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史觀,值不值得提倡?唯心和唯物有著怎樣的辯證關係?

2020-12-05 騰訊網

唯物主義史觀,值不值得提倡?唯心和唯物有著怎樣的辯證關係?在我看來,沒有唯心,均是唯物。比如說,神,靈魂,鬼魂,我都看到了,能說是唯心嗎?還有報應,我也看到了,能說是唯心嗎?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要考察一個時代,就要考察一個時代的物質生產方式。物質的因素是根本的因素,但是其他因素並不是完全無關的因素,只是從屬的因素。同時離經濟越遠的因素,就越是具有相對獨立性,在一定程度上有過去的殘餘,而又可以超越時代。但是這些因素,歸根結底總是要與物質因素相符合,隨著物質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唯物史觀還認為,物質的情況決定了歷史發展的大方向,而其中的英雄人物和社會差異則使得歷史發展的方式有所不同。雖然英雄人物很重要,但是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因為物質決定歷史方向,而物質是由人民生產的。

唯物史觀反對的是:「認為要依靠統治階級的自我覺醒來推動社會進步」「認為英雄造時勢,人民都是群氓」「認為歷史由人們普遍的自由理性主導發展」「認為社會的發展只有量變沒有質變(否認革命)」等等。

經濟本身是世界市場的產物,是物質交換的抽象產品,一個唯物主義者應當更關注現實的而不是抽象的東西。把唯物主義等同於唯經濟論不過是唯心主義者自己樹立的稻草人,因為他們看不見現實的物質交換和物質生產。歷史唯物主義者本身就應該立足於研究現實客觀世界的所有東西,並搞清楚他們之間的聯繫,找出人類歷史發展的動力和一般規律。而一些唯心主義者或者本身就對唯物主義並不了解的人,針對歷史唯物主義對於經濟和生產力的觀點就將唯物主義的主張歪曲化和庸俗化,以造成大眾認知上的誤解。

唯物辯證法要明明白白的說: 有些因素和經濟基礎,和物質基礎是根本無關的。 它們是人的思想自在自為的產物。 (好比幾千年前人們就幻想出千裡眼,順風耳)。 這些因素如果在百分之六十左右符合了當時的物質基礎, 就會推動或阻礙歷史的發展,否則可能只能被寫進書裡束之高閣。

具體來說,就是由於一些神秘主義的因素(基因,頭腦構造,周圍環境,甚至就是上輩子英雄轉世,總之是一些神秘性的因素) 導致他同理心比別人高,反叛精神比別人強,追求自由獨立的個性比別人重。 在接受了同樣是完全出自人類思想獨立自由創造出的革命思想以後,就積極展開社會實踐。 他的實踐在百分之六十左右符合了當時的社會實際(這樣才能反駁同時來自兩方面的攻擊,唯心主義派攻擊說,這就是只看物質基礎,忽視個人意志。 具體個人對歷史的作用有時就是很神秘的,完全不可預料的。 因為歷史本身就是有神秘性,不可預料性。 )

理論著作要看,但更要理論結合實際的歷史發展。實事求是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只看理論,也要看理論在實際中實踐的結果。 經史結合,才是實事求是。 而這一點就不是西方思想的傳統。 比如一神教人士總說,聖經是真理,完全照著做人類就幸福了。 然而他們從來都選擇性的忽視聖經理論的實踐導致的負面結果。 西方的傳統,理論是壓倒實踐的。 可以憑空創造出一個絕對正確的理論,如果實踐出了問題,都是實踐者的個人原因。 西方思想,只有理論的視域,沒有實踐的視域。

如果跳出理論的視域, 認真看看馬恩之後的共產主義的歷史發展,可以得到結論,馬恩的主要理論的根底上就是機械唯物主義。 當然,馬克思是明白自己的問題的,因為他說, 哲學是個實踐問題,而不是理論問題。 他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了。 辯證唯物主義根本上就不單純是個理論問題,而是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實現辯證唯物主義。 而且辯證唯物是一種人生觀,世界觀,只能實現在具體的人身上。 辯證唯物主義就是知行合一。 所以看到馬克思後期在大量討論心理學的內容, 因為馬克思開始認識到, 他的理論再向前發展,就是中國哲學思想了, 儒釋道,理學,心學,知行合一這一套了。

