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防禦機制「閘門」找到

2021-01-08 科學網

 

面對不良環境,植物會啟動自身的免疫反應,這主要依賴於一種叫作茉莉酸(JA)的植物激素。但伴隨生物進化,有的植物對這種激素不再敏感,單純地依賴茉莉酸無法激發自身的免疫反應。

記者3月23日從南京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最新研究發現,植物無法激發自身免疫,是因為茉莉酸信號途徑中的關鍵JAZ蛋白發生變異,導致蛋白的功能發生變化。這扇影響植物防疫機制重要「閘門」的揭示,對於改變傳統植物病蟲害防控思維,以及新技術的研發提供了重要依據,該研究結果於近日刊登在國際權威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我們的工作就是從原子水平上探究植物體內分子互作的精密世界。」該論文第一作者,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張峰告訴記者,關於茉莉酸這一重要植物激素的信號傳導途徑,科學家們研究了將近半個世紀,研究報導了植物體內關鍵的茉莉酸脫敏蛋白複合物能夠在JA信號激活後調節植物重新建立激素的平衡,防止JA信號失去控制。

「傳統的病害防控思維,認為應最大限度地激發植物啟動防禦反應,但實際上植物啟動防禦過程中會伴隨著自身大量的能量損耗,結果便是,病害遏制了,植物也長『頹』了。」論文通訊作者,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周明國教授說,此項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於如何「部分」地發揮防禦反應的抑制功能,在植物的「防禦」與「生長」之間達到很好的平衡。(來源:科技日報 許天穎 張曄)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專家找到植物防禦機制「閘門」|蛋白|南京農業大學|茉莉酸...
    ,這主要依賴於一種叫作茉莉酸(JA)的植物激素。但伴隨生物進化,有的植物對這種激素不再敏感,單純地依賴茉莉酸無法激發自身的免疫反應。記者3月23日從南京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最新研究發現,植物無法激發自身免疫,是因為茉莉酸信號途徑中的關鍵JAZ蛋白發生變異,導致蛋白的功能發生變化。
  • 內生真菌與植物防禦機制的關係
    植物內生真菌可以通過多樣化途徑來增強植物體的營養生理和抗性機能,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肖佳雷、來永才等人對內生真菌與植物的防禦機制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深入地探討。那些生活史中的某一階段生活在植物組織內,但對植物組織沒有引起明顯病害症狀的真菌,包括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階段營表面生的腐生菌,對宿主暫時沒有傷害的潛伏性病原菌和菌根菌,就是指植物內生真菌。
  • 植物為何不再對茉莉酸敏感—新聞—科學網
    但伴隨生物進化,有的植物對這種激素不再敏感,單純地依賴茉莉酸無法激發自身的免疫反應。 南京農業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原來是植物茉莉酸信號途徑中的關鍵JAZ蛋白發生變異,導致蛋白的功能發生變化所致。這扇影響植物防疫機制重要「閘門」的揭示,對於改變傳統植物病蟲害防控思維,以及新技術的研發提供了重要依據。該研究結果於近日刊登在國際權威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萜類化學防禦與形成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植物合成萜類化合物目的通常被認為是調節其自身生長發育(如植物激素赤黴素、脫落酸和獨腳金內酯)以及抵禦各種生物脅迫(如昆蟲拒食劑印楝素和除蟲菊酯)。倍半萜為萜類化合物中的一個重要家族,具有豐富的化學結構和生物功能雙重多樣性。其中,杜松烯類倍半萜由於其獨特的活性與功能受到廣泛關注,如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和植保素棉酚等。
  • 茉莉素:激活植物防禦反應
    茉莉素:激活植物防禦反應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6-12-26 甘曉  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植物獲得了複雜而精巧的機制調控可塑性生長能力,以增強其對多變複雜環境的適應性。激素對於植物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繁衍生息等各種生命活動起重要調節作用。闡明植物激素的感知及其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防禦反應的機制,是植物生物學的前沿領域。
  • 自我防禦機制——升華、補償
    我們繼續來看一下社會心理與行為當中的自我防禦機制。其實說到自我防禦機制呢。是我們之前所講的一個非常有名的弗洛伊德所提出來的。我們都知道弗洛伊德是通過研究精神病人從而得出他的理論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帶著一絲絲的神秘感去學習。我們在這裡選取了幾個最典型的,在咱們教師招聘考試當中最容易出現的自我防禦機制來給大家講一下。分別是升華、補償、退行、轉移、否認、移情與紋飾。
  • 防禦機制:情緒壓力的「轉換器」
    防禦機制來源於人們的自我保護機制,避免自己的心靈由於受到衝擊而過度焦慮、壓抑。了解防禦機制,對於判斷他人的行為乃至於心理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人類在面對挫折、衝突或是其他的緊張情況時,會產生焦慮、煩惱等負面情緒。
  • 自然界中具有令人傻眼防禦機制的生物
