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十四測年技術,是考古學使用最廣泛,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測年方法

2021-01-13 聽福豆講八卦

碳十四測年技術,是考古學使用最廣泛,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測年方法

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內容與對偃師商城的碳十四測年有關的。話不多說,快點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內容都有什麼吧!

碳十四測年技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久,由芝加哥大學的利比(1908-1980)創造發明的。利比早年在美國著名的貝克萊實驗室從事開創性的放射性研究工作,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驗,他終於成功地創建了碳十四年代測定技術,並逐漸為考古學界、地質學界所接受,從而成為確定舊石器晚期以來歷史年代的有力工具。為此,利比榮獲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

1949年3月,當《科學》雜誌第一次公布了利用放射性碳素測定的年代數值時,立即引起世界範圍內考古學界與地質學界的矚目。人們在對這項重大科學發明深感驚異的同時,也向它的創始人利比教授投去了崇敬和由衷感激的目光。然而,碳十四測年技術並不是絕對的,它也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局限性。這個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它所測定的年代並不精密,一般都會存在一定的誤差。這種誤差的出現,一方面和標本的時代有關,年代越遠,誤差也就越大。另一方面也和地域差別有關,因為地球上的碳分布並不是絕對平衡的,從而使不同地區年代數據的可比性發生差異。再就是與標本的純粹程度有關。如果標本受到汙染,哪怕是草根的殘絲、細菌的粒點等,都要影響到碳十四測年的準確度。不過針對這種情況,還可以用樹木的年輪進行校正。

儘管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碳十四測年仍然是考古學上使用最廣泛、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測年方法。目前,我國已經公布了上千個考古標本測定數據,測定的準確度越來越高,其水平已經居於世界的前列。正是鑑於碳十四測年技術在考古學研究中所發揮的獨特而巨大的作用,所以,夏商周斷代工程對碳十四測年技術寄託著厚望。從1998年開始,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和北京大學考古系,分別在兩個實驗室中開始了碳十四測年工作,這標誌著構建夏商周文明整體框架的關鍵性工作由此正式開始。為了確保測試結果的精確度,仇士華、陳鐵梅、原思訓等碳十四測年專家們親赴考古工地,與考古學家一起進行小規模試掘。經測年專家對二里頭遺址進行碳十四年代測定、擬合,並與考古分期成果相互整合後,所推定的二里頭遺址的年範圍是公元前1880年至前1521年,其時間跨度為359年。

顯然,這與文獻記載的夏王朝始建年公元前21世紀要晚約百年,另外,碳十四測定二里頭文化的總年代,也與斷代工程所採用的夏代積年471年說,尚有110多年的差距。就是說碳十四測定的兩個數據,與文獻記載的這兩方面的數據均相差甚遠。這到底意味著什麼?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認為,二里頭文化只是「后羿代夏」以後,夏代中晚期的夏文化,而非夏代早期文化。早期文化只能到河南龍山文化晚期中去尋找,如登封王城崗等地。如果找到了夏代早期文化,整個夏代紀年便有可能和文獻記載相吻合。工程專家組大概對二里頭遺址的測年結果有所預料,所以在斷代工程」開始之時,同時也把早期夏文化研究」列入專題,並決定對河南龍山文化晚期遺址進行考古再發掘和碳十四檢測。

1986年,李伯謙先生在他的《二里頭類型的文化性質與族屬問題》中,再次提出了這種見解。但他和田昌五先生的意見不同之處,是更多地從考古學上對二里頭文化進行分析和認識。他之所以能產生這樣的看法,並非突發奇想,而是經過了一個長時期思想孕育成熟的過程。李伯謙最初和大多數學者樣,也贊同二里頭文化西亳說,認為它是早商文化,河南龍山文化才是夏文化。登封會議上,他的老師鄒衡先生提出鄭州商城亳都說、二里頭遺址夏文化說後,經過反覆思考與認真研究,他認為鄒先生作出的論斷,論據有力,論證充分,非常具有說服力,值得信服。

1983年偃師商城發現後,考古材料表明,偃師商城和鄭州商城基本同時,這就為鄒先生的論斷增添了新的論據。既然二商城都是早商都邑,那麼早於它們的二里頭文化也就只能屬於夏。此後,李伯謙接受了二里頭遺址夏文化的觀點,但是他對二里頭文化一期遺存是否為最早的夏文化仍心存疑慮。從考古材料看,二里頭文化和河南龍山文化(王灣類型)分布地域基本重合,時間上緊密銜接,但文化面貌卻迥然有別。從地層關係看,二里頭一期遺存常常疊壓在河南龍山文化之上,二者時間上緊密相連,其間不可能再有什麼缺環。可是它們之間的文化面貌,為什麼卻有著明顯的差異呢?二里頭文化中為什麼會存在著相當數量的來自被認為是東方夷人文化的山東龍山文化因素呢?

