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三大通道飛過廣西 全區數十個監測站點密切關注候鳥的影蹤

2020-11-27 廣西新聞網

候鳥三大通道飛過廣西 全區數十個監測站點密切關注候鳥的影蹤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駱南華

    編者按:廣西又迎來一年秋冬季,候鳥也如約翩然而至。它們主要在廣西的哪些地帶停歇?生活是否安寧?有沒有遭受捕捉和殺戮?得到足夠的關心和保護了嗎?南國早報記者兵分幾路,循著候鳥入桂路線,探尋它們的生存狀態。

    要說明的是,我們不希望公布出來的候鳥遷徙通道,成為撲殺者「按圖索驥」的依據,變成鳥兒們的「死亡路線」。我們報導的目的是希望發出呼聲,讓沿線的相關部門真正承擔起保護候鳥的責任,沿線群眾真正將候鳥當作朋友去呵護。還有一句話,「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我們更希望群眾改變吃鳥、售鳥的陋習,讓這些生靈安全飛過廣西或在這過一個安然的冬天。請記住,我們和它們,共一片藍天,同一個家園。

    「抬頭尋找天空的翅膀,候鳥出現它的影跡……」羅大佑一曲《明天會更好》的歌詞中,讓人對候鳥的出現,充滿了美好的憧憬。這些往南飛的鳥兒們,在萬裡徵程中,在廣西會有什麼遭遇呢?今年9月、10月,南國早報記者分別沿著候鳥遷徙的主要通道進行調查

    數十站點監測三大遷徙通道

    候鳥春季往北遷飛的時間,為每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秋冬季遷飛的時間,約在9月底至11月中旬。它們會在廣西哪裡停歇呢?

    根據自治區林業廳公布的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重點對象、重點區域、重點時期的通知,候鳥在廣西主要有三大遷徙通道:

    一是沿我國海岸南下和北上的鳥類遷徙通道,在我區為北部灣沿海一帶,重要的節點在北海市的斜陽島、冠頭嶺,欽州市的三娘灣,防城港市的江山半島等地。

    二是從西北面沿雲貴高原遷入我區西北部的柳州、河池、百色地區,重點區域是九萬大山、鳳凰山、都陽山和青龍山一帶。

    三是從東北角沿桂林方向的越城嶺、天平山、都龐嶺、海洋山等途經廣西。

    從西北面、東北角飛入廣西的候鳥,會繼續跨越廣西中部的大瑤山、大明山弧形山脈,再往廣西東南部的十萬大山沿海遷飛。候鳥經過我區內各大山脈的坳口、南北走向的山脊、林區內的庫區、主要河流以及大面積的雜木林區,成為我區監測的主要區域。

    據悉,為監測候鳥遷飛路線的疫源疫病情況,我區境內設置了大量的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其中屬於國家級監測站有9個。2011年,我區在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區域,建立起首批自治區級監測站47個。2012年在各地動物園等場所,建立了第二批自治區級監測站17個。這些監測站,時刻在注視著候鳥的蹤跡。



