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進化論

2020-12-03 金融界

來源: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駱一帆 發自廣州

細數國內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發達的城市,深圳絕對算得上一個。2020年,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儘管時間並不長,但深圳在網際網路科技領域卻展現出驚人的發展速度,誕生出一大批明星科技企業並形成完整的配套產業鏈。

在眾多深圳網際網路企業中,騰訊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市值接近5萬億港元、微信及WeChat合併月活躍帳戶數達到12.06億,僅這兩個數字,已足以說明騰訊的巨無霸體量。

從最初的5位創始人,在深圳華強北賽格科技創業園3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創業,到如今成為網際網路巨頭,騰訊的發展既帶有自己的特色,也充滿著深圳的印記。

「深圳很多企業都是要靠自己的自主創新,很多民企必須要有自己殺手鐧的東西才能在這個市場上闖出來。所以你會看到,不管騰訊還是華為、比亞迪,會有這麼多創新產品,深圳本身就是一個很適合創業的城市。」 8月21日,騰訊產品專家、騰訊樂享總經理周芝芝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周芝芝於2009年加入騰訊,算是騰訊的中期員工。在她看來,騰訊和深圳的產品文化,其實是共融共生的關係,同時騰訊的企業文化和深圳追求速度、講求效率的發展節奏也十分契合。

伴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年,騰訊也悄然走過22個年頭。回顧此前發展,無論深圳還是騰訊,都以獨有的身姿,跑出令世界矚目的發展速度。

立足消費網際網路

時至今日,幾乎所有中國用戶都是騰訊的鐵桿粉絲,這得益於騰訊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建立起的巨大優勢。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將騰訊的發展概括為:小步快跑、快速迭代。QQ正是這種節奏下一個典型的產品。

如果將騰訊比作一棵大樹,那麼最初的樹苗便是QQ。它並非完全創新的產物,在它身上人們能看到ICQ等產品的影子,但通過不斷更新迭代,QQ凝聚的創新性元素越來越多,逐漸成為一款獨樹一幟且不可替代的社交產品。

這種變化,對一畢業就加入騰訊的騰訊QQ產品副總監黃暢峰來說,感受尤為明顯。

「這其實背後有兩點,一方面,QQ團隊甚至整個騰訊,都非常強調用戶體驗和需求;另一方面,由於用戶需求和技術變化得非常快,因此會要求我們非常快速地實現新的功能,以最小閉環的方式發到網上,看看用戶滿意度,如果用戶喜歡,我們就會把這個功能做到極致。」8月22日,騰訊QQ產品副總監黃暢峰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騰訊的這種創新文化不僅停留在單個產品上,縱觀整個騰訊發展史,都能看到創新文化的影子。

在QQ已在國內通信社交市場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後,騰訊沒有止步,而是選擇在遊戲、新聞門戶網站等領域進行拓展,並以同樣的創新方式逐漸走向行業前列。

而人們此前也不會想到,騰訊會推出微信這樣一款與QQ相似的產品,再次在通信社交市場取得成功。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只是騰訊針對外部對手的方式,在企業內部,也同樣如此。

「做產品這個事情,一定是要去鼓勵創新的。比如當年QQ的故事、微信的故事,都是靠自己的產品能力打敗了源源不斷的競爭產品,而成為它這個領域的領頭羊。」 周芝芝說道。

而在黃暢峰看來,正是由於騰訊始終緊盯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因而形成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特有創新模式。

轉戰產業網際網路

與深圳的發展一樣,騰訊的創新與想像還在繼續,在成為消費網際網路領域巨頭後,眼下,騰訊已調整方向,向產業網際網路的方向進發。

騰訊雲視頻通信業務總經理李鬱韜的團隊,此前的工作是負責QQ後臺開發,現在,他們已開始負責騰訊視頻雲的相關工作。

「我們當時在國內做的QQ音視頻已經達到了非常大的規模,我們也在想這麼好的技術,是不是外部的很多應用也需要用得到。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就在思考,把這些技術封裝、開放出來,以SDK的方式或者雲服務的方式給到第三方去用,是不是也可以。」8月21日,李鬱韜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其實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分水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演變過程。

從QQ到視頻雲,李鬱韜和同事工作內容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騰訊的發展趨勢。

2018年9月,騰訊啟動聲勢浩大的「930變革」。騰訊決定,將此前的 7 大事業群業務進行重組,保留原有的企業發展事業群,新增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和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此舉被業內視作騰訊正式吹響進軍產業網際網路的號角。在此之後,騰訊的TO B業務全面發力,業績佔比不斷攀升。

