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具有令人傻眼防禦機制的生物

2020-12-06 奇趣自然視界

上天為了維持地球上生物圈的平衡,使多數的物種都會有天敵的存在,弱勢的生物為了對付天敵,也引發出特殊的防禦機制。今天要跟大家介紹數個具有令人傻眼防禦機制的生物。

綠色轟炸機

圖片來源網絡

近年生物學家們在美國加州海岸附近的深海區域發現這種不可思議的生物,它們獨特的名字綠色轟炸機就是因為其特殊的行為而來,綠色轟炸機為體長17-91毫米不等的深海蠕蟲,外形類似蜈蚣,身體兩側長有羽毛狀的槳狀肢,槳狀肢是由剛毛演化而來,平時在深海他們會迅速地擺動槳狀肢進行移動,這種獨特的生物當受到威脅時,會從身體周圍放出很多充滿一體的氣球,這些氣球會突然爆炸,並形成明亮的綠光,這就是他們遭遇敵人時的防禦機制。

或許有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單純放出光芒也能是防禦機制呢?這個機制其實有點類似戰鬥飛行員的幹擾,但每當正在跟敵機纏鬥的戰鬥飛行員,發現自己被對方的飛彈瞄準並且已經發射,他們就會放出紅外線幹擾彈,防禦幹擾彈其實是一種發出熱量的大火球,最終熱能量的飛彈就會因此被分散注意力跑去追蹤具有大量熱能的幹擾彈。而綠色轟炸機發出的綠色光芒氣球也具有類似的功能,雖然氣球並不像幹擾彈一樣具有大量熱能,但是在漆黑的深海區域,一瞬間綠色的光芒已經足夠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並爭取時間逃跑。

這個新發現的生物令科學家震驚的不止如此,那些被綠色轟炸機拿來分散敵人注意力的氣球,竟然是它們的器官,科學家透過觀察與它們形態類似的親戚,發現該部位是指種生物的腮。但綠色轟炸機為了擁有強大的防禦機制,因此將腮演化成裝滿液體並且能夠發出光芒的氣球。此外這種氣球能夠不斷,即使多次遇到敵人,它們也能不斷補充彈藥,逃之夭夭。

拿自己的腮作為逃跑武器,或許相當特別,接下來介紹生物的防禦武器,竟然是眼睛裡的血。

角蜥蜴

圖片來源網絡

角蜥蜴是生活在美國加州、德州等地的小型蜥蜴,也被稱為角蟾,棲息於沙漠地區背上覆蓋著堅硬的鱗片與棘刺,可防止水分流失。別看角蜥蜴兇神惡煞的樣子,以螞蟻和小型昆蟲為食的它可是食物鏈底層的弱小動物。面對沙漠地區強大的獵食者,它們不得不演化出多種防禦機制。

第一種防禦機制就是強大的擬態能力,角蜥蜴有天然的保護色,能夠通過觀察所處環境與動植物的顏色改變自身體色,身體上的棘刺看起來也很像植物的一部分,因此使大型的天敵,例如鳥類無一察覺到它們。此外強大的擬態能力也使它們狩獵時不需要耗費太多力氣,只需要在原地等待獵物上門。

第二種防禦機制,角蜥蜴能夠透過析氣使身體膨脹,這種防禦機制對於以吞食為狩獵方式的生物很有效,例如沙漠裡常見的蛇類,每當蛇類想要吞食角蜥蜴時,角蜥蜴就會吸氣使身體膨脹到快兩倍大,配合它那長滿級次的堅硬的鱗片,使蛇類難以吞食。如果硬要吞食,身上和脖子上的幾次可以卡住蛇類喉部,蛇類甚至會因此失血過多而死!

