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禦有「道」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信號傳遞途徑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該途徑在植物感受到病原體威脅後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成果8月24日在線發表於《細胞》。
-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信號傳遞途徑
本報訊(見習記者何靜)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該途徑在植物感受到病原體威脅後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成果8月24日在線發表於《細胞》。植物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的基礎,植物和人類一樣,也會面臨周圍環境的各種威脅,同樣經歷「生老病死」。
-
植物如何發「警報」?科學家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獲重大發現
王筱驕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西班牙籍Rosa Lozano Duran研究團隊8月24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
-
最新 | 上海科研團隊成果登上《細胞》,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取得發現!
文章揭示了植物中存在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抗病信號途徑,感知病原體威脅,從而誘導植物免疫防禦開啟。該研究發現一些植物蛋白具有細胞膜和葉綠體雙重定位。正常情況下,植物蛋白定位於細胞膜,但是當有病原體存在時,它們可以從細胞膜移動至葉綠體內部,幫助葉綠體感知威脅信號。緊接著,葉綠體通過「逆行信號傳遞」將這些信息傳遞至細胞核,從而調節抗病基因表達,激活防禦以對抗入侵者。該途徑是植物細胞將危險信號從外界傳遞到葉綠體的策略之一,能快速、及時、準確地整合信號並產生適當的下遊響應。
-
從細胞膜到葉綠體 科學家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取得重大發現
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這個過程不僅包含簡單對威脅的識別,更需要在空間上傳遞識別到的信號並協調各種響應。對信號的識別和響應發生在植物細胞層面。植物細胞表面有一層細胞膜,可以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環境相隔離,而細胞膜外側是潛在病原體接觸的重要場所。
-
植物抗爭之路:從細胞膜到葉綠體 科學家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取得重大發現
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這個過程不僅包含簡單對威脅的識別,更需要在空間上傳遞識別到的信號並協調各種響應。對信號的識別和響應發生在植物細胞層面。植物細胞表面有一層細胞膜,可以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環境相隔離,而細胞膜外側是潛在病原體接觸的重要場所。
-
植物抗爭之路:從細胞膜到葉綠體 科學家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
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這個過程不僅包含簡單對威脅的識別,更需要在空間上傳遞識別到的信號並協調各種響應。 對信號的識別和響應發生在植物細胞層面。植物細胞表面有一層細胞膜,可以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環境相隔離,而細胞膜外側是潛在病原體接觸的重要場所。
-
|揭示植物快速傳遞「警報「」信息的重要信號途徑
文章揭示了植物中存在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抗病信號途徑,感知病原體威脅,從而誘導植物免疫防禦開啟。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了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這個過程不僅包含對威脅的識別,更需要在空間上傳遞識別到的信號並協調各種響應。
-
Cell 新發現!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信號傳遞途徑
Cell 新發現!中科院上海逆境中心研究團隊揭示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信號傳遞途徑責編 | 逸雲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遭受各種威脅,包括病原體(例如病毒和細菌)的攻擊。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信號,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清除病原體入侵。這個過程包括植物對病原體信號的識別,並將信號傳遞到細胞內,最後激活和協調下遊防禦反應。植物對病原體信號的識別和響應發生在細胞膜上。
-
上海團隊解開植物抗病信號途徑之迷,外籍女科學家任科研組長
北京時間24日深夜,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西班牙科學家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文章報導了一些植物蛋白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它們又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
我國細胞膜信息傳遞研究獲重大發現
這個過程不僅包含簡單識別,更要在空間上傳遞識別信號,並協調各種響應。 其中,對信號的識別和響應發生在植物細胞層面。在植物細胞表面,有一層細胞膜可將細胞內外部環境隔離。因而,植物需要通過細胞膜感知特定分子,以了解外部潛在攻擊者的存在,並發出「警報」,將其傳遞到細胞內部不同區室,最終到達存儲遺傳物質的細胞核,調節植物抗病基因表達。
-
中科院植物研究團隊發論文揭示植物病原入侵途徑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韓瓊2020-08-25 00:00北京時間8月24日23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
-
揭示植物抗病之謎:從細胞膜到葉綠體之間如何拉響警報
但是,這種「警報」信息如何在細胞內傳遞,一直讓植物學家們琢磨不透。8月24日晚,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Rosa Lozano Duran 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秘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並揭示一些植物蛋白是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又是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與發育激素交互作用新機制
over growth by interfering with gibberellin signaling cascade」的文章,發現了抗病與發育激素的交互作用的新機制,為抗病及高產協調的農作物設計育種提供了思路。
-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小體」
植物細胞內數目眾多的抗病蛋白,是監控病蟲侵害的哨兵,也是動員植物防衛系統的指揮官。抗病蛋白被發現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人們仍然不清楚它們的工作原理。清華大學柴繼傑團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團隊和清華大學王宏偉團隊最近的聯合研究,在植物免疫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科學家發現細胞膜新功能,它不僅能識別危險物,還可以傳遞信號
,葉綠體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它與傳遞危險信號又有什麼關係呢?而實驗人員發現,葉綠體在傳遞細胞膜的識別信號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中轉」作用。他們發現有一些特殊的植物蛋白可以從細胞膜上獲取信號,然後將信號傳到葉綠體那裡。
-
華南植物園研究揭示植物抗病響應的新機制
目前,雖然對植物如何識別並響應病原菌進行了廣泛的報導,但較少關注植物抗病的精細調控。因為所有的防禦都是為了植物自身更好的生存,過度免疫必定影響植物正常生長,這就為我們帶來一個思考:植物如何識別病原菌入侵是短期的偶然事件,還是持續的侵害,並作出正確的應對?其內在調控機制迄今尚未十分清楚。
-
植物水楊酸抗病信號途徑先驅董欣年院士與NPR1的故事
1988年獲得西北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1988年-1991年在哈佛大學師從Ausubel博士後研究,201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董欣年院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水楊酸介導的信號轉導途徑。基因功能研究的套路來了:董欣年實驗室的李辛(目前在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發現,擬南芥NPR1基因是SAR的正調節因子,對轉導SAR信號水楊酸(SA)至關重要。NPR1基因的突變消除了SA誘導的發病相關(PR)基因的表達和對病原體的抗性。
-
抗病小體 揭示植物免疫秘密
近日,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免疫系統的工作原理,有望發展出新的植物防病害手段,提高農作物自身抗病蟲害的能力。 日前,清華大學柴繼傑團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團隊和清華大學王宏偉團隊聯合在植物免疫研究領域取得歷史性重大突破,發現了首個「抗病小體」,並成功解析其作用機理,為研究植物如何控制細胞死亡和免疫提供了重要線索。
-
茉莉素:激活植物防禦反應
在重大計劃的資助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謝道昕課題組在植物科學領域率先闡明了茉莉素和獨腳金內酯這兩類重要植物激素的受體感知機制,系統地闡述了茉莉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防禦反應的信號傳導機制;在生命科學領域首次揭示了新型的「配體—受體」不可逆識別規律。 茉莉素對於植物的生命活動起重要的調控作用,不僅調控植物對病蟲和非生物逆境的防禦反應,還調控植物育性和衰老等多種生長發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