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騰訊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營收達到1013.55億元,同比增長39%,在騰訊主營板塊收入中佔比27%。今年二季度,騰訊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營收298.62億元,同比再增30%,被業內視為騰訊新的營收增長引擎。

與此同時,騰訊不斷強化雲計算業務布局,根據規劃,騰訊雲未來將新增多個超大型數據中心集群,這些數據中心集群將秉持集約化和模塊化模式建設,長遠規劃部署的伺服器都將超過100萬臺。

騰訊對B端業務的加碼,李鬱韜團隊也感受得十分明顯。

「930變革對視頻雲業務有兩方面推動,第一,讓我們能夠以產品的角度去看到更多行業的需求,因為以前我們只是做視頻行業,有可能會錯過一些傳統行業的需求;第二,就是讓我們有更好的資源,能沉下心來專心去做一個產品,然後把這個產品真的做到業界領先,就不僅僅看收入本身,可能我們還要有更多的目標。」 李鬱韜向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騰訊走出了一條此前不曾有過的道路,並還在向更多新領域走去。

到今年7月,黃暢峰已在騰訊度過9年時間,儘管騰訊的業務版圖不斷擴大,但他始終沒離開騰訊的QQ業務板塊。

「QQ用戶同時在線用戶達到2億那天,QQ團隊做了一個QQ公仔模型,把大家的名字都寫在上面。現在,這個模型就放在騰訊大廈的一樓大堂。每年司慶,我們都會在這個模型前合影留念。」黃暢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能將自己的青春獻給這樣一家企業,自己感到十分自豪。

