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電腦和手機上看完了之前在網上下載的賈德最新(2012)作品《庇里牛斯山的城堡》。其實以前用手機翻看過,但是看不懂!直到昨天我嘗試用電腦來看——這樣顯得字比較大,閱讀也比較方便,我才明白我看不懂的原因了:我沒有意識到小說一開始便是昔日的一對戀人通過電子郵件通信,而我在沒有明顯段落差別的信件中感到不知所云,前面一段剛稱呼對方為斯坦,下段就出現對蘇倫的稱呼。
而通過電腦我終於發現了這個問題——其實兩個主人公是通過電子郵件來聊天的,但電子書的弊端在於你無法立刻知道下一段是誰的信,往往需要讀上一段才明白,因為兩者之間的信沒有明顯差別(紙質書兩者的信用不同大小的字來區別)。不過,當讀到後面,清楚了兩人所主張的思想——斯坦是唯物主義者,而蘇倫是唯心主義者,閱讀起來也就更輕鬆了。
當讀到「我不相信人死後會有靈魂,生命只有一次……」類似句子時,你可以知道這是斯坦發給蘇倫的電子郵件;當你讀到「誰也不能否認世間存在『超自然』現象,靈魂是暫時寄宿於短暫肉體的永恆之物……」時,很容易知道這是蘇倫寫給斯坦的郵件。不得不承認,賈德的這一部新作給我一個震撼——小說可以這樣寫!其實這本書大部分內容都是由電子郵件的對話完成的,難怪挪威《日報》說賈德是最具原創性的勇敢作者,不錯,賈德的每部作品都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這本書圍繞主人公斯坦和蘇倫在三十多年前發生的一樁離奇事件展開的,「紅莓女」的出現,讓相戀的兩位年輕人從此分道揚鑣。因為「紅莓女」的出現,讓兩位年輕人發現彼此的信念不同——蘇倫是唯心主義者,斯坦是唯物主義者。這是他們分手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無法承擔這種負罪感——撞死「紅莓女」後逃跑——一起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因為只要看到對方,便會想到「紅莓女」,而想到「紅莓女」便讓雙方都陷入無法自拔的自責和愧疚之中。
三十年的光陰轉眼即逝,而三十年前的那場車禍卻一直存在兩個曾經相戀的兩人的潛意識之中。直到三十年後同時出現在曾經一起住過的旅館之中。斯坦認為這「純屬巧合」,而信基督教的蘇倫卻認為這是「心靈感應」產生的結果——也就是人的第六感。無論是巧合,還是心靈感應,都是無法確卻知道哪個是真或者哪個是假。就如我們無法知道在宇宙大爆炸之前世界是什麼樣子一樣,沒有人可以給出答案,也沒有人知道這世界是否存在「靈魂」這東西。
在蘇倫寫給斯坦的郵件中,回憶當年發生的「離奇事件」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紅莓女」在被他們的車撞死後,在一處滿是鮮花的山坡中現身,並且對兩戀人說:「我是過去的你,你是將來的我」。「紅莓女」這句話不僅具有詩一般的美麗,而且還為小說結局——蘇倫將被車撞死——埋下伏筆。這句話也印證了蘇倫的唯心主義觀點——人具有靈魂!
總體來說,這本書非常不錯。這是本很哲的小說,它可以說是一場關於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的一場辯論賽;也是一本比較動人的小說,它也可以說是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愛故事。如果你喜歡閱讀有思想碰撞但不枯燥乏味的小說,那麼這本書再適合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