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龐元正 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編者:中國共產黨對發展機遇問題的有關分析,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最新運用為前提的,是從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高度著眼的,因此,中國共產黨的機遇思想不僅有著深刻的哲學意蘊,而且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機遇思想是對唯物史觀社會發展理論的一個重大發展
理論周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增強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其中,機遇意識是我黨反覆強調的。為什麼我黨如此重視機遇意識,它有哪些重要意義?
龐元正:中國共產黨在用機遇思想觀察和解決中國現代化發展問題的過程中,對機遇與發展、機遇與挑戰、歷史必然性與歷史偶然性、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等辯證關係,有多方面的論述和深刻的揭示,所有這些思想對於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是具有指導意義的。
特別是,黨對於歷史機遇在我國當前社會發展中作用的精闢分析,為指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觀方法論原則;黨在觀察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中對辯證法觀點的嫻熟運用及其特有的宏觀戰略目光,為我們抓住我國發展的歷史機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銳利的方法論武器;從鄧小平到新的中央領導集體,關於抓住機遇必須加快發展、堅持改革開放、保持穩定的一系列理論和決策,則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理論周刊: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唯物史觀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到了機遇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有哪些具體論述?
龐元正: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唯物史觀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對歷史發展中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研究,認為作為偶然性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的機遇,在歷史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們指出,「在歷史發展中,偶然性起著自己的作用」,「歷史事件似乎總的來說同樣是偶然性支配著的」,在表面上是偶然性起作用的,這種偶然性始終是受內部的隱蔽的必然性和規律性所支配的。但是,這樣一種歷史辯證法的思想,在其後來的發展中,卻被馬克思主義隊伍中的某些機械決定論者閹割了。
理論周刊:馬克思關於機遇的辯證認識,是如何被閹割的?為什麼會走向極端?
龐元正:蘇聯著名的理論家布哈林曾經提出:「在社會的歷史發展中嚴格來說是沒有任何偶然性的」。布哈林的這種機械決定論觀點長期以來流傳甚廣。在史達林時期,布哈林雖然受到批判,但這種機械決定論的觀點卻一度被推向極端。
量子力學問世之後,蘇聯哲學界雖然正確地批駁了否定客觀必然性的非決定論觀點,但卻錯誤地開展了對相對論、量子力學、遺傳學、控制論等現代科學的批判,而恰恰是這些新的科學成果深刻地證實了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證法,證實了機遇在事物發展中的客觀存在和重要作用。這樣,蘇聯哲學在當時不僅沒有把機遇這樣一個體現當代科學精神的重要問題納入自己的研究視野之中,反而極為錯誤地把李森科這樣一位宣揚「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的機械決定論者,視為自然科學中正確哲學的代表。
[責任編輯:李貝]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