相關焦點

  • 民調顯示33%美國人不相信達爾文進化論
    [導讀]華盛頓智庫「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三十三的美國人不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相信進化論的人群數量正在下降。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人類也是物種進化的結果,自然選擇是普適性的定律騰訊科學訊(羅輯/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達爾文的進化論被認為是生物科學的一大成就,達爾文的理論解釋了物質的起源和發展,是該領域中的一大革命性的突破,但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並不是獲得所有人的認同,在美國有將近百分之三十三的人不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人類和其他有生命的物種並非通過自然選擇演變的,從一開始這些生命就已經以現有的形式存在
  • 周忠和:你對進化論的誤解有多深?
    你所理解的進化論是什麼?優勝劣汰?用進廢退?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但實際上,我們對進化論存在很多誤解。著名古生物學家、古鳥類專家、孔子鳥化石的發現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在墨子沙龍上講述了進化論的常見誤區,本文根據講座第一部分內容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 三大進化論
    人類三大進化理論:阿奇舒勒(Genrikh Saulovich Altshuller,1926-1998)的技術系統進化論,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的生物進化論和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 「進化論又被推翻了」
    源|新浪   文|內含子媒體上進化論三天兩頭地被推翻。當然,這本身也說明進化論沒有被推翻。
  • 吞噬進化論
    開局一隻鯤,進化全靠吞,在吞噬進化論這款遊戲中玩家可以選擇不同的異獸進行遊戲,遊戲的玩法新穎有趣可以給玩家帶來許多全新的遊戲體驗,遊戲中的進化路線有很多,玩家可以自由選擇,通過不斷的培養,讓自己的異獸變得更加強大。
  • 進化論被推翻三大理由,進化論最大的缺陷有哪些?
    他認為生物是在不斷進化的,而人類也是一步步由草履蟲發展進化而來的。但是近些年來人們發現進化論中也有些不符合邏輯的,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進化論最大的缺陷有哪些     在十九世紀的時候達爾文發現了進化論,這是相當重要的甚至於最終成為了現代科學的研究基礎,當然很多方面還是比較符合進化論的,比如為什麼長頸鹿的脖子會那麼長等問題就是比較符合的。
  • 你要質疑進化論?拿什麼證據質疑進化論?
    顯然是不符合進化論,進化論根本不存在,如果真有進化論,那宇宙才恐怖,到處都是三頭六臂的生物,我們也根本不會有魚吃。顯然一個穩定的,各盡其責的生物系統,是神設計的,這一切,包括宇宙本身。宇宙之外是什麼?很遺憾的告訴你,是神的存在!很多人對進化論質疑或是不相信,個人認為要麼是因為沒明白進化論,或者是宗教信仰者。
  • 你如何看待進化論?進化論到底有多少漏洞?
    網絡上對於進化論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過,不僅僅是進化論,很多其他理論,比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都會受到質疑。質疑科學理論並沒有錯,科學本來就是用來質疑的,沒有質疑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但有一點必須明確:在質疑任何理論之前,必須對該理論有充分的了解,不然哪來的質疑資格呢?
  • 達爾文「進化論」
    1、達爾文其人: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他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
  • 達爾文進化論過時了,看看「快感爆炸」進化論吧
    人類是如何進化的?甚至可以進一步提出「生物是如何進化的?」這個問題達爾文已經用進化論做出了解釋,那就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自然選擇」。一些專家學者對這一理論提出了質疑。今天我也來挑戰一下達爾文進化論,談談我對人類和生物進化的理解。
  • 從達爾文到進化論
    說起恐龍讓我想到的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從進化論的起源、發展、衍生,直到今天我們都無法確定,究竟是何時開始有的人類、何時有的生物。人類的起源到底是該相信進化論還是神創論呢?科學家與哲學家的PK一直持續至今,最後……誰將取得勝利呢?
  • 存在致命漏洞的進化論,達爾文自己否定了?或會讓進化論崩潰
    進化論存在致命漏洞?或會讓進化論崩潰人類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這是從古至今人類都很關注的話題,在很遙遠的古代,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很多人類都相信,自己是被神所創造的,在東方有女媧捏土造人,在西方有上帝七日創造萬物,人類從生到死都不是自己所能掌控,隨著西方科技的不斷發展,神創造人類這種說法再也不是解釋人類來源的主要方法。
  • 綜合進化論推翻進化論?人類起源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關於人類的起源,自從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發布之後,直到如今,進化論一直都是較為主流的一種解釋人類從何而來的理論。  在進化論成為主流理論之前,一般都認為人類來源於神的創造,也就是《神創論》。
  • 論生物的進化
    達爾文的《進化論》發表後得到了學術界的基本認可,但也遭到很多人的質疑。比如:沒有發現進化過程中過渡性物種存在的證據。生物為何會突然停止了進化?發現的化石是不是相似的物種並非進化而來的結果?人類大腦為何會使用率低(出現過度進化)?難道進化不是為了夠用嗎?為何人類大腦會出現跳躍性進化?
  • 達爾文進化論被科學開始動搖,生物到底是進化論還是造化論?
    達爾文進化論被科學開始動搖,生物到底是不是進化而來?再論:生命的進化、塑造和創造?自然、宇宙、及一切生命現象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其過程是及其複雜的:單純的 「進化論」肯定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並且漏洞百出!答案是:不能的所以,單一的「進化論」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生命即使有進化的成分,那不過也可以看成是「創造論」的一部分!?
  • 進化論被推翻的證據
    根據這些現象,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的學說,叫做漸進(Gradualism),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然進化論(Naturalistic evolutionism),或者簡單稱為進化論。在這裡,所謂「漸進」是指進化是一個緩慢持續的過程。所謂「自然」是指自然而然,不藉助外來的能力或智慧,也就是不需要神,或者外來智慧的設計,乃是借著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
  • 西方有些剔除《進化論》教育,是否意味進化論將要面臨倒戈?
    西方有些剔除《進化論》教育,是否意味進化論將要面臨倒戈?目前比較公認和權威的理論,人類的起源真的猿類(靈長類物種),這種觀點就是進化論,這個理論很好理解,地球上的物種都是從最原始的生命一步步進化來的!而進化論也在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不斷發展完善,它絕不僅僅是一個空想的理論,科學家在考古學,生物學,再細分到胚胎,遺傳學等領域都給了進化論有力的支持!有些人可能會說進化論中缺少一個從猿到人類進化的化石證據,這並不能說明進化論就一定是錯的,如今更加具有說服力的DNA基因變異也是進化論有力的支持!
  • 進化論=無底洞,為什麼?
    進化論=無底洞,為什麼?假設進化論它成立,那麼一直溯源,即一直追溯它的源頭,便追溯到地球的源頭,宇宙的源頭,沒完沒了,即無底洞。誰知道宇宙的源頭?誰的壽命可以與宇宙比永恆?宇宙存在宇宙物理規律,受力變化規律,你怎麼分析它的起源?所以說「進化論」觀點不成立。進化論其實就=地球會產生也會消失,但在物理上解釋不通,即地球產生消失違反物理學定律。
  • 進化論的認識誤區
    提起進化論,人們最先想到的通常是達爾文,因為在1859年11月,他創作的關於生物進化的劃時代的巨著《物種起源》出版,使達爾文成為進化理論的主要創立者。《物種起源》出版一個半世紀以來,進化生物學有了巨大的發展。但《物種起源》出版引起的爭論,至今也沒有完全平息下來。
  • 進化論為什麼越來越被質疑?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進化論認為生物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和發展,比如:人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現在很多人開始不相信進化論,轉而開始相信神創論,主要是因為進化論還存在很多無法解釋的疑點,神創論者就利用這些疑點就斷章取義全盤否認進化論並推行他們的神創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