生活中的比例。日前,MAOIs領域的頂尖專家之一Ken Gillman指出:
得益於食品製作工藝及衛生監管的進步,酪胺含量非常高以至於構成安全問題的食物已經很少。過去使用MAOIs的患者中,奶酪是唯一一種與高血壓致死相關的食物。如今,絕大部分奶酪也相當安全;即便是「熟透了」的奶酪,只要遵循健康飲食的比例,通常也是安全的。然而,酪胺敏感性存在個體差異,有時食物中的酪胺含量不可預測,提示我們仍需要做一些工作。
酪胺
酪胺是一種生物胺,在新鮮的動物蛋白質來源中含量很低,但在腐敗及發酵食物中含量較高。現代食品製作工藝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食物中的酪胺含量,除了某些特定種類的奶酪及醬製品。另外,通過使用先進的液相色譜法,我們已經可以獲取特定食物中酪胺的精確含量;2000年之前發表的一些數據由於使用了過時的檢測手段,其結果並不可靠。
吸收後,酪胺經由腸道MAO-A代謝。此外,酪胺不僅是MAO-A的底物,還是DA轉運體(DAT)、NE轉運體(NET)、囊泡單胺轉運體-2(VMAT2)及痕量胺相關受體1(TAAR1)的底物。酪胺通過NET進入細胞,激動TAAR1,將NE置換出來,造成後者的釋放。一旦MAO-A受到抑制,酪胺代謝減少,NE在短時間內大量釋放,加之MAO-A受抑制也減少NE的降解,最終導致血壓升高等外周效應。
所有口服不可逆性MAOIs均可強效抑制腸道及全身MAO-A,對酪胺的大量攝入較為敏感。在使用口服MAOIs時,含8-10mg酪胺的膠囊即可能導致收縮壓升高30mmHg。
我們應該告訴患者什麼?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這一論點並不總是正確,但對於MAOIs與酪胺攝入而言則具有參考價值。儘管在使用MAOIs時,服用純酪胺膠囊可能導致收縮壓的升高,但存在於食物中時,酪胺含量<50mg通常不會造成需要臨床幹預的血壓升高。事實上,現在大部分人一餐所攝入的酪胺量極少超過25mg。與患者討論忌口問題時,以下概念需要了解:
▲ 1960-1964年間,食物中的酪胺含量遠遠高於現在,且當時的患者甚至不知道要忌口。即便這樣,使用MAOIs的大約150萬名患者中,僅出現了14例死亡個案,相當於十萬人中不到一例,還不能除外有無其他原發病,遠遠達不到「洪水猛獸」的程度。
▲ MAOIs本身不升高血壓,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 常規鍛鍊或其他高強度運動(如舉重)時,收縮壓也可能一過性升高至200mmHg以上,而基線狀態下180-220mmHg的收縮壓並不升高蛛網膜下出血風險。
只有在患者大量攝入酪胺(如≥100mg),或收縮壓在較長時間(如2個小時)內持續超過220mmHg時,才有必要到醫院進行評估。事實上,攝入≥100mg酪胺絕非易事,幾乎都是蓄意為之——一個人需要一餐進食100g陳年奶酪才可能達到這一數值,對消化道的考驗可想而知;而既往有報告顯示,400mg酪胺也可能不會引發任何已知的不良反應。
表3 部分常見食物的酪胺含量(整理自Meyer JM. 2017)
只有極個別上了年頭的奶酪及其他食物含有較高水平的酪胺,而這些食物也絕非不能碰,嘗一嘗並無太大問題。目前,可攜式血壓計已經相當普及;一旦患者忘了忌口,或是在攝入酪胺1-2個小時後出現頭痛,可以使用此類工具測量血壓。絕大部分情況下,這些不良反應是自限性的,可在2-4小時內自行緩解。
極個別的情況下,患者有可能攝入≥100mg酪胺,此時則需要接受評估。務必注意的是,此時無論如何不能使用硝苯地平等可迅速降低血壓的藥物,否則可能誘發嚴重併發症,如心肌梗死。首先可以讓患者平靜下來,一些醫生傾向於使用低劑量(相當於阿普唑侖0.5mg)的苯二氮䓬類藥物幫助患者鎮靜,因為焦慮也可升高血壓。近期一項針對急診人群的研究顯示,對於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00mmHg且不伴有靶器官損害的患者而言,阿普唑侖0.5mg的降壓效果與卡託普利25mg相當。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應告知患者,如果對某種食物不太熟悉,或者食物明顯放了很長時間或經過高度發酵,除非進一步明確這些食物的底細,否則應避免食用。有研究者對常見食物的酪胺含量進行了總結,部分食物如表3。即便是古董級的奶酪,其酪胺含量可能超過1,000mg/kg,患者也可少量(<1盎司,約28.35g)食用。除非極其莽撞地大量進食,否則常規食物引發具有臨床意義的酪胺攝入的風險非常之低。
奶酪、歐洲香腸等並非東方人群的常見飲食;然而,中國飲食博大精深,故應適當小心。基本原則是,新鮮食物的酪胺含量通常很低,相對危險的往往是醃製、煙燻、冷藏或發酵食品。
結語
鋰鹽、氯氮平、MAOIs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療效卓越,適應證內的使用不足。很多醫師因為不熟悉這些藥物而害怕,因為害怕而不處方,而這種不熟悉源自系統培訓的嚴重缺乏。近期,紐約的一個項目試圖通過開展醫師教育,以增加氯氮平的合理使用;同理,增加MAOIs相關的培訓也有望讓此類療效甚佳的藥物煥發第二春。
無論如何,MAOIs已不再可能成為抑鬱症的一線治療用藥;然而,我們有必要更好地了解此類藥物,澄清認知誤區,讓此類藥物發揮應有的價值。下文將探討MAOIs的用法用量、增效治療及5-HT症候群風險。
(未完待續)
文獻索引:Meyer JM. A concise guide to 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Current Psychiatry. 2017 December;16(12):14-16,18-23,47,A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