相關焦點

  • 北京加強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監測,如有異常將現場處置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88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對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開展全天候監測,如出現異常將第一時間現場處置。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介紹,今春途經北京的候鳥呈現出三大特點,首先是候鳥遷徙的時間相對較早。
  • 盜獵者下載鳥叫聲誘捕鳥兒 候鳥遷徒之路越發艱難
    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候鳥飛越廣西的主要遷徙通道之一。據相關部門統計,有20多種候鳥把大明山作為南飛的停歇地,包括此前發現的全國最大的冠斑犀鳥種群,以往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候鳥越過大明山飛往海邊。
  • 北京今春候鳥遷徙呈現三大特點
    本報記者 馬雨晶 尚文博  候鳥遷飛季,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成了現實版的天鵝湖,每日可觀測到200多隻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在湖中嬉戲。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天,北京88個候鳥監測站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監測結果還顯示,今春候鳥遷徙具有時間早、數量多、停歇地點廣泛三大特點。
  • 官廳水庫已有5萬隻候鳥飛過北京,這個數據是怎麼得來的?
    李理說:「觀測候鳥,還不能打擾它們,所以我們在離它們400米以外的地方,而且要提前幾個小時等在那裡,否則等候鳥飛到了再接近它們就難了。」上午10時,遠處的一陣鳥鳴讓已趴了三個小時的我們來了精神。循聲望去,北邊的天邊一列排成「人」字形的灰鶴已飛過海陀峰。「來了。」李理拿著對講機說。
  • 50餘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誰在守護候鳥天堂?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每年春秋兩季,大量候鳥把這裡當做驛站雖然這個季節日夜巡護,隊員們很辛苦,但看到候鳥歸來的身影都很高興,如果看到珍稀物種,就更是興奮。東方白鸛是隊員們特別關注的。在保護區裡有幾十隻「土生土長」的東方白鸛,這些年來,有一些東方白鸛因為受傷體弱等情況沒隨「大部隊」遷走,受到了貴賓的待遇。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副主任陽積文,還記得當年整個冬天圍著幾隻東方白鸛轉的經歷。
  • 通訊:「候鳥人」廣西巴馬「修長生」 兩岸記者實地探訪
    中新社廣西河池7月24日電 題:「候鳥人」廣西巴馬「修長生」 兩岸記者實地探訪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廣西河池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上天遺落人間的一片淨土」,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近年來,數以十萬計的「候鳥人」慕名湧入此地常住,修身養性、頤養天年。圖為在巴馬百魔洞景區,「候鳥人」在熱情起舞,旁邊不少民眾在觀看。
  • 最美候鳥季!35萬餘只候鳥飛抵江西,快來一睹為快!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鄱陽湖保護區」)監測顯示,目前遷徙到保護區的冬候鳥總數達35萬餘只,其中雁鴨類最多,有27萬餘只。越冬候鳥分布更分散大多在藕塘和農田記者查閱鄱陽湖保護區監測數據發現,11月21日至30日野外監測統計到鳥類100種。其中,水鳥60種,分別隸屬於7目13科;其他鳥類40種,分別隸屬於8目21科。總計監測到水鳥35萬餘只,其中雁鴨類最多,有27萬餘只。
  • 高臺:候鳥變留鳥 人鳥更和諧
    高臺溼地佔張掖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71.6%,是全球8條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中亞通道的中轉站和停歇地,也是我國候鳥三大遷徙路線之一及眾多珍稀鳥類的繁殖地。同時,嚴厲查處違法徵佔用溼地、毀溼開墾等違法案件,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管護機構,開展黑河流域溼地生態環境監測、溼地鳥類和植物監測工作。根據常年觀測統計,高臺黑河溼地境內的野生鳥類有8目、12科、86種,包括大天鵝、黑鸛、金雕、紅嘴鷗等。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引來幾十萬隻候鳥飛抵這裡遷徙、越冬,數量逐年遞增,成為大漠戈壁中一道亮麗風景線。
  • 重慶迎來猛禽候鳥大遷徙
    央廣網重慶4月4日消息(記者吳新偉)春暖花開的4月,從東南亞越冬地向北遷徙的猛禽類候鳥開始成群結隊,飛越川東平行嶺谷地區,觀鳥愛好者也迎來了觀察猛禽遷徙過境的最佳時機。  重慶晚報消息說,日前,重慶觀鳥會會長、重慶動物園鳥類專家匡高翔介紹,每年4月初到5月中旬,處於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重慶南山、縉雲山、歌樂山等地可以觀看到鳳頭蜂鷹、灰臉鵟鷹、赤腹鷹、松雀鷹、雀鷹、黑冠鵑隼、鳳頭鷹、紅隼等十多種猛禽遷徙過境。其中大群鳳頭蜂鷹展翅飛過山頂的場面最為壯觀,最多時一天就可以看到2000多頭鳳頭蜂鷹,如此浩大規模的遷徙國內罕見。
  • 春回大地候鳥歸|發現破壞候鳥遷徙行為可撥打0451-87193379舉報
    春季來臨,又到了候鳥遷徙季節,各種野生候鳥開始陸續回遷,此時也是非法獵捕、買賣野生鳥的易發季節。記者從市林草局獲悉,全市各級森林公安機關把保護遷徙候鳥安全納入當前重點工作,積極開展執法保護工作,並向社會公眾公布舉報電話,一經發現破壞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必將嚴厲查處。
