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團隊解開植物抗病信號途徑之迷,外籍女科學家任科研組長

2020-09-05 話匣子FM

像人類一樣,植物也會面對來自周圍環境的各種威脅,比如植物病原體,病毒的攻擊,會令植物生病,甚至死死亡。在長期進化中,植物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並防禦病原體的威脅。植物細胞表面的細胞膜隔離細胞內部與外部環境。細胞膜外側則可能潛藏著病原體。而「警報」如何從外細胞外部傳遞到內部的,目前對這一過程尚不完全清楚。

北京時間24日深夜,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西班牙科學家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文章報導了一些植物蛋白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它們又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緊接著,葉綠體通過「逆行信號傳遞」過程,將這些信息傳遞至細胞核,從而調節抗病基因表達,激活防禦以對抗入侵者。該途徑是植物細胞將危險信號從外界傳遞到葉綠體的策略之一。

研究還發現,病原體可以「劫持」這種在植物細胞內部傳遞信息的途徑。一些來自植物病毒和病原細菌的蛋白質可以巧妙地「模仿」上述植物蛋白質的行為。它們能與細胞膜結合,當植物細胞感受到攻擊時,也可以移動至葉綠體。一旦進入葉綠體內部,這些病原體蛋白會損害葉綠體與細胞核之間的通訊,從而阻礙植物防禦反應的激活,幫助病原體的生存和繁殖。這項工作發現不同類別的病原體進化出相似的策略來利用這種植物途徑,達到抑制植物防禦的目的,有力證明了這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信號傳遞途徑在植物與微生物相互作用中起著核心作用。

每年,真菌、細菌、病毒等多種植物病原體在全球範圍內對農作物生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嚴重威脅世界糧食安全。這種新途徑的發現為設計的植物保護策略和開發新的抗病品種提供了新思路。該工作還表明,在沒有病原體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增加植物對病原體的防禦能力而不影響其生產力,從而可能達到改善植物健康和不影響植物生長的雙重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重鎊成果是該中心外籍科學家牽頭完成,團隊負責人羅莎 洛薩諾-杜蘭2015年加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了自己的獨立研究組,並於2017年晉升為正式研究組長,組員國際化特徵明顯:成員來自西班牙、中國、法國、突尼西亞。研究組在位於分子植物卓越中心辰山園區,致力於研究植物病毒如何引起疾病,尤其關注研究病毒如何對細胞功能進行操縱。羅莎表示,院所在該領域的科研實力、公平寬鬆的科研環境、優渥的人才待遇為自己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撐,她正帶領團隊就這一最新成果展開後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成果儘快服務於農業生產。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李雪梅編輯:陳敏責任編輯:包露

