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七竅通了六竅,混沌死了

2021-01-14 有糖寫作課

有糖在參加一次考試時,看到這樣一道題:

南方的帝和北方的帝到混沌家做客。混沌很開心,預備很多豐富的佳餚來招待兩位帝。兩位帝覺得混沌太熱情了,想要表示感謝。北方帝就提議,說天下人都喜歡開竅,何不我們為混沌開竅吧。一天一個竅。混沌沒多想,就答應了。

一連七天,直到第七天,混沌死了。因為開竅開死了。

這是《莊子·應帝王》裡的一篇文章。

我們常說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果然,老人的話的確有他的道理,就因為這一竅,讓混沌死了。

什麼是混沌,混沌,就是一種渾源,一種「一」的境界。當一被打破時,它就破壞了本身的平衡。混沌因此也就死了。

有時,我們太過於注重知識的灌輸,填鴨式的教學。不管合適不合適,接受不能接受,先填進去再說。結果,導致最後殺死了想像力,殺死了創造力,殺死了夢想。

不是說不要這些知識,而是要將知識跟內在的「一」相結合。這樣,才會達到一種渾然天成。

全:大制不割

道家重視天全之美的思想天之美是不可分別,渾然整全的美,是「大全」。(渾然天成)大全:不是大而全,是即物即全。「混沌裡放出光明。」——石濤關起在外認知的天窗,打開生命體驗的門。大制不割:天下莫能與之爭的世界,乃素樸之制,此為大制,最大的「制」就是不分別的「制」。老子特別強調:以自然取代人為,以純樸代替矯揉造作,以平和平等代替你爭我奪,以空靈而無邊的心靈涵泳天下的美。南海的帝叫,北海的帝是忽。與忽到混沌那裡,幫助混沌開了七竅,混沌死。《莊子·應帝王》混沌是一,打破一,就進去「二」二是