最後一種防禦武器也是最令大家傻眼的技能--眼睛噴血。有些技巧高超的狩獵者並不像響尾蛇一樣靠吞食狩獵,它們會用身體或者腳爪壓制角蜥蜴,踐踏後再進行捕食,例如各種犬科動物,面對這種聰明的狩獵方式,角蜥蜴也會使出它的大絕招,眼睛噴血、角蜥蜴能夠從眼睛的微血管射出血柱,距離可以達到1.5米,多數的獵食者見到這種詭異的防禦罩時都會被嚇跑,許多研究學者也因此對這種防禦機制十分有興趣。研究發現角蜥蜴的脖子有條大靜脈通往腦袋,大靜脈的周圍包裹著肌肉,角蜥蜴能夠透過收縮這些肌肉,堵住這條靜脈,使腦部的血液加壓進而破裂噴出血柱。 以人類的醫學角度來看,這可是嚴重的腦溢血,但對角蜥蜴來說這並不會威脅到生命。由於角蜥蜴常以帶有毒性的紅蟻為食,因此血液不僅帶有噁心的味道,還有特殊的化學物質。犬科動物對這種化學物質極為敏感,一旦血液射入犬科動物的臉上或是嘴裡,能夠使其感到極度反胃並開始嘔吐,因此放棄獵食角蜥蜴,但是這種血液似乎只對犬科動物有效果,對其他狩獵者,比如鳥類並沒有影響,研究人員也曾多次品嘗血液,除了有點微辣的味道,並沒有什麼怪味。

角蜥蜴的眼睛噴血攻擊在蜥蜴中絕無僅有,但我相信會發光的千足蟲你應該也沒見過。

幽螢千足蟲

圖片來源網絡

幽螢千足蟲分布於北美洲山區地帶的罕見千足蟲,是目前發現唯一能夠自體發光的千足蟲。這種千足蟲通常白天潛伏在安全的地方,晚上才會出來活動,當它們在晚上活動受到威脅時,會自己發出一種藍綠色的光,就像是螢火蟲一樣在黑暗中發光,這種光是對所有劣勢者的一種警告訊息,告訴它們想要吃我絕對不會有好下場,因此一般的獵食者在黑暗中看到這種螢光都會懼怕而逃跑。但是總會有某些大膽的劣勢者只想要飽餐一頓,尤其是千足蟲最大的威脅鳥類,這時候千足蟲就會用最後的殺手鐧好好教訓他們。

當它們近距離受到威脅時,幽螢千足蟲會從身體的兩側腺體釋放出大量的毒素,這種化學毒素毒性相當高,可以在短時間內就毒害大量的鳥類或是齧齒動物,是相當強而有力的防禦武器。因此,這種千足蟲是少數能夠完全克制鳥類的蟲類,但是在生物圈中總是一物剋一物,幽螢千足蟲並不是無敵的。

在幽螢千足蟲生活的山區裡存在一種克氏甲蟲,這種甲蟲對幽螢千足蟲的毒素免疫。因此對它們來說幽螢千足蟲是它們最美味的大餐。每當幽螢千足蟲碰到這種甲蟲的攻擊時,無論怎麼釋放毒素都無法趕走它們,只能拼命的逃跑,一旦被它們追上,只能縮成一團防禦,但結果往往都是成為甲蟲美味的一產或是身首異處。

