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本報記者 谷淑敏
「你的業務辦理完了,請點一下滿意,謝謝。」「有空嗎?幫忙先關注,再給投一票,謝謝。」「*號是我哥們,幫忙給投一票。」
曾幾何時,各種形式的「評選」,在生活中經常出現。有的要你現場投票,有的要你在手機上下載、關注、投票……而忙活了一番各種幫忙的你,真的心甘情願嗎?
尤其是,很多連結、APP下載之後就會不斷推送各類廣告,在活動未結束之前,又不能刪除,真是令人不勝其擾。
而這些靠人情、人脈拉票或軟體刷票進行的評選,還符合賽事主辦者的初衷嗎?
如此評比,是真的憑實力進行較量的結果還是舉辦方需要進行流量測試?
被盯著點「滿意」
「現在去那些交費之類的服務窗口辦完事兒,不用再點滿意與否的評價了,真是太好了。這項服務測評真是欠考慮,本意應該是督促辦業務的人提高服務質量和業務能力,但是,具體操作中卻有些變味兒,比如你去辦業務,事情辦完了,辦理業務的工作人員就盯著你,直接告訴你點一下滿意鍵,連自主選擇的機會都沒有,這不就失去了測評的意義嗎?」提起某些服務單位窗口的「星級服務」測評,市民張先生有話要說。
細心一些的市民,在到一些窗口辦理業務的時候,可能都會對窗口的「星級評選」有印象。
在張先生之前也曾有市民向記者反映過類似情況,一位女士告訴記者,她在辦理完業務已經離開後,又被辦理業務的工作人員喊回來,告訴她給按一下「滿意」。
「給你按『十分滿意』吧,我都走這麼遠了,又被你喊回來,也別白折騰啊。」女士說。
工作人員稱,不用按「十分滿意」,有「滿意」就行,他們考核就算「滿意」。
對此,這位女士也表示,民意測評的初衷,一定不是為了讓工作人員向辦理業務的市民「要滿意」,但具體實施的人員卻要考慮績效、獎金等與之掛鈎的附加條件,於是,此類「評選」淪為作秀,讓測評有些「變味兒」。
靠人情拉選票
另外,隨著各類評選的公開化,通過網絡投選票的評選也越來越多,很多時候,被求到頭上幫著投一票的市民,根本不認識參評者,卻因為朋友相託,不得不幫這個忙。
點開朋友圈,總能看到「幫忙投一票」的留言,與那些一對一發送的信息,這種在朋友圈群發的還好避開一些。但那些直接一對一轉發到個人微信裡的求助,想裝作沒看到都不行。
即便現在很多此類投票,不是需要「關注」,就是要打開一個指定的連結,可投票之後,又會不斷被推送各類廣告,讓人不勝其擾。
兩天前,一個平時很少聯繫的朋友給陳先生發來了一個連結,讓他幫忙給朋友投一票。陳先生點開連結一看,是一家企業內部的「金牌經理」評選。其中有5個選項,都是關於參評人這一年來的工作表現、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與同事相處的情況及是否具備領導能力。
「連人長啥樣我都不知道,哪能知道他這些方面的表現?」陳先生真是無奈。
但為了給朋友面子,陳先生還是把所有選項都選擇了「優秀」,最後又投上了一票,得到系統「您今日投票已完成」的回應後,陳先生將截圖發送給朋友,以確定自己幫忙了。
「謝謝哥們兒,評選還有兩天才結束,每天有一次投票的機會,麻煩再幫幫忙。」朋友回復稱。
「這樣的投票,還有投的必要嗎?這究竟是在比參評人的實力,還是企業在刷流量?」陳先生指責。
拼家長關係網
有些市民表示,因為對類似的投票深惡痛絕,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就算收到了幫忙投票的求助,也當沒看見。但是,涉及孩子的投票,不管是家長還是家長的朋友,都不太敢忽視。
這就像一種交易,今天你的孩子有評選需要投票,別人幫了你,待人家孩子需要投票時,你還能裝聾作啞嗎?於是,慢慢地,互相幫忙就成了一種「默契的交易」。同時,「為了孩子投上一票」也隨之失去了本意,成了家長間關係網PK的一種較量。有些家長工作中能接觸到不同層面的人,拉起票來顯得很有優勢,有的家長社交圈子小,只好拼親戚,這些親戚不管是居於外省,還是幾年都不來往,甚至見都沒見過孩子,在接到求助後,只好幫著投上一票。
如此拉來的選票,真的是評比想要的結果嗎?
更有些微信投票評選,在投票之前,一定要先關注某個公眾號,在活動結束之前不能取消,否則投票就無效。然後,根據關注數量就能拉到更多的贊助、廣告,這種變相地拿孩子身後的親友團當成商業交易籌碼的行為,真的符合各類比賽的初衷嗎?
變味兒的投票
針對這種避不開又不得不參加的評選、投票,眾多家長也真是很無奈。眼下,各種特長班、輔導機構為了「揚名」,很喜歡組織此類「投票」活動。
全職媽媽祁女士向記者表示,暑假的時候,女兒參加了「環保小衛士」的展示活動,組織單位需要家長轉發連結,以投票數量評選名次,祁女士的女兒被排在後十名,孩子為此大哭,埋怨媽媽認識人太少。
「這樣的評選意義何在?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有益還是有害?孩子的心思太單純,他們哪裡懂得社會規則,針對孩子組織的活動,是否能多考慮一些正能量,而別只著眼於自己的利益?」祁女士質問。
早些年,單位內部的評選,多採用不記名投票,當場投票,當場唱票,結果雖然有些「殘忍」,但大家還是比較認可的,畢竟評選的都是真本事。
然而,隨著手機的普及使用,這種「原始」的投票被先進的科技所代替,可這個代替的過程,卻讓一些評選也失去了原本的面貌,投票比的不再是「本事」而是人緣、人脈,有的還不惜花錢,動用了刷票軟體弄虛作假。
種種變味兒的投票,羞了誰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