這就是為什麼馬克思主義可以中國化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國哲學思想可以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原因。 我覺得,這既是馬克思主義的進步,也是中國哲學思想的進步。 也是中國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回到理論上來說,辯證唯物主義, 知行合一,一定要十分明確的說出一點: 人類思想中最有價值的那一部分,是獨立於物質而產生的, 它不是物質的產物,它反倒是一個美好的世界產生的動力。理論的價值就在於它的純粹性, 那種 既要如何如何,又要如何如何 的所謂體現了辯證邏輯思維的理論(辯證邏輯是好東西辯證邏輯更多應該體現在實踐上而不是理論上), 毫無理論價值,也沒有指導意義。

理論的價值就在於它的純粹性, 它有一個邏輯原點,以形式邏輯去進行嚴謹的推論。 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真正理論都是如此。 牛頓力學,資本論,無不如此。 那種 既要如何如何,又要如何如何 的所謂體現了辯證邏輯思維的理論(辯證邏輯是好東西辯證邏輯更多應該體現在實踐上而不是理論上), 毫無理論價值,也沒有指導意義。 這種所謂理論就一個意義, 道理都被你一人說了,封別人的嘴而已。

當下中國在理論上和西方的對抗中處於下風, 國內來說,這套理論也不吸引年輕人, 歸根結底就是這個道理。

一套理論,首鼠兩端,正反兩面的話都被你說了。 然後又發明一大堆詞來彎彎繞。 這樣的理論沒有市場的。 所謂 經濟因素歸根結底的作用是什麼意思? 用不著解釋一大堆,真正有理論價值的解釋就是最純粹的解釋: 物質第一性, 精神第二性, 物質產生精神。 所有的精神都是物質產生的。 而這個結論在歷史觀上的唯一推論就是, 產生力決定一切,所有的上層建築都是生產力決定的。 就是唯生產力論。 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了全部的上層建築。 舍此無他。 這種純粹的說法即便不符合實際, 但它作為理論是有理論價值的。 這種理論是可以吸引群眾的。

比如鄭莊公提倡公有制。 他就很純粹, 他認為公有制這個邏輯原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然後他以嚴格的形式邏輯從這個原點上去做推論,即便他的推論於事實嚴重不符,有些非常荒謬,但他的這種理論上的純粹性有說服力。 如果真要從理論上去反駁他,就不能靠著那種 既要 怎麼樣 又要怎麼樣 的所謂辯證邏輯的狡猾。 就要從根基上去挖去他的邏輯原點。 在一個新的邏輯原點上用形式邏輯去嚴謹的推論,這樣的東西才有理論價值,才能吸引人。

如果邏輯原點是: 所有的精神都是物質產生。 那麼在歷史觀上符合形式邏輯的唯一結論就是唯生產力論,生產力,經濟因素決定一切上層建築。 不論後來怎麼找補,怎麼強調所謂的反作用力。

這樣的推論哪怕很荒謬,但它有理論價值,能吸引到群眾。

當然,事實上唯生產力論是不符合實際的,正如同公有制不符合實際一樣。

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給理論打補丁,引進一大堆 既要這樣,又要那樣的 辯證邏輯。 (修修補補是應付一時之需,先不管黑貓白貓,讓它們去抓老鼠好了) 而是要回到邏輯原點, 建立一個新的邏輯原點。 如果現在這套老的唯物主義理論不吸引人了,不能解釋現實了,打不過西方普世價值了(至少我以為如此)。 而且已經打了三十年的補丁了, 之後該怎麼辦。 我以為,就是找到一個新的邏輯原點,建立一套新的有理論價值的理論了。