這種現象表明,從河南龍山文化到二里頭文化之間,曾經出現過文化中斷,並產生過突變。二里頭文化既不是河南龍山文化的自然延續,河南龍山文化也不是形成二里頭文化的全部來源。縱觀考古學演變過程,產生這種文化突變的原因,一般都是由大規模的戰爭或部族的遷徙等重大社會變革導致的。而根據文獻記載,夏王朝的建立並不是異族的入侵和兼併的結果,而是通過統治階級內部禪讓制的轉換,自然發展的結果。那麼,夏王朝早期文化面貌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激變,而不是平緩的過渡呢?

這些問題就像謎一般時常在李伯謙的腦海中盤旋,他期望著儘快揭開其中最深層次的奧秘。一天他在先秦文獻中找到了「太康失國」、「后羿代夏」、「少康中興」等記載,這些事件仿佛一道閃電在他的腦海中划過,讓他看到了希冀的曙光。他想這種文化差異和突變難道是太康時期東夷族入侵造成的嗎?他懷著興奮的心情急忙找出發據者在1965年第5期《考古》上發表的簡報進行對照,其中「二里頭類型應該是在繼承中原的河南龍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山龍山文化的一些因素而發展成的」論斷,像燧石一樣與他的思想發生碰撞,迸發出耀眼的火花。他茅塞頓開,相信兩者絕非巧合,作為夏文化的二里頭文化,之所以與河南龍山文化有別,之所以出現東方夷族文化因素,不正是夏初時期,夷、夏兩族激烈衝突的結果嗎?

后羿族的居地恰好在山東龍山文化範圍內,因此又稱「夷羿」,夏初后羿乘太康外出遊獵時,鳩佔鵲巢,侵佔了夏的王國,並在此地統治40年之久,正是在這入侵過程中,后羿把山東龍山土著文化帶入到二里頭遺址,並和原有的文化相結合,從而構成了二里頭遺址特有的文化面貌。李伯謙的這種推論無疑是對夏文化探索的一大貢獻,它既以回答二里頭文化中為什麼會含有山東龍山文化的因素,同時又解釋了二里頭文化的總紀年為什麼會少於文獻記載的夏紀年的問題。而以往圍繞二里頭文化性質和年代提出的其他種種看法,似乎都還難以圓滿解釋這種矛盾存在的真正原因。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看完以後有什麼感受呢?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的話可不要忘記給我們點讚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給我們的建議也歡迎大家發表在評論區,小編都會仔細看的。