  • 鄭州黃河溼地迎來「鳥中熊貓」,冬候鳥遷徙先頭部隊已抵達
    一年一度的冬候鳥遷徙已經拉開帷幕,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位於我國山大候鳥遷徙通道中線通道上的鄭州黃河溼地,即將迎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熱鬧場面。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為數量較為稀少,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所以有「鳥中熊貓」之稱。它們是怎麼被監測到的?
  • 「明星」候鳥曼妙身姿
    justina 攝     原題:它們不但珍稀,還是海南愛鳥、護鳥者的「網紅」    「明星」候鳥曼妙身姿    隨著冬日臨近,大批候鳥南遷,長途跋涉來到溫暖的海南,其中不乏珍稀候鳥。海南一直是候鳥遷徙的重要落腳點和越冬地,且近年來隨著人們自然意識的提高,城市對候鳥的保護也越來越重視,作為「候鳥酒店」的紅樹林溼地面積也逐年擴大,優越的環境為候鳥遷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棲息條件,每年吸引大量候鳥棲息、繁衍。    晴朗的天空下,翠綠色的熱帶植物裡,波光瀲灩的水中,候鳥在嬉戲、覓食,構成一幅幅冬季時節的美麗圖景,為城市帶來了生機。海南都有哪些明星候鳥呢?
  • 候鳥南遷 我們護航
    近日,隨著氣溫逐漸降低,位於鎮沅和平鎮的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金山埡口鳥類環志檢測點陸續迎來南遷候鳥,紅尾伯勞、藍歌鴝、小杜鵑、三寶鳥等幾十種鳥類在這裡停歇、覓食。
  • 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密雲水庫上遊清水河迎來大批候鳥。本地多年「保水」形成的優美生態環境,為遷徙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初冬時節,清晨的清水河面已結上了一層薄冰。這隻長著長而尖的小紅嘴,胸前戴著一條黑「圍巾」的候鳥,對環境要求十分挑剔;還有灰鶴、豆雁等鳥類在此休整待發、嬉戲覓食,尋找空氣清新、水質清澈的棲息之地是野生水鳥的本能習性。近年來,每到遷徙季節,都會有不少候鳥選擇在密雲區各大溼地歇腳,尤其是密雲水庫北部地區,每年都會有大批的遷徙鳥類途經、駐留此地。
  • 實拍廣西巴馬候鳥人「修長生」:山洞內吸氧磁療打坐靜臥
    【解說】7月23日,「海峽兩岸記者廣西行」聯合採訪活動走進廣西河池巴馬,來自兩岸及香港的31家媒體的40餘名記者深入巴馬療養聖地百魔洞進行實地探訪。  【解說】巴馬百魔洞位於巴馬縣甲篆鄉坡月村西側,因地磁強度高,負氧離子豐富,成為「候鳥人」的療養聖地。每天,來自天南地北的「候鳥人」都會前往山洞吸氧、做磁療,這些項目據稱有調理亞健康的功效。
  • 海南「明星」候鳥曼妙身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隨著冬日臨近,大批候鳥南遷,長途跋涉來到溫暖的海南,其中不乏珍稀候鳥。海南一直是候鳥遷徙的重要落腳點和越冬地,且近年來隨著人們自然意識的提高,城市對候鳥的保護也越來越重視,作為「候鳥酒店」的紅樹林溼地面積也逐年擴大,優越的環境為候鳥遷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棲息條件,每年吸引大量候鳥棲息、繁衍。
  • 幾十萬隻大雁集結南遷 敬信溼地形成候鳥風暴
    11月末,這裡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數十萬隻候鳥在龍山湖上空盤旋飛舞。南遷越冬的候鳥大軍主要由雁類組成,其間夾雜著白鷺、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溼地的農田、草叢、湖泡中隨處可見它們覓食的身影。起飛的大雁群像黑色的潮水 攝影:李軍俊在雁群的不遠處,一些猛禽在小心潛伏著,密切注視著大雁的一舉一動。
  • 寒露已過,冬候鳥與夏候鳥陸續在道別
    在我們眼裡詩情畫意的候鳥遷徙,卻是地球上最悲壯的馬拉松。這無關遠方的風花雪月,而是一場關乎生存的生死搏擊。在全球,有八大候鳥遷徙路徑。它們沿著不同的路徑,從南到北、從北至南,往返於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廈門剛好在遷徙通道上,冬候鳥的先遣部隊已然抵達廈門,接下來這段時間也將陸續有部隊抵達或者途經又或是離開廈門。作為人們最關注的夏候鳥慄喉蜂虎,它們現在正在努力的練習飛行,為接下來的遷徙做充足的準備。最近在廈門也將上演冬候鳥與夏候鳥的道別儀式,
  • ...江西吳城候鳥小鎮:唱響「候鳥經濟」之歌 摹繪鄱陽湖生態畫卷
    鄱陽湖是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每年來此越冬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種類多達310種,有著「候鳥王國」的美譽。江西吳城鄱陽湖片區的候鳥小鎮便是候鳥每年冬季的一處家園。  未來網11月19日電(記者 凌萌)「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一首鄱陽湖民歌,既是對鄱陽湖候鳥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候鳥在鄱陽湖悠然越冬的奇觀。
  • 幾十萬隻大雁集結南遷 吉林敬信溼地形成候鳥風暴
    11月末,這裡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數十萬隻候鳥在龍山湖上空盤旋飛舞。南遷越冬的候鳥大軍主要由雁類組成,其間夾雜著白鷺、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溼地的農田、草叢、湖泡中隨處可見它們覓食的身影。在雁群的不遠處,一些猛禽在小心潛伏著,密切注視著大雁的一舉一動。大雁的天敵是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猛禽。雁群中的「老弱病殘」是它們的獵物。隨著大雁的增多,敬信溼地的猛禽也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