相關焦點

  • 客觀的唯心與主觀的唯物:兩個主義的功與過!
    在許多的觀念中,根本分不清什麼是唯物主義和什麼是唯心主義,這兩個主義在人們的思想意識裡是混在一起的一團爛泥,怎能把它們分得開。問:你這不是混淆兩個主義的概念嗎?它們可是針鋒相對,水火不容的。答:唯物主義使人便捷高效地認識和把握物質世界,但以認識的片面性和對人自身的忽略為代價;唯心主義注重自身和獲得自我的精神世界,但以人的主觀意志和存在的事實真相相對峙為代價;唯物主義桎梏了人,唯心主義放縱了人;唯物主義沒有人的存在,唯心主義只有人的存在;唯物主義使人不忍其重,唯心主義使人不堪其輕;唯物主義拜物,唯心主義拜神;唯物主義使人沒有未來,唯心主義使人迷失在現在
  • 《實踐論》: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存在辯證關係
    這篇文章,我們講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偉人在《實踐論》中,對此作了詳細與精妙的闡述,把認識的辯證關係講透徹了,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精華內容之一。哲學史上有所謂「唯理論」一派,就是只承認理性的實在性,不承認經驗的實在性,以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覺的經驗是靠不住的,這一派的錯誤在於顛倒了事實。偉人觀點鮮明,批判了「唯理論」的錯誤觀點,認為他們是主觀主義,沒有看到認識過程的辯證關係。那麼,什麼是唯理論?
  •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是哲學兩大派別之一,同時也分成主觀,客觀兩大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哲學兩大派別之一,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唯物主義分為兩種,一元論和二元論。一元論的唯物主義只承認物質一個本原,也稱之為機械的唯物主義。二元論的唯物主義承認物質和運動兩個本原,也稱之為辯證的唯物主義。
  • 明白這點才能論證唯物和唯心,不然都是盲人摸象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西方還是東方,一直存在著唯物與唯心的爭論,究竟這個世界和人的思維是唯物還是唯心呢?是意識第一呢還是物質第一呢?針對這些問題,哲學詩畫從一位網友那裡挑選了他的部分精華論述,一起來看看他是如何理解和分析的。
  • 為什麼人類發展選擇了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到底是什麼?
    在一定時期、一定人群選擇了認可唯物主義,而唯物主義也更好地解釋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對於人類發展的解釋能更好地讓人信服。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理性思維的人也越來越多就會越來越認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相比對人類的解釋更能讓人證實,在邏輯上也能自圓其說。
  • 唯物史觀視野中的機遇意識
    作者:龐元正 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編者:中國共產黨對發展機遇問題的有關分析,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最新運用為前提的,是從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高度著眼的,因此,中國共產黨的機遇思想不僅有著深刻的哲學意蘊,而且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本體上,認為精神(意識)是世界的第一性質,物質是世界的第二性質。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二者的真正含義所以我們從概念和英文詞義上理解,翻譯為物質主義和精神主義比較貼切,裡面並沒有唯一的唯,所以不知道當初是誰這樣翻譯過來的,好像我們違心就成了唯心主義,這就讓我們誤入歧途,其實這兩個詞語翻譯成物質第一主義和意識第一主義更加妥帖。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你有什麼看法?
    拋開人的主觀意識來談論物質世界既是不可能的,也是無意義的。從唯物到唯心,從唯心到唯物一切皆正確,倒如:從磚到建築,首先必須經過思維的創造,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唯物)的美,首先得服從思維的形象(唯心)設計而建立。所以唯物論和唯心論沒有對錯。只有客觀存在,才會引發人們主觀上認識問題,沒有具體的物質存在,人也無法了解到外部事物。
  • 歷史唯物主義與唯物史觀本然關係之多視域解蔽及其效應
    二、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歷史唯物主義與唯物史觀的主要論述  (一)對唯物史觀的論述。當然,經典作家怎樣闡發唯物主義歷史觀是一回事,其闡發和論述是否充分、完整則是另一回事。  (二)馬克思、恩格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論述。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我們大家怎麼去看待?