【有糖寫作課:與你一起寫作、閱讀,讓生活有溫度,讓生命有深度!】

相關焦點

  • 「混沌」是《三海經》的妖怪?胖乎乎圓滾滾 莊子曾為其編故事
    混沌要說上古精怪界大名鼎鼎的妖怪,混沌當居其一。先秦時期無論是嚴肅高雅的史書、諸子如《左傳》《莊子》還是專門描寫精怪異物的《山海經》,混沌的大名都赫然紙上。據此一點,混沌的出身當然是不會低的,《左傳》說它是黃帝的「不才之子」,可能是由於不大成器,所以在民間傳說中逐漸演變成了妖怪(這是一件多麼令人傷心的事!)。
  • 是一隻沒有七竅的混沌神獸!
    記得書中說鴻鈞老祖是天地的化身,也是先天聖人的師傅,有三個斬三屍成聖的徒弟,並且每一個都是不死不滅的先天聖人,他們分別是通天教主、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封神榜中很多神仙都有真靈,比如陸壓道人的真靈是三昧真火,然而很多讀者都在思考鴻鈞老祖的真靈,也就是思考鴻鈞老祖的真實身份。仔細的看完《封神演義》,並且參考一些神話書籍,我們會發現鴻鈞老祖的真靈是一隻沒有七竅的混沌神獸。
  • 《山海經》——混沌
    根據《左傳》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四大兇獸分別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頭羊身並且腋下長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以及人頭虎腿並長有野豬獠牙的「檮杌」。 據《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
  • 享受「混沌」的世界
    原標題:享受「混沌」的世界   你認識混沌嗎?你了解混沌嗎?如果還不清楚,就一起來看看這本《混沌》吧。
  • 莊子:不要用愛的名義傷害愛你的人!
    它認為人的溫度就是自然的溫度,而自然是沒有愛的,所以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孔子提倡一種愛的哲學,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道家對此不以為然,特別是莊子。在莊子看來,難道己所欲就能施於人嗎?莊子不是愛的哲學家,但是他的思想中包含了如何去愛這個方法論。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順應自然,自然如何,人就要如何,對於愛,也是一樣的。
  • 一日一讀《莊子》:渾沌之死
    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莊子 應帝王》翻譯:南海的帝王名字叫作「倏」,北海的帝王名字叫作「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
  • 上古傳說中的四大兇獸中混沌是什麼樣子?
    而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就有講到上古四大兇獸,它們分別是:饕餮,混沌,窮奇和檮杌。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講講其中之一的混沌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混沌之所以會被稱為是神獸,同時又被稱為是兇獸,是因為記錄混沌的書籍不同,而在這些書籍中,混沌的形象也有所不同。在山海經中,混沌更多的是被描述成為神獸的類別,是一隻神鳥。
  • 莊子:別「多管閒事」,人生所有刻意的追求,只會物極必反
    人生所有刻意的追求,都只會物極必反眾所周知,老子和莊子兩位聖人都奉行無為而治。莊子的「無為」重點是說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我們要順應自然的規律,行動的時候要把目光放長遠,從更大的視角來看待眼前的事物。在《莊子·應帝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 中國神話中,混沌到底是什麼?為何不招人喜歡
    在我國一部著作《莊子》中,有這麼一個故事:天地之間,南海之上,有一個天帝叫倏;北海之上有一個天地叫忽(南北天地合起來就是倏忽);南北之中的中央還有一個天地叫混沌。南北天地倏忽兩者經常到中央天地混沌那裡去玩耍,混沌也常常對這兩位小夥伴招呼有加,讓他們感到如沐春風。但所謂禮尚往來,長期只有混沌招呼倏忽,日子久了倏忽也不太好意思,於是有一天,兩人合計商量,怎樣回報混沌。
  • 兇獸混沌,知人善惡和判斷是非曲直,是帝鴻氏的兒子
    有一次,南、北二帝倏忽忽到他的地盤做客,混沌很周到的款待了他們倆。為了報答混沌的美德,倏和忽就商量在混沌那張光溜溜的臉上幫他鑿出七竅。結果當七竅鑿完以後混沌就死了。作為兇獸的混沌是帝鴻氏的兒子,關於帝鴻值得說道說道。
  • 兇獸混沌,是你想的那樣子嗎
    混沌的基本信息:混沌,有神獸和兇獸之分。在神獸方面,混沌就是一隻身體通紅,有著四個翅膀和六隻腳但卻沒有臉的鳥。在兇獸方面,混沌就是一隻像狗但卻比狗大很多倍的怪物,它是沒有爪子,長著眼睛又看不見東西,腳和耳朵也一樣,如同虛設,沒有相應的作用。
  • 宇宙是混沌全息的,是無數個小宇宙的集合
    當哥白尼的「日心說」代替託勒密的「地心說」,人類在天文學上總算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之後克卜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當物理學界還沉迷於萬有引力定律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1905年寫出了令人費解的質能定理E=mc^2(即狹義相對論),於1915年發現了廣義相對論。由此,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認知有了指路燈。
  • 莊子:有一種失傳的「混沌氏之術」,誠心極致,沒有做不成的事
    第33篇讀書雜談之《莊子》莊子:有一種失傳的「混沌氏之術」,誠心極致,沒有做不成的事莊子:誠心極致,看似愚笨,反而心誠則靈,沒有做不成的事《莊子》中有個故事,孔子的學生子貢出遊時遇到一位老人,抱著水罐給菜地澆水,很費勁,效率又低。
  • 說神話·遠古的開頭,到底是誰在開天闢地
    在《莊子》中有一篇故事,傳說,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地叫混沌。倏和忽經常到混沌那裡玩耍,混沌非常殷勤地招待他們。有一天,倏和忽就在一起商量怎麼報答混沌,他們說,每個人都有眼、耳、口、鼻等七竅,去聽啊、看啊、吃東西啊,混沌一竅也沒有太慘了,我們幫他一下吧。
  • 細說混沌和餃子的來歷
    大家好,我是大廚烏雨,今天給大家分享餃子和混沌的美食故事。餃子,我想一提起它,很多人心中就流口水,就想馬上吃上一碗,解解饞。餃子和混沌不僅皮要做的薄,肉餡味道還要調的好,這樣做出來吃起來才足夠的美味。南方人愛吃餛飩,北方人愛吃餃子,這是地區飲食習慣差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