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科學家故意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得出結論:「群體免疫」沒用
據英國《每日郵報》28日報導,俄羅斯科學家亞歷山大切普爾諾夫(Alexander Chepurnov)現年69歲。今年2月,他在去法國滑雪時首次感染了新冠病毒。為了測試抗體水平,他故意讓自己暴露在沒有防護的新冠患者面前讓自己重新感染新冠。
-
俄科學家故意二次感染新冠:「群體免疫」沒用
而就近日就有這麼一位硬核俄羅斯科學家針對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了一場令人驚訝的實驗。據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在10月28的消息稱,一位名叫亞歷山大·切普爾諾夫的科學家竟然讓自己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接近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故意自己二次感染上新冠病毒以研究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體內的抗體的行為方式等。
-
俄科學家為研究甘願當「小白鼠」,故意二次染新冠:群體免疫沒用
一位來自俄羅斯的科學家甘願「充當人類的小白鼠」,他在感染新冠病毒痊癒後,又在實驗中故意感染了新冠病毒。這位教授研究得出的結論讓人有些沮喪,他表示,群體免疫可能是徒勞無功的。據《每日郵報》10月28日報導,現年69歲的亞歷山大切普爾諾夫(Alexander Chepurnov)博士在今年2月去法國滑雪時首次感染了新冠病毒。在西伯利亞的家中康復後,他和他在新西伯利亞臨床與實驗醫學研究所的團隊啟動了一項針對新冠病毒抗體的研究。他說,他們研究了「抗體的行為方式、它們的強度以及它們在體內停留的時間」,發現體內抗體會迅速下降。
-
為了驗證全民免疫,這個科學家故意二次感染新冠,結果他失望了
冠狀病毒,這也是他第二次染上該病毒,他說,看來我們對群體免疫力的希望被誇大了。"他根據自己的病例得出的結論是,集體或群體免疫力是一個渺茫的希望。該病毒在這裡停留,雖然疫苗可能會給予免疫力,但這很可能是暫時的.他說:'我們需要一種可以多次使用的疫苗,重組疫苗將不適合。
-
英國新冠抗體攜帶人群比例不增反降,群體免疫徹底破滅?
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截至9月英國有4.4%的人口攜帶新冠抗體,較6月下降了1.6個百分點,降幅達到26%。這意味著,第一波疫情中治癒患者體內的新冠抗體水平很可能在數個月內迅速下降,要通過自然感染實現群體免疫基本不可能。研究表明,人體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反應與流感病毒和其他能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類似,即無法產生永久抗體。
-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海洋英國《柳葉刀·傳染病》雜誌12日刊發有關美國首例確認「二次感染」新冠病例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冠患者康復後仍有可能再次受感染且症狀有可能更嚴重。研究人員指出,目前科學界對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免疫狀況仍有不少未知,建議民眾繼續重視防疫。不少專家學者認為,「二次感染」病例表明,依靠消極抗疫以實現「群體免疫」的策略行不通。【全球發現5例】報告研究的病例是一名25歲的美國男性患者,來自內華達州沃肖縣,48天內感染兩種不同新冠病毒毒株。
-
二次感染新冠死亡已被證實,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據央廣網報導,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進一步擴散,在「二次感染」「新冠和流感二重感染」等更為嚴重的感染情況陸續出現後,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死亡也已被證實,各國科學家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這意味著二次感染很可能並不會減小其致病能力,部分國家提倡的「群體免疫」似乎也已經徹底「破產」。
-
恆河水能使人增強新冠免疫力?印度最新研究:可幫助實現群體免疫
不過印度研究人員最近卻表示群體免疫不是夢,印度人對於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比其他地區人民更強,國內可能已經實現了群體免疫。這些研究人員在兩篇論文中闡述了得出這項結論的依據,第一篇講了印度的死亡率和病死率,印度新冠死亡人數僅佔全球10%,病死率只有2%均處於世界最低水平線上,而其他貧窮低收入國家也同樣只有這個水準。另一篇論文則是研究了微生物群在新冠病毒傳播中扮演的角色,認為它們能夠幫助人體抵禦致病細菌。
-
美國確認首例二次感染新冠病例
來源:海外網圖源:Getty海外網10月14日電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英國雜誌《柳葉刀》12日發表的文章指出,科學家確認了美國一名25歲的內華達州男子二次感染新冠肺炎,此次感染比首次感染的症狀更為嚴重。
-
如果美國真的新冠群體免疫了怎麼辦?