    說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問題大家怎麼去看待,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這兩種對世宙人生真理的認知,都是人們第六意識層面的主觀判定,都算不上究竟圓滿的知見。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天都不違,何況於人呢?何況於鬼神呢?知進退存之而不失其正者,唯有聖人啊!又:金輪王化被四天下者,隨福感應,有寶浮空來應。聖人的福報,一微塵為一福報。故:唯物與唯心同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關於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誰更牛,誰主導,誰第一的問題。因為你可以看到人都有這兩個方面。
  • 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思想
    按照不同時期對「物質」的認識水平不同,唯物論包含三種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用自然原因去解釋自然現象,一般把物質的具體形態作為物質概念。近代形上學,用近代科學研究成果來解釋自然界,把構成物質的元素作為物質的概念。辯證唯物主義,將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自然觀和唯物社會歷史觀相結合,把各種物質的總和作為物質概念。
  • 20考研政治之唯物論之哲學的基本問題和不同流派
    哲學其實就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這裡面包含兩個方面:思維和存在(也可以表述為意識和物質)何為第一性,即誰是世界的本原。這是區分唯物和唯心的標準。第二: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這是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 什麼是唯物主義史觀?詳解
    歷歷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的,因為它不相信歷史是由個人的意識或理想驅動的,而是歸結為哲學一元論,即物質是自然的基本實質,從而成為世界歷史的驅動力; 這促使馬克思和其他歷史唯物主義者放棄權利等思想(例如「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否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大家怎麼認為呢?
    在宇宙的真相中,沒有什麼主義,只有能被人有限認識和永遠不能認識的真實存在:其實所謂的唯心也是另外空間裡客觀物質存在的一種能量表現,而能量本身也具有物質性。極端唯物主義最荒唐的地方,就是絕對虛化『』精神『』(存在)的物質性,陷入了一種對自己認知能力範圍以外物質的否定,成為一種狹隘的唯物主義。
  • 在量子力學中,沒有唯心和唯物觀念的區別
    一個從未聽過的理論怎麼能反物理呢.從來就沒有反物理,只有力學或物理的定義,量子力學本身就是平行並且系統化的一個理論物理世界從來都不反人類,人類自己才是反物理的。本人對量子力學不甚了解,只談物理的角度的看法:任何事物都是先有本質,後有表象,表象只是對本質的呈現,本質永遠是先有物理規律,後有表象,表象是自然規律的最高化。就好比你站在馬路邊上把我的頭撞掉,我還是會把你頭再撞一次。對這個問題不是很專業,試著分析一下。物理學本來就是先有現象後有規律,還是先有規律後有現象。
  • 放棄二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讓我們誤解世界!
    答:這是它的高效率和高適用性所致。人的本能意識默認為唯物思維,所以人很難突破這種思維邏輯,並且,由於長期的習慣性認識,人們不自覺地就成為了唯物主義者。更由於唯物是人長期以來把握事物的方式與方法,習慣和有效如兩把枷鎖,將人鎖定於唯物思維的桎梏中,人們的意識始終無法掙脫。問:唯心主義不是人的一次反叛嗎?
  • 唯心和唯物主義本質上要解決什麼問題?意識形態科學文化藝術誦
    沒有一個物質的基礎,就不可能達到由精神的不斷修心,在到更高物質世界的展現。當然寺廟裡的僧妮可能是化緣,也可能是自食其力在保障身體健康下,不斷精進,以達到從低境界到高境界物質的同化。從信的精神世界到身心高境界的物質天國世界。幾千年來,自古就有修佛修道,成仙成佛成道的歷史事列。人生也就是幾十年的壽命。
  • 姚老師講心理---淺談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看心理學
    哲學不再研究世界某一範圍、領域的問題了,而是研究整個世界一切事物、現象的共同本質和普遍的規律,如世界的本源,物質和意識的關係,世界的基本狀態等問題,從而形成了唯物唯心兩大派系。 喜迎國慶 哲學研究的根本問題 哲學根本問題又稱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最高問題,它是指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