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點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飛行2000多秒後,長徵五號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它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於2021年2月左右抵達火星,進而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此番,「天問一號」要一次性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正式邁出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兩千多年前
屈原一首《天問》
抒發了古人對宇宙萬物的好奇和追問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
為這份「問卷」標註了
來自當代中國的科學註解
圖片源自@央視新聞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當代孩子們不僅讀《詩經》、認星座,識天文、一起參加天文類研學旅遊活動……從小就在心中埋下「探索宇宙」的種子。縱觀當下的研學旅遊市場,與「太空主題」有關的產品比比皆是。本期的「學習分享」來自日前蝸牛景區管理集團小夥伴們共同學習的一款有關太空的研學產品(產品連結:「飛天」圓夢,下一個馬斯克就是你!)後分享的感悟,看看他們是如何從市場、營銷、產品等角度看待當下的研學旅遊產品。希望這些有價值的內容可以記錄小蝸牛們的成長,同時也希望這裡能夠成為行業朋友們互相交流的前沿陣地,洞察旅遊發展背後的本質,大膽表達景區人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圖片源自@NASA
觀點 1
自然的形態是地球美麗的展現,生機勃勃的生物世界是自然的魅力所在,人類悠久的歷史與自然界的發展、變化相交融,既有自然變化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又存在人類因生活而改變大自然形態的行為。自然形成的美景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美好的感知,也是人類探尋大自然秘密的鑰匙。作為旅遊從業人員,我們的工作不僅僅的為遊客服務,而是在服務遊客的同時維護自然美景,幫助遊客與景區、自然建立美好的聯繫,了解景區的內在。為此,我們可以圍繞生物的習性、表現的形式、遊客的年齡開發旅遊產品,為不同年齡的遊客設定探尋自然探尋世界的體驗。
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學習和疑問陪伴的時期,既充滿了對世界的疑問,又有著良好的行為學習能力。孩子,是父母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青少年的成長,是世界發展的核心動力。服務於青少年和兒童的產品是人們所關注的,也是參與社會發展的一種方式,作為旅遊從業者,圍繞兒童和青少年開發的旅遊產品一定是積極向上,且能幫助孩子們認識這個世界的產品。
觀點 2
該款研學旅遊產品分為航天主題和軍營體驗主題,針對高收入群體受眾,從市場需求出發,定製個性化課程,將課外學習內容細化到多個層面,深入研究,開發更具體驗性的課程,使之更容易盈利。
研學旅行應首以「學」為核心,學即學習。在研學之前要制定相應的課程要求,老師往往參與更多,生在活動之中目標比較明確。學生可以通過研學對象上的文字介紹、導遊的講解或者上網搜集相關資料, 從而了解研學對象的基本概況。第二應以「研「為核心,研即研究。能夠把研究性學習與旅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研學旅行最高的層次。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把知識的系統性學習和旅行的經驗性學習結合起來,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推進研究性學習,這才是研學旅行的「研」與「學」所在。
觀點 3
飛天圓夢研學產品抓住了孩子的時間,把孩子們的六天時間策劃的滿滿當當,體驗豐富,夏天的時間是做夏令營的日子,孩子們就應該在這個時間體驗專屬於這個季節的產品。在時間管理邏輯中,在最好的時間為遊客提供最貼切的休閒產品,應該就是旅遊發展的一種追求。
觀點 4
該款產品是景區在新形勢下抓住機遇,創新發展模式的新嘗試。抓住時事熱點,利用觀瀾湖5A景區的優勢資源,以及旅行社自身20多年的夏令營舉辦經驗,因材施教、寓教於樂,打造高品質高標準的親子遊活動產品,為景區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現如今,親子遊項目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但景區如何能夠抓住機遇搶佔先機,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結合自身優勢而不盲目跟風,能否寓教於樂而不是單純的休閒娛樂,能否奪人眼球而不是誇大宣傳,守住底線,才能有的放矢。景區旅遊的發展需要在規範化標準化的前提下,創造創新,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觀點 5
對於旅遊產品,我們是否以一個包容的心態去對待,可能不一定非要定義它,只需要給予它意義。從遊客的角度,去體驗、去感受,使人流變成資金流,這就是旅遊產品的意義。
觀點 6
通過學習分析該產品案例,有兩點感觸:一、旅遊資源在升級,旅遊市場在轉型,旅遊產品在更新換代,好的旅遊產品就需要更深層次的內涵挖掘;二、旅遊客群不斷細分化,遊客的品味和需求又日益增高,景區需要從景觀、環境、設施、服務等方面高品質高質量的供給,從遊客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素質結構等方面綜合分析遊客的切實需求細化並落實現有供給的基礎設施裡。
觀點 7
研學產品或項目支持孩子們冰山下90%「軟實力」的發展,但也並不忽略那10%學術能力的發展,注重學習過程中堅韌品質的培養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未來中國的旅遊項目更要考慮孩子的需求、家庭的需求。
面對不同的旅遊資源、不同的旅遊目的地,其解決方案也不一樣。我們應利用旅遊項目本身或現有的資源,來設計其獨特的產品。而這個產品要圍繞創新教育的學科交叉性學習模型來展開,即從自然博物到科學技術到人文藝術等等,再回到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或包括鼓勵孩子們去參與社區服務以及拓寬全球視野,從而判斷哪一個旅遊項目符合某一類的研學產品。
【備註】以上觀點均來自蝸牛景區管理集團各部門、項目組和個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