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我們患上抑鬱症已經是一件很倒黴的事情了,但當下治療抑鬱症的方法還不是非常完美。
比如藥物治療來說,經常是服用一段時間你會發現正作用還沒有,先來的都是副作用,這也讓很多人對藥物治療打起了退堂鼓,對抗抑鬱藥物及其抗拒和排斥。
抗抑鬱藥物的原理
當下醫學已經證明,人的精神情緒活動和大腦中的某些神經遞質濃度有關,那麼什麼是腦神經遞質呢?
比如我們目前理論認為,5-HT掌管情感、欲望、意志;去甲腎上腺素提供生命動力;多巴胺傳遞快樂。
如果這三種神經遞質失去平衡,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就會減弱或改變,人體就會出現失眠、焦慮、強迫、抑鬱、恐懼等症狀,表現為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神經精神疾病。
目前市面上大多抗抑鬱藥物也是根據這個理論產生的,比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ls)、5-羥色胺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ls)用於抑制神經元對相應神經遞質的再攝取,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ls)則用於減緩這些神經遞質的分解,從而增加這些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的濃度。
開始時別著急,可能需要試錯
如果醫生要求你在抑鬱時服用藥物,這時你千萬別排斥,因為醫生肯定不會害你。
但你會發現,網上總有人說自己吃了藥也不見好,甚至副作用很大,這時候你可能會大大喪失信心甚至對藥物本身產生失望感。
這時候你當然不該喪失信心,要明白抗抑鬱藥物種類非常多,一開始的藥物不適合你不代表所有的藥物均無效。
假如你的運氣足夠好,使用一兩種藥物就起效了,比如我就是吃了兩種藥就發現有一種對我有效。
倘若短時間內沒有起效,你也別擔心,要遵循一個原則:一般至少要足量足療程服用,同時至少保證4-6周不要輕易自行斷掉,倘若超過兩個月還沒有效果就需要和醫生討論是否需要換一種藥物了。
這裡我建議大家在服藥藥物時就要相信它對我們有效,因為藥物本身是有一定的安慰劑效應,倘若你在服藥時總覺得藥物肯定有害沒作用,是會影響藥物的效果的。
維持期也需要遵循醫囑足量足療程
當你選擇一種抗抑鬱藥物有效時,還不能掉以輕心,這時候還需要維持治療。
這個階段大致是你服用抗抑鬱藥物兩個月後,這時候你可能感覺自己的症狀少了很多,可這時候也不能隨意刪減藥物,因為這時候你可能並非真正的康復,也僅僅只是臨床治癒而已。
我這裡見到很多人症狀剛剛好轉,就認為沒事了,把藥一扔,最後復發,真的是太可惜了。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還是要聽從醫生的進行繼續維持治療,大致維持期是6到9個月時間。這就是所謂的一個足療程之維持期階段。
減藥期需要一點點減量
最後,你經歷了痛苦的試藥期和維持期終於抑鬱症狀真正得到了緩解,這時候我們還需要面臨一個最後階段——減藥期。
這個階段如果我們沒有處理好還是會存在一些戒斷反應,這裡強調一下,戒斷反應並非有些不靠譜言論推斷那樣講是因為藥物可以成癮,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大腦神經遞質剛剛靠藥物得到鞏固恢復正常量,這時候突然撤掉藥物可能會造成反彈。
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一點點減量,在和醫生的配合下進行,最後這個階段大致可能3-6個月。
我們只有按照上述這個步驟進行,藥物治療才能最有效也最大限度防止復發,當然,藥物治療抑鬱症只是一個方面,因為光靠藥物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更多時候,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對自己採取一些自救措施,比如:閱讀,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改造認知、體育鍛鍊,當然如果你有條件還可以參加心理治療,藥物和心理治療的配合可以讓抑鬱症更好地得到緩解。
最後給大家總結一下:1、試錯期,大致4-8周;維持治療期,大致6-9個月;減藥期,大致3-6個月。#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