    上天為了維持地球上生物圈的平衡,使多數的物種都會有天敵的存在,弱勢的生物為了對付天敵,也引發出特殊的防禦機制。今天要跟大家介紹數個具有令人傻眼防禦機制的生物。或許有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單純放出光芒也能是防禦機制呢?這個機制其實有點類似戰鬥飛行員的幹擾,但每當正在跟敵機纏鬥的戰鬥飛行員,發現自己被對方的飛彈瞄準並且已經發射,他們就會放出紅外線幹擾彈,防禦幹擾彈其實是一種發出熱量的大火球,最終熱能量的飛彈就會因此被分散注意力跑去追蹤具有大量熱能的幹擾彈。
  • 防禦有「道」研究發現植物抗病信號傳遞途徑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該途徑在植物感受到病原體威脅後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成果8月24日在線發表於《細胞》。植物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的基礎,植物和人類一樣,也會面臨周圍環境的各種威脅,同樣經歷「生老病死」。
  • 防禦有「道」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信號傳遞途徑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該途徑在植物感受到病原體威脅後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成果8月24日在線發表於《細胞》。
  • 華南植物園「一種植物防禦誘導劑冠酮甘素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植物在進化過程中其與周圍病原微生物或昆蟲有著長期的協同進化關係,經由千百萬年的協同進化和自然選擇,植物大都已形成了較系統的自身防衛機制系統。近些年來,化學生態學等多學科相關領域的研究顯示,植物潛在具有的在抵禦外界病原微生物或昆蟲等侵害的能力大多數情況下是足夠和充分有效的,因而若能有效利用和發揮植物自身潛在具有的防衛能力,則可極大地實現對植物病蟲害綠色環保地防控。
  • 蛋白質,觸發植物防禦光脅迫識別
    資料來源:Silvia Ramundo (CC BY 4.0)根據《生命》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一種新發現的蛋白質可以打開植物細胞的防禦機制,抵禦由氣候變化引起的過度光照和其他壓力因素。植物在支持地球上的生命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利用陽光的能量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糖和氧,這一過程被稱為光合作用。
  • 心理學知識之自我防禦機制
    自我防禦機制最早於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認為態度作為一種自衛機制,能讓人在受到貶抑時用來保護自己。在教師招聘類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形式備考。通過概念理解以及舉例的方式來進行知識考查。下面是有關自我防禦機制的概念解釋以及例子,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一)否認:作用:通過好像它不存在的方式來處理引起焦慮的刺激。
  • 張杰研究組在MOLECULAR PLANT合作發表植物免疫機制綜述論文
    植物時刻面臨多種微生物的侵染威脅,在與微生物長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多層次的防禦機制。一些病原微生物通過多種策略克服植物多層次的免疫機制,引發病害。由農作物病蟲害導致的全球主要糧食作物的產量損失約為17%至30%,嚴重威脅糧食安全。
  • 植物抗蟲性:打造最完美的「防禦措施」
    難道植物就只是這樣默默地忍受,而沒有什麼「防禦措施」嗎?    植物的「抗蟲措施」 很多人認為,植物不會動,看似沒有什麼防禦或反抗能力,其實,當面對害蟲的侵害,看似被動的植物也會穿上「盔甲」,拿起自己的「武器」,奮力抵抗害蟲的入侵。    植物首先會給自己穿上「盔甲」,而植物的「盔甲」是各種各樣的。當害蟲入侵時,植物表皮上的毛、刺、蠟質和腺體等,都是害蟲需要突破的防線。
  • 教育心理學考點解析:自我防禦機制
    自我防禦機制是自我面對有可能的威脅和傷害時一系列的反應機制。即當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環境因素的威脅而引起強烈的焦慮和罪惡感時,焦慮將無意識地激活一系列的防禦機制,以某種歪曲現實的方式來保護自我,緩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否認、壓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過度代償、抵消、升華、幽默和認同等11種形式。
  • 鑄鐵閘門和鋼製閘門之間差在什麼地方?
    閘門是水利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按製作材料劃分,主要有木質閘門、木面板鋼構架閘門、鑄鐵閘門、鋼筋混凝土閘門以及鋼閘門;按閘門門頂與水平面相對位置劃分,主要有露頂式閘門和潛沒式閘門;按工作性質劃分,主要有工作閘門、事故閘門和檢修閘門……但無論是哪種閘門,都可以用來控制水利通道的關閉和開放
  • 流放之路裡的防禦機制
    流放之路的防禦機制有很多種血量、抗性、護甲、護盾、閃避、躲避、格擋、傷害減免、耐力球1、血量血量是遊戲中最基本的防禦機制。雖然是天賦也能點出護甲防禦,但是並不建議通過天賦點去點護甲,收益十分之小。流血是持續物理傷害,但是不會被護甲減免,護甲對不同大小的物理傷害的造成的物理傷害減免是變動的,面板上顯示的減免百分比只是一個估算值。
  • 上海生科院揭示動物防禦行為的神經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動物防禦行為的神經機制 2016-07-2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該研究報導了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腦區periaqueductal gray (PAG)參與動物防禦行為的神經機制。  防禦行為,比如逃跑、僵直、危險探測等,對動物的生存非常重要。當遭遇危險時,動物會根據所處的情境做出適當的防禦反應從而提高自己存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