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國企改革和高成長股最有希望產生翻倍牛股
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自7月9日至24日,滬指累計漲幅接近兩成,兩市共有135隻個股本輪反彈最大漲幅超過100%,部分個股股價創出了本輪行情新高。記者統計發現,這135隻翻倍股票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幾個行業板塊:航天軍工、國企改革、次新股、中報高送轉股、被舉牌個股、績優成長股及併購重組股。業內人士表示,6月15日至7月8日A股暴跌,是泥沙俱下的非理性下跌,許多質地好的股票被錯殺。當市場流動性恢復後,機構大舉買進令超跌錯殺股快速價值回歸,進而出現了超百家短期漲幅翻倍的股票。預計國企改革題材和績優高成長股,未來最有希望誕生這類翻倍牛股。
本輪反彈行情出現了一批漲幅超100%的股票。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7月9日至24日,滬指累計漲幅接近兩成,兩市共有135隻個股本輪反彈最大漲幅超過100%,部分個股股價創出了本輪行情新高;逾1540隻個股區間最大漲幅超過50%。短短12個交易日,為什麼這135隻個股反彈如此強勁?投資者如何挖掘下一個類似的金礦?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6月15日至7月8日A股暴跌,是泥沙俱下的非理性下跌,許多質地好的股票被錯殺。十年難得一遇的非理性下跌,令許多股票短期內暴跌50%至70%,當市場流動性恢復後,機構大舉買進令超跌錯殺股快速價值回歸,進而出現了超百家短期漲幅翻倍的股票。預計國企改革題材和績優高成長股,未來最有希望誕生這類翻倍牛股。
次新股、國企改革
和軍工翻倍股最多
記者統計發現,這135隻翻倍股票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幾個行業板塊:航天軍工、國企改革、次新股、中報高送轉股、被舉牌個股、績優成長股及併購重組股(相關個股見附表)。
據統計,次新股板塊是本輪反彈整體漲幅第二的板塊。7月9日至24日,大盤止跌反彈以來,次新股指數漲幅為60.79%,期間漲幅翻番的次新股超過30隻,且漲幅最大的個股多為次新股。值得一提的是,30多隻次新股不僅漲幅翻倍,大部分股票股價還創了上市新高。
軍工板塊是漲幅最大的板塊,7月9日至24日,軍工板塊累計漲幅73.04%,板塊內漲幅翻番個股超過20隻。
超跌和股東增持
促成股價翻番
次新股、航天軍工、國企改革、被舉牌個股等之所以短期漲幅驚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個股此前普遍嚴重超跌!部分股票短期跌幅超過70%甚至80%。正所謂跌得深就彈得高,炒作題材配合機構自救行動,引發了這些股票的短期翻番行情。與此同時,大股東增持和上市公司回購等穩定股價舉措,也是這一批個股強勁反彈的重要原因。此外,漲幅翻番股集中的次新股板塊,許多個股短期嚴重超跌,上市不久的次新股三四個漲停打開後,適逢政策救市帶來了資金的追捧而持續走強,成了本輪反彈行情的最大受益板塊。
英大證券研究所長李大霄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次新股和軍工股部分股票短期漲幅翻倍,主要是這兩個板塊短期跌幅巨大。以軍工股為例,軍工板塊本輪跌幅居各板塊前列,部分軍工央企大股東增持穩定股價,推動了軍工板塊的持續大幅反彈。國企改革題材股受追捧,部分個股短期漲幅超過100%,但國企改革進展、力度,對股票業績的提升,將有不一樣的變化。典型的如南北車合併,會帶來規模提升、內耗減少。李大霄表示,對於短期漲幅翻倍的高送轉題材股,是一個蘋果切成兩半的遊戲;被舉牌股和併購重組股,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投資者均應謹慎對待。
平安證券羅曉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次新股波動幅度非常大,許多個股跌幅高達60%至70%,觸底後反彈100%可能都創不了新高。少數上市不久的新股幾個漲停便開板了,容易得到機構資金和遊資的追捧,打開漲停後再漲100%也很正常。軍工板塊大漲與軍工企業救市積極有關。十大軍工企業7月l8日在國資委官網做出承諾稱,「在股市異常波動時期,不減持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部分軍工企業如中航工業等進一步增持公司股票。同時,部分公司管理層個人增持或承諾增持公司股票。而此前A股非理性下跌,軍工股跌幅居各板塊前列,央企的救市舉措為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各類增持或不減持公告增長了投資者信心。繼全體央企做出承諾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通知各控股上市公司,指出「各控股上市公司股東要根據目前股價情況,認真分析研究有關資產注入、資產重組、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等方案,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支持所控股上市公司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力度」。同時,部分央企軍工上市公司如中航動力、中航飛機等都提出正積極探索股份回購、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等措施。軍工央企穩定股價的救市舉措,引發了軍工股的集體強勁反彈。國企改革概念和併購重組題材,一直是A股市場一個炒作熱點,短期大漲或與莊家自救有很大關係。
關注國企改革題材
和網際網路+
十多個交易日便股價翻番,證明市場機會無處不在!投資者如何挖掘這一類潛力品種呢?
深圳新裡程賴戌播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6月15日至7月8日A股暴跌,是泥沙俱下的非理性下跌,許多質地好的股票被錯殺。這次十年難得一遇的股災,令許多股票短期內暴跌50%至70%,當市場流動性恢復後,機構大舉買進令超跌錯殺股快速價值回歸,進而出現了超百家短期漲幅翻番股票。鑑於A股短期暴跌的行情十分罕見,後市可能很難再捕捉到這類短期翻倍的個股。賴戌播建議,短期關注超跌的稀有資源、網際網路+,以及國企改革、智能機器、中報高送轉題材;規避無業績、高市盈率的個股。中長線布局新興行業成長股,經過一輪充分調整後,後市仍有望出現漲幅翻倍的個股。
深圳市前海金信達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金少華表示,若上市公司有較好的基本面支持,資金便有意願把股價推向更高的高度,預計這類短期翻倍股後市會越來越多。金少華表示,逾百隻個股短時間內漲幅翻倍,這表明在被錯殺之後,市場的糾錯能力挺強的。隨著市場的震蕩繼續,個股的分化會愈加嚴重,業績優良、基本面好的個股,將更容易得到資金的追捧。
李大霄表示,大金融和房地產行業可重點關注。他說,大金融板塊整體業績較好,房地產公司上半年銷售情況不錯,這兩大板塊業績穩定增長,儘管未來漲得不太快,但振幅相比題材概念要小得多,比如萬科A。而業績持續增長的上市公司,後市股價重心將會慢慢上移。
廣州萬隆指出,監管層規定大股東及高管等不得減持,鼓勵增持、回購、員工持股、股權激勵等,實質是為上市公司加槓桿。這本身就刺激產業資本運作的欲望,若加上主力調倉介入,則未來勢必引發更多的新興產業方向的兼併重組案例,資本運作新高潮將來臨,此領域將牛股倍出。特別是產業資本運作的基礎上,又與網際網路+、工業4.0、智能機器,或國企改革、軍工改制等政策方向一致;個股又有超跌、大鱷舉牌、業績預增等要素相疊加,則更是後市的大概率炒作熱門線路所在,值得挖掘潛伏。(深圳商報記者 鍾國斌)