相關焦點

  • 植物如何發送「警報」?這位在上海工作的外籍科學家取得重大發現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2020年8月24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西班牙籍羅莎•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
  •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信號傳遞途徑
    本報訊(見習記者何靜)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該途徑在植物感受到病原體威脅後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成果8月24日在線發表於《細胞》。植物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的基礎,植物和人類一樣,也會面臨周圍環境的各種威脅,同樣經歷「生老病死」。
  • 植物抗爭之路:從細胞膜到葉綠體 科學家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
    8月24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Rosa Lozano-Duran (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文章報導了一些植物蛋白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它們又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 最新 | 上海科研團隊成果登上《細胞》,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取得發現!
    文章揭示了植物中存在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抗病信號途徑,感知病原體威脅,從而誘導植物免疫防禦開啟。這個過程不僅包含對威脅的識別,更需要在空間上傳遞識別到的信號並協調各種響應。對信號的識別和響應發生在植物細胞層面,植物細胞通過細胞膜識別特定的分子以感知潛在攻擊者的存在並發出「警報」,然後將信號傳遞到細胞內部包括葉綠體在內的不同細胞區室,最終到達細胞核以調節植物抗病基因表達。儘管對於植物的生存至關重要,但這種「警報」信息如何在細胞內傳遞,科學家們尚未完全了解。
  • 從細胞膜到葉綠體 科學家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取得重大發現
    央廣網上海8月25日消息(記者吳善陽)植物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的基礎,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並產生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植物與人類的衣食住行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植物也需要面對來自周圍的各種威脅,會受到包括植物病原體(例如病毒和細菌)的攻擊,使植物生病甚至死亡。
  • 植物抗爭之路:從細胞膜到葉綠體 科學家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取得重大發現
    8月24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Rosa Lozano-Duran (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文章報導了一些植物蛋白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它們又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 防禦有「道」研究發現植物抗病信號傳遞途徑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該途徑在植物感受到病原體威脅後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成果8月24日在線發表於《細胞》。植物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的基礎,植物和人類一樣,也會面臨周圍環境的各種威脅,同樣經歷「生老病死」。
  • 防禦有「道」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信號傳遞途徑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該途徑在植物感受到病原體威脅後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成果8月24日在線發表於《細胞》。
  • 中科院外籍科學家揭示病毒如何「騙過」植物併入侵的 揭示病毒的...
    外籍科學家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受訪者提供病毒「騙過」植物併入侵的途徑示意圖。北京時間8月24日23時,中國科學院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外籍科學家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團隊在《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植物細胞表面有一層細胞膜,可以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環境相隔離,而細胞膜外側是潛在病原體接觸的重要產所。
  • 植物如何發「警報」?科學家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獲重大發現
    王筱驕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西班牙籍Rosa Lozano Duran研究團隊8月24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
  • 病毒如何「騙過」植物併入侵 中科院國際團隊揭示「病毒騙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為什麼植物會被病毒、細菌侵襲?病毒、細菌是如何「騙過」植物自身的防禦體系的?如何在保證植物產量不減少的情況下還能增強抵抗力?北京時間8月24日晚23時,中國科學院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外籍科學家羅莎 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團隊在《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
  • 揭示植物抗病之謎:從細胞膜到葉綠體之間如何拉響警報
    8月24日晚,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Rosa Lozano Duran 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秘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並揭示一些植物蛋白是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又是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 外國專家在上海 | 西班牙女孩選擇在滬開啟科研生涯
    日前,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秘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並揭示一些植物蛋白是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又是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 今日科技話題:綠色材料、富鋰巨星、植物抗病、船底座星雲恆星象、深空超新星影像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國際科研團隊 供圖)北京時間10月6日凌晨,中國、日本、法國、荷蘭、美國、澳大利亞、丹麥等國科研人員合作完成的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天文研究成果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發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施建榮研究員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閆宏亮副研究員與周渝濤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 中科院植物研究團隊發論文揭示植物病原入侵途徑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韓瓊2020-08-25 00:00北京時間8月24日23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
  • |揭示植物快速傳遞「警報「」信息的重要信號途徑
    2020年8月24日晚23時,Cell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Rosa Lozano-Duran課題組題為「Adefence pathway linking plasma membrane and chloroplasts and
  • 雲南大學科研團隊解析褪黑素調控植物生物逆境脅迫的機制
    . | 雲南大學科研團隊解析褪黑素調控植物生物逆境脅迫的機制責編 | 逸雲褪黑素(N-乙醯基-5-甲氧基色胺,melatonin)是一種起源於35億年前原核細菌的古老分子,在細菌、真菌、原生生物、藻類、動物和植物等生物體中均普遍存在。
  • 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信號傳遞途徑
    中科院上海逆境中心研究團隊揭示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信號傳遞途徑責編 | 逸雲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遭受各種威脅,包括病原體(例如病毒和細菌)的攻擊。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信號,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清除病原體入侵。
  • 2018年我國在植物抗病與信號轉導領域取得了哪些進展?
    近日,植物學報發布了主編評述 「2018年中國植物科學若干領域重要研究進展」。該文對2018年中國科學家在植物科學若干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了概括性評述, 旨在全面追蹤和報導當前中國植物科學領域的發展前沿和熱點, 展示中國科學家所取得的傑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