最新消息,截止至11月11日,美國已經累計新冠感染者已經達到了1070萬!而美國的總共人口數是3.3億,感染率已經達到了3.24%,也就是說,在美國每33個人中就有一個感染新冠。再來看看單日新增確診數11月11日,美國新增確診達也創了新高,達到了146582例(好吧,最近經常創新高)。
-
全球爆出多例新冠患者二次感染,別慌!權威專家在線解讀
8月15日,香港某男子被爆成全球首例二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案例,消息一出,全球譁然! 研究人員將該男子兩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株列進行了測序比對,發現存在24個不同之處。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隨後證實,其兩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考慮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如何區分「復陽」和「二次感染」?
-
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英國的「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謊言?
(歐洲新冠最新戰局/圖片來自維基百科)據英國衛生部當地時間26日發布的數據,在過去24小時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129例,新增死亡病例113例。目前,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11658例,死亡病例累計578例。英國衛生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6日上午9時,英國已有超過10萬人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
-
最新研究,美國至少已有4700萬人已感染新冠,但距群體免疫仍很遠
那麼,各地新冠疫情真實的感染水平如何呢?科學家們也只能做「事後諸葛亮」——根據不同階段血液檢測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的水平進行估算,即進行所謂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日前,我國疾控中心發布了針對全國的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其中作為疫情中心的武漢,基於社區人群的新冠抗體陽性率為4.3%。
-
10億印度人感染新冠,印專家連稱好消息,諷刺美國玩不轉群體免疫
該文章的作者是史丹福大學醫學教授傑伊·巴塔查裡亞,他在文章中指出,進入到2021年之後,新冠大流行在印度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大多數人已對新冠病毒產生了免疫力。 該數據不是巴塔查裡亞得出的,而是印度一家私人病毒檢測機構實驗室創始人A. Velumani博士給出的數據。10億人感染聽起來很恐怖,但是巴塔查裡亞卻連稱看起來是壞消息,實際上是好消息,說明絕大部分患者已從新冠當中康復,並產生了持久免疫力。 10億人感染可不是開玩笑的,雖然印度的疫情數據撲朔迷離,但是10億人感染的結論還是有些過於驚悚。
-
俄媒:「衛星—V」疫苗臨床試驗志願者均獲得免疫 無一感染新冠
、莫斯科國立謝切諾夫第一醫科大學轉化醫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塔拉索夫表示,2020年夏天,參加該疫苗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的志願者均獲得了免疫,無一人感染新冠病毒。 8月11日,俄羅斯衛生部註冊了全球首款新冠疫苗「衛星—V」。該疫苗由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與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共同研發,採用兩劑次接種程序,分別以兩種人類腺病毒為載體,接種時間間隔三周。目前,該疫苗正在莫斯科進行註冊後試驗。
-
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性大嗎?通過自然感染實現群體免疫科學嗎?鍾南山最新研判!
近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1世紀的流行病」國際學術交流會上,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通過視頻作了以《新冠肺炎治療進展》為題的主旨報告。對於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以及再感染問題,鍾南山說,無症狀感染患者在新冠患者中的佔比在20%-40%,其重要特點是有比較強的感染性,需要非常重視。如果發生不明來源的聚集性發病時,社區內進行全民的RT-PCR篩查是必要的。
-
【網絡謠言粉碎機】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性大嗎?通過自然感染實現群體免疫科學嗎?
對於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以及再感染問題,鍾南山說,無症狀感染患者在新冠患者中的佔比在20%-40%,其重要特點是有比較強的感染性「再感染是可能的,但並非普遍現象。」鍾南山說,目前他收集到公開發表的再感染案例有5例,其中有1例在中國香港。為什麼會出現再感染?
-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新冠疫苗與群體免疫
3月中旬,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表示將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將「群體免疫」這個概念推上了風口浪尖。許多小夥伴都問我,針對新冠病毒,群體免疫真的有用嗎?感染大多數人類並產生群體免疫會是新冠最終發展的結局嗎?
-
俄媒:「衛星—V」疫苗臨床試驗志願者無人感染新冠
俄媒:「衛星—V」疫苗臨床試驗志願者無人感染新冠 中新網12月1日消息,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30日報導,俄羅斯「衛星—V」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組織者之一、莫斯科國立謝切諾夫第一醫科大學轉化醫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塔拉索夫表示
-
國際權威確認有人2次感染已死去!群體免疫自欺欺人
通俗來說,意思就是讓民眾充分地暴露在新冠肺炎的感染環境中,大家都得一次身體裡就會產生對新冠的抗體。先別提「群體免疫」到底可不可行,首先他們的這一做法就是在罔顧民眾性命。從疫情爆發開始,我們就知道新冠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疾病,患病的人有很大的機率會死亡。如果像英國一樣選擇放任,就算群體免疫成功,英國也將面臨著大量民眾死亡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