相關焦點

  • 動物所在蝗蟲群體防禦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動物聚集(animal aggregations)在自然界十分普遍。這種聚集行為的利弊和得失一直以來是進化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爭議的焦點。特別是聚集如何有效防禦天敵的捕食,以及它們採取什麼樣的防禦策略?  人們發現群居動物個體從形態、顏色和行為等方面表現得更加容易暴露自己,如具有更鮮亮的色彩等。
  • 生物物理所揭示噬菌體防禦CRISPR-SpyCas9的分子機制
    2018年12月31日,《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豔麗課題組在CRISPR-Cas系統研究中取得的最新進展。該研究工作成功解析了Anti-CRISPR 蛋白AcrIIA2 與Streptococcus pyogenes Cas9 (SpyCas9) 蛋白及single-guide RNA (sgRNA) 的三元複合物3.3 埃的晶體結構,並結合體內和體外的功能實驗,系統地闡述了噬菌體運用Anti-CRISPR 蛋白防禦CRISPR-SpyCas9系統的分子機制。
  •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萜類化學防禦與形成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萜類化合物是天然產物中最大的類群,結構多樣、活性廣泛,具有重要的藥用和經濟價值。植物合成萜類化合物目的通常被認為是調節其自身生長發育(如植物激素赤黴素、脫落酸和獨腳金內酯)以及抵禦各種生物脅迫(如昆蟲拒食劑印楝素和除蟲菊酯)。倍半萜為萜類化合物中的一個重要家族,具有豐富的化學結構和生物功能雙重多樣性。
  • 防禦機制:情緒壓力的「轉換器」
    防禦機制來源於人們的自我保護機制,避免自己的心靈由於受到衝擊而過度焦慮、壓抑。了解防禦機制,對於判斷他人的行為乃至於心理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人類在面對挫折、衝突或是其他的緊張情況時,會產生焦慮、煩惱等負面情緒。
  • 八種擁有奇葩的防禦機制的動物(爆炸.嘔吐.自殘放屁)
    如果一種動物容易成為另一種動物的獵物,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的身體裡有某種形式的防禦機制,以確保自己和自己物種的生存。畢竟,這就是一切的意義所在。然而,那裡的一些生物已經將其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並擁有一些相當奇怪的防禦形式。你有沒有聽過關於蜥蜴從眼睛裡射血的故事,或者是關於自殺式炸彈螞蟻的故事?沒有嗎?
  • 內生真菌與植物防禦機制的關係
    另一方面,內生菌在植物應對外界環境的應激耐受性(包括抗旱、抗病蟲害及對病原體拮抗等)、宿主植物的生長、宿主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的產生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植物內生真菌可以通過多樣化途徑來增強植物體的營養生理和抗性機能,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肖佳雷、來永才等人對內生真菌與植物的防禦機制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 你覺得,它們惡意傷人,其實那不過是防禦機制的自我啟動
    是的,動物確實令人恐懼,它們有的擁有鋒利的爪牙,有的擁有雄壯的身軀,有的則擁有有毒的汁液。不過,請不要忘記動物和我們一樣,都會儘可能地躲避危險,而一旦有什麼或者什麼東西入侵了它們的領地或者讓它們受到了驚嚇,那種源於本能的自我防禦機制就會啟動,就如同人們遇到危險會尋求周圍人的幫助或者打報警電話一樣自然
  • 顏華原生態生活丨自然界中空氣負離子產生主要有哪三大機制?
    自然界中空氣負氧離子產生主要的三大機制有:自然界中小的空氣離子在宇宙外來射線、地球物質的放射線照射、雷電、風暴、瀑布、海浪的衝擊,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花卉開放,海洋中的藻類的光合作用等過程中不斷產生。這些小的空氣離子具有高的運動速度,在大氣中互相碰撞,又不斷聚集,形成大離子或中離子。 只有小離子、或稱之為小離子團才能進入生物體。而其中的小負氧離子、或稱之為小負氧離子團,則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 自然界中5個最擅長偽裝的生物
    在自然界中,每種動物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有的擁有力量,有的擅長速度,也有些依靠偽裝來欺騙對手,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5個善於偽裝的生物。1.透明魚原名柳葉鰻,他們其實是鰻魚類的幼苗,孵化後的小鰻魚會維持這種透明的狀態3~5個月,有些種類甚至長達一年至三年,體長一般都不超過10公分,記錄中最長的柳葉鰻可達184公分。透明絕對是小鰻魚最好的偽裝,看不見的獵物意味著掠食者難以捕捉,這就讓他們爭取了足夠的時間成長成為真正的海鰻。
  • 心理學知識之自我防禦機制