相關焦點

  • 碳十四等測年法為古文明定「坐標」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吳小紅教授說,碳十四測年技術是目前世界各國廣泛使用的一種高精度、高準確性的絕對測年手段。以科學田野考古發掘為基礎,對不同文化譜系的系列樣品進行碳十四精確測年,為探討我國文明形成與早期發展階段各地區的文化演進、氣候變化、環境變遷、社會複雜化、經濟技術的發展與變革以及區域間的交流與互動,提供可比性的年代標尺和可靠的年代學基礎。
  • 考古利器:碳-14測年
    記得小時候看央視科教頻道時,紀錄片中在古生物學經常使用碳十四測年。分析其年代時,技術人員往往會選擇碳-14手段來鑑定其大致的誕生年份,碳14測年屬於放射測年法的一種 ,通過利用測定被測定物中某些放射性元素與其衰變產物的比率,之後應用這种放射性元素半衰期計算年代的方法;因為碳十四的半衰期比較短,碳十四測年法的應用局限於5到6萬年內。
  • 吳小紅主講才齋講堂第199講:科技考古——用自然科學方法解讀古代...
    隨著考古學的不斷發展,自然科學技術和方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20年12月3日晚,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吳小紅教授從年代學研究的角度出發,以自然科學方法在考古研究中的應用為例,帶領聽眾走近考古研究,感受考古學的多彩魅力。
  • 科研人員修訂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
    科學界經常使用放射性碳測年法。一個國際團隊最新報告說,他們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進一步提升了這種測年法的準確性。  放射性碳測年法利用碳14同位素的衰變程度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等樣品的年代。生物活著的時候,體內的碳14水平與當時大氣中的水平一樣,但成為化石後,其中的碳14就會持續衰變。通過測量化石中碳14的水平,就能推斷出有關生物生活的年代。
  • 科研人員修訂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
    科學界經常使用放射性碳測年法。一個國際團隊最新報告說,他們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進一步提升了這種測年法的準確性。放射性碳測年法利用碳14同位素的衰變程度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等樣品的年代。生物活著的時候,體內的碳14水平與當時大氣中的水平一樣,但成為化石後,其中的碳14就會持續衰變。通過測量化石中碳14的水平,就能推斷出有關生物生活的年代。
  • 第五屆亞太地區釋光與電子自旋共振測年大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位專家學者與會,包括印度國家科學院副院長Ashok Singhvi院士、澳大利亞人類進化研究中心主任Rainer Grün教授和英國杜倫大學考古系Ian Bailiff教授等測年領域的著名學者。
  • 三相電怎麼測零線、火線、地線?用這3個方法最可靠
    中學的時候在物理書上曾經說到可以使用電筆來進行檢測,你可以使用電筆去這三根線的線端,一般情況下最亮的就是火線不亮的或者是比較暗的就是地線,剩下的那個自然而然就是零線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如果沒有安裝漏電保護裝置,那麼這個方法就不靈。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電線的顏色來分辨,一般花線就是地線,這個我們在入戶前一定的區分好零線和地線。我們在測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同的工具,測量的方法是不同的。
  • 驗孕棒什麼時候測最準? 測孕紙多久可以測出來
    過了月經期,月經卻遲遲不來,這就很可能是懷孕了,但在這只是懷疑又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很多女性都是用驗孕棒或是測孕紙進行檢測,那驗孕棒什麼時候測最準?測孕紙多久可以測出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通常情況下,月經推遲7到10天用驗孕棒或是測孕紙測試最準確,因為這兩個產品主要是通過檢測育齡女性尿液中HCG的含量來確定是否懷孕的,由於不同的女性HCG的排放量存在一定的差異,過早用驗孕棒或測孕紙做測試很可能得到的測試結果不準確,而在月經推遲7到10天時女性尿液中HCG的濃度最高,因此得出的測試結果往往會最準確。
  • 氧化鋯測氧原理及維護使用
    且檢測精度,工作穩定性和使用壽命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直插式氧探頭很難採用傳統氧化鋯氧探頭的整體氧化鋯管狀結構,而多採取技術要求較高的氧化鋯和氧化鋁管連接的結構。密封性能是這種氧化鋯氧探頭的最關鍵技術之一。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連接方式,是將氧化鋯與氧化鋁管永久的焊接在一起,其密封性能極佳,與採樣式檢測方式比,直插式檢測有顯而易見的優點:氧化鋯直接接觸氣體,檢測精度高,反應速度快,維護量較小。
  • 地球的編年史:為地球測年的科學家
    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在文末留言地球的編年史(節選)文 | 袁越要想揭開人類起源的奧秘,首先必須掌握測年技術。這項技術相當於一把帶有時間刻度的標尺,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就是用這把標尺丈量深邃的時間,從而揭開了地球和人類的秘密。
  • 研究人員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
    研究人員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Credit: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科學界經常使用放射性碳測年法。一個國際團隊最新報告說,他們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進一步提升了這種測年法的準確性。放射性碳測年法利用碳14同位素的衰變程度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等樣品的年代。
  • 萬用表測電阻怎麼讀數?萬用表測電阻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圖解
    萬用表又稱為復用表、多用表、繁用表等,是電力等部門不可缺少的測量儀表,一般以測量電壓、電流和電阻為主要目的。萬用表按顯示方式分為指針萬用表和數字萬用表。是一種多功能、多量程的測量儀表,一般萬用表可測量直流電流、直流電壓、交流電流、交流電壓、電阻和音頻電平等。
  • 利用示波器測電壓的方法及其使用注意事項
    利用示波器測電壓的方法及其使用注意事項 秩名 發表於 2012-07-12 10:31:54   示波器測電壓的方法有哪些?
  • 胡耀武作客人文學院穀雨計劃專場講座:「穩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學」
    考慮到聽眾的知識背景,胡耀武簡要介紹了穩定同位素的概念、表示方式以及同位素分餾的基本原理,指出穩定同位素技術的出現使得人類對物質的分析從元素層面上升到同位素層面,其應用領域也日益廣泛,如法醫學、產地溯源、病理學等等。
  • 有史以來最小的「力」被測到了!
    今日視點   有史以來最小的「力」被測到了!幸運的研究人員來自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們用一組雷射器和一個獨特的光誘捕系統製造了一團超冷原子云,在其中測得相當於42么牛頓(1么牛頓=10-24牛頓)的力。
  • 測電筆的正確使用方法
  • 最速降線與測地線:變分法及兩個例子
    本文簡述了變分法的概念和歐拉-拉格朗日方程的導出,然後用變分法求解了最速降線和球面上的測地線兩個具體問題,為這兩個經典例題留下了一份參考筆記。所用到的數學知識為大一微積分。一、引言為什麼突然又開始寫變分法了呢?沒錯,因為作業正好做到這裡。。。
  • 測電筆的分類和正確使用方法(純乾貨)
    一、氖管式測電筆氖管式測電筆又稱電筆,用來檢驗導線、電器和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是否帶電。氖管式測電筆是一種最常用的測電筆,測試時根據內部的氖管是否發光來確定測試對象是否帶電。這種電筆主要有筆式和螺絲刀式兩種形式,普通測電筆,可以檢測60~550v範圍內的電壓,在該範圍內,電壓越高,測電筆氖管越亮,低於60v,氖管不亮,為了安全起見,不要用普通測電筆檢測高於500v的電壓。
  • 紫外線和紅外線感測暴露監測功能方法
    製造商們也在不斷尋求其數字消費產品的差異點和增值空間。 幸運的是,通過集成產生的元件小型化加上低功耗工作能力促進了這一趨勢發展。 除了簡單的環境光和紫外線傳感器外,可穿戴數字設備可以輕鬆測量紫外線指數、監測我們積累的陽光暴露劑量,並在超過預設級別時發出警告。 本文將羅列多種構建紫外線暴露監測功能的方法,重點探討用於紫外線和紅外線感測的光電二極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