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1月28日消息(記者 夏燕,通訊員 楊芳 林丹青)「在我國,肝癌是導致病毒性肝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數達30多萬,給國家帶來巨大的醫療負擔。」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副會長、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侯金林教授表示。
2020精準醫學大會現場發布aMAP肝癌風險評分模型小程序。(央廣網記者 夏燕 攝)
11月27日,記者從2020精準醫學大會上獲悉,由侯金林牽頭髮起的「彩虹計劃」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將組織全國範圍內1000家醫療機構,包括大型綜合醫院和社區,對超過100萬慢性肝病人群進行肝癌風險評估。
「廣東省有接近1000萬的慢性B型肝炎病人,但診斷率和治療率都不足20%。」 侯金林指出,按照現有B肝治療指南推薦意見,中國至少有3000萬的患者需要治療,但在臨床接受治療的只有不到300萬。
針對這一現狀,侯金林領銜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並通過國際合作,歷時10餘年,構建了包括全球11個前瞻性隊列的17374名的慢性肝病長期隨訪隊列,並創建了一個適用於各種病種(B肝、C肝、脂肪肝等),各種種族(亞洲人、西方人等)的可評估5年肝細胞癌發生風險的預測評分(aMAP評分)。該研究成果已於2020年7月20日在Journal of Hepatology正式在線發表。
「這是全球首個跨病種、跨種族的慢性肝病肝癌預測模型,可精準的識別出肝癌低-中-高風險人群,指導全體慢性肝病人群實施個體化肝癌篩查策略,極大的節省醫療資源。」侯金林表示。
目前,aMAP肝癌風險評分模型已經做成小程序,患者可自行輸入體檢指標自助肝癌風險評估,再進一步找醫生幫忙治療幹預。
據了解,aMAP評分高風險人群的五年內肝癌發生率為8-20%,低風險人群的發生率則不到1%。在此基礎上,醫生可以為病人定製個體化全程肝癌篩查管理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