    自我防禦機制最早於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認為態度作為一種自衛機制,能讓人在受到貶抑時用來保護自己。在教師招聘類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形式備考。通過概念理解以及舉例的方式來進行知識考查。下面是有關自我防禦機制的概念解釋以及例子,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一)否認:作用:通過好像它不存在的方式來處理引起焦慮的刺激。
  • 植物防禦機制「閘門」找到
    但伴隨生物進化,有的植物對這種激素不再敏感,單純地依賴茉莉酸無法激發自身的免疫反應。 記者3月23日從南京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最新研究發現,植物無法激發自身免疫,是因為茉莉酸信號途徑中的關鍵JAZ蛋白發生變異,導致蛋白的功能發生變化。
  • 食人花真的會」吃人「嗎,老外親自測試,結局令人傻眼!
    食人花真的會」吃人「嗎,老外親自測試,結局令人傻眼!來源:生活小巧思 原標題:食人花真的會」吃人「嗎,老外親自測試,結局令人傻眼
  • 自然界中具有奇異適應性的稀有動物
    不管什麼不利條件可能威脅生物的生存,單個物種最終都會適應更好的生存環境——要麼是這樣,要麼是死亡。這個星球上的每一種動物都必須經過幾千年的成長和變化才能成為今天的樣子。有時,這種變化以非常奇怪的方式表現出來。鬃毛狼 是犬科動物的一員,包括犬狼和狐狸。
  • Nature |人類STING起源於古老細菌的噬菌體防禦機制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真核生物固有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細菌免疫系統中均具有對應的部分。例如,Argonaute已被證明是植物,昆蟲和動物的抗病毒RNA幹擾機制中的核心蛋白,也有報導指出它在細菌和古細菌中同樣具有免疫作用【2-4】。
  • 動物炫酷的防禦方式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很容易就讓人想起這種最噁心、最酷也最有趣的防禦方式。盲鰻(hagfish)是一種活化石,它們幾乎有三億年左右沒怎麼變化了。這是因為它們沒什麼改變的必要。它們總是會讓人想起七鰓鰻,因為這種長得像水管的古老魚類,長著一張只有它們的母親才會喜歡的臉。
  • 自然界中的「捕獵高手」,獅子依靠「團隊合作」,虎鯨依靠聲音
    地球上除了人類,還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其中不乏各種捕食性超強的動物。它們通過漫長的進化過程演變而來,每一種動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存「本領」。
  • 昆蟲生物礦物盔甲首次發現,對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生物學最新發現,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在昆蟲世界發現的首個生物礦物身體盔甲。這種盔甲此前只在海洋生物中存在,但現在在一種昆蟲身上發現,令科學家們非常驚訝。這一發現對我們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該發現也拓寬人們對自然世界利用生物礦物的認知。所謂的生物礦物,是指動植物體內的無機礦物材料——骨、牙、軟體動物殼、植物維管束等。對於動物來說,經過20億年物競天擇的優化,生物體結構幾乎是完美無缺的,動物的生物礦物則一般會在特定生物條件下形成,其具有特殊的高級結構和組裝方式,可作為一種生物器官。
  • 人類是自然界最強大的生物?這些動物,擁有超強的抗毒能力!
    人類是自然界最強大的生物?這些動物,擁有超強的抗毒能力!病毒在我面前非常的渺小,甚至我們用肉眼無法直接看到它,人類以地球的主人自稱認為在病毒這種渺小的生物面前非常的強大,但是當病毒真正到來的時候,人類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麼的渺小,這些病毒進入人體之後,可以輕而易舉地奪走一個人的生命,在這次疫情當中也有很多人開始正視人類在地球上的地位,也明白和了解了和大自然和平相處到底有多重要。
  • Nature子刊發現對抗微生物病原體的新防禦機制
    2016年7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一個能夠檢測到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人類免疫受體。因此他們成功發現一條至今未知的宿主防禦機制。這些結果將促進未來開發預防和治療傳染病的新方法。傳染病是全世界都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 盤點野生動物的防禦生存之道
    01前言人類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對於外界的防禦已經由火發展到了槍炮以及很多高科技武器,但自然界的很多生物沒有這樣的智慧,它們只能依靠自身的身體完成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防禦,例如某些生活在亞洲的螞蟻會以「人肉炸彈」的形式,通過爆照自己來保護它們的繁殖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